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創意的對口單招色彩課程改革突破點研究

2016-10-08 09:50
成才之路 2016年25期
關鍵詞:傳統繪畫對口單招創造能力

儲春紅

摘 要:色彩作為藝術設計的基礎課程,對日后專業課的學習具有深遠影響。文章分析傳統繪畫教學的利弊點,從境隨心生、重定審美,研究學生、分層教學,對接高考、推敲細節三個方面,研究設計色彩教學的突破點。認為教師要從引導學生“看”開始,領著學生“玩”色彩,和學生一起“攝”“畫”美景,引導學生學會鑒賞美,樹立新的審美觀,提升色彩教學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力。

關鍵詞:對口單招;傳統繪畫;色彩;課程改革;創意;創造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3.07;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5-0008-02

藝術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重中之重。色彩課程教學改革已歷經數年,色彩靜物不再是根據規律和經驗來完成的寫實色彩,而是要求學生富有個性地進行創造性表達,有獨特的個性。這就要求職校學生不僅要有繪畫基礎,還要有創造能力,具有獨特的創新意識。作為色彩基礎課程教師,要注重引導職校學生學好這一門課,提高職校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職校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本文對基于創意的對口單招色彩課程改革突破點進行研究。

一、傳統繪畫教學的利弊點

傳統繪畫著重繪畫的寫實性色彩訓練,側重于尋找客觀的自然色彩的規律性,建立對色彩基本要素的感性認識,在二維平面上表現出具有三維的真實感的客觀物象。色彩的關注點側重于環境色,而在表現上多做加法,即盡量感受豐富的色彩關系和微妙的色彩變化并加以表現。繪畫過程的直觀性、形象上的真實性,是評價的主要依據。傳統繪畫作品從形、色、質上看,是追求真善美的,這要求作畫者自身有較高的美學修養,還需要有大量的時間進行反復訓練。這對職高生來講要求較高,可能大部分學生難以達到理想目標,因而影響職校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職校學生創新思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應該依據學情進行適當的改革。而由傳統的繪畫性寫實,轉變為設計性創意,有效提升職校學生的創新能力,符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要求。

二、設計色彩教學的突破點

傳統繪畫著重寫實,限制創意,對色彩的本質研究很少,色彩與色彩的關系、色彩與色彩的組合、色彩的情感、色彩的象征等均難以深入研究,而把所有精力放在塑形上。過去叫“隨類賦彩”,這是由南朝的謝赫在“六法論”中提出的設色方法,是中國固有的傳統觀念。為了突破教學難點,提高職校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可引導學生從“隨類賦彩”轉向“隨境心生”,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套用王國維先生的一句話:一切景語皆情語。一切景物必然引起作者情感波動,進而付諸文字,形成景語。畫靜物亦如此,畫的是靜物,但實際上是表達畫者的心情、畫者的情感。好比后期表現主義,著重表現畫者內心的情感,而忽視對描寫對象形式的摹寫。因此,教師平時要求學生不要僅局限于完成紙上的作業,還要欣賞表現主義、印象派等畫家的優秀作品。只有從主觀上改變對色彩靜物的認識,注重用個性去表現,才不會被客觀真實所束縛,逐漸由“隨類賦彩”轉變為“境隨心生”,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具體怎么做呢?

1. 境隨心生,重定審美

過去的美術教學模式束縛太多,從幼兒園、小學開始,面前一個紅蘋果、一朵黃花,就這樣把它機械地畫出來,這就形成一種思維定式,束縛學生的思想。創造力是優秀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對于美術人才來說,必須重視個性素質與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想突破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可依照如下“看、玩、攝、畫”等步驟。

(1)從引導學生隨意“看”開始。從客觀地進行科學觀察,轉變為主觀地看待所要觀察的對象,帶有主觀隨意性和想象性。例如,將兩幅畫進行疊影,就好似用電影里的蒙太奇手法,使物體大小、色彩冷暖、動靜等等形成強烈對比,產生相互沖突的效果。在看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可以整體地看,眼睛瞇著看,也可以從側面看,或去掉近視鏡看??傊?,自由地去看,隨意地去看,有個性地去看。比如,主體在場景中恰如其分地得到表現,主體與客體之間有虛實關系,而現在的整體觀察是先看背景,先考慮背景,而不是先看主體。過去注重主從關系、虛實關系、整體的黑白灰布局等等,這是必要的,但現在的觀察是先看背景。背景的強調是很有意義的,背景有時不是次要的,背景也可以成為一幅畫的主要部分,主體也可以變成一幅畫的次要部分,主體中的部分可能成為主要部分。在過去,背景就是陪襯主體?,F在用了許多材料、用了各種表現方法來表現背景,背景就有了自己的語言,它就與主體之間產生抗衡,有了自己的審美意味,這意味著背景和主體同樣重要。這是一個全新的理念,因而這也是一種新的觀察方法。

(2)領著學生“玩”色彩。美術教師可以買來各種水果,讓職校學生自由分割,制成各種拼盤。不考慮形,因為形已然不存在,只考慮如何別出心裁地進行藝術的組合,思考怎樣才好看、新奇,感受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色彩。又如畫花,可以讓學生先采集自然界中的一些野花,然后進行插畫練習。一開始因為田野里的花太多太雜,學生往往注意不到美的存在。當把色彩集中起來,藝術地進行設計,學生才能關注到色彩的存在,感受到色彩的美。

(3)有了“看”和“玩”,學生已能感受美的存在,那又如何表現美呢?這就是和學生一起“攝”“畫”美景?,F代電子產品非常普及,在畫畫時,可讓學生用手機去拍攝靜物,然后利用手機軟件進行后期處理,或在前期拍攝時改變背景。在拍攝時,要有構圖意識,要注重形式的美。在繪畫時,引用材料,引入肌理,也可以找張畫進行重疊,這就是創新。比如,以某美味食品為主題,設計一個相應的場景,從玩入手,拍攝下來,自行進行各種藝術處理。究竟如何表現美呢?寫實與創意兼半,形、色、質三者并重,而色彩所用的手法有潑彩、點、染、拼貼等,材料可用水粉、色粉筆、油畫棒、染料等。

(4)引導學生學會鑒賞美,樹立新的審美觀。1905年,以馬蒂斯為首的一批前衛藝術家展于巴黎同一層廳的作品,引起軒然大波。這些畫家喜歡運用鮮艷、濃重的色彩,時常用直接從顏料管中擠出的顏料,以直率、粗放的筆法,表達內心的情感。有人形象地將這些畫稱作“一罐顏料摜在公眾的面前”,不被人們接受,“野獸主義”由此得名。翌年,隨著一個接一個驚人的展覽,野獸主義已是影響劇增。這一初含諷刺意味的名稱,后來也逐漸失去了它的貶義。為什么他們的作品開始不被人們接受,后來又被認為是美的呢?這是因為他們建立了一種全新的美的標準,引導人們發現新的美。杜尚把男用小便池倒過來變成的名作《泉》、達利的蒙娜麗莎自畫像,這都是創意。對于大膽、前衛、現代的東西,有時不必看作是對傳統藝術的嘲弄。比如,杜尚借助自己的創作與達·芬奇的原作產生了意義上的割裂,但在圖像上卻又保持一種內在的聯系,進而賦予作品另一種深意,你能感到不同的變化、不同的心理。德拉克羅瓦有《希阿島的屠殺》、魯本斯有《對無辜者的屠殺》,但又有哪幅畫比《格爾尼卡》更有暴力感?痛苦、受難和獸性,那么夸張、張揚,你不能不被震撼?!陡駹柲峥ā分睾狭硕喾N影像,語言變得抽象、純潔,畫家以超時空的形象組合,打破了空間界限,蘊含了憤懣的抗議,成就了史詩的悲壯,在支離破碎的黑白灰色塊中,散發著無盡的陰郁、恐懼,折射出畫家對人類苦難的強大悲憫。所有這些告訴教師,要樹立一個新的美的標準,形成具有創意的藝術作品,就要注重創意教學,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的自信心。魯迅先生提倡“拿來主義”,先拿來,然后慢慢消化,這就要求學生“事古而不泥古”,敢于創新,敢于創造。

2. 研究學生,分層教學

對口單招色彩考試還在改革階段,暫無統一教材,因而各校教學各有側重,教學不是很規范。為了有效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就要了解每個學生的身心特點、接受能力和領悟能力,嘗試因材施教,重視分層教學。分層教學要求每一個教學內容均有明確的目標,將整體教學、小組教學、個別輔導、自學等多種教學形式相互結合,運用恰當的教學評價,保證教學始終以針對性激勵為推進手段,以學生個體發展為衡量基準的標尺,解決統一教學與學生個別差異性的矛盾。根據這一理論,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注重備課、輔導、作業要求、點評以及學生對教學情況的反饋。依據分層教學理論安排教學活動,可以有效地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學生的專業成績能有明顯提高。至于具體方法,可以先從分組教學開始。要仔細研究學生的學習狀況,參考學生平時作業所表現出來的優劣進行合理的分組。分組是動態的,以每一個訓練模塊為周期;分組又是平行的,要有利于學生間互相學習,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例如,在色調訓練課中,可以完善為目的,將難以進行整體觀察的學生分為一組,借助變色鏡統一色調,畫出特定光源的色調;也可以提高為目的,將對色感敏感的學生分為一組,畫一些色彩層次豐富的色調。在高三設計色彩教學中,也可以根據學生層次分組,將色彩基礎較差的分為一組,教師輔導多一些,每套試題反復練習,強調畫面色調的統一,色彩層次的豐富;將已有較好的表達能力的學生分為一組,出題練習時,要求他們自己拿方案、整合,教師多提建議,引導他們多注重情感的表達。具體到平時練習,又各有側重。

3. 對接高考,推敲細節

高考是一根無形的指揮棒,職高三年,從美術課程設置到教學內容,都緊緊圍繞著它。2009年對口單招色彩教學改革至今,數次參加南京藝術學院高等職業教育學院主辦的省藝術職業教育集團教師培訓,理清了色彩改革的宗旨:藝術院校不是培養畫家,而是選拔具有創新能力的設計類專業人才;色彩考試內容由原來的繪畫性色彩靜物默寫,變化為創意性色彩靜物默寫。圍繞考綱和評分細則,在平常練習中,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構圖巧妙,突出主題。構圖直接關系到畫面的框架,影響著畫面的形象,對畫面起著決定性作用。進入高三之后,學生可對同一組靜物進行多角度構圖,注意構圖的形與色塊的形之間的關系。二是色調明確,表達情感。在練習中,探尋不同物體組合產生的不同色彩效果。色彩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冷暖、輕重、明快、愉悅等,要抓住這一整體色調,遵循形式美的原則進行藝術創造,強調畫面中形與色的和諧統一。然后,從大的色塊里面尋找漸近色的變化、強烈或微弱的對比色變化、冷暖的變化,使畫面的色彩表現更加充實。三是物體表現方式的統一。技法是色彩的藝術表現手段,恰到好處地運用技法,能更好地強化畫面效果。根據畫面需要,注重觀者感受,要求色彩效果明確、清晰、單純,引導學生靈活地調配出比現實生活更理想的色彩,甚至是表現出更高境界彩。

三、結束語

從傳統寫實走向現代創意,有效提升職校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符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需求。色彩作為藝術設計的基礎課程,對學生日后專業課的學習具有深遠影響。色彩教學的首要問題是培養學生的色彩創造力。目前對口單招色彩考試改革已取得一定的成效,教學改革正逐步加深。美術教師要進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改革傳統色彩教學模式,研究色彩教學的突破點,注重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和審美認知能力的提高,為社會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個性特點的設計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陸琦.從色彩走向設計[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4.

[2]樊愛成.淺談對口單招美術班的素描教學[J].美術教育研究,2012(08).

[3]劉慧敏.淺談藝術設計色彩教學[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07).

[4]張小俠.淺論美術欣賞教學與作品的價值判斷[J].職業,2016(15).

猜你喜歡
傳統繪畫對口單招創造能力
小議中國油畫的本土化
高職教育中針對“對口單招學生”教學改革的探索
音樂教育對于幼兒創造能力的有效培養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席成金
數學建模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論孔子美學對傳統繪畫的影響
電子裝配技能操作中的技巧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