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2016-10-18 13:53王宇
中國市場 2016年33期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對策

王宇

[摘 要]科學規范的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已經成為加強現代企業管理的有效手段,但是內部控制并不是普通規章制度,它是一項系統工程。無論哪個階段設計,運行不規范就會出現內部控制的失效。文章剖析了企業內部控制在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改進的建議,希望有助于企業內部控制的加強、管理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對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3.228

我國企業經歷了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新的管理手段——企業內部控制管理,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對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風險的防御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五部委聯合在2012年重新規范了企業內部控制的概念、目標、原則,給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1 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

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有助于企業實施精細化管理。內部控制管理具有全面性,它涉及企業管理的各方面,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可以促進企業各部門間的溝通與協調,增強各部門間的相互配合,有利于保障企業各項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其次是確保企業規章制度的落實。通過內部控制的檢查監督,可以很好地促進制度的健全、跟蹤制度的落實,有效地促進企業的良性循環,保障了企業可持續發展。

2 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認識不足,治理結構形同虛設

內部控制管理應用于我國的企業管理時間不長,在一些中小企業還沒有得到正確的認識,在一些大型企業,也有重視不夠的現狀。部分企業的管理者認為內部控制管理是虛的,實干才是真的,所以導致內部控制的制定與落實都有一定的阻力;部門領導認為內部控制就是財務部門控制資金的收支,與其他部門沒有多大關系,所以部門之間缺乏協調與溝通,導致授權不清、責任不清、業務流程不清;基層員工對內部控制更是陌生,感覺與自身沒有任何關系,所以缺乏對內部控制的配合與監督,從而影響著內部控制的透明程度,進而影響內部控制的質量。內部控制認識不足,使治理結構形同虛設;投資者參與企業內部管理,董事會運行不規范,導致監事會失去監督檢查的效果;經理層缺乏激勵的模式與約束手段,導致財務數據不準確作出的風險評估、決策失誤;內部職能部門設置不合理,管理不科學、權責不明晰、執行力差,導致企業運行效率低。

2.2 財務基礎管理工作薄弱

財務基礎工作是各項數據真實反映的基礎,真實反映客觀事實是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有效性的前提。但是許多企業財務基礎管理工作欠缺,經濟業務的發生只停留在款項的收付與賬務的處理,缺乏有效的跟蹤與監督。如預付賬款長期掛賬沒進行定期跟蹤,其他應收款長期不報賬,在建工程已達到預計可使用狀態不轉固,銷售回款和到期質保金不催收;總賬的管理缺乏對報表進行有效的分析與核對,不能及時發現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問題;人員的設置缺乏相互監督與制衡等。以上問題普遍存在,削弱了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大大地降低了企業策略與方案的合理性,同時阻礙了企業經營運行的順利進行。

2.3 內部審計部門運行不順暢

內部審計機構是內部控制管理的主體之一,主要負責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改進建議,組織協調內部控制在企業各部門間的日常性工作。通過內部審計機構的有效獨立工作,可以檢測企業經濟運行正確與否。但是目前許多企業不單獨設立內部審計機構,即便是單獨設立,也是人員與制度不健全,還有的企業內部審計機構隸屬于財務部門,人員的設置與財務人員相混合,這種崗位的重疊、管理的附屬導致內部審計機構虛有其名,這使得內部審計工作無法有效開展,同時還導致錯誤以及舞弊行為時常發生。另外,由于人員的配置薄弱和體制的不完善,導致內部審計工作范圍與力度受阻。從而影響內部控制管理的效果。

2.4 缺乏風險管控意識

在2012年五部委聯合頒發的內部控制管理條例中,明確指出了風險是內部控制管理的重要環節,并提出對各種風險的預測、分析、評價與防范,同時在方法與手段上也做了詳細解析,但是許多企業還是在風險意識上仍然認識不足。例如在投資環節只追求收益,缺乏對投資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對投資風險缺乏客觀評價;在資金管控環節管理不嚴,導致資金被非法挪用、侵占;在銷售環節,只重視銷售量,卻忽視了貨款回收形成壞賬的風險;在重要崗位的設置上,只看到人員的節省,卻忽視了工作中崗位的制衡與約束力等。上述問題的存在導致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周轉困難,甚至出現斷裂,企業運行舉步維艱。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可見風險預算管控刻不容緩。

3 針對上述問題應采取的對策

3.1 更新理念,提高認識,不斷優化組織框架

企業的管理要想創新,管理者的理念就必然要更新。首先要增強企業管理者的內部控制意識,使之主動參與內部控制的管理。其次要強化內部控制的制衡與協調性的統一原則,讓企業各部門之間在相互配合的基礎上,互相牽制,充分發揮內部控制的作用。最后要強化內部控制的全員性,即全員參與、全員管理、全員監控。通過不斷優化組織框架,科學設置企業內部職能部門,明確各職能部門的職責權限,形成各職能部門各負其責、相互制衡又精密配合的工作氛圍。同時經常對現有的組織框架進行全面的梳理,發現問題采取措施進行整改。

3.2 以人為本,強化內部控制制度

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涉及企業的各個崗位、各個環節,這些環節中都需要明確各個崗位的責任與義務、權力與權限。內部控制的制定要確保它們在工作中既存在相互制約,又相互配合。因此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既要體現戰略的需求,又要體現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能夠使工作溝通更順暢,配合更默契,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良好的激勵制度能夠讓員工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工作積極性大大提高,有效地防止人才流失。

3.3 加強財務人員基礎管理工作的培訓與學習

財務基礎工作是財務管理的最基本環節,強化內部控制管理工作有助于財務管理質量的提升。財務的基礎工作包括的范圍比較廣,如憑證的取得到填制與審核、會計賬簿的設置、報表的填制與檔案的管理。隨著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與財務職能的延伸,財務基礎工作的內涵與外延又得到了延伸,如軟件的更新、信息平臺的建設、制度的制定與實施等。要加強對《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學習,提高職業道德素質,維護資產安全,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支撐,及時準確地披露財務信息,提高企業的公信度,維護良好的企業形象。

3.4 完善企業風險管控機制

風險與收益是緊密相連的,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時,要充分考慮企業的風險承受力與防御能力,這是企業持續生存與發展的前提。要完善風險評估防范預案,首先要進行風險的識別,既包括企業內部風險,如企業管理決策層的履職能力、職業操守、內部各職能部門的設置、業務流程的順暢等,也包括企業外部風險,如國家經濟政策、法律法規、文化傳統等。其次要準確分析評估風險結果,科學運用風險分析方法,在制定各種重大決策以及方案時都要以風險分析結果為重要參考。最后要在風險應對策略的選擇上,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針對不同的風險選擇不同的應對策略,在企業的風險承受范圍內,分析風險發生的概率及影響程度,運用成本效益原則,采取風險消除因素等措施選擇一種或組合的風險應對策略。

4 結 論

總之,在經濟發展的今天,完善與強化企業內部控制建設,不斷地提升企業的競爭力與生存力是企業管理者不可回避的話題,要不斷地總結工作中的不足,分析其存在的主客觀原因,使內部控制建設得到逐步發展與提升。

參考文獻:

[1]董巖艷.淺析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業經濟,2010(17).

[2]高楠,畢克如.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及對策[J].中國市場,2015(27).

[3]黃建平.企業內部控制的強化途徑及策略探析[J].中國市場,2016(20).

猜你喜歡
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以全面預算管理為核心的企業內部控制措施研究
淺析企業內部控制與財務賬務處理的幾個關系
企業存貨的管理與控制分析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