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蠶宮春秋吐芳華

2016-10-26 20:14趙青
當代黨員 2016年18期
關鍵詞:蠶絲家蠶基因組

趙青

公元前139年,駝鈴陣陣,馬蹄聲響,張騫出使西域,古絲綢之路橫貫東西。

公元2003年,家蠶基因測序、框架繪圖,夏慶友破釜沉舟,蠶宮綻放異彩。

無論是古人張騫,還是今人夏慶友,都有著同樣的情懷:讓中國絲綢走向世界。

不想丟臉

2000年新年剛過,日本福岡市。

夏慶友開始整理物品,準備回國。那時,他在日本九州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擔任特別研究員,參與家蠶重點項目研究,學識備受同行贊賞。

日本九州大學開出高薪挽留夏慶友。每月45萬日元,折合人民幣3.5萬元,比他回國到西南農業大學(現合并到西南大學)任教獲得的薪資高出30倍。

盡管條件優厚,可夏慶友還是拒絕了。在他心里,有一件事比攻讀學位、比賺錢拿高薪更重要。

1999年底,時任西南農業大學校長向仲懷飛抵日本福岡。這位中國蠶桑專業唯一的院士,是夏慶友最敬重的大學老師。

與夏慶友一見面,向仲懷就直奔主題:“我們正在籌備中國家蠶基因組計劃,要不你回來,我們一起干?!?/p>

夏慶友立馬答應了邀請。陪在一旁的夏慶友的妻子趙萍,十分驚訝地看著夏慶友:“老夏是不善于作抉擇的人。這么干脆的回答,在他人生中還是第一次?!?/p>

夏慶友心里清楚,家蠶基因組計劃意義非同尋常。

中國是蠶絲業的發祥地。近百年來,世界蠶絲業中心卻發生了幾次變化——從中國轉移至歐洲,再從歐洲轉移到日本?,F代蠶絲技術形成于日本,日本占據著現代蠶絲研究的中心地位。

20世紀90年代后,基因工程備受青睞。研究家蠶基因組,能夠增加蠶吐絲量、提高吐絲品質,是各國搶占21世紀絲綢制高點的風口。

1995年,日本開始籌劃這一項目。兩年后,夏慶友到日本游學,一度成為該項目組核心研究成員。

與日本相比,中國起步已經晚了五年?!叭绻袊谝粋€蠶學重點實驗室都不去開展這項計劃,中國將永遠失去一次歷史性機遇?!毕膽c友說。

當個人責任與國家命脈相聯系時,任何優厚條件都不再有誘惑力。

2000年10月,夏慶友回到了西南農業大學,開始籌備家蠶基因組計劃,“不想丟老祖宗的臉,不想負了向仲懷老師的情?!边@是夏慶友的內心獨白。

一場科技之戰,隨即拉開大幕。

背水一戰

2001年,日本主持的國際鯤翅目昆蟲基因計劃籌備會議召開。蠶絲產量占世界70%的中國,卻不在被邀請之列。

遭人排斥的滋味很不好受。西南農業大學蠶桑實驗室立即啟動大規模家蠶基因表達序列標簽測序研究,夏慶友成為最年輕的主帥。

埋頭苦干一年,完成了10萬條基因測序數據成果,一下子震驚了全世界。當時,其他國家總共完成基因測序數據3萬余條。向仲懷給夏慶友打來電話,激動地說:“你為中國爭回了面子!”

然而,競爭才剛剛開始。

2003年3月,日本啟動家蠶基因組測序,宣布開創由日本出發的“絲綢之路”。

消息傳來,夏慶友的心再次一緊。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么眼睜睜地看著日本測繪出基因框架圖,再次成為世界蠶絲業的中心;要么破釜沉舟,爭分奪秒,趕在日本之前完成測繪。

為完成家蠶基因組測序,日本投入50億日元作為專項資金,而此時中國正處在非典肆虐期,各方聯絡不便。為爭取時間,西南農業大學蠶桑實驗室等不及國家立項,掏出全部家當,加上中科院注資的3000萬元,啟動家蠶基因框架圖測繪工作,夏慶友擔任測序前線組長。

測序機器以每天10萬條數據的速度運轉,夏慶友跟著機器高速運轉著。吃盒飯、啃方便面、搭地鋪,每天工作至少15個小時,他幾乎住在了實驗室。

有時候,科學競爭是一件挺殘酷的事,越是艱難的時刻,越需奮不顧身。實驗室內,測繪,如火如荼;實驗室外,非典,來勢洶洶。

夏慶友開始發燒,且連續幾天不退燒。但他一邊夾著溫度計,一邊敲打著鍵盤,工作強度依舊不減。

2003年8月25日,世界第一張家蠶基因框架圖被中國繪制出來。日本震驚,世界驚訝,夏慶友終于松了一口氣。這項成果被認為是我國繼完成人類基因組1%測序工作、水稻基因組“框架圖”和“精細圖”之后,向人類貢獻的第三大基因組研究成果。

后來,有人問夏慶友:“如果那次發燒真是非典的癥狀,你害怕嗎?”

“其實,我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擔心是不是非典,更怕的是因為病情耽誤工作?!毕膽c友說,“科學競技,只有第一,沒有第二?!?/p>

青出于藍

“新絲綢之路”由中國開創,夏慶友贏得無數喝彩和榮譽。

可對夏慶友而言,無論多少喝彩,無論多少榮譽,都不能擾動他的內心。他依然一如既往,每天穿著深藍色的實驗服,坐在實驗室測量數據。

“繪制框架圖,只是小小的第一步,以后要做的事還很多,步子不能停?!毕膽c友說,“每天時間不夠用,一眨眼就沒了?!?/p>

世界第一張家蠶基因框架圖繪制出來后,家蠶基因組精細圖譜、蠶類基因組遺傳變異圖、家蠶基因組功能注釋、世界首個蠶類遺傳數據庫相繼“開花結果”。夏慶友帶領著科研團隊一路狂奔。

從桑園里采桑,到蠶房里養蠶;從跟蠶農聊天,到工廠里調研,夏慶友帶著科研團隊丈量科學與生產的距離,癡迷于攻克重重難關。

蠶絲尿不濕、蠶絲面膜、蠶絲無紡布……在他辦公室,新奇的蠶絲制品刷新著傳統概念。夏慶友說:“突破科研難關,改變加工工藝,提高蠶絲附加值是‘新絲綢之路的工業板塊?!?/p>

漸漸地,這樣的癡迷被帶到生活里,帶到夏慶友的課堂上,感染著他身邊的人。

“我們不是科研狗,我們是一群懷著滿腔熱血的有志青年?!毕膽c友和他帶領的科研團隊如同打了雞血般,享受著創新的快樂。

不少人都知道,西南大學的科研樓有一個特殊的雅稱——蠶學宮。女士們在這里叫“宮女”,男士們在這里叫“宮子”。他們在這里拼搏,他們在這里創新,他們在這里重塑“絲路”的輝煌。

“創新需要團隊,不是一個夏慶友就能做好的。我只是把多個大腦、多雙手串在了一起?!毕膽c友說。

夏慶友有一個心愿:此生,他要帶出50位教授。

現在,夏慶友已經帶出來10余位教授、15位副教授、120多名研究生?!翱磥磴裤讲凰闾b遠?!闭f話間,夏慶友露出自信的微笑。

猜你喜歡
蠶絲家蠶基因組
蠶絲館
家蠶原原種“871”“872”種性變化分析
牛參考基因組中發現被忽視基因
東華大學研發出可體內吸收型蠶絲導線
抗BmNPV家蠶新品種“川抗1號”的育成
家蠶猝倒病的發生與防治
我的新發現
浙江省1973年引進家蠶品種名
基因組DNA甲基化及組蛋白甲基化
有趣的植物基因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