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古詩文學習的途徑

2016-10-13 21:59胡林報
考試周刊 2016年79期
關鍵詞:古詩文詩詞傳統

胡林報

2016年秋期,全國400多萬中小學生將開始使用語文出版社新修訂的一年級和七年級語文教材。新修訂的語文教材重視古詩文學習,大幅增加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文比重。因此,重視古詩文學習,改善古詩文教學方法顯得愈發重要。

一、重視經典文化的積累與熏陶,為人生奠基

201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北京師范大學看望師生,在進行座談交流時表示,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他認為,“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中國古代的傳統經典詩詞美文“嵌”在學生的頭腦里,融進每個學生的骨髓和血液中,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基因。9月11日,在出國訪問的專機上,習近平總書記到后艙看望工作人員時說:“古詩文經典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了我們的基因。我們現在一說話就蹦出來的那些東西都是小時候記下的。語文課應該學古詩文經典,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傳承下去?!?/p>

中華文化傳承最重要、最有效的載體是古詩文,優秀古詩文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傳家寶”。古詩文以博大豐富的人文內涵,優美深邃的文學意境,高雅深遠的意旨情趣,陶冶著一代又一代學生的道德情操,影響著他們精神的成長與發展。因此,加強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文的學習,對于繼承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培養少年兒童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學藝術素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改進古詩文教學方法,養“浩然之氣”

傳統的古詩文課堂教學明顯存在“三多三少”現象:老師串講的多,學生自讀的少;老師“告訴”的多,學生自悟的少;強制任務、被動學習的多;激發興趣、主動習得的少。針對這種現象,我們認為古詩文教學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充分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與求知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鬃又鲝垼骸安粦嵅粏?,不悱不發?!蓖袪査固┱f:“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敝淌谮w志航認為:選擇教育手段的原則必須是啟迪性的、引導性的、輔助性的。因為素質的培養一定是在學生活動中落實的,能力是“灌輸”不來的。即使在隸屬“素質”的“知識”學習中,教學手段需是啟迪性的,而非直接灌輸。

為了充分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濃厚興趣,我們立足南陽文化根基,緊密結合地方特色,創建“詩詠南陽”古詩文學習興趣小組,同學們收集整理了大量有關南陽的詩篇佳作。如李白的《南都行》,駱賓王的《過張平子墓》,孟浩然的《尋菊花潭主人不遇》,王維的《送丘為往唐州》,韓愈的《過南陽》,白居易的《內鄉村路做》等,幾乎每一位著名詩人都留下了與南陽有關的佳作詩篇。自西周初期到清朝末年,前人遺留下的南陽詩詞多達兩千多首,洋洋大觀,氣象萬千。這些都成為我們學習古詩文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勢,也培養了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濃厚興趣。

2016年春季,我們還積極組織學生集體收看中央電視臺《中國詩詞大會》節目?!吨袊娫~大會》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基本宗旨,通過對詩詞知識的比拼及賞析,帶動全民重溫“經典”,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涵養心靈?!吨袊娫~大會》為古詩文教學增添了新的素材,也為我們開展豐富多彩的古詩文課外學習活動指明了新方向,同時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和積極性。

2.倡導古詩文學習要重視“誦讀”與“體悟”。

方法是取得成效的關鍵。誦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作為語文教學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強化誦讀教學,可以為課堂教學注入更強烈的“古為今用”意識,呈現更濃烈的人文色彩,進而在開發學生心智、陶冶學生情操、健全學生人格方面發揮更顯著的作用?!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無論對于學生,還是老師,都有積極的借鑒意義。因此,在古詩文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涵泳、體味,真誠投入與經典古詩文開展對話,與作者心靈發生遇見、交流、融合,進而實現生命價值與精神追求層面的“交往”,拓展學生的精神空間。從這個意義上說,古詩文課堂上應當時時回響低聲吟唱的“書聲”,重視誦讀應該成為語文教師的教學共識和課堂常態手段。

然而,在傳統的古詩文課堂上,學生朗讀吟誦的機會很少。常常是課始教師范讀一遍,學生自讀一遍,理解詩意后“通讀”一遍,最后再齊讀一遍。一首詩到學完,總共才讀三四遍。還有很多教師僅僅把解詞釋義作為教學重點,逐字解釋,逐句落實,串講內容,大講“手法”,不厭其煩地“告訴”,對詩文進行“肢解式”的講解,忽視對古詩詞的誦讀、賞析和豐厚人文內涵的開掘、感悟及運用,古詩文最具光華、最富含“養分”的內涵意蘊卻常遭忽略。這種陳舊的教法,泯滅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變成一臺“錄音機”,只是被動地“記錄”和接受,課堂了無生機,學習索然無味。所有這些都是當下古詩文教學應該盡快擯棄和改進的方面。

3.強調教師自身的文化素養。

“教書者必先愛讀書,育人者必先受教育”。教師以身示范,用自身“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影響、感染學生,必定會收到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我們在古詩文教學現狀調查中發現,不少語文老師除了因教學之需而接觸到的語文教材上的古詩文,以及求學階段在教科書上學到的篇目外,其他古詩文積累數量極為有限。教師如果自身的古詩文“內存”不足“一桶水”,那么怎能在學生面前、在古詩文教學上做到“長流水”?當教師對古詩文教學價值認識不足,優秀傳統文化積淀欠佳、觀念滯后、方法呆板時,必然會體現在教學上機械單調,枯燥乏味。因此,要做合格的語文教師,必須身體力行,從提高自身傳統文化素養做起,積極涵養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做“博學之師”,成為古詩文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實踐者和研究者,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課堂上熠熠生輝,在學生的心靈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猜你喜歡
古詩文詩詞傳統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關注詩詞
關注詩詞
關注詩詞
老傳統當傳承
古詩文閱讀備考指津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引領小學生誦讀古詩文之妙招
詩詞之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