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做“加減法” 用好《歷史與社會圖冊》

2016-10-21 15:18謝永豐
新課程·中旬 2016年6期
關鍵詞:歷史與社會圖冊加減法

謝永豐

摘 要:《歷史與社會圖冊》是歷史與社會學習的重要參輔教材,它的設計充分體現了新課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基本理念,注重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里面包含的地圖、照片、史料體現了以圖補文、以圖述史、以圖啟思的教學功能,能有效培養學生獲取、處理、應用和評價信息的能力。針對課堂教學,結合《歷史與社會》圖冊,深化教學內容的理解、加深課堂的拓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進行了思考,歸納了教學中比較實用的多種教學方法,做好課程教學中的“加減法”,并且結合多年的教學實際列舉了案例。讓《歷史與社會圖冊》的輔助功能得到更好的發揮,更好地體現新課程理念和素質教育的要求。

關鍵詞:歷史與社會;加減法;圖冊

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歷史與社會圖冊》作為歷史與社會課程學習的教材之一,體現和滲透了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路,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插圖、照片、地圖、漫畫等,體現了以圖補文、以圖述史、以圖啟思的教學功能。它為學生獲取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提供了信息資源,也為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提供了平臺。教師要善于利用圖冊,深化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從圖像中獲取信息和分析概括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歷史解讀能力和社會發現能力。

據不完全統計,新編歷史與社會教材尤其是圖冊中每個專題的圖畫加起來約在100幅以上,占總教材2/5的篇幅,這一幅幅圖畫或以濃筆重彩渲染激烈的戰爭場面,或以簡潔的線條勾勒人物的神貌,或以嚴謹的構圖描摹器物的形態,同時圖冊中不僅有圖片,還配有相關文字說明。然而,這么多的圖片猶如漫天星辰容易讓學生“看花了眼”,分不清主次,無法真正理解其中的內涵,這就要求教師對教學資源有更高的駕馭和把握能力,通過“再加工”,讓學生領略到其中的精髓。我認為要開發利用好圖冊資源,最核心的是要做好“加減法”。

一、善于串聯做好“加法”

1.要在“聯想思維”上做加法,讓學生學會“理清脈絡”。

由于書籍的線性印刷特點和由點及面的教學需要,圖冊中的圖片基本上是配合教材中的教學內容來配發的,個體性比較明顯。而歷史與社會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將歷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的相關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理清脈絡”非常重要。大部分初中學生由于認識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限制,還不具備跳出課本全局思考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一個階段的教學結束以后,能夠引導學生及時回顧,從眾多零散的知識點中,體會相互之間的聯系,找出主線。

如在地理、歷史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地圖,用非凡的符號、色彩被賦予了同文字一樣的語言功能,在幫助學生建立地理空間概念、把握地理空間規律、分析地理因果關系等方面有著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段時間以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全面掌握地圖上貯存的信息,活學活用,讓學生不僅可以直接從地圖上獲得居民點、山脈、河流的分布等具體信息,還能通過分析等高線的疏密度等來判定山坡的陡、緩等,進行知識的有效遷移,總結區域差異、區域聯系和發展等更為復雜的東西,使學生的地理能力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2.要在“延伸思維”上做加法,讓學生學會“管中窺豹”

如果說地理圖片反映的是靜止一時的地理環境,那么歷史地圖表示的就是不同歷史時期處于變化中的地理環境及在此環境下人們的活動。在歷史學習中,引導學生針對疆域沿革、都邑位置、民族分布、戰爭態勢、經濟建設、交通發展、河道與海岸變遷等多方面的內容進行比較,理清“歷史脈絡”對學生全面把握歷史的沿革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有時候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幅圖,背后卻包含著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非常復雜的社會人文。教師如能加以引導,讓學生能夠讀出圖片背后的歷史,對提高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九年級上冊的《歷史與社會圖冊》中有一幅“抗日戰爭勝利后的國內形勢圖”,其中,紅色區域是解放區,綠色是國民黨搶占的解放區,深黃色是共產黨主動撤出的解放區。

針對這幅圖,我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當時正是國共雙方膠著狀態的關鍵時刻,共產黨為什么會“主動撤出”深黃色區域呢?數分鐘后,學生開始七嘴八舌,一個說:根據教材第120頁國共兩黨的力量對比,可以分析出共產黨是適應戰事的需要。另外一個說:這些深黃色的土地是在“雙十協定”簽定后撤出的,“雙十協定”是和平建國的協定。共產黨為了人民的利益,取信于國民黨,也為了在全國人民面前顯示誠意。還有個別學生思考比較深入:認為這是一種政治策略,考驗著國共兩黨的政治智慧。

討論到這里,我面露微笑,對學生表示贊賞,鼓勵他們與眾不同的思維,并提醒學生留意這幅圖上還有什么細節信息?很快便有學生發現了端倪:在延安和重慶有飛機飛來飛去。毛澤東到重慶與蔣介石談判,簽定了“雙十協定”。

我趁機追問:如果是你,你去不去?

學生遲疑:不去。

其余學生笑,我故意問笑得最厲害的學生:你去嗎?學生高聲回答:去,不就是乘飛機嘛。

這下,有的學生開始反駁了:重慶是國民黨的地盤,到了那邊就有可能回不來了。教室里頓時安靜了下來,有學生指著圖冊小聲嘀咕:如果不去,國民黨正好以此為借口說共產黨不夠誠心,請你們都不來,全都是你們的錯。

通過歷史與社會《圖冊》中最資料的深入討論,由點及面地深化了知識,形成了思維的延伸效應。專注圖片信息的聯系和深化,使學生進入到當時的歷史情境中,也更加明白了共產黨人以人民的利益為重,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的英雄氣概。

3.要在“發散思維”上做加法,讓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當然,圖冊更多的還是配合教材使用的第二教科書,并且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未必能夠百分百做到全面、精準,這時候就要求教師能夠巧妙地將“圖冊”變成“誘餌”,引導學生利用教材、史料等其他手段,形成歷史研究的能力。

如八年級上冊的期中試卷中有這樣的一道選擇題:“在中國古代,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始于( )A.堯B.舜C.禹D.啟?!眳⒖即鸢甘荄,而許多學生都選擇C。那么在中國歷史上,首先實行世襲制的究竟是誰呢?是禹還是啟?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抓住這個問題,讓學生去收集資料,進行探究。

一天后,學生通過查閱史書、教材、圖冊和網頁,分析并整理出他們自己的論點和論據。一部分學生認為,首先實行世襲制應該是啟,其理由是教材提供的資料與網上收集的資料都表明是由夏啟開創的父死子繼的世襲制王朝。第二部分學生認為,首先實行世襲制應該是禹。他們的理由是根據人教版提供的與教材相配套的《歷史與社會圖冊》關于“從禪讓制到世襲制”所畫的示意圖(如下圖)。還提出了反問:數學中,邏輯關系“A→B”,你能說開始于B嗎?

第三部分的學生則對《歷史與社會圖冊》八年級上冊第11頁“從禪讓制到世襲制”所畫的示意圖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根據司馬遷的《史記》等資料證明,首先實行世襲制應該是啟,《歷史與社會圖冊》八年級上冊第11頁“從禪讓制到世襲制”所畫的示意圖應該改成: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痹跉v史與社會課堂教學中,要用足、用好教科書、圖冊中的資料,一方面使學生意識到探究歷史必須要言而有據,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去分析史料的內容,從中引出結論,說明自己的觀點,以及支持此觀點的證據,而不是讓他們只是去重復或摘抄史料的內容。

二、善于并聯做好“減法”

1.要在信息篩選上做減法,學會抓大放小

如果將圖冊中的上千幅圖片比喻成星星的話,幫助學生學會篩選信息,找到關鍵知識點,就有如教會他們漫天星斗中找到有趣的星座一樣。中國古代歷史上不同朝代都有自己的疆域圖,如果將這些圖分開來看,學生很難理解,也很難記憶。但如果將它們放在一起進行比較觀察,我們就可以發現以下信息:①元朝的疆域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大的;②秦朝、西漢和元朝是統一的王朝,而北宋、南宋是局部統一的王朝,其中,北宋與西夏、遼對峙,南宋與金對峙;③五個朝代的都城,其中秦——咸陽、西漢——長安、北宋——東京、南宋——臨安、元朝——大都。這樣一來,學生就能直觀地認識到各個王朝的疆域范圍以及政權、都城等有效信息。

2.要在教學方式上做減法,激發學習興趣

蘇格拉底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睔v史與社會課程包羅萬象,有些章節內容多、理論性強,上課時教師如果按嚴密的邏輯層層啟發深入,學生苦思冥想,整堂課的思維量極大,沒有松弛的間隙,必將損害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損害他們思維的積極性,不利于創新思維的發揮。

例如,《歷史與社會圖冊》中有著大量的歷史人物圖,對于課本記述的重要歷史人物的事跡來說,這些插圖起著加深印象的作用。但這些圖片有的是實圖,有的則是根據歷史的描述還原的肖像圖。學生總感覺這些人物離自己十分遙遠,難以親近。在教學中,我把林則徐、洪秀全、關天培、康有為、孫中山、奕、李鴻章、魏源等人物的圖片雜亂地展示,然后向學生提問:“屬于民族英雄的人物有哪些?屬于提出向西方學習尋找救國的理論有哪些人?進行救國實踐的有哪些人?請進行分類。然后再以他們之間的相似點通過課本內容呈現知識。這種帶有游戲和競賽意味的教學方式,促進了學生進行思維,比單純的說教效果要好得多。

3.要在思維模式上做減法,提高思維能力

歷史與社會這門課程主要強調的是以民族精神的鑄造為核心,培養人文素質,讓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為熟悉社會、適應社會、參與社會、發展社會做準備,體現的是“以學生發展為本”而不是“以知識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教師應該著重引導學生通過解讀圖片來獲取對歷史、社會問題的聯系,全面了解歷史背景,分析社會現狀或社會事件,形成一種全面、客觀、科學的思維方式。

例如,在學習《母親河》一課時,教師可以出示《中國政區圖》和黃河、長江概況比較表,指導學生讀圖讀表,然后提出問題:①黃河與長江上、中、下三段的水文特征各是什么?②黃河下游成為地上懸河的原因是什么?③長江為什么被人們稱為“黃金水道”?長江通航條件優越的原因是什么?④從圖上和表格中可以看出,黃河與長江的長度相差不大,但流量相差很大,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⑤黃河和長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我們為此能做些什么?五個問題由淺到深,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探索,解釋歷史問題和社會現象,進而自主獲得知識,培養學生歷史解讀能力和社會發現能力,讓學生享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

總之,圖像是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重要信息資源和載體。教師要立足教材,善于利用教材中的圖像,充分發揮《歷史與社會圖冊》的效能,靈活多樣地加以應用,使之成為學生獲取知識和培養能力、發展思維的重要載體,切實培養學生的歷史解讀能力和社會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郭中原.中學歷史教學參考[D].陜西師范大學,2015.

[2]張海燕.歷史與社會課中的第二教科書:新圖冊運用的觀察與研究[J].教育技術資訊,2006(1):24-25.

[3]洪小玲.歷史新圖冊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的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2.

[4]田靜.歷史地圖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D].陜西師范大學,2011.

[5]余凡.歷史與社會圖冊的設計思想及應用[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4(17):11-13.

編輯 溫雪蓮

猜你喜歡
歷史與社會圖冊加減法
南宋 佚名 盥手觀花圖冊
怎樣巧算小數的加減法
《城市軌道交通信號圖冊》正式出版
《日本級進模排樣圖冊》簡介
加減法的由來
如何通過初中《歷史與社會》綜合課提高學生大局意識
論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教學現狀及改革措施
初中歷史與社會的新課導入藝術探討
提高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效率的思考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