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湘西地區人口流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

2016-10-17 04:52孟霏
2016年27期
關鍵詞:人口流動區域經濟體系

孟霏

摘 要:人口流動與經濟發展的問題是當前我國在新世紀面臨的重要問題,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既能夠促進大湘西地區的經濟增長,又對我國當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利用湘西州2005-2013年的縣域數據并通過構建相關的計量模型,實證分析了人口流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結論表明:只有合理進行人口分布,加大對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減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提高勞動力投入,增加政府財政支出才能夠使本區域經濟持續發展。因此,湘西州下一步促進經濟發展的突破口應該是構建有利于經濟增長的體系。

關鍵詞:人口流動;區域經濟;體系

一、引言

人口流動是社會經濟發展固有的現象,它既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同時還會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報,截至2015年末,全國總人口為13746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80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655萬人,出生率為12.07‰;死亡人口975萬人,死亡率為7.11‰,自然增長率為4.96‰。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我國人口數量龐大,仍在不斷增長。目前,大湘西地區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其經濟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人口增長過快等原因,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鑒于此,本文通過構建計量模型,旨在厘清人口流動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問題,從而推動貧困地區扶貧攻堅,使人民脫貧致富。

二、文獻回顧

目前,許多學者對人口流動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潛心的研究,從研究的視角來看,基本可以分成以下三類:

(一)區域經濟發展收斂性的視角。許召元等認為人口流動可以優化地區資源配置,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縮小地區間經濟發展的差距;逯進等運用內生人口遷移經濟增長模型測算了近10多年來西部各省區省際人口遷移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得出人口遷移對不同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是有差別的,但沒有任何跡象表明省際人口遷移伴隨有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的趨同。

(二)流入人口、流出人口、區域內和區域間流動視角。李東利用重慶市40個區縣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對重慶市人口流動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發現人口流動與經濟發展之間具有較強的關聯性,且重慶市區縣內人口流動對重慶經濟發展的貢獻高于流入人口但低于流出人口。

(三)區域經濟發展的視角。王桂新等考察了1995-2000年間中國省際人口遷移與東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關系,發現省際遷移人口(外來勞動力)已成為推動東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外來勞動力彌補了東部地區本地勞動力供給的不足,推動東部地區GDP增長了10%以上,對東部地區GDP增長的貢獻度幾乎達15%,且遷入人口規模越大,推動遷入地經濟發展的作用和貢獻就越大。

縱觀已有文獻不難發現,學術界關于人口流動這一問題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大家研究的角度、方法、區域、時間的不同所得出的結論也有所不同。而中國幅員遼闊,區域經濟發展和區域特點各不相同,所以已有的研究成果也很難被大湘西地區直接借鑒。為此,本研究嘗試性地采用的湘西州縣域地區面板數據對人口流動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以此考察湘西州縣域地區人口流動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三、研究方法

(一)模型的構建

本文主要通過收集湘西州各縣域地區面板數據驗證人口流動及相關的一些變量對湘西州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以下是模型的構建:

式中,PerGDP代表人均GDP,反映區域經濟增長,K表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衡量區域經濟發展的資本投入,C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L是就業人員,反映了勞動力規模,CZ為財政支出,PLD表示人口增長率。為了計算的方便性及預先克服可能存在的異方差現象,分別將經濟增長(pergdp)、人口增長率(PLD)、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K)、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C)、就業人員(L)、財政支出(CZ)取對數。

(二)變量設計與選取

本文的全部數據是從湘西州各縣域2005-2013年的統計年鑒整理而來,其中包括吉首市、鳳凰縣、古丈縣、花垣縣、保靖縣、龍山縣、永順縣、瀘溪縣。由整體數據可知,隨著年份逐漸遞增,除了人口增長率(PLD),其余各指標均呈逐漸增大趨勢。這說明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越來越大,就業人員逐漸增加、財政支出也隨之提高,反映了整個湘西州經濟發展越來越好。

(三)描述性統計

為了更好地了解湘西州各縣域的數據和研究對象的特征,進而幫助更好的了解進一步的統計分析結果,本文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其結果如表1所示:

表1是2005年到2013年湘西州各樣本縣域主要觀測數據的描述性統計分析,由上述結果顯示,湘西州地區人均GDP均值為11224.9117元,最大值為33904元,最小值為3315元,這說明樣本區間差異較大,經濟發展呈現不均衡狀態。固定資產投資平均水平在16.6909億元,而最大值為66.7642億元,遠遠的高于平均水平,最小值為1.8563億元,卻遠遠低于平均水平,這說明樣本數值呈分散狀態,且水平差異明顯。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而言,其平均水平為13.4705億元,最大值為8.954億元,最小值為1.9703億元。從勞動力而言,其平均水平為21.4928萬人,最大值為34.45萬人,最小值為8.95萬人。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初步的了解該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偏低,且差異化明顯。人口增長率并不完全是呈上升趨勢,在一定年份內增速放緩,甚至呈負增長。這說明該地區人口遷出量遠遠高于人口遷入量。

四、實證分析

(一)面板單位根檢驗

對于面板數據而言,在進行模型估計之前,首先要進行單位根檢驗,以確保其平穩性。進行面板單位根檢驗時往往是從下列向量自回歸(AR(1))過程出發的:

其中,Xit表示在模型中的外生常數項及時間趨勢,N表示個體截面成員的個數,Ti表示第i個截面成員的觀測時期數,pi為自回歸系數。如果|pi|<1,則稱序列yi是寬(趨勢)平穩的;如果|pi|=1,則序列yi包含單位根,為不平穩序列。

現有的面板單位根檢驗分為兩類:一類是針對同質面板,假定各截面序列具有相同的單位根過程,包括LLC、Bretitung和Hadri檢驗;另一類針對異質面板,允許各截面具有不同的單位根過程,包括Im-Pesaran-Skin、Fisher-ADF和Fisher-PP檢驗,這三種假設的原假設都是“存在單位根”。根據上述思想并參考現有文獻,我們采用常用的四種單位根檢驗方法對各觀測變量進行單位根檢驗,其結果如下:

由表2可知,各觀測變量的單位根檢驗整體并不顯著,從LLC檢驗結果可知,各變量的檢驗結果均顯著,這說明各截面序列不具有相同的單位根;而從IPS檢驗結果可知,只有人口流動變量通過了檢驗,其余變量均不顯著;ADF檢驗結果顯示,經濟增長指標和人口流動通過了檢驗,其余變量均不顯著;PP檢驗結果顯示,經濟增長指標、財政支出、人口流動通過了檢驗,其余變量均不顯著。綜上所述,只有經濟增長指標和人口流動是平穩序列,其余變量均不是平穩序列。鑒于此,我們需要做一階差分進一步檢驗各變量的平穩性,結果如下:

由表3可知,各變量經過一階差分處理后,都變成了平穩向量,由此可認定為各序列為一階單整。因此,在已知該面板為一階單整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面板協整檢驗。

(二)協整檢驗

協整檢驗的基本思想是:對于不平穩的時間序列,如果它們之間的線性組合可以構成平穩序列,則這些序列之間存在著協整關系。本文采用較為廣泛用的兩種方法:分別是Kao、Perdroni的方法。通過對上述構造模型中的變量進行協整檢驗,檢驗結果如表6所示:

從表4的估計結果來看,對各觀測值變量在Kao和Perdroni檢驗下,均在1%或5%的顯著水平上拒絕不存在協整關系的原假設。這表明該模型各變量之間存在著長期協整關系。

(三)面板協整方程的估計

在明確了協整關系之后,本文對各觀測值變量之間的這種關系進行檢驗和估計。其回歸結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通過比較以上模型估計的結果,顯示出固定影響模型的R2遠遠高于模型(2)和模型(3)的回歸結果。這說明從決定系數R2判定固定影響模型要優于其它兩個模型。然而,AIC檢驗結果以及固定影響模型中各變量不完全顯著,說明其回歸結果要劣于混合影響模型(AIC=0.455)和隨機影響模型,基于此,為了研究目的真實可靠,本文選擇隨機影響模型(我們認為隨機影響模型的決定系數R及模型估計結果要優于混合影響模型)。從模型(3)中可知,各樣本縣域的人口增長率(PLD)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呈顯著的正相關,這說明人口增長率每增長一單位引起的經濟增長為122.71%。從全社會固定資產總額的系數顯示,固定資產總額與區域經濟增長呈顯著的正相關,每增加一單位的固定資產總額會引起經濟增長23.6%,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系數顯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經濟增長呈顯著的負相關,說明各樣本地區的消費并沒有拉動經濟的增長。勞動力指標的系數顯示,勞動力的投入能有效的拉動本地區的增長,且這種效應是顯著的,這也符合生產函數模型,一定的資本和勞動力的投入能有效的拉動經濟的增長,從而帶來經濟的快速增長。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對本地區的經濟增長呈顯著的正相關,這說明地方政府的財政政策是有效的且帶動了本地區的發展。

五、結論

本文利用2005-2013年湘西州各縣域的年度數據,實證分析了人口流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通過引入生產函數模型并在此基礎上將其延展,加入了人口增長率和若干控制變量得出了以下結論:(1)合理進行人口分布,加快人口城市化進程,才能有效地促進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2)加大對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可以有效促進區域經濟發展;(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加會延緩區域經濟的發展;(4)提高勞動力投入可以有效地拉動本地區經濟增長;(5)政府應當調整政策,增加財政支出。因此,湘西州下一步促進經濟發展的突破口應該是構建一個有利于經濟增長的體系。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湘西州社會經濟走向繁榮。(作者單位:吉首大學商學院)

基金項目:2016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大湘西地區鄉村旅游發展動力機制及優化策略研究”(CX2016B614)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趙潤田.欠發達地區人口流動對經濟社會的雙重影響及對策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2(11):169-173.

[2] 許召元,李善同.區域間勞動力遷移對經濟增長和地區差距的影響[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8(2):38-51.

[3] 劉美蓉,蔡果蘭.民族自治區流動人口狀況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聯度分析[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2(5):81-84.

[4] 李東.人口流動與重慶經濟發展的灰色關聯度分析[J].西北人口,2009(3):4-9.

猜你喜歡
人口流動區域經濟體系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及路徑探究
實踐探索商務英語專業有效服務區域經濟能力的提升
“三位一體”德育教育體系評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