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筆記本電腦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2016-10-17 07:06司艷紅
2016年27期
關鍵詞:供應鏈

司艷紅

摘 要:伴隨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生產要素成本的上升,以及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的迅速膨脹,筆記本電腦產業面臨著嚴峻沖擊。本文研究了重慶筆記本電腦產業體系的現狀,分析了其產業發展面臨的競爭壓力與轉型升級等挑戰,并提出了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筆記本電腦產業;產業群聚;供應鏈

一、引言

2015年重慶市筆記本電腦產量達5575.14萬臺,占全球產量的40%,目前全球每售出3臺電腦就有1臺重慶造,重慶已成為世界級的筆記本電腦產業基地。伴隨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生產要素成本的上升,以及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的迅速膨脹,筆記本電腦產業面臨著嚴峻沖擊。本文研究了重慶筆記本電腦產業體系的現狀,分析了其產業發展面臨的競爭壓力與轉型升級等挑戰,并提出了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建議。

二、重慶筆記本電腦產業現狀

(一)“品牌商+代工廠+配套企業”垂直產業體系

重慶筆記本電腦的產業發展,要從惠普開始。

2008年金融危機時,重慶市市長黃奇帆通過經濟調研發現在經濟蕭條市場萎縮時,筆記本電腦銷售卻逆勢增長20%以上。于是重慶押寶“筆電”產業,并在2008年5月赴美與當時全球筆記本電腦品牌商老大惠普進行了談判。

從2009年8月,惠普與富士康同時落戶重慶西永微電園起,重慶開始了筆記本電腦的制造史。截至2015年,作為老工業基地,重慶已形成“5+6+900”格局的全球最大電腦產業集群,惠普、宏碁、華碩等5大品牌商,英業達、廣達、和碩等6大代工商,以及以華科事業群、展運電子、群光電子、精元電子等為代表的900多家“筆電”產業配套企業均聚集重慶,實現“筆電”產業上中下游垂直一體化和本地化,大大降低了物流、采及經營購等成本。

(二)“二區十園七基地”產業配套園區

重慶還規劃打造了“二區十園七基地”筆記本電腦產業配套園區。

“二區”是指整機裝配區,以西永微電子園和兩江新區為主體,發展整機、芯片、高性能集成電路和離岸云計算數據處理與軟件開發等;“十園”則是專業配套園區,主要集聚于九龍坡、江北、璧山等10個區縣,發展外圍設備、顯示器、電子部件、適配器、光電設備、模具、散熱器、PCB主板、連接器、機構件等零部件;“七基地”是指原材料供應基地,發展鋁材、銅材、鎂材、鋼鐵、橡膠、塑料、化學材料等原材料,如南川的鋁材供應基地、綦江的銅材供應基地、萬盛的鎂材供應基地、晏家工業園的鋼鐵供應基地等。

(三)“制造+研發+結算”微笑曲線全產業鏈

產品研發和全球銷售、結算,是產業鏈條的兩端,也是產品增值的兩個高端,由此構成了產業鏈條的“微笑曲線”。傳統的“兩頭在外”思路,只有來料加工、組裝這一低附加值的環節在內,零部件從海外采購再到內陸,最后再賣到全世界,不僅原材料運費高,距離遠,時間長,而且最后的附加值太低。

重慶創造出“一頭在外一頭在內”的“整機+配套”的垂直整合模式,讓80%的零部件本地生產,一小時內能夠采購到80%零部件,上游采購運費基本為零,中游組裝物流成本很低,附加值提高,破解了進項物流高成本瓶頸。

在全產業鏈打造上,重慶將銷售結算納入了產業鏈,重慶獲批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將筆記本電腦的產品鏈和價值鏈融合起來,引入惠普、富士康等企業的結算中心,采用離岸金融結算,將附加值留在重慶,更有利于重慶筆記本電腦產業發展。

三、重慶筆記本電腦產業發展的挑戰

(一)國內的競爭壓力

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截止2015年10月中國筆記本電腦年度累計產量14711.95萬臺,同比下降13.06%。2015年1-10月全國筆記本計算機產量各省市數據如下表所示:

根據上表可知,國內沿海地區上海、江蘇,內陸毗鄰重慶的成都,其筆記本電腦產量也相對較高。尤其是江蘇昆山的筆記本電腦產量與重慶相差不多,對重慶的“筆電”產業構成較大威脅。而內陸與重慶相鄰的四川成都近年來IT產業也迅速崛起,雖然成都在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和臺式機制造全線開花,但其在筆記本電腦制造方面對重慶的威脅也不容小覷。與重慶相比,全球四大PC制造商中,戴爾、聯想等筆記本電腦領先品牌,仁寶、緯創等代工企業,相繼入川,成都在筆記本產業鏈聚群方面在不斷趕超重慶。

雖然近年來筆記本電腦產業基地逐漸從沿海轉移到內陸,但是曾占全球筆記本電腦三分之一產量的臺商聚集地江蘇省昆山市,目前仍是重慶在國內最大的競爭對手。沿海城市與內陸城市相比,在距離與物流成本上占據著相當的競爭優勢。對于出項物流,沿海城市江蘇也比內陸城市重慶少了2000多公里沿海距離,能更快地將貨物出口到國外,而像筆記本電腦這種等不起的產業,從設計到亮相市場的周期越短,產品的“新鮮度”越高,利潤和市場也就越大。

(二)產業轉移與勞動力競爭

隨著我國生產要素成本的持續上漲,加之發達國家再工業化戰略的實施,我國計算機制造業近年來向發達國家回流或向東南亞、南美等國家轉移的趨勢初步顯現?;萜?、蘋果將部分電腦生產線遷回美國;谷歌自有品牌平板電腦和智能眼鏡將在其本土生產;富士康、廣達等代工企業加快在印尼、巴西等地布局;廣東江蘇等電子信息制造業發達地區的本土企業也開始向東南亞轉移產能;華碩也有計劃降低在重慶的筆記本硬件產能,增加軟件業務。重慶面臨著筆記本電腦產業向外轉移以及與東南亞、印尼國家的競爭壓力。

近年來,重慶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產業群聚效應明顯,但與此同時,這么大的產業必定需要大量的從業人員,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相關稅務優惠的取消,以及產業內的運輸成本等,勞動力短缺成為重慶筆記本電腦面臨的一大問題。筆記本計算機產業所需要的初級技術勞工,一般年齡在18歲-35歲,具有初中以上學歷即可。根據人口普查相關數據,我國20歲-34歲年齡層的適用勞工人數是增加的,但是大陸經濟持續高成長,帶動起第三產業(服務、金融、房地產)的需求,大量的年輕勞工流向第三產業,筆記本計算機產業面臨著成本驅動的作用力。此外,由于重慶目前已有眾多筆記本電腦配套商,大多數工人都會在多個廠商之間選擇待遇較好的工廠工作,因此也造成了工廠缺工與行業間的勞動力競爭。

四、重慶筆記本電腦產業發展建議

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的快速普及和發展,筆記本電腦產業面臨著成為夕陽產業的挑戰,但有關研究也表示筆記本電腦的辦公、計算等功能是手機、平板等終端無法完全替代的。盡管如此,筆記本電腦產業要想存活下來并且繼續發展壯大,必須進行產業升級與創新,完善產業鏈薄弱環節,遵循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對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厘清產業鏈薄弱環節,加強不同產業集群之間的融合互動。重慶在“筆電”產業發展之初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道路/物流問題,我國制造業與物流業發展相對較快,但兩者聯動相對滯后,筆記本電腦屬于時間敏感型產品,而物流的支撐作用至關重要。從“惠普之道”到渝新歐大陸橋,重慶利用自身優勢,打通了國際鐵路物流通道,形成了“便捷一卡通”,一路不重復關檢,火車從重慶到歐洲只需16天,比輪船快,比飛機便宜。重慶筆記本電腦出口量下降的原因在于價格,本質問題是成本問題,而時間的杠桿作用是最大的。重慶應該利用自身優異的保稅政策與特區優勢,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物流、汽車產業等與筆記本電腦產業的聯動發展,使物流、汽車產業等其他關聯產業與筆記本電腦產業“協同”發展,相互促進,相互帶動,進一步延長現有集群產業的產業鏈條,形成產業融合互動。

第二,把握契機,進行產業轉型升級創新。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的膨脹發展,重慶應該把握契機,通過云端產業的發展,調整重慶老工業基地的產業結構,把過去幾十年形成的比較傻大黑粗的產業結構調整為能耗低,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多,核心競爭力強的產業。從筆電品牌產品研發設計、生產到最終銷售,著眼滿足客戶需求,融入輕薄、靈巧、觸屏、運動環保等個性化和針對性,使筆記本電腦向智能化、高端化轉型升級。同時,重慶同時也要抓住低附加值、低端加工制造環節遷出為高端環節發展和引入提供的空間和有利契機,妥善處理筆記本電腦乃至整個IT產業的有序轉移和轉型升級,避免筆記本電腦外資品牌撤離后對產業群聚造成的產業空心化。(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商務策劃學院)

參考文獻:

[1] 張彤.價值鏈嵌入視角下的制造業與物流業互動升級[J].中國流通經濟,2016年5月,第30卷第5期.

[2] 沈逸民,李非.產業供應鏈轉移的成本驅動形成機制[J].經濟問題探索,2014年第11期.

[3] 李非,沈逸民.從關鍵零組件制作過程區分的產業群聚模型——以筆記本計算機產業為例[J].開發研究,2015年第1期.

[4] 王子軍,芮明杰,徐諍.上海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思路—目標、方向、關鍵點、路徑與發展模式[J].科學發展,2011年第10期.

猜你喜歡
供應鏈
強化糧食供應鏈韌性
強化糧食供應鏈韌性
海外并購績效及供應鏈整合案例研究
為什么美中供應鏈脫鉤雷聲大雨點小
國內供應鏈金融發展
益邦供應鏈酣戰“雙11”
益邦供應鏈 深耕大健康
供應鏈助力直企打造非核心競爭力
隆力奇供應鏈全面加速
從農業供應鏈中掘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