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與兒童血流感染的相關性研究

2016-10-09 02:03余烈中彭偉媛何靜文賴挺方
中國醫藥科學 2016年2期
關鍵詞:反應蛋白降鈣素原相關性

余烈中 彭偉媛 何靜文 賴挺方

[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降鈣素原與兒童血流感染之間的相關性。方法 選擇筆者所在醫院同時進行血培養和降鈣素原檢測的300例疑似血流感染患兒為研究對象。比較兩組患兒的血清降鈣素原水平、c-反應蛋白水平及革蘭陰陽菌病例間的血清降鈣素原水平。結果 血培養陰性組患兒的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的均值水平與血培養陽性組患兒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革蘭陽性菌49株(74.24%),革蘭陰性菌17株(25.76%);革蘭陽性菌組患者血清降鈣素原均值水平顯著低于格蘭陰性菌組。兩組菌株、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一反應蛋白比較差異不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血清血降鈣素原水平可作為臨床早期診斷細菌感染的輔助指標,從而及時有效地實施抗菌藥物治療。同時,血清降鈣素原水平還可為抗菌藥物應用提供有效的參照標準,對避免抗菌藥物濫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兒童;血流感染;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R446.6;R720.59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02-66-03

血流感染是病原體進入血液循環而造成的全身炎陛反應,如治療不當或不及時就會帶來極其嚴重的后果,甚至會導致生命危險。近年來,隨著臨床廣譜抗菌藥物及激素的廣泛使用,血流感染發病率逐年上升。該病進展快、危害性大、致死率高,有報道統計顯示兒童血流感染病死率高達26.5%,故兒童血流感染成為兒科醫學所關注的熱點。一直以來,血培養被認為是血流感染診斷的金標準,但因其培養周期長,檢測時間多達5-7d,且易被雜菌所污染,為血流感染的診斷與治療形成阻礙。降鈣素原是近些年新發現的炎性因子,已在感染疾病的臨床診斷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在細菌所致炎癥反應中,血清降鈣素原水平顯著上升,然而在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其水平仍保持在低水平。本研究對降鈣素原與兒童血流感染的相關陛進行了深入研究,以期為兒科血流感染的臨床診斷提供有力的參考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9月~2015年6月期間在我院同時進行血培養和降鈣素原檢測的300例患兒為本次研究對象。其中234例患兒血培養呈陰性,設為陰性組;66例患兒血培養呈陽性,為陽性組。陰性組男性142例、女性92例,年齡范圍3d~12歲、平均(6.5±2.8)歲;陽性組男41例、女25例,年齡范圍4d~11歲、平均(6.2±2.9)歲。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血培養 患兒入院后未使用抗菌藥前,嚴格按照無菌操作采集兒童靜脈血1~3mL,標本采集后立即注入血培養瓶并送檢驗科。檢驗科接收標本按操作規程將血培養瓶置BD BACTE9120全自動血培養系統。儀器發出陽性報警時,抽少量培養液涂片,革蘭染色直接鏡檢有菌后報告臨床。如血培養儀出現陽性報警,涂片發現有菌則判定為血培養陽性,反之則判定為陰性。與此同時,將抽出血液標本轉種于血平板上并在35℃條件下進行培養。經過18~24h培養后利用微生物鑒定對病原菌采取鑒定,并實施藥敏性試驗。

1.2.2降鈣素原檢測 采集血培養標本時,同時采集2~4mL靜脈并分離血清測定PCT含量。檢測血清PCT采用羅氏E601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與原裝專用試劑盒、定標液和質控品,測定按照說明書和操作規程實施。結果以血清降鈣素原水平≥0.5ng/mL判斷為陽性,血清降鈣素原水平<0.5ng/mL判定為陰性,同時根據要求實施質控、定標試驗。

1.2.3C-反應蛋白檢測 采用特定蛋白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進行上機檢測,參考范圍為0~10.0mg/L。

1.3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f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比較

兩組患兒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比較,血培養陰性組患兒的血清降鈣素原均值為(0 35±0.12)ng/mL、C-反應蛋白為(7.33±3.12)mg/L,血培養陽性組患兒的血清降鈣素原水平均值為(4 84±1.09)ng/mL、C-反應蛋白為(19.07±6.25)mg/L,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血培養陽性檢出菌的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比較

血培養陽性檢出菌的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比較,革蘭陽性菌共49株(74.24%)、血清降鈣素原均值水平為(1.58±0.87)ng/mL、C-反應蛋白為(20.34±7.06)mg/L,革蘭陰性菌17株(25.76%)、血清降鈣素原均值水平為(15.93±2.69)ng/mL、c一反應蛋白為(18.95±6.19)mg/mL。兩組菌株、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反應蛋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近年來,全世界范圍內感染性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且病死率不斷增高,而高致死率與疾病診斷的延誤具有一定的相關陛。據有關估計,每提前1h應用有效抗菌藥物就可提高7%~10%的生存率。相關報道顯示,嚴重的血流細菌感染致死率為35%~70%,尤其是在兒童血液感染中極為常見,因此早期診斷與渝寧對提高生存率、降低細菌耐藥陛、減少醫療費用具有非常重的臨床價值及現實意義。

一般來說,血培養是臨床診斷血流感染患者的一個金標準,然而血培養時間較長,易受污染,且部分細菌在一般的培養基中難儀檢出,因此血培養檢查不能為兒童血流感染提供早期的臨床診斷。血清降鈣素原屬于一種無激素活性的降鈣素前肽物質,是通過116個氨基酸所構成的糖蛋白質;在正常生理條件下,血清降鈣素原是通過甲狀腺c細胞分泌所產生,且不受免疫作用抑制的影響。在健康人群血液中,血清降鈣素原水平非常低,少于0.05ng/mL。最新研究報道顯示,血清降鈣素原水平與細菌感染、膿毒血癥等感染性疾病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如患者發生嚴重細菌性感染且伴隨全身性表現時,血清降鈣素原水平就會顯著增加。血清降鈣素原濃度增加的生物學作用機制可能是靶細胞在細菌內毒素-脂多糖等一系列炎癥因子作用下應急分泌出降鈣素原,這種在緊急條件下分泌超過細胞后轉錄過程或者轉換過程缺少反應所需水解酶,從而造成血清降鈣素原水平顯著增加。所以,檢測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是早期診斷血液細菌感染的一個重要指標,而且其還作為一項嚴重的細菌感染預警指標被臨床診斷中廣泛使用。

另有研究表明,不同類型病原菌的血清降鈣素原含量也存在顯著差別。革蘭陰性菌致病患者血清中的降鈣素原水平明顯高于革蘭陽性菌致病患者,這主要是與細菌構成成分具有一定的關系。革蘭陰性菌的細胞壁可以分泌出一種內毒素物質,其能夠促進C-反應蛋白及降鈣素原的釋放,從而使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水平明顯升高。此外,不同的結合受體,不同信號通路以及代謝過程的差異性也是導致該現象的一個主要原因。

本文對在我院治療的300例患兒進行了血清降鈣素原與兒童血流感染的相關性研究,結果顯示,234例患兒血培養呈陰性,66例患兒血培養呈陽性,前者的血清降鈣素原均值水平為(0.35±0.12)ng/mL,顯著低于后者的(4 84±1.09)ng/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張嘩研究結果較為一致,提示兒童血流感染與降鈣素水平具有一定的相關性,陽性組的降鈣素水平顯著高于陰性組。此外,本文還研究了兒童血流感染病原菌類型與血清降鈣素原水平的相關性,結果顯示,革蘭陽性菌49株(74.24%),革蘭陰性菌17株(25.76%),前者的血清降鈣素原均值水平為(158±0.87)ng/mL,顯著低于后者的血清降鈣素原均值水平(15.93±2.69)ng/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陳兆舒研究結果較為一致,提示不同病原菌類型與降鈣素原水平也具有一定的相關性,革蘭陰性菌可促進降鈣素原水平顯著增加。與C-反應蛋白相比,降鈣素原對兒童血流感染中血培養陽性標本的預測價值更高,值得在臨床中應用。

因樣本采樣簡便、檢測快捷,血清降鈣素原檢測能為兒童血流感染治療爭取時間,并可有效彌補血培養時間長的不足。結合患兒臨床癥狀和體征,通過檢測血清血降鈣素原水平可反映患兒是否發生細菌感染,然而確診仍需依靠血培養結果。因此,在兒童血流感染證據明確前,血清血降鈣素原水平可作為臨床早期診斷細菌感染的輔助指標,從而及時實施抗菌藥物進行有效治療。此外,血清降鈣素原水平還可為抗菌藥物應用提供有效的參照標準,對避免抗菌藥物濫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猜你喜歡
反應蛋白降鈣素原相關性
膝骨關節炎中醫證型與常見臨床指標之間的關系研究
CRP和PCT在醫院獲得性肺炎老年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C反應蛋白、D—二聚體及降鈣素原評估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的臨床價值
重型顱腦外傷進展性顱內出血與D—二聚體、C—反應蛋白的臨床分析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統通信性能分析
小兒支氣管哮喘與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相關性分析
體外循環與非體外循環冠脈搭橋術對比研究
PCT、CRP及WBC在小兒發熱疾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腦梗死與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關性研究(2)
腦梗死與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關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