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骨骨折的臨床治療探討

2016-10-17 03:56李學陽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24期
關鍵詞:跟骨骨折

李學陽

"

【摘要】 目的 對跟骨骨折患者的臨床治療方法進行分析探討, 旨在能夠為臨床治療提供重要依據。方法 66例跟骨骨折患者, 根據患者住院尾號的奇偶數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各33例。實驗組應用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 對照組應用閉合手法復位石膏外固定療法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 術后, 兩組患者Bohier角[(37.6±5.9)、(30.6±2.3)°]、Gisane角[(136.8±4.7)、(117.5±8.1)°]、跟骨寬度[(29.8±4.5)、(34.9±2.9)mm]以及跟骨高度[(46.7±4.5)、(45.1±5.3)mm]均較術前明顯改善(P<0.05), 且實驗組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治療優良率90.9%高于對照組69.7%(P<0.05)。結論 治療跟骨骨折患者應用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療法, 能夠明顯提高治療優良率, 促進足踝關節功能快速恢復, 值得推廣。

【關鍵詞】 跟骨骨折;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閉合手法復位石膏外固定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4.033

跟骨骨折為臨床中一種比較常見的骨折, 在全身骨折中, 跟骨骨折發生率約為2%, 主要發病人群為30~50歲, 約有85%~90%屬于關節內骨折, 致殘率達到30%[1]。跟骨骨折發生主要原因為高處墜落, 如治療不當, 則會導致留下后遺癥。目前, 臨床關于采取手術切開治療或者閉合復位治療存在異議。本組對跟骨骨折患者的臨床治療方法進行分析探討,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66例跟骨骨折患者, 男34例, 女32例;年齡18~66歲, 平均年齡(29.5±12.2)歲;58例單側, 8例雙側;37例左側, 29例右側;關節內骨折59例(Sanders分型:4例Ⅰ型, 29例Ⅱ型, 20例Ⅲ型, 6例Ⅳ型), 關節外骨折7例。根據患者住院尾號的奇偶數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各33例。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閉合手法復位石膏外固定治療, 如患者腫脹程度較輕, 則于患者入院12 h內進行手法復位;如患者腫脹程度嚴重, 則待水腫消退后, 再進行手法復位。術后應用短腿管型石膏進行外固定, 固定時間為6~8周。實驗組應用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 其中, 6例患者應用雙端螺紋松質骨螺絲釘進行固定, 其余27例患者應用鋼板內固定治療, 手術治療過程中, 經C形X線機透視, 檢查下關節面是否恢復平整, 跟骨寬度、Bohier角、Gisane角、足弓以及跟骨寬度是否恢復至正常范圍;復位后, 跟骨關節下存在較大空隙, 應用自體骨填塞, 進而有效支撐關節面。術后不需要應用石膏外固定, 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并做好釘道護理;術后6~8周將石膏拆除, 并進行X線片檢查, X線片檢查結果顯示愈合后, 方可指導患者進行負重行走。

1. 3 觀察指標 應用X線片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Bohier角、Gisane角、跟骨寬度、跟骨高度變化情況進行測量, 并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優良率。

1. 4 療效評定標準[2] 將美國足踝骨科學會(AOFAS)評分系統作為療效評定標準:優:90~100分;良:75~89分;可:50~74分;差:<50分。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對比 術前,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 兩組患者Bohier角、Gisane角、跟骨寬度以及跟骨高度均較術前明顯改善(P<0.05), 且實驗組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優良率對比 實驗組:22例優, 8例良, 1例可, 2例差, 治療優良率為90.9%;對照組:13例優, 10例良, 4例可, 6例差, 治療優良率為69.7%;實驗組治療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以往臨床治療跟骨骨折患者主要應用非手術療法(石膏托外固定)治療, 但應用該種方法治療易導致出現創傷性關節炎、遺留跟骨痛以及扁平足等后遺癥, 且不能解決跟腱攣縮導致發生的骨折移位。雖然其能夠發揮出一定療效, 但不能滿意復位, 治療后會增寬跟骨, 減小Gisane角與Bohier角, 并導致出現足外翻畸形, 給功能障礙產生嚴重影響[3]。近年來, 隨著臨床中對跟骨骨折病理解剖認識的不斷加深以及內固定器械的不斷發展, 手術治療在跟骨骨折患者治療過程中得到廣泛應用。

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主要具備以下優勢:①能夠有效恢復關節面平整, 重建Gisane角與Bohier角;②能夠有效恢復足跟高度;③能夠促進患者術后及早下床進行功能鍛煉, 防止踝關節僵硬[4]。

由于跟骨骨折分型對手術方法、內固定材料的選擇以及判斷預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 常根據跟骨骨折分型判斷是否行切開復位手術治療。治療時, 為保證手術治療效果, 需要選擇最佳手術治療時機, 由于跟骨關節內骨折主要以高能量損傷為主, 局部腫脹明顯, 張力高, 淤血嚴重, 早期行手術治療不一定能夠準確判斷骨折復位、全身條件, 且還易導致出現傷口閉合困難、術中出血量多以及邊緣壞死的情況;如患者骨折時間超過2周, 那么受傷組織局部纖維組織出現沉積、粘連、血腫機化, 進而導致結締組織收縮, 加大手術復位難度。跟骨骨折后出現嚴重腫脹, 傷后3 d左右為高峰期, 易出現張力性水泡, 因此手術時間要選擇腫脹高峰期或者高峰期后, 傷后立即進行手術治療能夠有效降低創口愈合困難、術后腫脹等并發癥。

綜上所述, 應用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療法治療跟骨骨折患者, 能夠明顯提高治療優良率, 促進足踝關節功能快速恢復,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徐建民. 皮瓣血運PPG監測在跟骨骨折兩種外側切口應用的研究.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15, 23(6):513.

[2] 梁曉軍. 跟骨骨折的臨床治療要點. 中國骨傷, 2014, 27(7):533.

[3] 周炎. 胸腰椎骨折合并跟骨骨折的手術治療. 臨床外科雜志, 2014, 22(3):222.

[4] 孫榮鑫. 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內固定治療的有限元分析.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12, 20(15):1409.

[收稿日期:2016-04-20]

猜你喜歡
跟骨骨折
經跗骨竇小切口和跟骨外側“L”型切口治療跟骨骨折效果及并發癥比較研究
跟骨骨折內固定術后的傷口并發癥因素分析
跟骨骨折兩種手術入路的選擇及療效分析
跟骨骨折38例手術治療體會
跟骨骨折采用解剖型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的效果分析
高壓氧聯合骨肽治療對跟骨骨折術后切口血運及骨折愈合的影響探測
撬撥復位與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較
跟骨骨折48例臨床診療分析
跟骨骨折術后切口愈合不良臨床分析
彈力加壓包扎對跟骨骨折的治療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