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低段數學教學中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016-10-27 15:28徐梅
人間 2016年25期
關鍵詞:應用題習慣數學

徐梅

(廣漢市向陽鎮學校,四川 廣漢 618308)

淺議低段數學教學中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徐梅

(廣漢市向陽鎮學校,四川 廣漢 618308)

給學生提供充分參與的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價值。教師要培養學生學會從生活實際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實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和實踐數學的興趣。

習慣;有效性

一、培養數學課專心聽講、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學生愿意自主學習最重要的動力來源在于興趣。就像一節好看的動畫片、一個趣味的故事、一個好玩的游戲,對于低段學生而言有著無窮的興趣,我們的教學過程也要成功的吸引他們,讓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從而養成專心聽講的好習慣,那么這節課的教學有效性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教師上課時一定要精神飽滿,力求語言生動有趣,條理分明,使課堂引人入勝,使每個學生喜歡數學課。在回答問題的時候,由于發言的學生只有一個,其他孩子容易受到干擾,讓好不容易吸引到的注意力分散,這種時候怎么辦呢,我采用的辦法是讓他們來做小老師,大家來找茬,看看誰能發現發言的同學回答中的不足之處,只要能合理地找出問題和漏洞,當場給予一定的表揚和鼓勵,即使是“雞蛋里面挑骨頭”,但是能夠運用知識加以闡述,也能夠獲得老師的鼓勵。很多時候,都是由于這一環節,讓學生能夠做到堅持專心傾聽,并在專心聽講的基礎上,讓學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課堂知識,讓學生的語言和表達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從而達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當然,要達到這種教學效果,教師自身必須不斷地總結和學習,抓住教學研討活動、優秀教師示范課、市內市外等教學競賽等等機會,揚長補短,虛心求教,從而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教學水平和能力,相信自己距離一位優秀的教師不遠矣!

二、培養數學課本的閱讀分析能力和習慣

課本是對數學知識的一個重要載體,學生對課本的閱讀環節不可或缺。因此,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良好的思維習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從閱讀教材中,通過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規律的思維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有一次測試題,題目要求數出圖中三角形的個數,把答案填在下面的括號中,緊接著第二個問題是數出正方形的個數,結果有不少的學生只完成三角形的問題,對后面正方形的問題視而不見。更有甚者只看數字或個別詞語做題,不作深入思考,而是憑著感覺做。比如在解決問題的題目中,看兩個數字相加超過一百肯定不對,一定用減法做了,因為1-3冊只學了100以內的加減法。又如:在求兩數相差的題目時,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減法。由此可見培養學生認真閱讀的習慣是多么的重要。

三、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好習慣

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創設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時,要給學生留足夠的思考時間,提問學生時,有的放矢,不同難度的問題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對于有一定難度的題目可以讓優生多發言,鼓勵他們多開動腦筋,讓他們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對于顯而易見容易解決的題目,多把機會留給一些稍微差的弱勢群體來回答,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樂趣,激發他們動腦筋的欲望。

如:我在教學《統計》時,先給學生播放一段路口視頻,讓學生統計在一分中之內過往的車輛有幾輛貨車、幾輛面包車、幾輛小汽車,幾輛公共汽車,一遍放完后,很多他同學都說:“老師,太快了,再來一次?!蔽也豢月?,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再播放了一次,播完了以后,同學們還是來不及記錄。然后我問學生:為什么看了兩次都為未能記錄下來呢?你們在小組里討論一下,有沒有辦法能又快又準確的記錄下來呢?同學們各抒己見,很快就想到了分工合作,有的組員記錄面包車、有的記錄貨車、有的記錄小汽車、有的記錄公共汽車,1分鐘視頻播完后,各個小組都有了統計結果。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明白了一個人的力量有限,自然而然就進行了小組合作,從而使合作成為學生的一種需求。

四、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和實際應用的良好習慣。

數學來源于日常生活。要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充分參與的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價值,教師要培養學生學會從生活實際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實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和實踐數學的興趣。如:我在教學《觀察物體》中“鏡面對稱”的內容時,先讓同學在自己的左邊臉上貼一張卡通圖片,然后都去照一下鏡子,然后在小組里交流:人在鏡子里的特點,鏡子內外人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有沒有變化,學生通過活動和交流能總結出:照鏡子時內外的人上下、前后不會發生改變,而左右位置發生對換。

五、培養學生合理建構數學知識體系的好習慣。

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整理、內化的知識,進而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個性化知識結構的思維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整理知識,構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繼發展的知識結構,使學生學會一些學習數學的思想方法,為創新提供一定基礎。

由于低段學生學習能力較弱,對復習方法的了解和掌握較少,所以放手讓學生去整理構建那是不切實際的。

那么低年級的孩子可以根據問題,讓學生說說我們要想解決這些問題要應用我們本單元學過的哪些知識?學生通過學習、交流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梳理,形成知識網絡。通過回答就把知識進行了整理。

如在整理比多少的應用題時

①男同學有9人,女同學有8人,一共有多少人?

9+8=17(人) 用加法做

②男同學有9人,比女同學少8人,女同學有多少?

同樣是9+8=17(人) 用加法做

老師就要引導學生去構建知識的框架,①是部分數+部分數=總數,是部應用題。

而②是較小數+相差數=較大數,是比多少應用題。

再如二年級份數應用題

①女生6人,男生是女生的3倍,男生有幾人?

6×3=18(人) 用乘法做

②每組有6人,3組有多少人?

同樣是乘法做6×3=18(人)

我們要引導學生區分開來,①是倍數關系的應用題,而②是份數每份數,求總數的應用題。

由老師帶著學生去復習,將知識都聯系起來,整節下來孩子會復習得輕松些,因為只有老師教給學生思考的方法,梳理的方法,學生才會梳理知識。而這種思想的形成不是速成的。要在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雖然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鮮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學習在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中扎根、結果。

G623.5

A

1671-864X(2016)09-0116-01

猜你喜歡
應用題習慣數學
應用題
有限制條件的排列應用題
數列應用題、創新題
上課好習慣
當你不喜歡,你就不習慣
你總要習慣一個人
好習慣
我為什么怕數學
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錯在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