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與精神護理對老年病誘發抑郁癥患者的影響觀察

2016-10-09 15:24李永珍羅麗新吳曉敏
中國醫藥科學 2016年3期

李永珍  羅麗新  吳曉敏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病誘發抑郁癥患者的心理疏導與精神護理效果。方法本次抽選100例老年病誘發抑郁癥患者,均為我院在2012年4月~2014年4月救治,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與觀察組(心理疏導+精神護理),每組50例,觀察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干預前患者的SDS、SAS無統計學差異(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SDS、SAS評分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降低程度優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4%,高于對照組的72%,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在不良反應發生率上無統計學差異(P>0.05)。

結論老年病誘發抑郁癥患者的心理疏導與精神護理能夠有效疏導患者不良情況,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

[關鍵詞]老年抑郁癥;心理護理;精神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03-131-03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特征的日漸明顯,老齡化問題急劇增加,尤其是心理與精神等方面的問題更為突出,再加上生活壓力加大,大大增加老年群體心理疾病與精神疾病的發病率。老年群體多存在多種老年病,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老年群體容易病發抑郁癥,嚴重影響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損害老年群益身心健康。老年病屬于抑郁癥最主要的誘因,但是老年群體中的多種慢性疾病,目前,尚未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嚴重影響老年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本研究選取我院于2012年4月~2014年4月治療的老年病誘發抑郁癥患者100例,分為兩組,實施兩種不同的護理模式,以探究老年病誘發抑郁癥患者的心理疏導與精神護理效果,現將探究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研究對象是2012年4月~2014年4月來我院就診的100例老年病誘發抑郁癥患者,依據《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患者均意識清晰、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正常,且排除原發性精神病、老年癡呆、惡性腫瘤、記憶力障礙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其中,觀察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62~85歲,平均(68.5±4.6)歲,病程4~8年,平均(5.8±2.2)年;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61-86歲,平均(67.5±3.2)歲,病程3~8年,平均(4.6±2.4)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病程上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且自愿參與,能夠積極配合醫師操作。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使用內科常規治療,并實施健康指導與電話隨訪,給予患者抗抑郁劑鹽酸氟西?。ㄉ轿髑粗扑幑煞萦邢薰?,H20073985),劑量為25mg/d,醫務人員依據患者實際病情增減用量。

1.3護理方法

1.3.1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知識宣教和健康教育,具體如下:(1)知識宣教。護理人員積極宣傳老年病誘發抑郁癥的專業知識,并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介紹患者的病情,告知其預后狀況,以疏導、消除患者的焦慮、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提高患者配合醫護人員治療與護理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并接受康復活動,以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極大改善患者預后。(2)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及時開展健康教育,對老年病誘發抑郁癥的病因、發病機制等進行介紹,并指導患者日常生活,增強患者治療的信息。構建康復熱線,及時解答患者的疑問,提高患者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減輕患者臨床癥狀,以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1.3.2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心理疏導和精神護理,具體如下:(1)心理疏導。護理人員在日常會過程中,需做好與患者及其家屬的交流與溝通工作,以及時、準確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情況,以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排查引發患者抑郁的原因,開展針對性心理疏導,以及時糾正患者的心理問題,給予患者心理安慰,有效疏導患者的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赏ㄟ^轉移患者注意力來消除患者不良情緒,注意保持患者心理平衡性。與患者家屬進行詳細夠交流,主要是為了通過患者家屬給予患者心理支持與鼓勵,為患者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降低患者的孤寂感,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與安全感。(2)精神護理。精神護理是精神障礙護理簡稱,其是指以精神障礙患者為護理對象,根據專業知識與實踐指南,為患者提供精神護理服務,最終使患者的心理與社會功能全面恢復。對于老年抑郁患者,應當于患者狀態清醒時,向其介紹抑郁癥發病原因、治療方案,提高患者對疾病認知度、自我控制能力,從而提高患者治療與護理的依從性。

1.4觀察指標

(1)觀察患者的不良心理變化,分別于干預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定,SAS量表共20項,50分為分界值,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SDS量表分為精神病情感癥狀、軀體性障礙、精神運動性障礙、抑郁心理障礙,共20個項目,分數越高表明患者越抑郁;(2)評估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采用問卷調查形式,從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技能水平、工作積極性等方面進行評定,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即:總分處于90分以上表明滿意,總分處于60分以上表明基本滿意,總分處于60分以下表明不滿意;(3)比較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做好準確記錄。

1.5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l9.0版統計學軟件統計分析相關數據資料,計量資料表示(x±s)的形式,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Ds、SAS評分比較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的SDS、SAS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SDS、SAS評分均明顯降低,且試驗組降低程度優于對照組,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詳細情況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詳細情況見表2。

2.3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對照組患者出現便秘2例、頭暈2例、口干1例,共計發生率為10.0%;觀察組患者出現便秘1例、頭暈1例、口干1例,共計發生率為6.0%。均能夠自行消除,對比無統計學差異(x2=0.543,P=0.461)。

3.討論

抑郁癥屬于我國多發的一種精神障礙疾病,以語言減少、思維慢、動作遲緩、情緒低落等為主要臨床癥狀,在老年群體中較為多發,嚴重影響老年群體的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質量,有利于老年人慢性疾病的病發。有文獻資料指出:老年單純抑郁癥患者的發病率在6%左右,如果患者存在軀干性慢性病,會大大增加患者抑郁癥的發病率。

大量研究結果證實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均可誘發老年抑郁癥,患者出現原因不明的情緒低落,失去工作耐心與生活積極性,加重患者的慢性疾病病情。抑郁癥反復發作,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與身體健康。因此在臨床治療中,需重視患者心理疏導與精神護理,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精神狀態,減輕患者受到的傷害,給予患者心理支持。老年病誘發抑郁癥患者的心理支持主要是由醫務人員、社會、組織以及家庭給予的,在患者住院過程中需重視患者的身心健康,實施心理指導,以有效緩解患者的心理障礙。

老年病誘發抑郁癥患者的護理工作屬于臨床治療中極具特殊性的一項工作,本研究中,筆者選擇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分為兩組以進行對照分析。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疏導和精神護理,其中心理疏導旨在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減輕心理壓力,獲得家庭支持來增強治療信心。精神護理是以專業知識與實踐指南為指導,為患者提供精神護理服務,滿足護理需求,使患者的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全面恢復,最終提高自我控制和生活能力。

研究結果表明,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焦慮評分與抑郁評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性顯著(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4%)明顯高于對照組(72%),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均能夠自行消除。與金成英等人的探究結果保持一致。

綜上所述,心理疏導與精神護理在老年病誘發抑郁癥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不僅能夠有效消除患者的焦慮與抑郁癥狀,而且能夠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具備非常重要的意義,可在臨床護理中大范圍的推廣與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