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籍裝幀設計中的文化內涵探析

2016-10-24 21:29張若暉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1期
關鍵詞:書籍裝幀裝幀書籍

張若暉

(河南職業技術學院環境藝術工程系,河南鄭州450000)

書籍裝幀設計中的文化內涵探析

張若暉

(河南職業技術學院環境藝術工程系,河南鄭州450000)

各個民族在發展歷程中,因所處地域、歷史經歷等方面的差異,使其在長期的歷史文化積淀中逐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內涵。書籍裝幀設計也是如此,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會生活等環境下的書籍裝幀設計也都有著自身獨有的特點。對我國書籍裝幀設計而言,要想在國際設計舞臺上占有一席之地或者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就必須在汲取與借鑒其他國家書籍裝幀設計精髓的同時,以我國傳統文化的內在精華為基礎,構建起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與品質,提升我國書籍裝幀設計的國際影響力。

書籍裝幀設計;文化內涵;中國傳統文化

書籍作為傳播知識、思想交流的主要載體,在人類的工作、生活與學習中占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有著“盛納知識與信息傳遞的容器”的美譽。書籍裝幀設計是有關書籍結構與形態的一門藝術形式,主要是對書籍的封面、材料、版式、印刷工藝等相關設計的一種綜合性運用。隨著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書籍裝幀在現代人們的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文化多元化的發展更是為我國書籍裝幀藝術提供了廣闊的文化發展空間,以及更高的審美價值與標準。本文在分析書籍裝幀的基本概述及發展的基礎上,對我國現代書籍裝幀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討了中國書籍裝幀設計中文化內涵的表現路徑,以期為增強我國書籍裝幀設計的文化內涵提供有價值的借鑒。

一、書籍裝幀的基本概述及發展

(一)書籍裝幀的內涵

裝幀主要是指對書籍的內在構成形式與外部審美形態的整體性設計,包括書籍的封面、函套、環襯、護封、字體、留空、插圖以及行距等位置的編排,選用紙張、開本以及印裝等的工作。書籍裝幀并非單純的封面設計,其與書籍中的文字、圖畫等一系列內容是緊密相連的,沒有裝幀設計的書籍同時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具體形態,書籍與裝幀設計屬于密不可分的和諧統一體。因此,書籍的風格直接決定了裝幀設計的風格,既裝幀與書籍內容是相互聯系在一起的。所以,書籍裝幀設計在我國也經常被稱之為書籍的整體設計或者藝術設計。①

(二)中國書籍裝幀的發展

我國的書籍歷經了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隨著社會、經濟與文明的發展腳步不斷邁進,科技的持續創新與提升為書籍裝幀設計,尤其是促進設計與書籍內涵與文化的結合,奠定了扎實的基礎與支撐,同時也為書籍裝幀提供了廣闊、豐富的設計空間。直至十九世紀西方的現代印刷術進入我國,并迅速的得到推廣與使用。書籍的平裝、精裝以及多種西式書籍裝訂風格的普及,推動了我國傳統的書籍線裝法的淘汰。二十世紀電腦科技的迅猛發展,更為書籍的裝幀設計提供了改革與創新,書籍的封面、排版、插圖、文字、留空等多方面的設計都被賦予了新的涵義。廣大書籍裝幀設計者在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的同時,要積極汲取國外書籍裝幀設計的精髓與優點,通過借用電腦技術對書籍裝幀進行創新式的設計,促使我國的書籍裝幀設計既有別具一格的民族特色,同時也能緊跟時代的發展潮流,力爭在國際書籍裝幀領域中占據重要的地位。②

二、我國現代書籍裝幀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泛濫的感官刺激

隨著商品經濟的高速發展,書籍裝幀設計的商品化特征也越來越突出,甚至出現了過分注重廣告性的現象。顏色艷麗、風格奇異等琳瑯滿目的設計形式,使得書籍原本應有的“書卷氣”徹底的消失了,這不但扭曲了書籍裝幀設計的初衷,更是預示著書籍裝幀設計開始走下坡路。愈來愈發達的電腦技術為設計者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設計方式,這使得相當一部分設計者在為書籍進行裝幀設計的時候,完全不考慮圖書的內容、性質與閱讀人群,而是千篇一律的為書籍“涂脂抹粉”等,一味的追求“鶴立雞群”的設計效果,以期博取讀者的眼球與吸引力。這種過于注重感官刺激的書籍裝幀設計,只能獲取短暫的廣告視覺效應,并不能確保商品的長久市場競爭力以及文化影響力,從長遠來看也就無真正的經濟效益可談。所以,過于追求感官刺激的書籍裝幀設計注定是不可能走的很長、很遠。③

(二)缺失的文化內涵

進入到二十一世紀后,中國的書籍裝幀設計步入了全新的發展時期。我國現代的書籍裝幀設計與過去相比,毫無疑問,無論從設計技法、外部形態與視覺沖擊方面去看,還是從印刷的水平與質量角度去分析,均有著大幅的提升。市場經濟的運作與發展,以及全球文化一體化的發展環境,促使我國的書籍裝幀設計變的更為多元化與多元掛號,工藝手段也日漸趨于國際化水準,書籍形態也展現出了更加精美的一面。然而,缺失同樣也是顯著的,設計技巧的提升卻無法掩蓋文化內涵的缺失,色彩再鮮艷奪目也無法彌補底蘊的支撐。尤其是在學習西方書籍裝幀設計形態與技術的過程中,出現了過于西化的現象,現在市場上的很多作品都表現出了明顯的國外文化特征,具有本民族文化底蘊與特色的作品則相對較少。對于我國的書籍裝幀設計而言,如果缺乏文化的自信以及對自身文化優勢的展現,國際裝幀設計舞臺同樣也會抹掉我們的位置。缺乏民族文化根基的書籍裝幀設計,失去民族文化特色與優勢的書籍裝幀設計,最終也會失去自己的影響力與聲音。

三、中國書籍裝幀設計中文化內涵的表現路徑探析

(一)傳統圖形的融入

文字出現之前,人類就賦予了圖形符號傳遞信息的功能,比如新石器時期的石頭上的巖畫與彩陶的紋樣等就記錄下了人類對自然的最初認知與理解。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發展歷史,更是積累了豐富的傳統藝術,例如,繪畫、書法、吉祥圖案、臉譜等,這都是我國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瑰寶。我國的書籍裝幀設計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民族傳統文化所蘊含的特色與內涵等都可以作為書籍裝幀的設計源泉,并在此基礎上豐富設計的文化內涵,進而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書籍裝幀設計風格。諸如書法中線條的粗細、曲直、長短、交叉以及筆墨的濃淡、干濕等特征,包括虛實相間的運筆章法等都能夠通過平面空間設計彰顯出生動的氣韻,以及內涵豐富的形式美。將這一系列民族傳統文化特性應用到書籍裝幀設計之中,能夠體現出很強的中華民族特色。④

(二)儒家文化的根植

儒家文化對我國的歷史發展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更具有深刻的中華歷史文明印跡。民族化的設計能夠讓我們自然的感受到一種親切與自豪,屬于國人的獨特設計文化,而儒家文化則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民族化。因此,我國現代書籍裝幀設計不能單純的將儒家文化當作外在的裝飾,或者僅僅是簡單的文化符號套用,而應該真正的借鑒傳統儒家文化的精髓,將其與文本內容真正的結合在一起,讓讀者從書籍的裝幀設計中明晰書籍的內容類別或者性質等。先人為我們創造的優秀文化,是我國現代以及將來書籍裝幀設計的重要源泉,然而繼承并非復制,而是真正的根植于書籍之中,使得我國的書籍裝幀設計具備深厚的文化內涵與文化生命力。

(三)漢字文化的傳承

漢字在我國書籍裝幀設計中的文化體現主要分為字形文化與字意文化兩方面。其中,字形文化在設計中主要表現為漢字圖案的應用,漢字圖案因其明突出的裝飾性特征,使其在民間藝術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推廣,書籍裝幀藝術同樣也能將漢字圖案引入到設計之中,進而增加設計的民族性與多樣性。字意文化則是指漢字所包涵的意義,既漢字在反映各種事物的形態時,也在折射其意義。書籍裝幀設計就可以通過漢字字意的應用,將設計與書籍內容結合起來,從而由外而內的表現書籍的藝術美與內容美。⑤

三、結語

總而言之,書籍裝幀設計必須以本民族文化為基礎,樹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內涵與表現形式。我國書籍裝幀設計藝術還未發展至成熟階段,因此,仍需要學習與借鑒國外優秀的書籍裝幀設計經驗,以此彌補我國書籍裝幀設計的不足之處。尤其是將國外書籍裝幀設計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與我國書籍裝幀設計濃厚的書卷氣息結合在一起,使得我國書籍裝幀設計兼具現代感與民族文化韻味,進而進一步提升我國的書籍裝幀設計水平,增強我國書籍裝幀設計在世界設計領域中的地位,拓展我國書籍裝幀設計的發展空間,推動我國書籍裝幀設計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注釋:

①劉鐵微.中國現(當)代書籍裝幀設計中的文化選擇--對書籍裝幀設計中弱文化態勢的思考[J].裝幀研究,2005(11).

②周穎.淺析中國書籍裝幀設計的文化特性[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4).

③秦旭萍.淺論書籍裝幀設計的文化沿革[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教育研究版),2004(08).

④鄭麗.論中國書籍裝幀設計的文化元素[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1).

⑤張永安.書籍裝幀設計的文化內涵[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2).

J524

A

1005-5312(2016)02-0053-01

猜你喜歡
書籍裝幀裝幀書籍
魯迅與“書籍代購”
書籍裝幀、畫冊、產品包裝(設計)
漢字字體在書籍裝幀設計中的應用
張道一 書籍裝幀設計作品
AOS在書籍編寫的應用
書籍
中國出版政府獎裝幀設計獎獲獎作品集(2007—2013共3冊)
文以載史——藏文的雕版印刷與裝幀藝術
書籍是如何改變我們的
民國時期兒童讀物裝幀設計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