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通化縣四棚甸子地區銅鎳成礦條件淺析

2016-10-11 00:37孫潤龍
科技視界 2016年24期
關鍵詞:銅鎳基性巖

孫潤龍

【摘 要】勘查區成礦地質條件有利,1:20萬化探資料結果顯示,蒼家街地區有II級鎳異常,并發現六條基性超基性巖體,部分巖體含礦性較好,有一定的銅鎳找礦線索。1:20萬區測資料中有與赤柏松銅鎳礦成礦條件基本一致的銅鎳礦化點;資料記載四棚地區有數量較多的基性超基性巖脈、巖株,成礦找礦條件有利。

【關鍵詞】銅鎳;基性巖;成礦條件;四棚甸子

1 成礦地質背景

1.1 區域構造

大地構造位置處于天山—興安地槽褶皺區(Ⅰ級),中—朝準地臺(亞Ⅰ級),遼東臺?。á蚣墸?,鐵嶺—靖宇臺?。á蠹墸垗彅鄩K(Ⅳ級)之柳河斷凹中。

柳河斷凹:分布在項目區的西北部,是撫順—密山斷陷帶的組成部分,分布在撫—密斷裂的東側,與撫密斷裂呈人字形交匯。在柳河斷凹中分布一套中生代火山沉積巖系地層,其旁側則分布太古界古老變質巖系。

蝲蛄河斷裂:走向320°-340°,錯斷了侏羅系地層和超基性巖脈,主干斷裂兩側次級斷裂發育,前人資料認為蝲蛄河斷裂兩側的次級斷裂控制超基性巖體的分布。

紅石砬子斷裂:呈45°方向展布,圖幅內長度大于10km,該斷裂錯斷了侏羅系地層和楊家店組地層。而該斷層又被北西斷層錯斷。

蒼家街斷層:呈80°方向展布,使侏羅紀和白堊系地層呈現出斷層接觸,長約7km。

紅石鎮斷裂:呈80°方向展布,長約4km,錯斷侏羅系地層。

大鬧溝斷層:呈330°方向展布,錯斷侏羅紀和白堊系地層。

1.2 區域地層及巖漿巖

區內出露有:鞍山群古老變質巖系、震旦系、侏羅系、白堊系以及第四系。地層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鞍山群分布在隆起區,而侏羅系白堊系分布在柳河斷凹中。第四系沉積物則分布在現代河床中。

區內巖漿巖主要為脈狀體產出,例如輝長巖脈、橄欖輝長巖脈、閃長巖脈、輝綠巖脈、花崗斑巖脈等。個別以巖株、巖墻出現,例如燕山早期正長巖。它們大量集中分布在赤柏松以北至蒼家街一帶。

1.3 物化探特征

根據航磁測量結果,結合地質礦產資料,勘查區內不同地質體的磁場特征如下:

勘查區磁場比較平緩,局部有異常出現。異常對應的巖體可能是燕山早期的輝長巖、橄欖輝長巖、含長二輝橄欖巖脈(枝)。

侵入體的磁場特征:測區內的中酸性巖體,航磁曲線一般較為平緩,強度在300nT到500nT之間。受巖體內磁性物質分布不均勻,曲線多呈波浪狀起伏。在遇到巖體中磁性礦物局部富集時,平緩的異常帶上,呈現強度不大的局部異常。

基性及超基性巖體,磁性較強,由于多呈巖株、巖脈產出,航磁上反映強度較大,一般在500nT到1000nT之間,航磁曲線上異常峰兩側陡峭,多呈尖峰狀。

噴出巖的磁碭特征:流紋巖磁性較弱,中基性噴出巖磁性較強,尤其是安山巖磁性一般都很大,但磁性相差懸殊。有的反映為雜亂的正負交替的起伏磁場,強度在-500nT到1000nT之間變化,有的安山巖反映為曲線起伏較為平緩,強度在-200nT到200nT之間。

沉積巖磁特征:沉積巖磁性較弱,航磁上反映為平緩的負磁場,強度較低,一般在-50nT到-500之間變化。

變質巖磁場特征:與沉積巖類似,航磁上反映為平緩的負磁場。強度在-50nT到-500nT間變化;有稍強的在50nT到250nT間變化。

磁鐵礦的磁場特征:區內的鐵礦在航磁上的反映大多數都呈狹窄陡削的局部異常。鞍山式強度一般都很大,可達1000nT以上。接觸交代型的磁鐵礦強度一般在1000nT左右,并出現在侵入體的邊緣。

地球化學特征:1:20萬化探結果表明,區域上僅有蒼家街Ⅱ級鎳異常一處,異常中心地理坐標:東經125°34′00″,北緯41°53′17″,北東向條帶狀,面積約6.4km2,異常強度0.01%-0.03%,為輝長巖體引起,具有銅、鎳礦找礦線索。

異常主要分布在侏羅系上統—白堊系下統亨通山組(J2K1h)凝灰質砂巖、砂巖、粉砂巖和燕山早期輝長巖、橄欖輝長巖(ν52(3-1))。異常主要受近東西向蒼家街斷層和北東向紅石砬子斷層。

2 勘查區地質特征與成礦條件

2.1 地質特征

2.1.1 地層

區內主要出露地層有中上侏羅統果松組(J2-3g)、上侏羅統鷹嘴砬子組(J3y)、中侏羅統—下白堊統亨通山組(J2K1h)、上白堊統小南溝組(K2x)、三棵榆樹組(K1sk)、第四系全新統(Qh)。

果松組(J2-3g):主要巖性為安山巖、安山角礫巖、粗面安山巖、流紋巖、砂巖等,應提及的是原長流村組的礫巖、砂巖、頁巖、凝灰巖也拼入果松組。主要分布在項目區西北邊部。

鷹嘴砬子組(J3y):分布在項目區的東北部,果松組東側。主要巖性為礫巖、砂巖、粉砂巖、頁巖、凝灰巖等火山碎屑沉積巖。

亨通山組(J2K1h):原稱下樺皮甸子組。地層清理時并入亨通山組。主要巖性為礫巖、砂巖、粉砂巖、碳質頁巖夾煤線,分布在項目區的大部分地段,是項目區的重點工作區段。

小南溝組(K2x):原稱干溝組,地層清理中劃歸小南溝組,主要巖性為:流紋巖、酸性熔巖、霏細巖、石英粗面巖。主要分布在項目區的東南邊緣。

三棵榆樹組(K1sk):分布在項目區的西南邊部。主要巖性是:輝石安山巖、粗面安山巖、凝灰角礫巖、流紋巖等。

第四系全新統(Qh):為近代河流沖積沉積層,以砂、礫石為主。

2.1.2 巖漿巖

前人在勘查區內已經發現超基性巖體5個,超基性巖脈4條。超基性巖體編號從北向南分別為Ⅰ、Ⅱ、Ⅲ、Ⅳ、Ⅴ,巖體特征分述如下:

①Ⅰ號巖體

位于糧庫溝后山,侵入于侏羅系砂頁巖,巖體長550m,寬10-40m,面積1.1km2。巖體走向270-280°,傾向南西,傾角15-40°,呈似層狀產出。巖體巖石類型為輝綠玢巖,巖體邊部顆粒較細,中心分異明顯。

輝綠玢巖呈灰綠色,斑狀結構,杏仁狀構造。主要礦物有斜長石、綠泥石、方解石、沸石。斜長石含量40-45%,綠泥石含量20-25%,方解石含量20%,不透明礦物7-10%,呈粉末狀。巖體蝕變主要為綠泥石化,碳酸鹽化等,其邊部蝕變稍強。

②Ⅱ號巖體

位于Ⅰ號巖體南西側,整合侵入侏羅系頁巖中。巖體走向近東西,傾向南。巖體長700m,寬100-230m,面積0.2km2。

Ⅱ號巖體平面上為一彎月形,巖石類型為橄欖輝長巖—輝長巖。橄欖輝長巖分布在巖體中間,寬約10m。在巖體中見煌斑巖穿插。

③Ⅲ號巖體

Ⅲ號巖體位于Ⅱ號巖體的南西側,整合侵入侏羅系頁巖中。巖體走向北西310°,傾向南西,傾角17°,局部變陡??刂蒲娱L750m,寬100-250m,面積0.1km2。巖石類型為輝長巖。

Ⅲ號巖體蝕變微弱,在橄欖輝長巖中見蛇紋石化、綠泥石化,該巖體見鎳的次生暈異常。

④Ⅳ號巖體

位于四棚甸子北山,襪筒溝一帶,侵入侏羅系砂頁巖中。巖體平面形態近圓形。長軸為東西向,巖體長軸1900m,短軸長900m,面積1.2km2。

Ⅳ號巖體地表近東西向,傾角陡緩不一。一般傾角在7-10°左右,與其圍巖產狀基本一致。Ⅳ號巖體是順層侵入在侏羅系砂頁巖中,由于傾角較緩,長期剝蝕所以露出面積較大、范圍較廣。Ⅳ號巖體巖石類型為橄欖輝長巖—輝長巖。從平面上來看,由于巖體中心到邊部為輝長巖—橄欖輝長巖—輝長巖。

Ⅳ號巖體蝕變不強,主要為綠泥石化、蛇紋石化、碳酸鹽化。在襪筒溝斷層上見有強烈的綠泥石化,呈粉末狀。

Ⅳ號巖體邊部為斷層接觸,巖體中次生構造很發育,以290°傾向北東,傾角30°左右的扭斷裂最明顯。

在Ⅳ號巖體中見有煌斑巖,新鮮面灰綠色,氧化后為褐色。全自形等粒結構。成分以斜長石、角閃石、綠泥石、石英等組成。巖脈寬0.5-10m,走向280°,傾向北東,傾角25°。

Ⅳ號巖體中地表見有少量的黃鐵礦,局部見微量的黃銅礦。在Ⅳ號巖體南段發現銅鎳礦點1處。

⑤Ⅴ號巖體

位于胡米溝南部,侵入于侏羅系砂頁巖中,地表出露東西長1600m,南北寬1400m左右,呈不規則橢圓狀,面積約1.4km2。

巖體呈東西走向,巖體北側傾向南,傾角4-10°,以東受斷裂影響傾向北,傾角35-75°。南部巖體局部工程控制,傾向南、北均有。

Ⅴ號巖體的巖石類型為輝長巖—橄欖輝長巖。巖體內后期構造比較發育,東北側的310°方向的正斷層,上盤巖體被覆蓋,其平行斷裂更為發育。

其北側斷裂帶上見到強烈的硅酸鹽化長450m左右,寬10-50m,地表見褐鐵礦角礫。在以往探槽中,斷層南側輝長巖結晶顆粒較粗,并見到微量的黃銅礦、磁黃鐵礦、黃鐵礦。在輝長巖中見到閃長巖并有黃鐵礦侵染,深部尚未進行驗證。

勘查區內發現超基性巖脈4條,編號從西向東分別為1、2、3、4,巖脈特征分述如下:

①1號巖脈

巖脈位于Ⅳ號巖體西北部,巖脈侵入于侏羅系砂頁巖中。走向290°,傾向北東,巖脈長800m,寬10-50m,延伸450m,呈巖墻狀產出,巖脈沿傾斜及走向均有膨縮現象。

巖脈巖石類型屬于橄欖輝長巖—輝長巖。輝長巖分布在巖體淺部,橄欖輝長巖出現在較深的部位,靠近底盤。

巖脈中主要蝕變為綠泥石化,分布在巖脈下盤綠泥石化帶中。其次為碳酸鹽化,在圍巖中可見到角巖化。

在1號巖脈的邊緣見到和巖脈一致的破碎帶,其中局部見到黃銅礦、黃鐵礦、磁黃鐵礦等,地表東端見到鐵冒和孔雀石。1號巖脈下盤接觸帶上,見到銅、鎳礦化。根據目前所掌握的資料推測,在1號巖脈的某一地段內有望找到工業礦體。

②2號巖脈

位于1號巖脈南側,呈整合侵入于侏羅紀頁巖中,似層狀產出。巖脈走向呈北東50°,傾向南東,傾角17°,局部變陡,長260m,寬10m-50m,平面上為一彎月形、巖石類型為橄欖輝長巖—輝長巖。該巖脈中見有煌斑巖脈穿插。在巖脈分布地區見有激電異常。

③3號巖脈

巖脈位于Ⅰ號巖體南側,順層侵入在侏羅系砂頁巖中??刂蒲娱L500m,東段出測區。地表出露厚度40-50m左右。巖脈走向270-280°左右,傾向南、南西。由于受后期構造影響,局部產狀可能變陡。

巖脈巖石類型為輝長巖,靠近圍巖處巖脈顆粒變細。巖脈蝕變及礦化均不強,只有在破碎帶處見綠泥石化及碳酸鹽化。

④4號巖脈

位于Ⅳ號巖體與3號巖脈之間,寬約50m,走向100°左右,傾角直立。巖石類型為輝長巖。

巖石呈灰綠色、灰綠結構,由基性斜長石和輝石組成,該巖體有激電異常。

2.2 成礦條件分析

立項區位于赤柏松、二密、復興屯、金廠溝一帶的多金屬成礦區內,是尋找銅鎳礦產的有利地區??辈閰^位于大型銅鎳礦—赤柏松銅鎳礦和金斗礦區的西北部外圍地區。按照就礦找礦、擴大外圍的找礦思路,在這里開展銅、鎳找礦工作潛力很大。

1:20萬化探結果表明,立項區內有蒼家街Ⅱ級鎳異常一處,北東向條帶狀,面積約6.4km2,異常強度0.01%-0.03%,為超基性巖體引起,具有銅、鎳礦找礦線索。

經前人工作在立項區已發現四棚甸子36號銅鎳礦點和小荒溝銅鎳礦化點。四棚甸子銅鎳礦點礦化賦存在Ⅳ號巖體橄欖輝長巖中,北西向斷裂構造是控制超基性巖體成礦的主要構造。小荒溝銅鎳礦化點銅鎳礦化賦存于1號巖脈與圍巖的接觸帶內,表現為紅褐色角礫和圍巖的角巖化。局部發現有黃銅礦、黃鐵礦、磁黃鐵礦、鎳黃鐵礦等,同時見有強烈的綠泥石化、碳酸鹽化、伊丁石化等?;瘜W分析結果表明,銅、鎳分別為Cu:0.178%,Ni:0.176%。

前人資料證明,立項區內的銅鎳礦化點和赤柏松銅鎳礦成礦地質條件基本一致,礦化均賦存于橄欖輝長巖和輝長巖中。這些超基性巖的產狀也都呈脈體或者小巖株、巖枝,存在唯一差別就在于赤柏松的含礦超基巖脈侵入于鞍山群變質巖中,而四棚甸子地區含礦超基性巖脈是存在于侏羅系地層中。

據資料記載在四棚地區,已經發現有數量眾多的超基性巖脈或巖株、巖枝。主要巖性多半都是橄欖輝長巖和輝長巖。有些是受大構造傍側羽毛狀小斷裂的控制。由于數量眾多,可供調查,這對找礦工作是有利的。

綜上所述,本區在基性及超基性巖中尋找銅鎳礦床具有較好的找礦前景。

[責任編輯:湯靜]

猜你喜歡
銅鎳基性巖
江西省大余縣白井鎢礦基性巖脈與鎢成礦關系探討
GPS-RTK在夏日哈木銅鎳礦區勘探線測量中的應用
美國北梅特銅鎳鉑礦床開發環評工作及啟示
西準噶爾烏爾禾早二疊世中基性巖墻群LA-ICP-MS鋯石U-Pb測年及構造意義
廣東臺山地區復式基性巖脈特征分析
物探方法在喀拉通克銅鎳礦外圍G21異常區的找礦應用
新疆北部二疊紀基性巖墻群巖漿作用及其動力學背景
吉林省金斗地區銅鎳礦找礦方向
新疆某銅鎳尾礦綜合利用選礦試驗
某富鎂貧銅鎳礦石選礦新工藝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