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商業銀行的收入結構轉型分析

2016-10-17 06:07羅堅
2016年27期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

羅堅

摘 要: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一直在穩步的推進當中,自2013年7月起中央銀行發文決定全面開放市場貸款利率,標志著我國市場貸款利率的全部放開,我國在利率市場化的道路上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而利率市場化帶來利率變動、利差縮窄以及失去了行政定價的資金價格,必會對我國金融業影響巨大。在利率市場化進程進一步加快與整個銀行業在逐步深入對外開放,堅持“走出去”的背景下,推動商業銀行的工作業務結構與收入結構的轉型升級,是我國商業銀行提高市場競爭力與業績經營水平、實現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長期以來,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收入長期依賴于各種形式的利息收入,而如中間業務等非利息收入發展十分緩慢。這種不太合理的收入結構,導致我國商業銀行的運營成本長期居高不下、而盈利水平較低且發展緩慢。因此我國商業銀行的收入結構急需從以利息收入的主導的單一收入結構,向利息收入與非利息收入均衡發展的收入結構轉型,大力發展非利息業務,實行多元化發展戰略。本文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目前的收入結構,以及利率市場化對我國商業銀行收入結構的影響,并對我國商業銀行收入結構的優化提出建議。

關鍵詞:我國商業銀行收入結構;利率市場化;非利息收入;收入結構轉型

利率市場化,亦稱為利率市場化改革,是指政府開放對存款、貸款等的利率管制,取消對銀行存貸款利差的保護,讓資金價格由市場供求關系來決定的過程。自1993年《關于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基本設想后我國一直在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從2013年7月20日起中央銀行全面放開對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管制,進一步深入利率市場化改革,標志著我國貸款利率市場化已經基本完成。中國利率市場化已經進入了最后的攻堅階段,除存款利率外,絕大部分利率已經開放。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深入,失去了行政定價的利率必會對以存貸利差為主要收入的我國商業銀行產生很大影響。本文對我國商業銀行的收入結構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針對利率市場化改革中對現有收入結構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了分類歸納和總結。并提出我國商業銀行的收入結構應該以利息收入為主導,向利息收入與非利息收入均衡發展轉型的策略。

一、我國商業銀行目前的收入結構

從利率市場化改革以來,我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占比有所上升,但凈利息收入仍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長期以來的依靠固定存貸利差和信貸增長的傳統盈利模式將不可持續,亟需加快收入結構轉型。

(一)我國商業銀行的利息收入占總收入比重普遍較高

從我國中、農、工、建四家國有商業銀行的收入結構來看,其中三家貸款利息收入占營業總收入的七成左右甚至中國農業銀行超過八成。三家非利息收入僅占營業總收入的兩至三成??梢娰J款業務的利息收入在國有商業銀行收入結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由于對利息凈收入的過分依賴,將使得我國商業銀行在經濟轉型,尤其是金融波動的過程中承受巨大壓力。首先,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家商業銀行對貸款利率定價的競爭將更為激烈,我國商業銀行再也不能夠輕松享有利率管制時期優厚的貸款定價和貸款利差所帶來的高額利潤,從而商業銀行傳統存貸業務收入將減少。其次,我國金融市場逐漸對外開放,各種實力雄厚、管理先進的外資銀行不斷涌入中國,我國商業銀行的競爭對手增多。傳統利息業務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同時,利率市場化將使股票、證券等投資的利息收入的增長空間受限。與此同時,股票、證券等投資的利率風險將加大。最后,隨著我國多層次、全方位的金融資本市場的逐步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可選擇風投,或者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等金融工具進行直接融資,或者向互聯網金融進行融資,而向商業銀行貸款將不再是企業首選的融資渠道。

(二)利潤增長速度持續放緩,盈利模式急需轉變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2016年《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5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凈利潤1.97萬億元,同比增長2.39%,增速下降8.1個百分點,連續兩年下降。截至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利潤率1.06%,比上年末下降0.13個百分點,資本利潤率14.35%,比上年末下降2.8個百分點,凈息差2.47%,同比下降0.24個百分點。非利息收入占比24.1%,同比上升3.7個百分點(見下圖)。(隨著金融市場發展和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存貸款利差縮小趨勢明顯。截至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利息凈收入占營業凈收入的比例為56.96%,比上年下降4.88個百分點。我國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總體有所提高,但是變化幅度并不顯著。

銀行業金融機構盈利水平和非利息收入占比的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中國銀監會

(三)我國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業務種類少,范圍窄,業務層次不高

我國商業銀行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政策,絕大部分商業銀行的營業收入主要來自存貸款業務、結算與清算業務、代理業務收入、信用承諾收入、銀行卡卡費等傳統中間業務,少數其他金融領域的業務基本通過代理的方式來進行。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的種類較少且業務層次較低。如中間業務主要以操作簡單的結算類、代理收付類等業務為主(如人民幣結算業務、基金托管業務、代理收支保費業務等等)而層次較高的業務如投行、保險、證券等業務開展不多。除財務顧問類業務較有起色外,其他層次較高的業務水平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同類商業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商業銀行開辦中間業務的風險和復雜程度,分別實施審批制和備案制。適用審批制的業務主要為形成或有資產、或有負債的中間業務,以及與證券、保險業務相關的部分中間業務;適用備案制的業務主要為不形成或有資產、或有負債的中間業務。

適用審批制的中間業務品種包括:①票據承兌;②開出信用證;③擔保類業務,包括備用信用證業務;④貸款承諾;⑤金融衍生業務;⑥各類投資基金托管;⑦各類基金的注冊登記、認購、申購和贖回業務;⑧代理證券業務;⑨代理保險業務;⑩中國人民銀行確定的適用審批制的其他業務品種。

適用備案制的中間業務品種包括:(一)各類匯兌業務;(二)出口托收及進口代收;(三)代理發行、承銷、兌付政府債券;(四)代收代付業務,包括代發工資、代理社會保障基金發放、代理各項公用事業收費(如代收水電費);(五)委托貸款業務;(六)代理政策性銀行、外國政府和國際金融機構貸款業務;(七)代理資金清算;(八)代理其他銀行銀行卡的收單業務,包括代理外卡業務;(九)各類代理銷售業務,包括代售旅行支票業務;(十)各類見證業務,包括存款證明業務;(十一)信息咨詢業務,主要包括資信調查、企業信用等級評估、資產評估業務、金融信息咨詢;(十二)企業、個人財務顧問業務;(十三)企業投融資顧問業務,包括融資顧問、國際銀團貸款安排;(十四)保管箱業務;(十五)中國人民銀行確定的適用備案制的其他業務品種。

非利息收入業務的種類少、業務層次較低制約了我國商業銀行收入結構的優化和經營效益的提高。由于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業務范圍受到嚴格的限制,不能經營相當一部分的資本市場業務,我國商業銀行營業收入增長點有限,從而嚴重影響其業務多元化的發展及收入結構的優化。此外,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所從事的非利息業務多為層次不高的業務,技術含量較低。這類業務耗費的成本較高,且業務收益率較低,制約了銀行經營效益的進一步提高。

二、利率市場化帶給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

(一)利率波動對我國商業銀行收入產生的影響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深入,不僅利率的整體水平會上升,而且由于原有的各種宏觀經濟變量之間的穩定關系被破壞,利率波動的頻率和幅度都會迅速增大。利率市場化改革會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甚至整個社會的經濟造成較大影響。雖然中央銀行先放開貸款利率,能夠避免一些例如利率超高、匯率波動、外匯過度流入或流出等風險。但是我國商業銀行作為調節市場上資金融通的中介機構,其收入主要來源于存貸利差。利率作為資金的價格,而這種價格的不確定且競爭帶來的頻繁變動必將引起商業銀行的利差減少,甚至收益損失。利率波動幅度和頻率不斷提高,對銀行的經營策略和風險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逼全行業必須進行深刻的變革和調整。

(二)重定價對收入產生的影響

利率市場化引發的價格體系重新估計和利潤再造會加劇我國商業銀行間同業競爭,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的業務種類與服務水平普遍趨于同質化,利率市場化后我國商業銀行在存貸款的領域競爭加劇,利率將成為銀行的主要競爭手段。2013年7月中央銀行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標志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在穩住存款利率的情況下,放開貸款,可以通過競爭談判機制,形成新的定價體系,有利于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避免銀行間高息攬存等惡性競爭,引起金融秩序的混亂。但取消貸款利率浮動區間后,銀行有可能為了爭奪優質客戶,維持客戶關系,下調貸款利率,縮小利潤空間,甚至為了綜合收益保本賠本貸款給客戶??陀^上造成貸款利率下降的幅度遠高于存款利率的上升幅度,這將加大凈息差占主要收入的我國商業銀行的收入結構風險。一些大型的商業銀行可以發揮規模效應,在定價議價上有充分的競爭優勢,甚至引起寡頭壟斷和惡性競爭,導致中小銀行客戶流失風險加大。

(三)利率市場化下收入結構的潛在風險

過去由于行政性管制利率,我國商業銀行可以獲得穩定的存貸利差,隨著利率的逐漸放開,使得我國商業銀行的傳統的利息收入盈利空間越來越小,然而我國商業銀行對利息收入的依賴依舊較大,意味著在利率市場化中要承受更大的風險。利率市場化下銀行的資產越來越多的暴露在利率風險之中,利率風險管理對于銀行收入的穩定顯得越來越重要?,F行的銀行資產負債管理辦法,需要業務來規避利率風險,利率風險的管理工具,提升商業銀行的投資能力。伴隨著金融市場的深化發展,金融脫媒趨勢的加快,融資渠道多樣化,許多銀行的客戶通過股票和債券市場進行融資,降低了企業對銀行資本的依賴度。

三、對于優化我國商業銀行收入結構的建議

(一)順應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趨勢,鞏固利息收入地位

雖然利率市場化改革逐步深入,但商業銀行的利息收入仍占總收入的絕大部分,不可馬上拋棄,所以應當鞏固傳統的利息收入。優化利息收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①弄清不同種類的貸款之間的比例,嚴格控制低收益類貸款,減少銀行的壞賬。積極發展以優質客戶為貸款對象的貸款品種,穩定增加貸款的收益。②注重市場細分、區分客戶種類。深度開發優質客戶市場,把有市場、有前景、經營效益好、信譽程度高的企業作為新的目標客戶,最大限度地提高貸款收益。③根據風險度、綜合回報率等情況,對不同的客戶實行差別利率和服務價格,引導營銷人員用科學合理的價格水平組織貸款營銷,努力提高盈利水平。④積極發展外匯貸款業務,增加外匯利息收入。

(二)加強金融產品創新,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積極進行經營模式轉型

我國商業銀行應采取多種措施積極推動非利息收入業務的發展,向非利息收入業務投放更多的資源。在業務開拓上,商業銀行應逐步轉變發展方向,漸漸將非利息收入業務的拓展作為主要目標;在工作人員的業績考核上,應將非利息收入業務的增長作為重要的參考指標,逐步主要以此來考核各級銀行及每個工作人員的工作業績。同時我國商業銀行應結合自身優勢和客戶需求,根據自身優勢進行金融服務產品業務創新,提高投入產出比。

(三)發展綜合業務,實現收入多元化

首先,我國商業銀行應提高對發展中間業務的認識,立足于當地經濟和銀行自身的特點,為客戶提供優質、便捷、高層次的能為客戶和自身都能帶來效益的中間業務。其次,各商業銀行自身要積極引導廣大客戶對合法、合理收費的認識,通過積極的營銷與宣傳,使顧客認同中間業務服務收費的目的,明白對中間業務收費的合理性,培養客戶花錢享受優質服務的消費習慣與行為。再者,加大金融產品創新的力度,大力發展管理性、衍生性等金融工具業務,形成以傳統優勢中間業務為基礎,高附加值、高層次的中間業務全面發展和委托代理類、交易類、投資類業務等三大板塊協調發展的業務格局。最后,不斷提高商業銀行本身金融服務的專業化水平,積累良好的口碑,打造自己的優秀品牌。如在信用卡、投資、個人理財、消費信貸等含金量高的業務,實現精細化管理,提供優質服務,積累自身品牌的力量,提高市場占有率,擴大優質產品種類,提高中間業務收入。(作者單位: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參考文獻:

[1] 黃達.金融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 戴國強.商業銀行經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李志成.商業銀行中間業務[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8.

[4] 孔令炎.我國商業銀行收入結構轉型問題研究[N]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

[5] 姜欣欣.零售業務是商業銀行轉型的基礎[N].金融時報,2014,(02).

猜你喜歡
利率市場化
商業銀行受我國利率市場化的影響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