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應性教育視野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2016-10-09 08:42
考試周刊 2016年76期
關鍵詞:閱讀教學小學語文

齊瑛

摘 要: 文章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舉例法等,在研讀適應性教育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相關文章的基礎上,揭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適應性研究的意義、價值和方法,旨在為一線語文閱讀教學工作提供思路,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

關鍵詞: 適應性教育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一、適應性教育的內涵

適應性教育(adaptive education),是指學校和教師針對學生在學習能力、方向選擇、興趣愛好等方面表現出的不同程度,而提供與之相適應的教育內容和方式,以達到開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適應性教育的提法由來已久。17世紀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首次提出“適應性”的教育理念,并在《大教學論》中提出“自然適應性原則”,這里的“自然”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自然界的普遍規律,二是個體固有的性質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涿兰~斯要告訴人們,教育是對人的內在的挖掘,應該遵循自然界的規律,按照人的自身發展規律進行教育,反對強制性教學。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在《智力的結構》一書中,首次提出多元智能理論,他向人們介紹人類智慧的八個基本組成要素,分別為語言智能、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肢體運作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系智能、內省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并認為每一個體的智力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體都擁有這九種智能,但由于智能因素的組合方式不同,會呈現出不同的潛在方面,即形成人與人之間的所謂的智力差別。雖然智力客觀上存在差異,但每個人都有優勢智能,它是影響個人學習風格的重要因素。人的智能可以通過后天的教育和學習獲得長足的發展。如果教育方式得當,能夠適應個人身心發展的需求,即充分考慮智能組合要素和個體優勢智能的實際狀況,提供多元智能的發展條件,營造適宜的學習氛圍,那么,每個人的智能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在優化優勢智能的同時提升其他智能。適應性教育正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論考慮,依照自然適應性原則,關注個體的智能差異,從教學上實施多種手段開發學生的潛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識別個體差異,根據學生不同智力方面的發展及各種潛在的需求及時做出教學策略的調整。從這個角度講,適應性教育和孔子“因材施教”理念不謀而合,它從本質上體現出教育平等與教育民主的理想,承認人和人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從而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

二、適應性教育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供思路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是識字的重要途徑;能夠進行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提高聽話、說話和作文的能力;使學生獲得多方面的知識,發展思維,提高認識?!笨梢婇喿x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所謂閱讀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書面文字理解文章的形勢與內容并參與創作的對話過程。從實際看,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很大的比例,它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其他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材所采用的文章大多是中華五千年最經典的文章,是中華文化精髓的積淀,閱讀領會這些文章,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增長見識,還可以增強民族自豪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利于審美情趣的培養,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象的特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象是6-13歲的兒童,他們在這個年齡段生長變化是非常迅速的,因此,不同年級的學生在閱讀能力上表現是有很大差異的,首先表現在由于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不同而引起的記憶方式的差異。實驗研究表明,低年級學生無意識記憶占主導地位,隨著年級升高,有意識記憶的效果逐步趕上并超過無意識記憶的效果,最終占主導地位。所以,低年級學生主要采取機械識記的方法,高年級學生開始并較多地采用意義識記的方法。其次,小學生注意的集中度和廣度都隨年齡增長有所提高。剛入校的孩子注意的目的性是較低的,往往只注意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注意的時間較短。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學習活動的深入,學生注意的持久性、穩定性和范圍都得到發展,但水平仍是有限的。再次,小學生整體以形象思維為主,但高年級學生的辯證思維已有所發展。小學中前期,學生的思維依賴于具體的對象和情境,是孤立的認識事物的特征和表面現象的。高年級學生開始逐步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能夠對事物進行簡單的分析概括并分類,甚至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另外,小學生的閱讀意志隨年齡的增長有所提高。中低年級的學生自主性和自控能力是較差的,學習上很大程度依賴老師和家長的指導和監督。高年級學生的自覺性有明顯提高,按照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學習,但依然沒有完全擺脫對外部控制的依賴,形成控制力。

3.在適應性教育理念下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夸美紐斯的自然適應性原則和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均表明,教育應該順應兒童天性的發展,真正做到使兒童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特別是小學教育,學生處于學習起步階段,更需要適應性關注。正如前文所述,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環節,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協調與促進小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語文閱讀必須在適應性教育理念下進行教學,使閱讀教學模式符合兒童發育特點,遵循兒童認知規律,尊重兒童閱讀經驗,讓每一個學生都愛上閱讀,在閱讀中受益。這里的適應性體現在既考慮不同年級學生的思維差異,還要兼顧同一年級中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例如,小學生尤其是中低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應該為其提供描寫具體且生動的閱讀素材。但由于每個學生的智力水平、成長經歷、心理素質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因此教師要為其提供多種多樣的描寫具體且生動的閱讀材料。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適應性設計

小學教育的對象是活潑可愛、天真純樸、懵懵懂懂但又積極向上的小孩子,每個孩子都有潛在的智能和求知的欲望,教育者應該認真研究并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讓每個學生的智能優勢得以體現并得到充分發展。所謂的學困生,往往是因為教育者們忽略學生的實際需要,采用與之不符的教育內容與方法,抹殺孩子的天性,剝奪孩子的興趣,歪曲孩子的意志,使孩子在不情不愿中被動接受知識,這樣的學習效果和我們的教育目的只會漸行漸遠。教育應從學生這個主體出發,尊重其個性,滿足其特殊需要,使教育真正適應學生的特點,讓教育在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中找到出路。下面以小學語文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13課《花鐘》這篇課文為例,談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適應性策略的設計。

1.學生特征分析

小學三年級學生年齡在8-10歲,以無意識記憶為主,注意的時間較短,廣度不夠,以形象思維為主,自主性和自控力較弱,但思維活躍,肯動腦筋,求知欲較強,對花感興趣,但缺乏花的相關知識,尤其是花的開放時間。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較差,教師應給予耐心的引導與督促。

2.課前準備

在父母的幫助下,了解自己家里都種植哪些花,分別叫什么名字,這些花都有哪些習性,何時開花,花是什么顏色的。如果家里沒有種植花卉,就可以通過其他渠道,例如去朋友或同學家里,去花店,去花卉市場,去花園,或上網查詢等,了解自己接觸到的或喜歡的花的相關情況。

3.知識的呈現

教師要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新舊知識聯系的線索,就是向學生呈現先行組織者。先行組織者是先于學習材料而呈現出的一個引導性材料,它是聯系并貫穿新舊知識的橋梁。這個橋梁的搭建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例如提問、討論、播放多媒體、案例分析等。在學習《花鐘》這篇文章時,提問:“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鮮花嗎?”(回答:喜歡)再問:“你們喜歡的花叫什么名字呢?”(舉手的人很多,通過點名讓大部分學生來回答)接著問:“那你們知道你們喜歡的這些花都有哪些習性嗎?比如,它們幾點開花,喜歡什么環境,是濕潤的還是干燥的?”(這個時候,舉手的人少了,點名讓個別學生回答,其他學生一定會思考)老師總結并建議沒有舉手的學生放學后通過多種渠道了解自己喜歡的花有何特性,并說明要在專門的時間進行討論,以此督促大家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以上內容還可以結合討論或播放幻燈片進行,效果更佳。提問或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用一兩句話作為銜接,引出課文,如:“這么多的花爭著來開放,真是鮮花朵朵,爭奇斗艷,芬芳迷人??!你們知道嗎?這些漂亮的花朵其實還藏著好多秘密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呢?”(回答:想)接著便可以出示課題。

4.過程的開展

適應性教學要求教師通過由教學語言、教學方法等因素構成的教育環境的改變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具體來說,需要做到兩點:第一,了解學生的基本知識結構及其需要發展的程度。因為不同的學生對同一問題的反應是有差異的,他們持續學習的態度不同,能力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師必須通過學生的興趣、態度和行為等相應的課堂行為不斷對學生進行知識、能力和態度等方面的診斷,以及時把握學生的學習動向。第二,通過教學的靈活處理來滿足個別學生學習的需要和個體差異。教學既要有多樣化又要有個別化,使教學滿足每個學生風格、天賦、興趣愛好和能力傾向等方面的特性。

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通過層次的劃分實現適應性教學策略。如讀的層次,從低到高大致分為“讀準確”、“讀流暢”、“讀出感情”,還有一種分法是初讀、細讀和精讀。這兩種分法是不矛盾的,它們劃分層次的依據不同。前者是讀的要求,后者是讀的方式。又如認知層次,分為表層、深層和外層。初級的認知靠感官,中級的認知靠思考,高級的認知靠想象。讀的層次和認知層次不是兩個相互獨立的體系,認知層次的提升建立在讀的層次的不斷提高的基礎上,認知層次的提升會提高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使閱讀的意義得以體現。在讀的層次和認知層次理論的指導下,在學習《花鐘》這篇文章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要求也應該有一個層次的劃分,即走近“花鐘”、看懂“花鐘”、品味“花鐘”、質疑“花鐘”和研究“花鐘”。這種層次教學,不但將學習要求具體化,還從客觀上為老師提供了解學生學習狀態的依據,當某個或某些學生止步于某一層次時,教師應適時采取措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提供與之相適應的學習方法,使其知識、能力等結構朝著理想的方向發展,這體現了適應性教學策略中的靈活性特點。

閱讀在小學教育中的分量舉足輕重,2012年11月15日,全國第九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中,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在開幕式上發表重要的講話。有關閱讀教學,他是這樣說的:“落實年段學習目標,就是要在閱讀教學中要增強課程標準意識、目標意識、年段意識,使所上的課是那個年段的,符合那一類課型的、符合那一種文體特點。課堂上落實三個維度學習目標,要既得意又得言,得法、得能。在閱讀教學中,要從語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內容,體會情感而得意,更要關注語言形式、表達方法而得言?!钡趯嶋H閱讀教學中,教師越俎代庖,一人大包大攬,唱獨角戲的情況普遍存在。適應性教育理念下,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宏觀調控者,學生才是真正的主體。適應性源自個體發展的本真,閱讀教學只有適應兒童的發展,教育才會回歸,才會有效。

參考文獻:

[1]盛瑩.試評夸美紐斯的自然適應性原則[J].新西部,2010,(6):148-149.

[2]張紅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審美教育意義與作用[J].科學大眾,2014,(12):71.

[3]蔡春玲.語文閱讀教學改革之我見[J].考試周刊,2010,(5):27-28.

[4]閻光霞,鄧少濱.大連市小學生閱讀心理調查及分析[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7,(1):22-24.

[5]張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適應性研究[J].廣州大學,2013.

猜你喜歡
閱讀教學小學語文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語言溝通探析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談高中研究性閱讀教學
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加強讀與寫的結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