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對英語課堂的影響及對策分析

2016-10-13 22:36張青華
考試周刊 2016年79期
關鍵詞:課堂參與慎言

張青華

摘 要: 英語課堂中的普遍現象是學生的交際意愿低,不能主動參與課堂活動,這種對英語學習的消極對待不僅影響學生應用能力的提高,還是實現成功英語課堂的障礙。文章從中國文化角度出發,具體分析慎言、中庸之道對學生課堂參與的影響,并針對中國的實際情況提出具體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 慎言 中庸之道 課堂參與

一、引言

Harmer認為成功外語課堂有三個基本要素,即投入、學習和運用。在成功的英語課堂上,教師與學生需要親密交流與合作,每個學生都是課堂活動的參加者,都應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從中獲取知識。同時,學生英語各項能力包括交際能力、聽說能力的提高依賴于積極的課堂參與。然而,在實際的英語教學,多數學生沉默不語,參與課堂活動的意愿低,所以即便學習英語十年左右,英語能力只能體現在識讀方面,讀懂較難的學術文章,但不能用流利的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能完全發揮英語的工具性功能。不僅如此,學生的沉默行為對任課老師也有很大影響,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消極逃避行為讓教師屢屢受挫,沉悶的課堂氛圍讓教師壓抑,沒有授課的熱情和激情,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研究者發現影響英語教學和學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學生、教師、政策和環境等。劉駿通過三位留美中國學生在美國課堂參與中表現的個案研究發現,在美國課堂中,中國學生仍然習慣保持沉默,表明中國文化對課堂參與的影響。本文將重點從中國文化的角度出發,具體分析這一影響慎言、中庸之道是如何影響學生課堂參與的,并試圖找出應對的策略。

二、中國文化

在幾千年的中國歷史長河中,追求人類社會的和諧統一,以及社會與自然界的和諧統一一直是中國社會的目標,在文化上更是如此,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更是致力于宣揚“和”諧的重要性。慎言、中庸之道在中國文化中影響著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中國文化之“慎言”。

孔子反對巧言,認為“巧言亂德”,并且認為人們應該少言,對自己說的話要謹慎多思,對此,《論語·憲問》中有語可證實:“夫子時然后言,人不厭其言?!笨鬃诱J為,人們應該說話的時候才可以說話,不應該說話的時候不能隨便發表自己的看法,只有這樣,別人才不會反感他的話語,可見不當的言語可能令他人不快,甚至招致禍端,孔子從現實的角度警告人們一定要慎言??鬃又愿嬲]弟子慎言,還出于“信”的考慮,“信”是孔子學術的一個重要支點,但是按照孔子的說法,要做到“信”,就不能不堅定心志、謹慎言語。為了“信”,人們應該“訥于言而敏于行”,把說話的沖動轉化為勤勉實踐的動力,只有這樣,人才能有所作為。至于道家的代表老子認為:“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辈⑶抑鲝垼骸岸嘌詳蹈F,不如守中?!薄吧餮浴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它的影響下,多數學生在課堂上傾向于沉默,盡管知道問題的答案,但因長期被教導謹慎言語,為了避免錯誤,招致負面的看法和不必要的麻煩,除非老師點名,否則多數學生不會主動參與課堂,沉默是學生采取的避免犯錯誤的策略。

(二)中國文化之“中庸之道”。

中國人有以中庸為準則的處世哲學??鬃訛榱藢崿F“和為貴”的理想,首先提出了中庸作為人們處理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則,要求人們在處理問題時,避免偏向“過”和“不及”。在中庸的影響下,中國人比較注重個人品格的修養,形成了謙和善良、溫良敦厚的品格,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既要保護自己的面子,又要保護他人的面子,有利于和諧人際關系的形成。但是,由爭取積極的“和”異化為追求消極庸俗的“同”,中國人傾向于與世無爭、明哲保身,缺乏應有的競爭意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狀況反映出中庸思想的影響。課堂上,學生希望自己及自己的言論受歡迎,因此非常在意自己答案的正確性,同時,為了和其他師生和睦相處,不希望自己過于高調,引發其他學生的不滿和對教師能力的質疑,也就是說,學生既在意自己的面子,又非常在意他人的面子。當意識到自己的答案可能不受歡迎,損害課堂參與者的面子時,他們會選擇沉默的方式保全自己的面子,同時幫助別人避免丟面子,并盡量避免與教師的目光接觸。

三、英語課堂問題的應對策略

在某種語言的習得中,語言知識的掌握只是最基本的方面,如果沒有足夠的練習和實踐,語言只能是紙上談兵,語言的使用是一紙空談。課堂參與中學生的沉默或者參與意愿低困擾著很多英語教師,降低教師的積極性,不利于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當然更不利于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這是中國英語教學中“費時低效”、“啞巴英語”現象產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中國,傳統文化對學生課堂參與度有直接和深層的影響,所以英語教師可以針對中國的文化背景設計教學活動,提高活動的趣味性和參與度,從而打破學生的課堂沉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英語學習,更多地操練英語,提高其交際能力和英語的運用能力,共創師生積極配合、雙贏的成功英語課堂。

(一)營造寬松、自由、開放、民主的英語課堂氛圍。

課堂是教師的“一言堂”還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勞動創造美好未來的神圣殿堂呢?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課堂是教師的舞臺,教師是課堂的主宰,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權威和至高無上的地位,以及長期被教導要尊師重教,在這種文化氛圍下,學生傾向于作沉默的觀眾,是教師的忠實粉絲,所以課堂上只是教師的一家之言,更不用提英語學習中必要的互動。但是我們也知道,沒有互動的英語課堂是失敗的,師生同為成功英語課堂的參與者,師生共同合作才能正在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所以英語教師應該摒棄“師道尊嚴”的刻板思想,主動走進學生,和學生交心做朋友,培養良好的師生關心,營造寬松、自由、開放、民主的課堂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把沉默的觀眾轉化為課堂這一舞臺的表演者。

(二)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學生不僅面對著國內的競爭,還有國際的激烈競爭,中國的學生能不能適應國際化的局勢呢?我們從一名中國知名人士和一位法國資深記者的談話中就能發現中法學生競爭意識的差異,現在的法國孩子“在想如何占領空間”,而我們的孩子在想著如何通過中考和高考考取全國重點高校。中法兩國孩子表露出兩種不同的競爭意識,法國孩子立足長遠,注重能力的培養,而中國孩子立足當前,注重成績的提高。課堂上的積極參與未必直接幫助學生提高成績,但能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從長遠看,競爭意識的培養不容忽視,迫在眉睫,教師應該設計培養學生競爭意識的課堂活動,引導他們積極參與,提高中國學生的競爭意識和交際能力。

四、結語

中國文化思想實實在在地影響學生的課堂參與,而學生課堂參與度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好壞,因此教師應該采取措施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增強其自信心和興趣,而學生也應該擺脫傳統文化的負面影響,消除心理障礙,主動參與課堂,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睅熒鷳撘黄鹋?,共同創造和諧的課堂氛圍,開展共贏的英語課堂。

參考文獻:

[1]Harmer,J.How to Teach English[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5.

[2]劉駿,鐘堅.留美中國學生的課堂沉默現象探析[J].現代外語(季刊),2005,28(4):393-402.

[3]Hofstede,G.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Software of the Mind[M].New York:McGraw-Hill,1991:17.

[4]楊連瑞,張德祿.二語習得研究與中國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345.

項目:本研究得到第八批中國外語教育基金資助(項目名稱:“互聯網+”時代大學英語教學中思辨能力多維培養模式構建,項目號:ZGWYJYJJ2016B69)。

猜你喜歡
課堂參與慎言
慎思·慎言·慎行
智珠2則
我家的慎言集訓
慎言
非英語專業本科生英語課堂心理環境的現狀調查
“生活化情景教學”提高小學生語文課堂參與程度的實驗研究
大學生課堂有效參與現狀及對策研究
解讀數學文本提高課堂參與度研究
長沙市慎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