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論

2009-06-08 04:45何樹青
新周刊 2009年11期
關鍵詞:新周刊雜志

何樹青

一本雜志和一個時代的體溫

《新周刊》是一本“自封新銳”的雜志。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具發現力和命名力的雜志。它是一本雜志,又超越了雜志成為一個文化品牌。

《新周刊》名頭很響,但我們知道,辦到第300期了,依然有很多中國人沒有讀過《新周刊》。

這是我們的遺憾。我們的發行量不夠大、影響力不夠廣、內容不夠吸引、售價不夠便宜。

《國家地理》式的影像力,《紐約客》式的思想力,《時代》式的命名力,《經濟學人》式的觀察力,《福布斯》式的造榜力,Vogue式的時尚力,《讀者》式的普及力,細分類市場雜志式的指南力,我們都力有不逮。

我們只是幸運兒,比熱愛雜志卻沒機會參與辦雜志的人幸運,比辦了63期的《新青年》幸運,比辦了172期的《良友》幸運,比那些充滿天才創意和人文氣質卻早夭的雜志幸運。

自1996年創刊,13年來,如創刊辭所言:“我們所有的努力,就是為了新一點”。我們以“中國最新銳的時事生活周刊”為目標,以“中國”為我們努力彰顯的核心價值。

我們的報道和解讀重點,是新新中國、城市、影視文化、創意產業、生活方式、互聯網文化、中產、愛情,我們致力于新聞資訊背后,那些改變中國社會面貌的力量和打動人心的人、事、物。

我們謹記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以審視的目光直面紛繁復雜的現實:我們也發展出專題策劃、視覺優先、大盤點、新概念、跨媒體合作、品牌延伸等六種方法論,讓內容的傳播變得更為有效。

每年,我們為電視專設且頒發“中國電視榜”,為生活專設且頒發“生活方式創意榜”,為創領主流的新銳人物和風尚專設且頒發“中國年度新銳榜”。我們也曾為城市魅力造榜、為漢語貢獻者造榜。

與對新銳人事的褒揚一樣,對城市敗筆的揭露、對惡俗文化的批判、對社會不公的分析、對腐敗犯罪的報道、對弱勢群體的聲援,也是我們自覺肩負的責任。

我們是9468種中國期刊的一份子,卻不只自視為一本雜志,而定位為“觀點供應商、資訊整合商、視覺開發商、傳媒運營商”。我們出版雜志、增刊、別冊和圖書,也輸出觀念和主編。

雜志要生存,但我們不是為了辦下去而設的一個利益局。13年來,我們為中國話語場提供了一種新的平臺和話語,這種話語與《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一道,共同構成了南中國堅實的傳媒景觀。

于丹、潘石屹、丁磊、王志綱、張藝謀、陸川是我們的讀者,但我們更為擁有素不相識卻能從《新周刊》獲得共鳴的讀者如你而榮幸。對于為了一個錯別字而致電《新周刊》的讀者,我們心存感激。

我們并不聰明,僅是中人之資,為了做好一期雜志,我們每每絞盡腦汁。我們期待營造有意義的公眾話題,努力傳遞更多、更廣泛的意見領袖和知道分子們的聲音,傳遞更獨家、更精彩的攝影記者和攝影大師們的影像。

我們發掘國家的進步和創新,紀錄國民的成長和悲喜,刻劃社會的演變和困境。我們以歷史觀為經,以社會學為緯,編織新新中國的清明上河圖。我們希望以一本雜志來測量一個時代的體溫。

“在這里,我們所做的只是每個主權公民應該做的事情,只不過其他人沒有時間和興趣來做罷了。這就是我們的職業,一個不簡單的職業。我們有權為之感到自豪,我們有權為之感到高興,因為這是我們的工作?!?0年前,李普曼在70歲生日宴會上說。

命名“飄一代”和“第四城”是我們的工作,質疑戶籍制度和全球化是我們的工作,為童年之死和農民的不公待遇鼓與呼是我們的工作,評出“中國欲望榜”和“職業聲望榜”是我們的工作,設計出獲得國際期刊設計大獎的封面也是我們的工作。

一批人進了《新周刊》,又一批人從《新周刊》離開,《新周刊》的目標和核心價值始終沒變。我們期待不斷有新人加入《新周刊》、閱讀《新周刊》,一起來研究中國與我們身處的世界,“它昨天意味著什么,明天又可能意味著什么”(李普曼語)。

一代人來,一代人去,太陽照常升起。新的中國故事和見解,請見下一期《新周刊》。

猜你喜歡
新周刊雜志
《新周刊》2019年度佳作
雜志鋪訂閱
《新周刊》與《三聯生活周刊》封面故事敘事方式對比研究
雜志收納碗
互動與互補:《新周刊》微博傳播策略淺析
《新周刊》的編輯特色與問題淺析
這是什么車
扶貧雜志走進“兩會”
雜志收納碗
《新周刊》的封面專題特點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