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蘭亭序的文化增殖現象

2016-10-21 11:07房昱
青春歲月 2016年5期
關鍵詞:蘭亭序王羲之

【摘要】《蘭亭序》被認為是“天下第一行書”,這并非僅就藝術造詣而言,更是一種文化地位?!短m亭序》之所以擁有這樣顯赫的文化地位,是與自唐至清歷代封建帝王對它的推崇是分不開的。有學者這樣認為,正是帝王的接受托起了《蘭亭序》的文化。

【關鍵詞】蘭亭序;王羲之;文化增殖

《蘭亭序》寫于永和九年(即公元353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是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名士,在山陰蘭亭“修禊”時,王羲之為他們所作的詩寫的序文手稿。這篇文章不足千字,但是它對中國文化史的影響是鮮有能及的?!短m亭序》涉及東晉許多重要的政治、軍事、文化事件,涉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文學、哲學、藝術學、美學等多個領域。從它產生之日起,特別是從唐代始,有關它的話題和文獻資料就從未斷過,甚至還有專門研究它的學術派別,被稱為“蘭亭學”。

《蘭亭序》之所以擁有這樣顯赫的文化地位,是與自唐至清歷代封建帝王對它的推崇是分不開的。有學者認為,正是帝王的接受托起了《蘭亭序》的文化。

《蘭亭序》最早在《世說新語》中有記載,可惜世人無緣得見,王羲之去世后,這篇序文也一直為王氏家族收藏,世人難得一睹,可能正是由于這種類似于現代“饑餓營銷”的手段,增加了《蘭亭序》的神秘性。

南朝書論家特別是梁武帝蕭衍對王羲之書法予以高度評價,這些評價,為后人接受《蘭亭序》奠定了堅實的觀念基礎。

歷史上第一位接受它的君王是唐太宗,這位君主對中國歷史所作出的重大貢獻毋庸置疑。唐太宗為《晉書》撰寫《王羲之傳論》,文中說“詳察古今,研精篆隸,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將王羲之尊為“書圣”。以唐太宗的身份寫這樣一篇文章,其意義、影響都是不可低估的??梢哉f,沒有唐太宗,就沒有《蘭亭序》?!短m亭序》最早就是被唐太宗斷定為王羲之的真跡得以傳播。同時,因為唐太宗對《蘭亭序》過分的喜愛,讓蕭翼從辨才手中“賺”《蘭亭序》,這是唐代何延之《蘭亭始末記》創造了《蘭亭序》頗具神秘性的故事文本,是否是事實還是歷史杜撰今天已無從得知,但是這一故事無疑增加了《蘭亭序》的傳奇性。

唐太宗得蘭亭后,曾讓馮承素等多人搨過,后又讓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等臨過,這些拓本、臨本被他用來賞賜給宗親近臣,這些宗親近臣得到這些搨本、臨本后,或又讓人摹寫,或刻石,從而使《蘭亭序》在社會上不斷地產生巨大影響。唐太宗去世前曾有遺囑,讓《蘭亭序》真跡隨葬,此后,流傳于世的盡是摹本、刻本。有人認為,唐太宗推崇《蘭亭序》,推崇王羲之,實質是發動一場文藝復興運動,是在借《蘭亭序》推進唐代精神文化的建設?!短m亭序》為唐代文化建設開啟了一個序幕。這個序幕是如此精彩,意義是如此重大,一方面,唐代文化建設借《蘭亭序》開了一個精彩的頭;另一方面,“蘭亭文化”在唐代文化的哺育下得到茁壯成長,其價值和影響遠超出唐代,影響著以后中國文化的發展。

正是因為唐太宗這位賢明的君主對《蘭亭序》的認可和推崇,開啟了中國歷史上君主與《蘭亭序》的不解之緣。

既唐太宗之后,《蘭亭序》在元代掀起了新的高潮。元代書法家鮮于樞將《蘭亭序》奉為“天下第一行書”。把難以計數的《蘭亭序》比作“月印千江”,意思是如一輪朗月普照山河。

清代的乾隆皇帝,對王羲之的推崇實不亞于唐太宗,而且極端欣賞《蘭亭序》。并于清朝乾隆四十四年(即公元1779年),在圓明園修建了一個重檐八角攢尖的亭子,亭中石碑上刻上了“蘭亭修禊圖和清乾隆皇帝的題詩”,將歷代書法家摹寫的王羲之《蘭亭序》等八種本子摹勒于石柱上,之后人們就把這個亭子稱為“蘭亭八柱亭”,此八柱順序如下:

第一柱:唐虞世南臨《蘭亭序帖》

第二柱:唐褚遂良摹《蘭亭序帖》

第三柱:唐馮承素摹《蘭亭序帖》

第四柱:唐柳公權書《蘭亭詩》

第五柱:清內府鉤填戲鴻堂刻柳公權書《蘭亭詩》

第六柱:清于敏中補戲鴻堂刻柳公權《蘭亭詩》闕筆

第七柱:明董其昌臨柳公權書《蘭亭詩》

第八柱:清乾隆臨董其昌《臨柳公權書蘭亭詩》

最值得關注的是最后一柱,乾隆皇帝自己的摹本。乾隆皇帝有高深的文化素養,熟讀經史,通曉滿、蒙、漢文,擅屬文、喜賦詩詞,能繪畫,尤勤于臨池,怡情翰墨,一生不輟。他遍臨諸家法帖,最欣賞元代趙孟端麗圓潤的書法,并極力仿效,成為朝廷內外一時書法風尚。乾隆皇帝臨此本不止一卷,似乎對此情有獨鐘,平生一書再書,現保存下來在清宮里只此一件。他每次臨寫就其闕字、闕句處,都與馮惟訥《詩紀》詳細校對,用董其昌的書法筆意補全,而此臨本書法最使乾隆皇帝得意,不勝欣喜:“再臨此卷,覺前者所摹尚不出范圍,茲乃得運轉自如,亦足以驗今昔之詣力矣”。

正如我前文所說,是帝王接受托起《蘭亭序》的文化地位,王羲之只當過一個不大不小的會稽內史,居然得到多位賢明皇帝的崇拜,這些中國歷史上賢明的君主既以他的《蘭亭序》文字內容為書寫對象,更以他的《蘭亭序》書法形態為臨仿對象??梢韵胂?,如果沒有唐太宗的大力推崇,如果蘭亭遺址如果少了康熙御書石刻《蘭亭序》,必然會對王羲之《蘭亭序》的文化地位打一番折扣:不過是文人的手稿而已。

因此,《蘭亭序》在藝術價值不變的情況下,能否得到帝王接受,其文化價值是絕對不一樣的。得不到帝王接受,它便永遠是一篇極普通的文學作品與書法作品,至多與《喪亂帖》《快雪時晴帖》或其他一流書家代表作平起平坐。但《蘭亭序》偏偏幸運得很,它得到了從唐太宗到清乾隆近十位帝王的超常規接受,從而也就有了今天這樣顯赫的文化地位?!短m亭序》已不僅僅是一篇了不起的文學作品與書法作品,而卓然成為中國書法以至中國傳統文化的神圣標志。

及至近代,《蘭亭序》又一次成為舉國上下關注的焦點,這一次,是因為當時最為著名的學者郭沫若,寫了一篇《由王謝墓志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當時是1965年,正值風雨欲來之勢,郭沫若自建國后的絕大多數詩文創作和學術研究,大都是為的政治原因,絕非發自純粹的藝術和學術興趣。郭沫若這篇文章,在后半段洋洋灑灑寫道相傳的《蘭亭序》后半部文字,興感無端,不符合王羲之的性格和思想感情,“是在《臨河序》的基礎上加以刪改、移易、擴大而成的”的作品;它的書體也和近年出土的東晉王氏墓志不同,認為是隋唐人所偽托的贗品。

另一位學者高二適讀了之后,寫了一篇《〈蘭亭〉的真偽駁議》與郭沫若辯論。文中闡述了自己的理由,還多處講到“竊以太宗之玄鑒,歐陽信本之精模,當時尚復有何《蘭亭》真偽之可言”?!翱傊?,《蘭亭》而有真贗,絕不能逃唐文皇之睿賞矣”。高二適的文稿寫成后,寄給了章士釗看,又請他推薦給毛澤東“評鑒”,毛澤東看后寫信給郭沫若:“筆墨官司,有比無好”。在得到毛主席的認可后,郭沫若將回復刊登在報紙上,正式拉開了一場震動學術界、至今仍疑云重重的“蘭亭論辯”。著名學者啟功、趙萬里、徐森玉,考古學家商承祚等都撰寫了文章,也得到林楓、陳叔通、宗白華、老舍等都有參與。

四十年過去了,到今天仍然常見有人在報刊上發表有關這場討論的評論。有文章認為:“由于此次辯論的規模之大、權威之多、層次之高、時間之長,使它不唯在書法界產生巨大影響”?!八鼘⒆鳛橹袊鴼v史上的特殊文化現象和中國書法史上的重大事件被載入史冊”。這無疑又給“蘭亭文化”增加了濃重的一筆。

【參考文獻】

[1] 陳望衡, 陳 浩. “蘭亭學”論稿[J]. 江海學刊,2010(03).

[2] 李艷霞. 再現清宮寶藏 淺議《蘭亭序》與《蘭亭八柱》[J]. 收藏家,2006(10).

[3] 紀 紅. “蘭亭論辯”是怎樣的“筆墨官司”[J]. 書屋,2001(01).

【作者簡介】

房昱(1992—),女,漢族,青島科技大學美術史論與批評專業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蘭亭序王羲之
《蘭亭序》對初唐楷書風格構造的影響
王羲之送字
王羲之送字
王羲之和鴨兒餃子鋪
大書法家王羲之
你會背《蘭亭序》嗎?
與國寶面對面——故宮博物院特展《石渠寶笈》
書圣王羲之
《蘭亭序》的命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