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質辨識在社區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應用價值

2016-10-17 06:15張景輝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24期
關鍵詞:治未病健康管理

張景輝

【摘要】 目的 探究體質辨識在社區糖尿?。―M)“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120例DM患者, 依據管理方式不同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 各60例。兩組均進行體質辨識, 參照組給予常規管理, 實驗組給予“治未病”健康管理, 對比兩組的干預效果。結果 干預后, 實驗組血糖為(6.21±0.04)mmol/L, 低于參照組的(7.63±0.02)mmol/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膽固醇(TC)為(4.03±0.02)mmol/L, 優于參照組的(5.12±0.04)mmol/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甘油三酯(TG)為(1.38±0.03)mmol/L, 優于參照組的(1.72±0.02)mmol/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體質辨識用于社區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 可明顯改善各個血糖指標, 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體質辨識;社區糖尿??;“治未病”;健康管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4.1991

糖尿病屬于全球性的衛生問題, 本質上是一種代謝疾病, 具有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等癥狀, 損害患者的身心健康[1]??梢?, 探究DM的有效管理方法顯得尤為重要。為此, 本文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來本院就診的120例DM患者進行分組研究, 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就診的120例DM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依據管理方式不同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 各60例。參照組年齡最小60歲, 最大年齡78歲, 平均年齡(69.15±2.95)歲;病程1~12年, 平均病程(6.53±1.82)年;小學文化水平12例, 初中13例, 高中20例, 大學及其以上15例。實驗組年齡最小61歲, 最大79歲, 平均年齡(69.26±3.25)歲;病程1~11年, 平均病程(6.63±1.46)年;小學文化水平13例, 初中12例, 高中21例, 大學及其以上14例。兩組患者文化程度、病程、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參照組給予常規健康管理;實驗組給予“治未病”健康管理, 堅持有病早治、已病防變等理念, 進而實施中醫護理干預, 具體內容為如下。

1. 2. 1 情志護理 郁怒會使肝氣郁結, 勞心、竭慮則會致郁久化火, 因此醫務人員需要密切觀察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的情緒改變, 讓患者傾訴內心的困惑以及感受[2]。

1. 2. 2 合理搭配膳食 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不同分型給予患者合理的營養干預, 給予肺熱津傷者養陰、生津、清熱等飲食, 如蘿卜、番茄、菠菜、苦瓜等;給予神疲乏力者粳米熬粥、生山藥煎水替代茶;給予胃熱熾盛者新鮮蔬菜, 并控制患者飲食[3]。

1. 2. 3 運動護理 護理人員應及時給予患者科學、合理的運動指導, 如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等;并定期給予患者足部按摩, 減少或預防并發癥[4]。

1. 3 觀察指標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干預前, 參照組血糖為(7.59±1.24)mmol/L, 實驗組為(7.46±1.22)mmol/L,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實驗組血糖為(6.21±0.04)mmol/L, 低于參照組的(7.63±0.02)mmol/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TC為(4.03±0.02)mmol/L, 優于參照組的(5.12±0.04)mmol/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TG為(1.38±0.03)mmol/L, 優于參照組的(1.72±0.02)mmol/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祖國醫學認為, 糖尿病屬“消渴”的范疇, 多因飲食不節、勞欲過度、體質陰虛等所致。中醫治未病核心理念是按照人體生命信息與人體健康情況動態的變化, 實現預防疾病發生、維護健康的目的[5]。中醫追求自然的特點充分體現出了中醫文化的優勢, 主要提倡病安從來、恬淡虛無的理念、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的疾病預防思維, 治未病是中醫的代表性思想。此外, 在《素問四氣通天論》中指出:有能力的醫者是未病先治, 而不是病癥嚴重的時候才可以治療。如果等到疾病已經形成, 才使用藥物治療, 為時已晚, 對于患者治療非常不利。孫思邈將疾病分成已病-未病-欲病三個階段, 同時提出:醫術較高的人在疾病還沒有發生的時候進行治療, 而一些技術不精的醫生則是在疾病嚴重的時候治療, 這樣不僅會加大治療難度, 而且會增加費用。本次研究中, 給予實驗組“治未病”健康管理, 效果顯著。護理后, 實驗組TG為(1.38±0.03)mmol/L, 優于參照組的(1.72±0.02)mmol/L(P<0.05)。

綜上所述, 將體質辨識用于社區“治未病”健康管理過程中, 具有改善血糖的優點, 可將其作為護理的管理可靠方法。

參考文獻

[1] 李英帥, 王濟, 李玲孺, 等. 體質辨識參與社區健康管理的成效分析. 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5, 9(2):247-249, 258.

[2] 彭雪飛. 中醫體質辨識在社區老年健康管理中的干預效果分析. 山西中醫, 2015, 7(6):46, 55.

[3] 潘倩儀. 中醫體質辨識在健康體檢中的應用價值和推廣策略. 中醫臨床研究, 2012, 3(19):113-114.

[4] 張靜. 基于“治未病”理念的健康管理服務開展現狀及建議. 中國衛生產業, 2015, 8(6):5-6.

[5] 彭雪飛. 中醫體質辨識在社區老年健康管理中的干預效果分析. 山西中醫, 2015, 6(6):46, 55.

[收稿日期:2016-03-02]

猜你喜歡
治未病健康管理
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建設效果評價指標體系初建
大學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南寧市某社區教育機構學前兒童健康狀況調查分析
孫思邈治未病觀與養生理論探析
家庭醫生制度下高脂血癥患者社區健康管理探討
朱長剛:大醫更要“治未病”
古有“治未病”,今有“亞健康”
“健康管理”靠自己
從治未病理論探討腫瘤的預防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