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2016-10-09 08:39
考試周刊 2016年76期
關鍵詞:默讀精讀誦讀

何功學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谡Z文課程的這一基本理念,在小學階段就應該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逐步豐富語文積累,全面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促進他們的和諧發展。那么,如何實現以上目標呢?結合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先行

“打鐵還需自身硬”。時代賦予教師神圣而艱巨的任務,教師不僅要有一顆熱愛教育事業的赤誠之心,還要有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精湛的專業知識、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不斷進取的精神……如何具備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呢?

(一)堅持閱讀

閱讀書籍,提升自己,不僅要讀教育教學類的書籍,用先進的理念引領教育教學行為,還要博覽群書,拓寬視野,豐富內涵,提升素養。

(二)實踐反思

理論要聯系實際。在實際教學中,要有理論、有實踐、有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豐厚教學理論,豐富教學方法,增強教學效果。

(三)觀摩學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觀摩學習別人的教學,要認真品味蘊含其中的教學思想,體會教學方法,追問教學設計,觀照教學效果,在他人的得失中反觀自己,不斷成長。

有了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教師課前要做大量準備工作,確保每節語文課優質高效。我們要在學生“最近發展區”的框架下完成教學設計,讓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構建新知識,發展思維,提升素養。

二、讓和諧對話充盈著語文課堂

和諧對話是語文教學的應然追求,更是語文教學的美好境界。為了讓學生積極思考、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教師要創造民主、平等、合作、融洽的環境。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靈光。在和諧的氛圍中,以生為本,師生相互信任、尊重、理解和配合,共同參與,讓思維得以碰撞,體悟得以加深,語言得以內化,智慧得以生成,素養得以提升。和諧對話不僅需要民主和諧的氛圍,還需要有一些策略的支持。

(一)問題適度

問題的設計要適度,要適當。教師要深入解讀教材,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問題,并結合學情,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問題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難,要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學生在得到成長的同時,還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二)學會傾聽

傾聽是溝通的開始,是接納,是期待,是理解,體現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民主和尊重。要培養學生傾聽的能力,教師首先要彎下身子,與學生平等對話,傾聽學生的心聲,做到洗耳恭聽、真情流露、欣賞鼓勵。學生耳濡目染教師的行為,就會知道傾聽是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觀點和想法。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傾聽時積極思考,綜合各種觀點、進行分析,形成自己的意見,以備交流分享。訓練學生聽得專心、耐心、細心、虛心。傾聽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素養,師生要共同努力,堅持不懈地養成傾聽習慣。

(三)生進師退

“學講計劃”強調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協助者,教師要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如教學《秋天》這一課時,學生質疑:為什么說秋天的太陽更紅更嬌?秋天的空氣更甜更好?教師要把問題放手給學生,讓學生帶著問題潛心閱讀,與文本進行深入的對話。在自主學習時,教師“讓一步”,給學生留下自我探究的空間;在答疑解惑時,教師“慢一步”,不要忙于給出答案,讓小組合作、交流展示留下“講出來”的話題;在集中反饋時,教師“退一步”,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學習收獲的舞臺,教師適時點撥即可;在全課小結時,教師“緩一步”,給予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歸納內化所學知識,讓學生自己“講出”學習成果。就這樣教師激勵、引領學生一次次與語言親密接觸,加深理解,內化語言,活躍思維,陶冶情操,提升素養。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多讀書,可以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啟迪智慧,凈化心靈。語文學習僅僅停留在幾本教科書上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引領學生走進書籍,愛上閱讀,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呢?

(一)激發興趣

閱讀習慣的養成,興趣是敲門磚。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形象思維還占主導地位,我們可以從繪本入手。好的繪本色彩明麗,構圖精美,每張圖畫都有豐富的內涵,將其語言、思想情感形象生動地傳遞給孩子,孩子在無形中就能體驗到閱讀的樂趣,愛上閱讀。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可以通過開展朗誦、演講、講故事、課外知識等比賽活動,讓學生的閱讀體驗和成果得以展現。讀書有了分享的平臺,學生在閱讀中體驗到成功的收獲與快樂,自然而然會愛上閱讀。

(二)正確引領

教師要善于引領學生從一篇課文走向一本書,從有限的語文課本走向無限的課外閱讀。例如,學完《維生素C的故事》,讓學生閱讀《少年百科全書》;學完《三顧茅廬》,讓學生閱讀《三國演義》……閱讀方法的指導也要在平時教學中進行滲透,如“不動筆墨不讀書”、“聯系上下文理解”、“抓住關鍵詞句品悟”、“精讀”、“誦讀”、“默讀”、“略讀”、“瀏覽”等。

(三)營造氛圍

環境對人的影響至關重要,要將學生引向書的世界,教師要努力營造一種閱讀的氛圍。我們班級內設有“小小圖書角”,便于學生閱讀;墻壁上張貼著學生的讀書心得,并定期更換。漫步校園,名人名言、優秀詩詞歌賦隨處可見,文化長廊里的內容更是豐富多彩,潛移默化中學生受到文化的熏陶,不知不覺地與閱讀同行。

四、開發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語文學習應是開放而富有活力的,應超越課堂這一有限的時空,為學生開辟更為廣闊的學習天地。在語文教學中,我經常以作業的形式引導學生到網上搜集有益的語文信息,進行提煉和存儲;引導學生到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等充滿人文資源的地方學習和實踐?!白x萬卷書,行萬里路”。鼓勵學生利用節假日去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名勝古跡,到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實現讀寫結合,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如在教學《春聯》一課后,安排這樣一次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在春節期間,走出家門,走上街頭,品讀、賞析、積累、創作春聯,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悟到的內容表達出來。開學后,在交上來的“作品”中,有的寫春聯的來歷,有的寫春聯所表達的良好祝愿和美好情感,有的寫積累春聯的過程和樂趣,有的寫創作春聯的艱辛和快感……篇篇文章都是學生多彩生活的掠影,內容各異,精彩紛呈。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學生自主探索能力、語文綜合水平、人文素養都得到提高。

總之,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既有法可循,又任重而道遠。教師要善于用教材教,使學生熟練掌握閱讀和作文的技巧,具備扎實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還要從有限的教材走向無限的課程,讓學生舉一反三,自覺地獲取知識,鍛煉能力,不斷提高語文素養。

猜你喜歡
默讀精讀誦讀
例談默讀在閱讀課堂中的教學價值
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淺析如何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以“讀”為橋 走進文言文的天地
小學經典詩文誦讀與積累的實踐與思考
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讓默讀彰顯語文教學的魅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