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教學案例分析

2016-10-08 19:10蔡云
考試周刊 2016年74期
關鍵詞:東東橡皮泥紅薯

蔡云

一、背景

(一)一袋紅薯干帶來的信息活動

每周五是我班分享玩具和食物的時間,這不,今天魯傳鈺小朋友帶來了一袋紅薯干,塑料袋上印有“又香又脆的紅薯干”字樣:“我請小朋友嘗嘗紅薯干,這是我從蘇果超市買的,昨天和爸爸、媽媽一起買了兩袋,一袋在家里分享,可好吃了,這一袋我帶到班上請大家嘗嘗!”孩子們都坐得端端正正的,瞪著大大的眼睛看著紅薯干,希望先嘗為快……

不一會兒,每個小朋友都拿到了一根紅薯干,有的在大口地吃,有的在細細品嘗?!斑@個紅薯干真的很香、很甜,脆脆的”?!拔乙郧俺赃^的婆婆做的紅薯干不是這樣的,是淡黃色的、大塊的”?!斑@種紅薯干的顏色和老南瓜有點像,都是橘黃色的”。宸宸說:“我覺得它和橡皮泥的顏色很像,我們用橡皮泥來做紅薯干吧!”孩子們都表示贊同:“我也想捏,我也想做……”

(二)對信息活動的接收

1.發現孩子們有了興趣點——希望捏制出自己的紅薯干。

孩子們已在品嘗活動中了解了食物的特性,如顏色、形狀、軟硬、味道等,有了感性認識,并且在與橡皮泥的比較中找到了相似點——顏色、軟硬、可塑造形狀,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群體的認同。捕捉到這次分享活動中的教育契機,靈活生成一次美工活動——捏制紅薯干。

2.分析“捏泥”活動在大班孩子中的操作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小肌肉發展水平不同,雖說興趣是動力,但成功的玩中學必須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分析發現:①大班孩子們在近兩個學期的捏泥中已基本掌握了捏、搓、壓等簡單技能,會捏出紅薯干的基本形狀——細細、長長的長方形;②我們為幼兒提供的色彩鮮艷的彩泥,質地軟、易于表現,并附有塑料小工具;③學生對捏泥有濃厚的興趣,在生成活動中能靈活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

二、活動案例與分析

(一)討論紅薯干的加工過程

教師:你們知道紅薯干是怎么做成的嗎?

王彤:把紅薯切成一根一根的紅薯條。

李祺:把紅薯條曬干。

雨涵(用手做了個切的動作):用刀切成一條一條的。

李琪:我婆婆會做紅薯干,要放在那么大一個匾子上讓太陽曬干。

教師總結了制作過程:拿出一個紅薯———切條——晾曬——成品。

教師(手拿一團橡皮泥):我拿的是一個紅薯,要加工成紅薯干,你會怎么做?

王彤:我把它先捏成一個漂亮的紅薯。

東東:把它一根根切成紅薯條。

教師:那我們一起來試試吧,看看哪個辦法好,但是要記住切好的紅薯條要放在匾子上曬,不要沾上灰塵。

(二)操作流程跟蹤

孩子們開始操作,程成做的紅薯干堆成了小山:一條、兩條、三條……他一邊做一邊數。仔細一看,有的大,有的橫七豎八堆在一起。我輕輕問他:“你的紅薯干大小差那么多啊,這樣曬上面的干了,底下的卻一點兒也曬不到啊?!?/p>

程成看到旁邊的東東做的紅薯干是一片片攤在板子上的,長短相近:“老師,他這樣曬是不是就全部曬到了?”我說:“對啊,你再看看他是怎樣切的?!背坛烧J真地看了一會兒:“他先做成紅薯的樣子,再用小塑料刀切成一條一條的,我也會?!蔽野褨|東的半成品展示給大家看,并介紹:“這種辦法很好,大家還可以試試別的辦法?!?/p>

孩子們全都抬起頭看了一會兒又繼續操作起來,此時有一部分幼兒用了程成切、曬的辦法,曬得比較零亂。

李祺的做法不一樣,她先分好泥,再搓成紅薯條一個挨一個排列起來。

雨涵用小刀切出了長條形的紅薯條。

陳欣怡先把泥搓成細細長長的圓柱,再用小刀切成一根一根的,因為是粉紅色的泥,看上去有點像橘紅糕。

葛心培也是切成長方形的小條,排得特別好,每個之間有一定間隔,成兩個橫排:“這樣曬很快就會干的?!苯處煟骸澳阏媸莻€聰明的孩子,這個辦法真好!”

在操作過程中出現了兩個細節:紅薯干的制作和排列。

給孩子嘗試制作紅薯干的自由,一是切的方法,二是捏的方法。教學任務的最終目的是什么?是發展幼兒的表現力和創造力。所以可以捏成各種形狀的紅薯,可以切成小正方形的、細長方形的、橘紅糕那樣的,只要孩子們在操作過程中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就行。

排列并不是我規定的,只是有意識地讓孩子們把紅薯干平鋪在板子上,當發現排序造型能力強的孩子有突出表現時,教師不吝贊美之詞。

(三)作品評價

教師:“我們的紅薯干做成了,再根據不同的加工貼上綠色食品標簽,不過,標簽有三種,一種是菜場,一種是超市,一種是出口標記,飛機上印著‘Made in China字樣。大小相近,排得整齊的像雨涵、陳欣怡、葛心培的可以出口,她們做的紅薯干可以送上飛機,到日本、美國去賣。東東的粗細差不多,但有的長有的短,包裝好可以運到超市。李祺的挨得緊緊的,曬得不夠透,也可以送到超市。王源的味道不錯,賣相不夠好,去菜場賣是可以的?!?/p>

程成跑過來問:“我的紅薯干味道挺好的,為什么不能出口?”

教師:“你和別的同學的比較,加工得不夠好,怎么能代表中國制造呢?”

程成:“我回去再重做一下?!闭f完后又回去仔細地用葛心培的辦法再切了一遍,這次比剛才整齊多了?!袄蠋?,現在行了嗎?”我重新給了他一個超市標記:“現在可以進超市了?!彼€不滿足:“下次我要爭取飛機標記,讓紅薯干出國?!?/p>

孩子們興致勃勃地叫著:“老師,那我們呢?快過來看看我做的吧?”

王源:“我想在袋子上印上“南京”到南京去賣?!?/p>

程成:“我喜歡吃紅薯,媽媽說多吃紅薯、雜糧對身體是有好處的?!?/p>

我們評價一件好作品,一般是畫上或貼上五角星,孩子們以星多為榮。本次活動中我聯系實際生活:生活中的食品根據加工的不同,不起眼的、不值錢的既可以出口,進超市,又可以進菜場,由此讓評價變得更有趣、更有意義,讓幼兒了解“Made in China”就是中國制造,增強民族自豪感。

(四)活動的延伸

根據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我們又進行了延伸活動:

1.美術活動:設計包裝袋;2.科學活動:好吃的土特產。

三、活動分析和反思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一)本次生成活動中我發現:從孩子的興趣出發,把教師的活動目標和幼兒的自發學習結合起來,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參與到活動中,靈活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孩子們會學得更投入,效果更好。

(二)教師在活動中的角色是觀察者、支持者。教師應為幼兒創設寬松自由的環境,積極鼓勵他們探索發現問題、研究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孩子們遇到障礙時,不包辦代替,支持鼓勵他們去實踐,讓孩子們成為自主學習的能人,獲得成就感。

(三)支持孩子們互動學習。同伴交往是孩子互相觀察、模仿、討論、合作的學習資源與環境,他們從同伴行為中對比自己的做法,在老師的引導和指導下愉快地學習。討論中,教師讓幼兒盡情講述自己的想法,鼓勵孩子運用經驗解決活動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跟蹤過程中,教師發現好的科學操作方法及時推薦給大家?;顒雍蠹皶r評價,并為孩子們創造生成活動,幫助孩子學會學習、自主學習,在教師支持下使孩子們得到多方面發展。

猜你喜歡
東東橡皮泥紅薯
東東“闖關”記
東東“闖關”記
東東“闖關”記
秋季怎樣種植紅薯
東東“闖關”記
蒸紅薯,學一招
堅強的紅薯
做個橡皮泥爸爸
借像皮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