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談小學語文課堂的生活教學

2016-10-09 10:50
考試周刊 2016年77期
關鍵詞:小學教育語文教學生活化

李想

摘 要: 本文從課堂教學中的真實情景、教學方式、教學規劃及作業安排等方面入手,對如何創造小學語文“生活化”課堂進行了實踐性的研討。

關鍵詞: 語文教學 生活化 小學教育

語文的教學特征是與生活相接近的,必須讓語文與生活之間跨過屬于它們之間的那條鴻溝,使兩者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讓語文課堂和社會生活真正成為一體。就語文學科教學而言,許多老師對語文與生活的關系進行了研究,也提出了許多觀點,諸如“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或類似的提法早已有之。但真正把“語文教學”當成“生活教學”的人并不多。還有部分人提出“在語文中學習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這在思想上還是把語文與生活劃分成兩個單獨個體,只是形式上有著關聯。這就使如今的多數語文課堂出現語文生活不穩定的定義,始終得不到一致的結論。

1.情境導入“生活化”

在多元只能理論中曾提到:要充分將學習融入生活情節,是對學習最有效的方法??墒乾F在的小學生進入社會的機會小,認知范圍窄,缺少對生活的了解與感悟。為此,我們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有限的教學因素,特別是運用多媒體課件,把課文中的相關內容通過直觀、生動的畫面或網絡視頻反映出來,化抽象為形象,化靜態為動態,縮短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感知距離。如教學《讓我們蕩起雙槳》一文時,由于學生大多出生于農村,很難通過簡短的語言文字感受北海公園綠樹紅墻的美、碧波蕩漾的美。因此,我就利用課件將北海公園的圖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北海公園的美,再截取學生蕩槳于北海的視頻,讓學生感受生活的快樂。如在教《升國旗》這課之前,我帶領學生進行一次升國旗的實習,讓學生身臨其境,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嚴肅、莊嚴,真正體現語文教學的生活化。在經過這堂課之后,學生的思想得到了改觀,都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感想:我對我們的國旗充滿了熱愛,我認為今天的教育十分珍貴,這一句句真誠的言語展現著學生心靈最真實的觸動,這是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很難取得的效果。

2.教學設計“生活化”

語文與生活仿佛有著一種天生無法拆散的關系,在生活中到處都有學問的存在,只要你用心體會。社會生活與自然環境都是學生自由開發智能的場所,應該把這種方式運用到實際課堂中,讓其成為語文課堂的新形勢。把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下,可以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學生提出的問題,正是學生迫切需要解決的。假如教師可以運用生活式、自然式的教學方式,從不同觀點出發,用另類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和學習,則不僅可以挖掘學生的潛能,還可以提高學習質量。

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情感側重點,教師可在對課文理解的基礎上恰當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如我在教讀《我若為王》一文時巧妙地運用一段“穿插”,將歷史、現實和課文聯系在一起,撥動學生的心弦,不僅恰切地豐富教學內容,而且有力地烘托課文主題,強化教學效果。

3.教學方式“生活化”

語文教學的源泉就是生活,要讓語文教學充滿活力,就要合理地利用好生活這個源泉。語文教學的主要場所就是課堂,要提升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就需要老師設法將生活融入課堂教學中,讓實際生活激發出學生最真實的感受和無盡的遐想,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只有活用“生活之源泉”,靈活教學語文,才能讓學生在大量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實踐中,深刻感悟、習得,逐漸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讓學生在生活中體會學習的樂趣,在學習中理解生活的快樂,這樣就能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益。

材料就像是人身體里的重要器官,它是組成一篇文章的重點所在,沒有材料是不能做成文章的?!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便是如此?,F在學生在知識水平和生活的限制下,寫作文選題材時應該注意兩方面問題:一是選材必須做到萬里挑一。豐富的材料是研究和說明問題所必需的,是把一篇文章寫形象、寫生動的必備條件,要做到“采集時,要跟奸商一樣,只消風聞何處有門路,有貨,便千方百計地鉆挖,不管是什么東西,只要可稱為‘貨便囤積,不厭其多”,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作文時有事可寫,有話可說。二是選材應做到真實、實用。所謂真實,即不是假的不是虛的,而是確有此事或親身體驗過的材料?,F在許多同學平時不注意收集,作文時卻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把別人的事套在自己身上,把別人的東西拿過來自己用。舉例說明:在一次我要學生寫以自己所見所聞的好人好事為主題作文時,全班多數的學生都以撿到錢包歸還失主為題材,還有少部分學生以幫助老人推車為題材,這些毫無特殊性的材料怎能寫出生動的文章呢?有的學生運用一些沒有實際性的題材,就將一些相關的材料結合在一起寫出一篇文章,導致整篇文章不規范,主次不分。為此,我們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到寧缺毋濫。

4.“兩記”設計“經?;?/p>

要培養學生記錄日記與讀書筆記的習慣,日記寫作靈活,內容自由,內涵豐富,是提升自由寫作水平的必要途徑。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可以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只要是自己覺得有利用價值的都記錄下來,對以后的寫作就會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天天動筆就會開闊學生的思路,積累大量詞匯,語言素材,越寫越熟。而且日記是一種積累材料的過程,平時積累,作文時選擇使用,“活期儲蓄”,隨用隨取,“存”“取”兩便,作文就不會無從下筆,言之無物了。只有用心把事物記下來,寫成日記,哪怕只是一兩句話,日積月累,時間長了,就會使自己所寫的日記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雛形”,采一朵“勞動所得”,學生由衷地體會到寫日記的好處。讀書筆記是沒有特定的規格的,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隨心而寫,也可以摘抄一些自己覺得精彩的片段,提高課外閱讀興趣,這樣可以為寫作儲備詞匯語言。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盡量把生活與語文有機地結合起來,并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實現教學目標,更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益,并把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舒莉.關注表達聚焦語言文字運用[J].中國教育學刊,2014,06:49.

[2]鄧振英.通過文本細讀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4,S2:58-60.

猜你喜歡
小學教育語文教學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寫作教學實踐
如何讓數學教學生活化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初探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簡析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探究“學講計劃”背景下的語文教學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