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地質遺跡資源特色和保護開發建議

2016-10-20 08:381浙江省地質調查院浙江杭州3112032浙江省礦業權交易中心浙江杭州311203
地球 2016年10期
關鍵詞:遺跡火山浙江省

(1浙江省地質調查院 浙江杭州311203;2浙江省礦業權交易中心 浙江杭州311203)

(1浙江省地質調查院 浙江杭州311203;2浙江省礦業權交易中心 浙江杭州311203)

浙江省豐富而獨特的地質遺跡作為科普科研和景觀的雙重資源,在經濟、社會、生態三個方面具有巨大的效益空間。而對全省286處地質遺跡資源的合理保護與開發,是實現其價值的前提條件。本文分析了浙江省地質遺跡資源特色的客觀呈現,并據此提出了針對性的保護開發建議,為有效配置浙江省地質遺跡特色資源、挖掘潛在價值提供科學依據。

遺跡資源特色開發建議

0 前言

地質遺跡是地球形成以來,在漫長的內外動力地質作用下形成、演化并最終遺留下來的產物[1]。一方面,地質遺跡作為一種科學資源,是探究地球演化機制和人類文明演進的天然教科書,是地球科學領域“將今論古”的重要資料;另一方面,地質遺跡作為一種景觀資源,其美麗神秘的景致具有稀有性、不可再生的性質,這種獨特的美學價值為全人類創造了共同財富。目前,國內外針對地質遺跡的相關研究主要包括:地質遺跡類型及其分布特征、成因及演化機制、保護與開發途徑、地質遺跡資源保護開發與旅游業的關系。新一輪全國重要地質遺跡調查項目的結果顯示,浙江省具有豐富而獨特的地質遺跡資源,對其進行合理的保護與開發利用能夠為省域發展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因此,本文通過對浙江省地質遺跡資源特色的客觀呈現,有的放矢地探尋地質遺跡保護開發的建議。

1 地質遺跡資源特色

1.1 資源豐富,類型多樣

參照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遺跡調查技術要求(2013年暫行稿)》中地質遺跡分類方案,浙江省286處重要地質遺跡可以劃分為基礎地質和地貌景觀2個大類,缺少地質災害大類;兩個大類中又包括地層剖面、巖石剖面、構造剖面、重要化石產地、重要巖礦石產地、巖土體地貌、水體地貌、火山地貌、海岸地貌和構造地貌10個類,約占遺跡分類方案類的76.9%;地質遺跡亞類共29個,除巖土體地貌的變質巖地貌、黃土地貌、沙漠地貌和戈壁地貌、冰川地貌各亞類與浙江無緣外,約占遺跡分類方案亞類的63%(圖1)。

圖1 浙江省地質遺跡類型數量與分類方案對比圖

1.2 多重價值,等級突出

《浙江省重要地質遺跡調查與區劃報告》從科學性、觀賞性、稀有性、完整性、保存程度、可保護性等方面對地質遺跡點的等級進行了評價,結果顯示:全省地質遺跡共有世界級8處(占2.8%),國家級75處(占26.2%),省級203處(占71.0%)。8處世界級地質遺跡包括長興煤山金釘子剖面、常山黃泥塘達瑞威爾階金釘子剖面、江山碓邊江山階金釘子剖面、諸暨石角球狀輝閃巖、余杭獅子山腕足動物群化石產地、江山江郎山丹霞地貌、杭州灣錢江潮和縉云仙都火山巖地貌,其科學價值、美學意義等均已通過“金釘子”、旅游開發、地質公園建設等途徑,引起全球范圍內的關注。

1.3 分區明顯,特色鮮明

浙江省地質遺跡劃分為5個特征明顯的遺跡區:Ⅰ浙北河口平原與采礦遺址遺跡區,位于杭州灣兩岸的杭嘉湖平原與蕭紹平原一帶,區內水體地貌景觀尤其錢塘江涌潮這一河-海動力系統因其景觀宏偉而舉世聞名,余杭獅子山腕足動物群化石產地是全球范圍內唯一已知的奧陶紀末期深水底棲古生物群落實例;Ⅱ浙西北地層古生物與巖溶地貌遺跡區,位于浙江省西北部的湖州市和杭州市的大部分區域,是世界著名的標準地層與古生物發育地區,也是浙江省晚古生代灰巖分布最廣泛的地區,發育了大量優美的高品位巖溶地貌,包括金華山一帶的溶洞、沿富春江而下的河谷地貌景觀;Ⅲ浙中白堊紀紅盆與丹霞地貌遺跡區,位于浙江省中部的金華市和衢州市的大部分區域,普遍發育白堊紀火山帶與斷陷盆地,在這些盆地中保存了較豐富的中生代古生物群落(恐龍、植物、魚等),并最終發育成眾多優美的丹霞地貌景觀;Ⅳ浙東南火山地質與火山巖地貌遺跡區,位于浙江省東部和南部的寧波市、臺州市、溫州市和麗水市的大部分區域,環太平洋火山帶最典型的地區之一,其中的茶山破火山、雁蕩山破火山、礬山火山洼地等都是著名的火山構造,在火山活動中形成的許多非金屬(葉臘石、明礬石等)礦產地也舉世聞名;Ⅴ沿海海岸地貌遺跡區,位于浙江省東部的沿海一帶,全新世海侵后在該區形成了丘陵與濱海平原相繼、海岸線蜿蜒曲折、港灣岬角相間、島嶼星羅棋布的海岸地貌遺跡,豐富多彩的海蝕與海積地貌遺跡是本區的主要特色。

2 地質遺跡保護開發建議

浙江省地質遺跡滯后的保護開發現狀與優越的地質遺跡資源條件形成鮮明的對比,未來的發展需要政府采取協調配套資源、建立組織機構等行動,具體建議如下:

(1)確定復合型保護開發模式。針對浙江省地質遺跡“資源豐富,類型多樣”、“多重價值,等級突出”的資源特色,基于充分保護合理開發的原則,建立“地質遺跡保護區+地質(礦山)公園/旅游景區”的捆綁式、保護中套建開發的復合型保護開發模式。

(2)建立組織機構,健全管理制度。地質遺跡復合型保護開發模式涉及部門眾多,需要在國土資源廳的組織規劃下,根據地質遺跡“分區明顯,特色鮮明”的特征,分區建立管委會機構,協調與礦山公園、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等機構的關系;同時制定全面的管理制度,有效促進管委會成為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的管理機構。

(3)專題開發挖掘深度,資源整合擴展寬度。一方面,通過發展專題科普活動(尤其是互聯網地質科普開發及宣傳)、開發特色旅游產品、塑造個性品牌形象等方式,提高對“分區明顯,特色鮮明”資源優勢的利用率,提高產品的品位和層次;另一方面,采用管理機構網絡建設的形式,加強區域合作、橫向交流,最終整合省域地質遺跡資源,形成整體合力,擴大影響。

[1]黃松.陜西省地質遺跡特征與地質公園建設 [J].地理學報,2006,61(3):227-240.

浙江省地質遺跡資源特色和保護開發建議

■萬治義1梁靈鵬2

F407.1[文獻碼]B

1000-405X(2016)-10-341-1

猜你喜歡
遺跡火山浙江省
《初心》
韓信在淮安的遺跡
海底火山群
有趣的火山圖
浙江省第一測繪院
火山
驚艷!可可托海的地震遺跡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數學競賽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數學競賽
方外觀遺跡舊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