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讓邊遠農村學生愛上化學

2016-11-16 12:56陳成
化學教與學 2016年10期
關鍵詞:教學對策化學

陳成

摘要:在邊遠農村學校有很大部分的學生認為學習不重要,缺乏學習的動力和信心,要想扭轉學生這種思想,老師需要找出其中的真正原因,從多方面、多角度運用多方法來慢慢改變,讓學生發現學習化學的重要性、趣味性。

關鍵詞:邊遠農村;化學;教學對策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10-0033-03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0.012

一、教學現狀

我們學校地處溧陽、安徽和南京的交界處,離溧陽市區60多里路,被稱為溧陽的西部橋頭堡。當地經濟比較落后,家庭環境稍好一些的孩子都去城里上學,在這兒的大部分學生都是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的留守兒童,對學習不感興趣,對成績的好壞也無人過問。這樣就勢必導致教師的書難教、學生難管理。經分析我認為學生的現狀主要由以下兩個方面造成的。

二、原因分析

1. 家庭因素

家長不重視,據問卷調查發現目前初三120位學生中有39人父母離異,4人無父無母,其中44人常年不跟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非湯橋本地的學生有67人,大部分家長沒有文化。這些原因帶來了諸多的問題,家庭教育幾乎為零,孩子不受家庭的管制和約束,家校溝通成為一大難題,而初三的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的迅速發展期,這些大部分都需要老師來溝通和疏導。

2. 個人因素

學生自己不重視,缺乏學習的目標和信心,他們看到身邊的兄弟姐妹都在外打工也過得很瀟灑,相比較而言,讀書既苦又沒有太多的希望,所以半途輟學的學生有很多。

三、教學對策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已經長著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于發現并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讓它不斷壯大,最后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為了讓邊遠農村的孩子愛上化學,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做法:

1. 跟學生做朋友,真心關愛每一位學生

在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時,先生有一段話特別震撼我的心靈:“要想完成鄉村教育的使命,屬于什么計劃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過一切的條件是同志們肯不肯把整顆的心獻給鄉村人民和兒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逼鋵嵽r村的孩子們不缺聰慧的大腦,唯一缺的就是愛,作為一位農村教師只有把自己最真誠的愛獻給孩子們,才能和他們做真正的朋友。我會利用一些課余時間和孩子們一起聊天、做游戲,通過生機勃勃的集體生活,切身體驗校園成長的樂趣、發展的樂趣、創造的樂趣,使他們擁有自己充實而美好的精神世界。

2. 從農村尋找教學素材,感受化學學科的重要性

教師從化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入手來創設情境,將學科與學生生活的結合點兩者相融通,來設計課堂教學問題情境,使日常生活中一幅熟悉的場景、一次親身的經歷、一個生動的自然現象、一個有趣的化學事實等重新呈現在學生面前,這可以讓學生體驗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化學知識學習的意義和作用,激發改造自然和探索科學奧秘的情感,培養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學校用的自來水是沒有經過嚴格的自來水廠就到用戶的,學生們每天使用的都是里面有很多黑色雜質的渾水,他們也一直為這事而煩惱。在學習“自然界中的水”這一節中水的凈化時,學生們感觸特別深,學習的積極性特別高漲,學完后教師倡議同學們回去自制自來水凈化裝置,他們第二天都帶來了試驗成功的產品,讓我們教師感嘆學生們的創造力之強。

再如:在農村隨處可見固體廢棄物的亂丟亂放、焚燒秸稈這些污染環境的行為,因此在學習“環境污染的防治”時,就從學生們所見所聞入手,使學生們感受到學習化學、學好化學是如此重要。課后利用課余時間我們在校園和集鎮開展了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的活動,并向低年級的學生和村民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倡議大家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3. 從身邊的真實生活入手,感受化學學科的趣味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由于邊遠農村學生認為學習化學用處不大,因此可以運用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質或現象來讓學生感受化學,增加學習化學的趣味性。例如:在學習“幾種常見的鹽”純堿和小蘇打時,我們在課堂中用“火山噴發”的小實驗導入,老師預先用五彩的橡皮泥做成一個“火山”,在里面的塑料瓶中放入溫水和洗潔精,讓學生把從家里帶來的蘇打粉和食醋加入“火山”中,這時看到瓶中出現大量泡沫,沿著火山狀的橡皮泥流出,形似火山巖,學生猜出是產生氣體的原因,進而完成本節課的學習。

再如:在學習“溶液的酸堿性”時,我們邊遠農村學??梢宰寣W生走出實驗室,來到學?;蛑車某靥吝?,也可以走進生活,預先讓學生帶來自己家周圍的水,還有的同學途經回家的路邊采集化工廠排放的廢水,將測出的pH進行對比分析,思考什么樣的水是沒有危害的,如果有危害應如何治理等問題。

4. 課堂中巧用實驗,感受化學學科的真實性

實驗是我們化學獨有的魅力所在,它不僅可以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化學的存在,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操作的能力。雖然邊遠農村學校實驗室條件簡陋,也缺少專業的實驗員,但我們仍然克服一切困難為學生盡量開設分組實驗。

例如:第七章“高溫煅燒石灰石”這一實驗,課本中是用酒精噴燈來達到反應的高溫,在農村學校這個實驗條件是不具備的,但石灰石、蛋殼和貝殼這些農村常見的碳酸鹽是很容易獲得的,所以我們要想辦法巧用圓珠筆芯來替代酒精噴燈[1]。只要將我們學生平時用完的圓珠筆芯上的小球頂出來,做成一支可以吹氣的導管。點燃酒精燈,金屬頭對準酒精燈的中下部火焰緩緩吹氣,就能看到一束高溫火焰,用鑷子夾住石灰石、蛋殼或貝殼靠近外焰,實驗照樣能成功。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切身感受高溫煅燒石灰石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喜悅,也能讓學生感受到廢物再利用的好處。

再如:在學習“堿的化學性質”時,學生們看到老師用硫酸銅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制得漂亮的藍色絮狀物氫氧化銅時驚嘆聲久久不能平息。為了讓學生也能親自動手制得氫氧化銅,體驗成功的快樂,我設計了用氧化銅粉末、稀硫酸、氫氧化鈉溶液來制備氫氧化銅這節復習課。學生們在最終制得夢寐以求的氫氧化銅那一刻興奮不已,感受到化學是如此的真實有趣。

5. 從作業的特色布置入手,增強學習化學的自信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在邊遠農村學校大部分學生5(在校)+2(周末)=0,在校5天學習的知識在下一周回來后發現幾乎為零。作業不做、亂作或抄襲的現象非常嚴重,因此,周末作業布置什么?如何布置才有效?這些也是我們老師需要考慮的一大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在周末期間我通常會布置兩類作業:(1)整理一章的知識點,并針對整理的知識點你認為可以出哪些題,請自出10題,題型不限。周一回校后老師會出一張小測試卷檢驗學生們的成果,當學生發現他們所出的題有和老師相同或類似的會極有成就感,出題會一次比一次賣力。這種小小的出題法可以培養學生縝密的思維能力,知識點能得到更好的鞏固,審題能力也能得以大大提高。(2)將一周內學案和習題中的錯誤進行再整理,做在一張大白紙上貼于相對應的習題上,不需抄題,只要將題干和分析依據寫出,做得既認真又美觀的將其張貼公示給全校師生觀賞,并獲得一份獎品,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這樣做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也可以再次理清錯題的思路,最重要的是可以充分激發他們的競爭意識。

6. 從作業的特色批改入手,增進師生的情感交流

作業簡單地批對錯或打個分數等第已經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不能形成師生心靈的碰撞,于是我在之前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個環節:第一,增加每位學生各不相同的評語。例如:“帥氣的小伙子,你最近像乘著火箭似的飛速前進!”“可愛的佳佳小姑娘,老師今天沒有找到你粗心的地方耶,真是了不起?!薄拔覀兊幕瘜W小天才最近有點松懈啦?”“你比昨天又有了很大的進步,繼續保持喔!”等等。當把家庭作業發到學生手中的時候,大家都非常關心老師在上面寫的評語,然后會和周圍的同學或競爭對手比比誰的進步更大。每一個孩子都有著一顆不甘落后于他人的心,就看老師如何用一種悄無聲息的方法將他們激發出來,其中潛在的能量是無窮的。第二,利用獎勵的方法激勵出好態度。獎勵對于青少年的他們也同樣有效,連續一周高質量好態度的作業可以獎勵周末沒有書面作業,只需制作一套你自己的發明小創造(利用生活中的廢棄物完成)帶進教室給同學們觀賞。這樣既能讓他們看到可以正大光明不做作業的希望又能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何樂而不為呢?

四、總結語

新課程理念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生活是課程與教學的源泉,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是沒能找到教好學生的方法,讓每一位學生都有一張適合自己發展的課程表,多一把尺子,對一些關注,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贊賞學生、鼓勵成功是師生溝通的催化劑,將激發起學生學習的內動力。雖然我們是邊遠農村,但這幾年我們在江蘇省化學金鑰匙競賽中拿獎率很高,每年中考在整個市都名列前茅,超出市均分7分左右,據我們的跟蹤調查發現進高中后繼續選擇學習化學的學生占46%左右,其中大部分學生都擔任化學課代表。農村教師的守望就是我們農村學生的希望,竭盡所能去幫助邊遠農村的每一個孩子是我們應該做好的。

參考文獻

[1] 馬宏佳,金惠文.中學理科實驗教學指導——初中化學分冊[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8:302-304

猜你喜歡
教學對策化學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洗去浮華,回歸本真
小學高段語文寫作教學
生物工程教學團隊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中學化學課堂有效性分析與對策
奇妙的化學
試論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師生互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