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會計信息失真危害及對策的思考

2016-10-21 08:38趙寧
經營者 2016年12期
關鍵詞:會計舞弊會計信息失真

趙寧

摘 要 目前,會計信息失真已成為我國經濟運行過程中必須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本文首先研究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及危害,在此基礎上根據目前新舊體制改革的現狀,對我國如何防范會計信息失真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 會計信息失真 會計行業危機 會計舞弊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含義

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信息不符合可靠性、相關性的質量要求,不能真實反映經濟業務事項的實際發生情況,使會計信息使用者不能了解企業實際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企業對外披露的會計信息,主要是財務報告和其他法定披露的會計信息。從我國目前證券市場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來看,會計信息失真主要表現為財務報告的不可靠,除財務報告外的其他會計信息披露,主要問題在于披露不及時,但其總體信息的可靠性較好。會計信息失真的背后是各種利益集團的不同利益的矛盾,而會計發展的動力就在于不斷地尋求改進,以滿足不同的利益集團和信息需求者的需求。在此基礎上,會計的重心從會計信息提供者轉向了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會計信息真實與否也更多地依賴會計提供的信息是否合理。

二、會計信息失真對企業發展的危害

(一)損害投資者經濟利益

投資者和債權人往往以企業單位的會計報表獲取相關財務指標,用以衡量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失真的會計信息使投資者和債權人做出錯誤的財務決策,嚴重損害了投資者和債權人的經濟利益。失真的會計信息使投資或貸款不能收回,投資者不能獲取目標利潤,債權人失去資金利息,給投資者和債權人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從而使投資者和債權人對企業失去信心,投資者不愿繼續投資,銀行不愿繼續貸款,企業生產無以為繼,最終只有破產倒閉。

(二)嚴重損害企業形象

企業會計信息造假會損害消費者對企業的信賴,破滅企業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企業會計信息造假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后,消費者一定會轉而購買企業競爭對手的產品,這會造成生產的產品不能銷售,資金不能回籠,使企業的生產不能正常進行,嚴重危及企業的生存及發展。

(三)造成企業經營治理混亂,影響企業后續發展

失真的會計信息極易導致企業對自身的判斷做出錯誤分析,從而造成企業決策失誤,導致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失去大量客戶和市場份額,最終一敗涂地。而作為企業主要利益相關者的投資人和債權人等,以企業的財務報告來獲取財務指標,用以衡量和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而失真的會計信息會讓他們作出錯誤的投資決策和信貸決策,直接導致其經濟利益嚴重受損。還會造成投資人不能收回投資,債權人失去資金利息,經濟損失嚴重,最重要的是使他們失去對企業的信心,投資人不愿投資,債權人不愿貸款,企業生產無以為繼,最終只得倒閉破產。

三、會計信息是真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委托代理機制下的信息不對稱

對企業所有者來說,他最關心的是其投入資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即實現資本保值、增值目標,而這一目標的實現必須有會計控制作保證。真實的會計信息是所有者控制經營者的基本依據,所有者通過會計信息可以及時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通過對會計信息的分析掌握資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及其對企業長遠發展的影響因素,從而對經營者進行必要的干預。企業經理人員追求的是工資、升遷等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企業經理人員具有信息優勢,這樣,經理人員就有可能利用信息的優勢來扭曲會計信息追求自身利益。另一方面,會計人員也有可能利用自身的信息優勢挪用公款、貪污,從而造成會計信息失真。

(二)外部監督不力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泛濫

根據會計法的規定,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但是,稅務機關以稅收監管為宗旨注重稅款的繳納,忽略其他會計核算的監督;審計機關重點對預算內的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大中型企業進行審計,不可能對所有企業實施全面的經常性監督。

(三)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缺陷

在我國很多企業,存在所有者缺位問題,沒有人格化的組織或個人,代表國家行使所有者職能。與此同時,政府逐漸對企業“放權讓利”,這樣,在缺乏所有者約束機制的情況下,經營者的權利越來越大,內部人控制現象非常嚴重。所有者的權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管理層在沒有有效監督的情況下,為了實現其特定的目的,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往往就成了犧牲品。由于公司管理層的直接指使和授意,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越發嚴重,這時內部控制由于管理層的原因,已經無法像正常情況下那樣發揮制約的作用了。

四、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對策

(一)進一步完善會計監督體系

企業的會計監督機制是現代公司治理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有助于維系法人治理結構中各機構之間的相互制衡關系,促進企業內部形成左右協調、上下溝通的合力;另一方面確保企業披露的會計信息是可靠相關的,從而使企業利益相關者的權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

(二)加大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力度

我國的市場經濟還處于初級階段,為杜絕會計信息失真的發生,促進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需要建立企業外部強有力的監督機制,包括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政府監督主要包括財政、稅務部門的監督,社會監督主要是審計監督,包括審查企業會計報表、出具審計報告、驗證企業資本、出具驗資報告等。許多發達國家建立起組織嚴密的會計行會和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監督,成效顯著。我國新《會計法》雖然對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作出了明確規定,尤其是規定了注冊會計師審計和財政部門,對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實施再監督,但關鍵是如何實施監督職能。財政、稅務、銀行等相關部門,應每半年對會計單位的賬證聯合審查一次,再由審計機關或委托社會審計機構進行年審。這樣才能形成有效的監督合力,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防范會計信息失真的發生,也有利于政府依據真實的會計信息制定出有效的宏觀經濟政策,促進國民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三)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

會計職業判斷是會計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產物,它是指會計從業人員在面臨不確定會計事項的情況下,在會計法規、會計準則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及相關法律法規約束的范圍內,依據企業的特點和目標,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資料,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邏輯分析能力和職業經驗,對會計事項處理和財務報表的編制應采取的原則、方法、程序進行判斷與選擇的過程。會計職業判斷在工作中主要體現在:會計原則的選擇和協調、相關性原則、重要性原則、謹慎性原則、會計政策的選擇及會計估計方面。會計職業判斷的主體是企業的會計人員,客體是企業的會計交易事項,基礎是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和積累的經驗。會計人員合理準確地把握會計職業判斷,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避免會計信息失真的重要前提和保證。

總之,會計信息失真會損害投資者的經濟利益,造成企業經營治理混亂,影響企業的后續發展,嚴重損害企業形象。因此,必須進一步完善會計監督體系,加大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力度,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加大會計法律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

(作者單位為海城市興海管理區)

參考文獻

[1] 李凌蘭.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與治理研究[J].商業故事,2015(02).

[2] 馬建閣.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12(22).

猜你喜歡
會計舞弊會計信息失真
雇員揭發上市公司會計舞弊的激勵機制研究
上市公司會計舞弊識別及防范
會計錯弊和查賬技巧解析
對會計假賬問題的初步探析
上市公司會計舞弊數據分析
上市公司定向增發行為中的會計舞弊問題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