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高考改革后的考查方向及教學對策

2016-10-08 13:33張永才
考試周刊 2016年74期
關鍵詞:教學對策

張永才

摘 要: 作者從內容和題型;命題范圍;閱讀量,包括名著經典閱讀;避免做題經驗;文言文;作文的考查六個方面分析今后語文考查方向和教學對策。

關鍵詞: 語文高考改革 考查方向 教學對策

2016年高考已塵埃落定,縱觀近幾年的全國高考試卷,我們發現了很多讓人欣喜的題目。這些題目印證了教育部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的思路。今后語文高考題出題方向如何?語文教學對策應怎樣調整?筆者從內容、題型,命題范圍,閱讀能力,做題經驗,文言文,作文六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考查內容更豐富,題型更多樣化。

人們印象中的高考試卷結構大多比較固定,或者說是模式化了的試題結構,即現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語文知識運用和作文等幾個板塊。固定化、模式化的高考題型導致僵化的應試教育。為了避免這種情形,今后考試內容將會更多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題型也會更加多樣化,會緊密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會考查學生利用語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體現語言文字的實際應用特點。

因此,在教學中,訓練題型和訓練內容應該多樣化,應該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二、命題范圍將會拓寬,更注重邏輯思維能力和思辨能力的考查。

以往的高考語文命題依賴的材料主要是文學方面的,太“文學化”了。語文教學視野不夠寬,局限于瑣碎的分析,學生的思辨能力訓練不夠,這肯定不利于培養人才。學生普遍缺乏邏輯思維訓練,缺少理性分析能力。高考這個指揮棒,對此責無旁貸,所以今后的高考命題將會大大拓寬命題范圍,將會更加注重學生思辨能力的考查和命題范圍的擴大。在試卷的語言表達題中,近幾年圖標題及2016年全國1、2、3卷都涉及關聯詞的考查,都是注重邏輯思辨能力的傾向性。

對此,教學不能只是局限于教材,不能局限于做題,不能局限于瑣碎的分析,應該讓學生多讀書,廣泛涉獵,真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直接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包括課外知識面閱讀、名著經典閱讀。

毋庸諱言,現在的語文教學只注重精讀精講,注重做題,讀書很少,語文素養更無從談起。課標提倡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理念沒有得到落實。課改之后開設的選修課,本意就是拓寬閱讀面,可是受制于高考,很難實施。近年來,開始重視考查學生讀書的情況,開始圍繞課外閱讀情況的考查設計試題。這是在有意識地引導教學方向,培養學生的讀書素養。這種考查形式將會得以發展。

因此,平時教學中應更多地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經典。

四、命題上會盡量避免做題經驗,更加注重素質和能力。

隨著高考改革的深入,高考語文的命題將會盡量避免考生依靠做題經驗取得高分,會轉向運用考試特有的命題技術,在命題上運用合適的區分度和難度系數考查學生,試題也會更注重考查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有的語文試卷題量猛增,特別是閱讀題,有的考生做不完。對此教學一線的老師和學生有些不滿。其實,高考是選拔性考試,選拔考試總要拉開距離,一部分考生做不完,這很正常。對此,教學應該從題海中跳出,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同時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切實重視學生閱讀能力和語文素質的提高。

五、文言文的考查變化較大,更加注重語文能力。

文言文試題選用的文章依然是傳記類,這一點沒有變化,但出題角度有所變化。一直以來,文言文考查內容應該說比較固定,基本上是實詞、虛詞、人物事跡、文意理解、翻譯句子等題型。但近兩年斷句題、文化常識逐漸取代了實詞、虛詞和人物事跡題型。原來的知識性的考查迅速減少,轉向包含文意理解在內的語文綜合素養的考查,更加注重學生文言文能力和素養的考查,文言文翻譯句子由原來的詞匯理解轉而更偏向于文言文的綜合能力。

因此,文言文教學不應該模式化,應讓學生在多讀文化經典的基礎上,多積累文言文知識,理解文章內容,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六、作文的考查更加實用性,更加注重學生能力。

如今中學作文教學,幾乎都是模式化訓練,人人喊打,但又人人參與。面對這種情形,高考這個指揮棒會對作文的考查方式進行改革,讓高考作文回歸理性,強化思辨,摒棄宿構、套作、模式化。

多年來一直有人說,如果語文高考分數占到180分,那么原來60分的作文分值也會增加,隨著高考改革方案的出臺,語文分值也確定下來。其實,本來作文考試最能檢測綜合能力,分值就應當更多一些。但是作文的評判有一定的主觀性和模糊性,不可能做到像數學那樣準確。

最近幾年的作文題擺脫了讓學生套作的弊端,更注重實用性,更能體現學生的寫作能力,無論是2015年的寫一封信還是2016年的漫畫作文都是現實性很強的作文題目,都特別關注社會現實,都注重體現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寫作水平。

對此,平時的作文教學,無論是大小作文,都應引導學生多閱讀,多積累,開放思路,發揮個性,切實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絕不可模式化教學。首先,打破定勢思維,要善于指導學生從習慣性思維模式中跳出來,打破思維定勢,試著進行反向思維,引導學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從中發現問題。其次,曲設情境,發散思維,啟發學生梳理問題。曲設情境,廣開言路,多向思維,使學生在思維的發散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在曲設情境時,一定要設計具有開放性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拓寬思路。再次,探究思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引導學生的探究性思維,讓學生發現和探究疑難、突破疑難,然后陳述出來。

猜你喜歡
教學對策
職業學校體育足球教學方法探討
論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與民間舞蹈的教學
浙教版初中科學“閱讀材料”教學對策初探
如何讓邊遠農村學生愛上化學
洗去浮華,回歸本真
高中物理學習策略及教學對策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