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主流公債思想理論的歷史演變

2016-10-17 05:31孫青
2016年27期

孫青

摘 要:本文通過介紹西方公債經濟學思想演變的歷史,發現公債思想演變的過程經過了不斷地總結和創新,始終都是自由主義與政府干預兩大思想體系的相互爭論。在爭論的過程中,伴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階段的演進,公債思想體系不斷完善,為政府發揮公債這個調節經濟的手段提出了更加科學合理分析方法。也為我國今后公債政策提供寶貴的經驗借鑒。

關鍵詞:公債;政府債務;債務負擔

新常態下,隨著經濟增速以及財政收入增速放緩,財政支出的壓力加大。適度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實施就要求進一步擴大赤字的規模。赤字規模的擴大,就需要對公債進行科學的管理,防范規模擴大而造成的風險。所以,本文試圖對西方公債思想演變過程進行了梳理,對如何正確的理解公債在新常態下所能發揮的作用,建立科學的認識,尋求一些建設性的啟示。西方的公債思想流傳久遠,期間也不乏對主流思想批判與爭論,各種理論層出不窮,通過闡述不同時期不同學派的代表人物們的主張來介紹公債思想的發展演變過程。

一、重商主義和英國早期古典經濟學

17世紀中葉以前,西歐流行的主流經濟學是重商主義,當時歐洲各國正處于資本積累的時期。經濟學家們認為金銀是主要的財富,貿易順差才是財富積累的源泉。法國經濟學家柯爾培爾肯定國家舉借債務甚至貸款給工商業者,來促進工商業的發展。

17世紀中葉以后,英國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創始人威廉·配第開始摒棄了重商主義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流通領域的研究,轉而從生產領域來揭示資本主義經濟的本質。對于公債,威廉·配第認為在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由于當時現有經濟條件的約束,政府舉借債務可以很大程度上聚集大量商業和農業資本,有利于擴大現有資本和生產規模。

大衛·休謨在其著作《論社會信用》中,同樣也認為“國家的失信于民將是戰爭、挫折、天災、人禍,甚或勝利和征服的必然結果”,公債的產生是基于國家發生了較大規模的突發事件,然而公債規模過大可能會使流通中的貨幣趨于緊縮,造成價格水平的提高。然而“大部分公債券總是掌握在以食利為生的有閑人們手中,看來我們的公債大大鼓勵了無所作為的寄生生活?!惫珎蠖急毁Y金充足的資本家所購買,使得公債的利息收入大都被資本家所占有。工人階級就承擔了償債的較高的稅收負擔。大衛·休謨對公債持否定態度,認為公債鼓勵資本的投機行為,而非物質資料的生產,不能創造物質財富。如果公債的規模不加以限制,就會導致公債難以償還,直至國家破產。

二、重農學派和法國早期古典經濟學

18世紀前后,從重商主義的一些錯誤看法中清醒過來,興起了重農學派,認識到注重農業和堅持經濟自由的重要性。法國重農學派代表人物魁奈對公債持反對態度,他認為公債使得資本用于投機,就會從農業生產領域中脫離,農業發展滯后,就不可能產生源源不斷的財富。所以“國家借了財富,但負了債,不能償還。于是國家財富就會完全被毀滅?!?/p>

(一)古典經濟學派。18世紀后期,英國的資產階級經濟發展占據主導,工業革命促進了工商業的發展加之海外殖民地的擴張,為新興資產注意積累了大量資本。亞當·斯密是這一時期的典型代表,在他的著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中充滿了對自由市場經濟贊揚,反對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認為“看不見的手”能夠自發的調節市場的波動,這也影響了他對公債的看法。亞當·斯密認為君主對公債的欲望是無限制的,因為戰爭或許是發行公債的理由,但其產生的后果君主或政府貪婪欲望的發泄,所以他主張限制君主或政府的權利,減少不必要的財政支出。亞當·斯密認為公債是非生產性的。公債的發行使得原先應該進入生產領域的資本轉化成為政府用于支出的收入,變成了非生產性的貨幣。政府的發債行為阻礙了市場經濟的發展,不利于資本積累。亞當·斯密認為公債的一大優點就是在戰爭期間,公債或許是在短期內籌集資金的有效方法,所以戰時公債制度是優越于稅收制度的,但是公債的償還需要依靠長時期的沉重的賦稅來維持,這就增加了戰爭后期人民的負擔,而且較多的資本進行投機活動,也阻礙了資本的擴大再生產過程。

在公債思想方面,大衛·李嘉圖繼承了亞當·斯密的公債思想,在他的代表著作《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一書中曾經有這樣的論述:“一個國家為籌劃戰爭費用或政府一般開支而征課的稅,以及主要用來維持非生產性勞動者的稅,都是從該國的生產性勞動中取得的?!蓖瑯永罴螆D認同了斯密對于公債的非生產性的觀點。而且他認為發行公債所支付的利息是由稅收來彌補的,并不能改變一國財富總量。而公債收入用于非生產型用途才是國家財富減少的根本原因。后來羅伯特·巴羅發表于1974年的著名論文《政府債券是凈財富嗎?》總結了“李嘉圖等價定理”,提出李嘉圖認為公債和稅收作為政府籌集資金的兩種方式,從本質上來說是一致的。人們如果一直到公債的發行將由未來稅收的來償還,那么人們就會進行儲蓄,來應付未來稅收的增加,這樣一來與現在一次性征稅所達到的效果是一樣的。這一學說對未來公債學說的發展演變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二)凱恩斯主義學派。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從商品貿易逐步發展為資本輸出,進入了壟斷資本主義階段。20世紀初的那場大蕭條,使得傳統經濟學面對經濟危機也無能為力。隨后興起了以凱恩斯為代表的凱恩斯主義學派,主張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政府不應該放任市場自由運行,在經濟蕭條時,要采取積極財政政策來增加就業和產出,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就會使赤字規模擴大。凱恩斯認為公債在促進就業方面作用顯著,人們往往秉持著亞當斯密對公債的看法,但在提高就業方面會得到人們的認同。這樣的觀點與凱恩斯提出理論所處經濟環境有關。處在危機之中,處理失業率的上升是政府的首要問題,靠市場自身的調節過程可能會很漫長,稅收的減少很難解決這樣的問題。而通過舉債來投資可以吸收大量勞動力,公債不再向古典主義經濟學家們所宣揚的那樣有害了,政府可以利用公債積極意義,為擺脫危機提供了一種新的手段。在償還國債方面,凱恩斯認為應該設立償債基金來償還,因為凱恩斯認為如果公債償還是靠增加的稅收,勢必會繼續減少居民的消費支出,會對原本增加的社會產出產生擠出效應,使得原本的蕭條狀態更加嚴重。

三、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理性預期學派和公共選擇學派

凱恩斯主義衰落后,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經歷了三次革命,逐步確立了其微觀與宏觀的理論分析框架。其中理性預期學派的代表人羅伯特·巴羅對于公債問題有著十分深刻的見解,他發表的著名論文《政府債券是凈財富嗎?》中闡述李嘉圖等價定理的具體內容。李嘉圖等價定理是基于消費者具有完全理性和生命周期理論,能夠預見未來增加的稅收,未來稅收的現值與當前公債規模是相等的,通過發行公債而不是征稅為政府支出籌資,并沒有減少消費者生命周期內的總的稅收負擔,惟一改變的是推遲了征稅的時間,為了支付未來因償還公債而將要增加的稅收,他們會減少現時的消費而增加儲蓄。政府發行債券還是征稅,居民的儲蓄是否會增加或是增加多少,取決于居民是否將債券作為一種財富。如果消費者在公債償還之前去世,這些消費者在既享受了政府因舉債替代征稅而帶來的減稅的好處,又無需承擔由此而發生的未來的稅收,那么,他們生前的消費行為同樣不會發生變化嗎?對于代際之間差異,巴羅給出了一種新的觀點,認為消費者是具有利他動機的,消費者會將自己財產的一部分作為遺產留給后代,稅收有后代來支付是沒有區別的不會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這一解釋在許多經濟學家看來仍然存在很多爭議。

凱恩斯主義盛行時期,許多國家在經歷經濟蕭條時,盲目的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使得赤字規模擴大到很高的水平,出現債務危機,反而制約經濟的發展。公共選擇學派代表人物布坎南提出了反對凱恩斯主義的公債思想,主張回到自由經濟時代,反對政府干預,回歸了古典主義經濟學對于公債的觀點。他認為古典公債理論認為發行國債是使目前納稅人將一部分政府費用轉移到未來納稅人肩上的一種手段。公債的發行受到的約束不夠嚴格,會導致債務泛濫,造成嚴重的后果。布坎南從公共選擇的角度反對了公債制度。然而當利益集團內的其他成員可能會成為免費搭車的人,免費搭車的人的以納稅償債的義務就要由其他人來承擔,這樣一來,當人們意識到這一點后,就會反對公債制度,而且公債并不是自己人欠了自己的債,整個過程也并非是零和博弈,因為公債償還依靠稅收的話,稅收的增加如果長期存在,政府會認為公共財政靠借債比靠稅收容易得多,公債也將會一直存在下去,傳統的模式就被顛倒了,稅收的增加對于資本的影響將是永久的。對稅收歸宿的承擔者就會在政治上對稅收提出反對意見也就成為必然。

四、公債思想歷史演變的啟示

縱觀公債思想歷史的演變過程,不難發現,公債思想爭論的本質一直都是自由主義與政府干預兩種思潮之間的爭論。公債思想總是會因為主流經濟思想交替而演變,但是其發展的結果將是日趨完善。公債思想演變的過程,會受到當時歷史條件的影響。思想理論可能會受到經濟發展的階段條件的制約。不同的歷史經濟條件下會使我們對公債的作用有一個客觀的了解,應該意識到在自由與管制之間如何取得一種平衡,應該在哪些領域、多大程度上來發揮公債的作用,都需要對當前經濟形勢的準確把握。

從西方公債思想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尋找我國公債政策的啟示。我們國家的經濟階段處在還不發達的水平上,市場經濟水平不高,沒有建立健全的市場經濟體制。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過程中,經濟增長速度降低,消費需求長期保持在較低水平,以及由于以前時期過度依賴財政政策而導致的投資需求膨脹引起的產能過剩。稅收制度的改革和收入增長放緩以及減稅政策的力度加大,使財政收入更加難以滿足財政支出的需要。財政面臨結構性和周期性的調整,就需要在較長時期內進一步擴大赤字,保證經濟平穩發展。(作者單位:山東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 威廉·配第.配給經濟著作選集[M].商務印書館.1981.

[2] 大衛·休謨.休謨經濟論文選[M].商務印書館.1984.

[3] 查爾斯·達維南.論英國公共收入和貿易[M].商務印書館.1996.

[4] 布坎南.自由、市場和國家[M].三聯書店.1989.

[5] 布坎南.民主財政論[M].商務印書館.2002.

[6] 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M].商務印書館.1972.

[7] 薩伊.政治經濟學概論[M].商務印書館.1998.

[8] 大衛·李嘉圖.李嘉圖著作和通信集第一卷: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M].商務印書館.1997.

[9] 約翰·斯圖亞特·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上卷)[M].商務印書館.1991.

[10] 約翰·斯圖亞特·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下卷)[M].商務印書館.1991.

[11] 薩繆爾森.經濟學[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

[12] 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M].商務印書館.2005.

[13] Robert J.Barro.Are Government Bonds Net Wealth?[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82,No.6.1974.pp.1095-1117.

[14] 布坎南.民主財政論[M].商務印書館.200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