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價值研究

2016-10-08 11:03
成才之路 2016年26期
關鍵詞:語文教材教育價值德育

王玲巧

摘 要:充分挖掘語文教材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對學生進行德育,有助于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以感人肺腑的骨肉情喚起學生的孝心,以至情至性的人間真情喚起學生的愛心,以大愛天下的精神喚起學生的責任心,以至純至真的愛國情喚起學生的愛國心。

關鍵詞:語文教材;情感元素;教育價值;德育

中圖分類號:G631;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6-0014-01

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大量展現真情的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是較好的德育資源。能教會學生品味真情、感悟真情,形成積極的情感觀,從而完善學生的人格。

一、以感人肺腑的骨肉情喚起學生的孝心

在學校上學期期中考試中,初二語文試卷的作文題目是《我渴望得到……》。不少學生寫渴望得到父母、老師的理解,這本是再正常不過的話題。但在作文中滿篇都是自己的委屈及對大人的埋怨。他們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卻又不懂得首先要尊重理解別人。較多的學生把自己得不到理解的責任完全推給了父母。

畢淑敏在《孝心無價》中說,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真實地反映了人們對孝心的呼喚。喚醒孝心靠感悟,感悟有賴于自省?!侗秤啊分械母赣H為了兒子,再難的事情他也心甘情愿?!八脙墒峙手厦?,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父親是這樣吃力地過鐵道買橘子的,愛子之心是多么強烈,所以不管兒子是如何不理解父親,但也多次被父親感動而流淚。學生在品讀父親的動作、兒子的眼淚時都會被深深影響,進而反觀自己,明白父母之愛其實就表現在平時的生活之中?!短鹛鸬哪嗤痢愤@篇小小說通過一包奶糖化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達了離異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愛的強烈愿望,也告訴人們人間的至親至愛應該猶如寬廣厚實的大地,無所不在,無所不有。文中的描寫能觸動學生的心靈,面對這樣一個不幸的孩子,他們會更明白自己是多幸福,也應該感謝和回報為自己創造幸福生活的父母。通過學習有關描寫家庭親情的文章,學生感悟很深,進行深刻反思,認識到自己應該如何對待親子關系,如何對待父母,有利于學生親情的回歸。

二、以至情至性的人間真情喚起學生的愛心

在當前的中小學教育中,特別是在語文教育中,最應該喚醒的就是對全人類特別是弱勢群體的體恤情懷和悲憫意識。悲憫情懷是人類相互溫暖、相互幫助、賴以生存和延續下去的基本情感和底線道德。一個具有悲憫情懷的人,才有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心中有大關懷、大悲憫,人生方有大境界、大成功?!洞啊愤@篇小說塑造了美與丑兩個靈魂,美的靈魂能讓人感動,而丑的靈魂對人的觸動更大,它能讓人反思自己。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可以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用心去感受人物帶給我們的震撼,學會以滿腔的愛善待身邊的人。

三、以大愛天下的精神喚起學生的責任心

強化學生的責任感,可以有很多途徑和策略。從語文的角度來看,可以利用語文課本培養學生敢于負責、勇于承擔的精神。品讀《岳陽樓記》,認識了一位銳意改革、勵精圖治的政治家,那擲地有聲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語言,是他政治抱負的凝見,是他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學習《捕蛇者說》,讀到“余悲之”,明白了柳宗元作為一個士大夫,以天下為己任,有著濟世救時的責任感;欣賞《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看到杜甫在“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的困苦處境中,胸懷天下的情懷。這些千古名篇,讓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走到學生面前,也能讓他們明白什么是責任心。

四、以至純至真的愛國情喚起學生的愛國心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圍繞愛國這一鮮明主題編選的課文就是要點燃學生的愛國激情,在喜與悲的精神碰撞中,產生一種強烈的愛國心。一篇課文就是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就是一段愛國情結?!短K州園林》以樸素的語言交代了蘇州園林作為“各地園林的標本”圖畫美的特點。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這種美,帶領學生走進課文展現的畫面,讓他們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讹w紅滴翠記黃山》《三峽》《濟南的冬天》《美麗的西雙版納》《望岳》這些文章描寫了祖國遼闊富饒、秀美綺麗的風光。閱讀這些文字,仿佛和作者一起游歷大江南北,將祖國的偉大盡收眼底,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感,激勵他們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學習。1935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的錢學森赴美學習,經過努力,他成為美國一流的軍事科學家,并成為加州理工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但他始終眷戀著祖國,面對重重阻力,他沒有屈服,最終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通過學習《始終眷戀著祖國》一文,學生一定能真切地感受到錢學森的愛國情。

五、結束語

朱慕菊在主編的《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一書中說:“教師不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學中的各種道德因素,還要積極關注和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和道德發展,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就成為人格的健全和發展過程,伴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教養?!蔽覀兯诰虻那楦性?,完全可以達到朱慕菊所說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吳康寧.課堂教學社會學[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李建忠.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體現“情感教育”[J].語文教學研究,2005(03).

猜你喜歡
語文教材教育價值德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論教育價值與教育目的的關系
論語文教材中古典詩文吟誦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教材共有課文的詞語編排情況考察
“兒童讀經熱”對當代語文教育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