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周刊》的編輯特色與問題淺析

2016-10-21 10:31楊程茜
新媒體研究 2016年6期
關鍵詞:新周刊

楊程茜

摘 要 《新周刊》自1996年創刊以來,在我國期刊業的激烈競爭中以其不拘一格、特立獨行的風格,在期刊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成為了中國最新銳的雜志。這種新銳使得《新周刊》在中國期刊市場上掀起波瀾,成為傳媒界的一個新標桿?!缎轮芸返膬烖c確實突出,但在光鮮亮麗的外衣之下,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與不足。

關鍵詞 新周刊;封面設計;圖片運用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06-0135-02

1 《新周刊》的定位

《新周刊》是中國第一本由本土傳媒人創辦、以本土社會生活資訊為主體的雜志。如今走過了近20年,它能保持如此長久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準確的市場定位和讀者定位?!缎轮芸返氖袌龆ㄎ皇且粋€不斷明晰的過程,從創刊語“我們所有的努力,就是為了新一點”,到“中國最新銳的時事生活周刊”,再到“觀點供應商、視覺開發商、資訊整合商、傳媒運營商”的四商主義。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新周刊》在眾聲喧嘩之中,努力發出自己獨特的聲音,以得到讀者的青睞?!缎轮芸芬陨鐣挠^察家與記錄者的姿態站在時代的前沿,隨時捕捉社會最新動態。

《新周刊》的讀者群其實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新周刊》的“新銳”,不但是指年齡,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氣質?!靶落J”年齡暗指《新周刊》將讀者年齡定于25歲至35歲,這也就意味著《新周刊》的讀者群將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更迭。為了適應這種殊于其他雜志的讀者定位,《新周刊》采取了“淘汰老讀者”的策略?!缎轮芸愤@樣順應時代變化的讀者定位,既顯示了《新周刊》的與眾不同,也讓其在同質化嚴重的期刊市場上取得了領先地位。當然,這也可能引起忠誠讀者的流失,對雜志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

2 《新周刊》的編輯特色

2.1 風格鮮明的封面設計

在“眼球經濟”時代,要在眾多紛雜的雜志中,抓住讀者的目光,封面設計是頗為關鍵的一環?!缎轮芸吩谶@點上著墨頗多,它的封面設計從追求視覺沖擊到美女當道,最后回歸專題模塊,簡潔干練的設計風格,也符合雜志本身的風格,使它在眾多雜志中脫穎而出?!缎轮芸返姆饷嬖O計歸納起來有以下兩個特點。

1)具有爆發力的色彩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缎轮芸贩饷娴闹魃{鮮艷活潑且富于變化,多以白色、正藍色、明黃色、大紅色等明亮的顏色作為背景色,封面標題更是以大字號的紅色或白色宋體,產生強烈的視覺對比效果,沖擊著讀者的視覺神經。

2)減法設計彰顯簡潔的力度?!缎轮芸返姆饷媸菧p法的設計,減去冗余的修飾成分?!缎轮芸贩饷娴闹髡{色彩一般不超過三種,封面的文字最醒目的是專題名字,必要時會點綴些字號較小的主打文章的名字。背景和圖片讓位于專題,即使背景色彩鮮艷、圖片新穎獨特也是為了更好地烘托主題,為了讓讀者一眼就能為主題吸引。

2.2 出色的圖片運用

作為一本時事生活雜志,《新周刊》拋棄了傳統的配圖觀念,讓圖片與文字并駕齊驅。從第一期起,圖文比例就達到了1︰1,這在中國同類期刊中是相當罕見的?!缎轮芸穲F隊中優秀的攝影師支撐起“攝影日記”與“圖片故事”這兩個最具特色和優勢的獨創欄目,它的圖片具有人文色彩,更具影像視覺沖擊力,并以此成功地在攝影領域擴展了其品牌。

《新周刊》的插圖師是另一個大功臣,他們大膽生動的原創性設計,讓插圖蘊含著高出文章標題所說的東西,具有以一圖敵“千字”的效果,這在《新周刊》的專欄類評論性文章中顯現的尤為突出,專欄類評論性的文章中每篇必會插入一幅插圖,與評論文字內容相扣,突出文字中的隱含意味,插圖本身也極具視覺沖擊力與戲謔意味,與《新周刊》的“新銳”精神不謀而合?!缎轮芸穲D片這種視覺信息的傳播范圍比文字廣闊,充分迎合了讀圖時代人們感官愉悅的傾向。

2.3 精美的版式設計

《新周刊》的版面設計努力做到盡善盡美,避免讀者閱讀時產生混亂感,使讀者閱讀更為舒適?!缎轮芸返陌媸皆O計中,對內容主次的把握、色彩的搭配安排、版面的布局與區域劃分都統籌得很好,使版面各個視覺要素之間形成了恰當而優美的聯系,形成合力,發揮更大的功效,使版面各部分渾然一體。

3 《新周刊》存在的問題

《新周刊》經過多年的錘煉發展,其優點確實突出,但在光鮮亮麗的外衣之下,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與不足。

一方面,專題策劃落于窠臼。專題策劃的成功使《新周刊》陷入自己創造的模式中難以自拔,它似乎是享受到“飄一代”“第四城”“她世紀”帶來的榮譽,便想一招吃遍天下鮮,因此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專題會為了策劃而策劃,為話題而話題,充滿了雕琢的痕跡。

《新周刊》專題策劃的自我迷戀,使得其策劃難以突破創新,陷入囹圄,落于窠臼,以一種流水作業的生產方式“生產”專題。王立綱曾對《新周刊》做文章有個形象的比喻:“《新周刊》的專題操作思路給人的感覺好像互聯網上的搜索引擎,輸入一個關鍵詞,然后盡可能多地找到所有與此有關的內容,再加以復制、粘貼、整合、歸納,就可端上版面?!?/p>

另一方面,榜單與盤點不夠權威,《新周刊》的盤點模式主要效仿《財富》《福布斯》等國際著名期刊。但是,《財富》和《福布斯》雜志都有專業機構作為依托,所以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同。而《新周刊》卻是單憑自己的幾個編輯記者歸納總結或者臨時拼湊的幾個專家、學者進行評點而產生的,操作過程中主觀性和隨意性太強,缺乏有關的評價指標體系。此外,《新周刊》發布的“盤點”也缺乏專業的學術機構、研究機構提供可供考證的數據支持。例如《新周刊》曾盤點出年度“十大叫板”“十大輸贏”“十大不靠譜”“十大痛快”等,似乎只是在追求文字的過癮、刺激,缺乏權威性。

參考文獻

[1]柳劍能,張志安.雜志創新策略——訪《新周刊》執行總編封新城[J].新聞記者,2003(11):58-59.

[2]馬瑩.《新周刊》的封面革命[J].出版參考,2005(11):22.

[3]劉翀.《新周刊》的傳播特色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文學院,2009.

猜你喜歡
新周刊
《新周刊》2019年度佳作
《新周刊》與《三聯生活周刊》封面故事敘事方式對比研究
《新周刊》專題策劃研究
互動與互補:《新周刊》微博傳播策略淺析
感受2013嘴上風暴 《2013語錄》出版發行
《新周刊》的封面專題特點研究
不要比壞
一本雜志和一個時代的體溫
社論
《新周刊》、新浪網萬人大調查愛越來越少,怕越來越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