?

巧引路輕點撥,豁然開朗

2016-10-08 22:09
語文教學之友 2016年9期
關鍵詞:教學重點邏輯性

摘要:高中古詩詞與議論文教學中知識性講析不少,不少學生難以快速領會要點,教師可在適當時機借助先行組織者策略,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輕松地突破重難點??梢愿鶕轮R的抽象性強弱,來設計先行組織者,以“漸進分化”“逐級歸納”“整合協調”策略來優化教學。

關鍵詞:先行組織者;教學重點;邏輯性;新舊銜接

如果說高中語文教學是語文教師們畢生耕耘的一畝三分地,那么古詩文教學與議論文寫作教學往往是教師們著意加以侍弄的兩片園子。在古詩詞教學與議論文寫作教學中,有許多知識點要教給學生。那么,教師怎么教,如何突破教學重難點?方法有不少。其中,可以借助先行組織者策略來搭細枝添支架,巧引路輕點撥,讓重點突出,讓苗肥葉壯。

古詩詞教學除了重審美崇體味,也要讓學生對技巧會辨別能鑒賞,而議論文寫作更是有說理的全局性思路設計與局部說理技巧的展開,要讓學生能領悟、會運用。這樣知識性強的內容特別需要教師的講授,而教師時常感到苦惱的是,講析后學生似乎都懂了,可讓他們練練手,又發現他們其實并沒有懂多少。究其原因,恐怕有三:第一,教師授課前不了解學情,對重難點的確定不太準確。教師大多從教材出發確定重難點,有時太過想當然,恐怕確定的重難點學生可能會覺得太易或太難。第二,教師對重難點的突破缺乏設計。有時此課的教學重點過難,學生望而生畏,可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沒有安排化難為易的策略,這會導致學生對新知識難以順利吸收。第三,教師對學生的認知建構不夠關注。教師不太留心學生新舊知識間的互動,沒有細心地讓學生從已有的認知過渡到陌生的新知上。而對于后兩點,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提出的“先行組織者策略”,可以給教師們很多的借鑒。

什么是先行組織者策略呢?

先行組織者策略,即利用適當的引導性材料對當前所學新內容加以定向與引導。采用引導性材料有兩個目的,一是為新知識的學習提供可利用的固定點,即喚醒學習者認知結構中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舊觀念。二是說明新舊知識之間的本質區別,增強新舊知識之間的可辨別性,從而將學生從舊知識牽引到新知識上。鑒于引導性材料在教學重難點之前展示,因此稱為“先行組織者”。先行組織者,對講授性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撥開了當今教改的亂花淺草重重迷霧,向我們揭示學生吸收新知識的思維規律之一,即重視認知建構的有意義學習。

先行組織者的形式千變萬化,但類別只有三種。鑒于學生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和新觀念之間,有“類屬關系”“總括關系”和“并列組合關系”三種關系。因此先行組織者可分為三種類別:1.上位組織者,它在抽象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學習材料;2.下位組織者,它低于原學習材料的理論;3.并列組織者,它可以既不高于也不低于新學習材料,也能揭示與新材料的聯系和區別。相對應的,使用先行組織者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策略也有三種:“漸進分化”“逐級歸納”“整合協調”。筆者學習了先行組織者策略理論,嘗試在古詩詞教學與議論文寫作教學中加以運用,試析如下:

一、當新知識是某已知理論體系中的一個小分支時,可以采用上位組織者,運用漸進分化策略使學生明晰新知識在已知理論框架中的位置。

知識是有體系的,就如一棵參天大樹,有樹干、有分支、有細丫。人的認知結構圖式也有系統,有分類。當新知識處于某個已學理論的下級層次時,我們應先溫習這個已學的上級概念,即上位組織者。

采用上位組織者引路,可以把握規律,站在高處,直接把目光投向課文要點。例如,在教《念奴嬌·赤壁懷古》前,想要讓學生盡快地了解賞讀的路徑,可以先由題目判斷這首宋詞歸屬的類別——“懷古詠史詩”,先溫習“懷古詠史詩”的特點和意圖(借古諷今、借古詠懷、借古闡理)。懷古詠史詩的特點意圖就是上位組織者,溫習它讓學生明白了詩人追念遺跡必然有所興寄,那么蘇軾詠哪些古事,欲抒懷還是議理,學生賞讀起來也就有了方向。

采用上位組織者引路,會經常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使知識建構更為嚴謹。例如,要讓學生學習寫《瑯琊溪》(歐陽修)詩中虛實相生寫法的鑒賞文字,可以先溫習其上位知識:虛實相生的定義及表達技巧的答題模式。虛實相生,“實”指的是眼前的、現實的景物人事;“虛”指的是不在眼前的景物人事,為心中所想,夢中所見。表達技巧的答題思路是:先點出手法,再結合詩句分析此手法的使用,繼而再品味此手法的藝術效果。學生溫習了虛實相生的定義,應能很快地尋找詩中實與虛的體現,再遵循鑒賞模式應能輕松地寫出鑒賞文字。

綜觀上述例子,懷古詠史詩的特點與意圖、虛實相生的定義、表達技巧的答題思路,都是新知識的上位組織者,它們相對于具體的詩詞作品來說,概括性更強,包容性更廣,常常是規律性知識的體現。使用上位式先行組織者時我們可以用“漸進分化”策略,將先行組織者知識一步步分化,使之越來越具體、深入,從已知到新知,由一般到特殊,由抽象到具體,循序漸進,理解新課要點。

二、當新知識抽象性較強深奧難懂時,可以采用下位組織者,運用逐級歸納策略來使學生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從而領會新知識。

當新知比較抽象時,可以尋找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先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從現象中求同尋異,歸納出有規律性的知識。而這感性通俗的例子,在抽象與概括程度上都低于新知識,隸屬于新知識,它們就是新知識的下位組織者。例如,學生在寫議論文時常常不知不覺地偷換概念導致中心偏離。因而本課的重難點是要對議論文的論點作概念界定。鑒于新知識比較抽象,因而采用下位組織者,即舉若干具體的語段,讓學生從中分析歸納,從而發現規律。如可以舉以下習作中的例子:

“袁隆平在野外工作,有開闊的視野,明媚的陽光……開闊的視野對學習對科學研究具有重大意義?!痹噯柷昂髢蓚€“視野”的內涵是否一致?

有對比性的事例,能讓學生明白:前者的“視野”指眼睛能看到的空間范圍,而后者的“視野”為比喻義,比喻思想或見識的領域,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這樣提供一抽象性低、形象生動的材料,讓學生對比分析,求同尋異,層層歸納體會出抽象性高的新知的方式,就叫作逐級歸納策略,它在教學中頗為常用。選取下位組織者要選取典型形象,能讓學生一望而能意會,從而將新知納入認知結構中。

三、當新知識與舊知識似是而非容易混淆時,或新知識特別陌生又能從生活中找出與之相類的材料時,可以采用并列組織者,用整合協調策略,使學生求同求異掌握要點。

世間事物事理往往有相似或相反之處,科學藝術也常常從生活現象中得到啟發而有所發明創新。如張旭看見公主與挑夫爭著過路,又觀公孫大娘舞劍,從而悟得草書筆法的意境神韻;軍事家從自然界中的變色龍更換保護色,學習如何偽裝我方軍備基地。在教學中,我們要思考該如何將新知識化抽象為具體,那么引用與之有相似點的先行組織者,必不可少。

如在教《聲聲慢·尋尋覓覓》時,教學重點是:關注意象品味出情感主旨。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切地體味意象傳達多層次情感的效果,我們可以選取詞人早年運用相同意象卻表達不同情愫的作品《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來比較辨析?!兑患裘贰ぜt藕香殘玉簟秋》有對“花”的情景描述——“紅藕香殘”“花自飄零水自流”?!凹t藕香殘”從色彩上、氣味上寫出了荷花的鮮艷清麗,即使飄零水上,仍是一幅輕盈雅致的圖景,表達詞人心中的甜蜜的憂傷,只是淡淡的輕愁。而《聲聲慢·尋尋覓覓》中有關“花”的表達——“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黃花”即菊花本是秋令之花,令人傷感,此時又愁損容顏,表現了詞人如今多么的孤獨憔悴,黯淡落寞。而《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有關雁的表達——“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明月自滿,人卻未圓;雁字空回,錦書無有,表達少婦落寞相思之愁?!堵暵暵ひ捯挕分械摹把氵^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睂懥嗽谔彀翟频?、冷風正勁的時節,聽到孤雁間或的悲鳴,這雁似乎是“舊時相識”,寄托了國破夫死、物是人非、漂泊流離、老境凄涼之苦。借《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中“花”與“雁”的意象作為并列性組織者讓學生比較賞析,學生能很快地領悟到兩首詞中“愁”的內涵是不同的?!兑患裘贰ぜt藕香殘玉簟秋》是李清照對丈夫的相思之愁、生離之愁,愁得輕淺。而《聲聲慢·尋尋覓覓》表達的是家國之思、孀居之悲、淪落之苦,愁得深重。

以上宋詞《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是并列組織者,這材料與新知識,無類屬關系,在抽象概括程度上不相上下,而兩者之間有某種相似或相反的屬性,我們可以借之來引導學生辨析新知識。而這求同辨異的過程就是運用整合協調策略,讓學生從并列式先行組織者的特點,遷移到當前學習內容的要點上, 從而深切地領會新知識。

綜上所述,古詩詞與議論文寫作教學中的知識,有廣度,有深度,如何講析,使學生高效率地吸收,是教師們很在意的。要讓學生有意義學習,教師需要借助先行組織者策略。先行組織者策略提示我們估計學生學習有困難時,可以從學生已有知識結構中尋找固著點,尋找有意義、有實質性的關聯,在學生新舊知識間,搭橋引路,使之天塹變通途,豁然開朗。讓我們常借先行組織者,巧牽搭輕點撥,讓學生心領神會,興致盎然。

參考文獻

[1]張麗冰.對先行組織者策略的一些認識[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5,(1):21.

[2]趙瑩.論先行組織者策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積極作用[D].蘇州大學,2014.

作者簡介:葉素英(1974— ),女,福建省福州市第十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語文教學。

猜你喜歡
教學重點邏輯性
邏輯性
幼兒教師語言藝術探微
淺談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小學生個性化學習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設計內容
語言藝術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法律解釋的重要性和方法
文科生如何學好數學探析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重點的思考與再認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