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新課程改革中全面發展價值觀取向對學生的影響

2016-10-27 04:20沈金宇
人間 2016年25期
關鍵詞:全面發展影響學生

沈金宇

摘要:自從2002年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新課程改革已經逐漸由淺水區走向深水區。在改革過程中《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的頒布實施。其明確提出全面發展的課程觀,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提出時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的原則,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通過全面發展的課程觀與傳統的價值觀的比較,來討論全面發展的課程觀對學生的影響。

關鍵詞:全面發展;課程觀;學生;影響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119-01

一、全面發展取向課程觀與其它取向課程觀的比較

全面發展取向課程觀的基本思想是:謀求學生智力、能力、人格的協調發展及追求個體自然和社會的相互和諧,以“整體的人”的觀念看待學生,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與傳統三大課程觀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

(一)全面發展取向課程觀與知識取向課程觀。

知識取向課程觀對地理課程的影響最為深遠,它讓學生接受非常完善且系統的地理知識,但幾乎忽略學生心智和個性發展的需求。贊可夫認為,不是任何一種教學都能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他批評傳統教學只是單純追求掌握知識和技能技巧,未能解釋出掌握知識過程中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因而,不可能解決學生的一般發展問題。全面發展取向課程觀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基礎知識掌握的同時,也著眼學生面向未來的發展狀況。

(二)全面發展取向課程觀與經驗取向課程觀。

基于杜威的經驗理論,經驗取向課程觀注重學生主體地位。對于正規教育(學校教育),杜威認為,學校應該成為兒童能真正生活獲得他所喜愛的生活經驗、發現經驗本身意義的地方。經驗取向課程觀過分強調學生經驗在學習中的作用,對學生自身視野和已有經驗提出了很高要求,教師很難把握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而全面發展取向課程觀對經驗的詮釋和利用程度上升到了一個新層面,在充分發掘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使其吸納新的知識轉變為經驗,并在不排斥將地理基礎知識系統化掌握的基礎上,使學生自身個性以地理知識為背景得到充分發展。

(三)全面發展取向課程觀與活動取向課程觀。

活動取向課程觀認為課程內容即學習內容?;顒酉噍^經驗取向課程觀,它將“知識”和“經驗”聯系起來,不是片面強調某個方面的重要性。博比特、查特斯、塔巴等學者主張的課程內容設計的活動分析法過于注重觀察學生的活動,對教師實施實際教育的過程要求精密,對活動課程實施空間和場地要求優越,在實踐中難以把握實施程度,教學不當易與學生學習心理的建構過程失之交臂。全面發展取向課程觀在知識、經驗、活動等傳統課程觀的基礎上,揚長避短,克服單向觀點的片面性,立足學生發展,更加適應當今社會對全面發展人才的需求。

二、全面發展取向課程觀對新課程學生觀的影響

地理新課程的核心價值取向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二十多年來,課程改革的價值取向,大體經過了以下轉變:從重知識到重能力,從重能力到重興趣、情感、態度等非認知因素,再轉向重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進而強調有個性有差異的全面發展。全面發展取向課程觀順應時代變遷,對學生觀、教師觀、教學觀、教材觀、知識觀等提出了挑戰與更新。下面從對學生觀的影響,剖析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過程以及學習評價的影響。

(一)明確學習目標。全面發展取向課程觀首次提出“整體的人”一詞,明確了學生的學習目標:做一名智力、能力、人格協調全面發展的學生。在這一觀念指導下,學生能夠明確:將地理知識記在書上,不認真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也不主動將課堂獲取的地理知識回歸生活,沒有地理實踐參與意識,等到考試時背、記取得高分,已經不是最終的地理學習目標。通過學習地理使得自身的認知能力、實踐能力、精神素養等方面得到提高與發展,真正理解地理學科的科學人文價值,學會發現和學習對生活有用、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努力培養自己作為現代公民應當必備的地理素養,這才是當代中學生的學習目標,也是地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確定課程改革目標后,制定了地理新課程“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全面取向課程觀中智力、能力、人格全面發展的理念是“三維”目標實施的理論基礎。

(二)整合學習內容。地理基礎知識即最具有遷移性、適應性、概括性,了解與掌握地理學科所必需的知識。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地理基礎知識的內涵也在發生變化,新的先進的地理知識進入基礎知識結構,需要以一種嶄新的課程觀作為依托進行內容整合,為學生接受并轉化為經驗。全面發展取向課程觀不同于將課程等同于學科知識的知識取向課程觀,不同于完全取決于自由經驗的經驗取向課程觀,也不同于注重外顯活動的活動取向課程觀,它主張地理基礎知識與學生身心發展并重,有利于學生在身心愉悅、健康和諧的條件下建構屬于自己的地理知識系統,形成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

全面發展取向課程觀很好地處理了知識經驗與活動取向課程觀內容片面不能整合的問題。在強調學生本位思想的同時,也引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系統性和邏輯性進行思考;在注重地理基礎知識學習的同時,也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這種對知識與素養一致性的觀念,為地理新課程中內容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的設計提供了科學前提。

(三)重視學習過程。全面發展取向課程觀提倡學生“主動參與、勤于思考、樂于探究”等各種學習方式并用,強調地理學習過程不再是單一的教師傳授或學生自身經驗、活動,而是師生共同參與地理學習并進行創造的過程。其主要導向是提高學習的“質”而非“量”,拓展學生地理學習空間范圍,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各個環節,在回憶使用已有經驗創建新生經驗中獲得地理相關技能并推廣至社會實踐中。學生學習回歸生活的過程就是統整自己的生活世界與科學世界,積累自身的直接經驗,打通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界限。

新課程改革理念中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多種實踐活動,即貼近生活,融入社會,利用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過程培養自己對地理問題的分析能力,從而進一步獲得對社會相關問題的分析能力,達到全面發展、適應社會的作用,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從量到質轉變。

猜你喜歡
全面發展影響學生
是什么影響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趕不走的學生
沒錯,痛經有時也會影響懷孕
學生寫話
如何做好新時期的黨政工作
體育教學基本原則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
建筑設計創新與可拓思維模式
擴鏈劑聯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基于Simulink的跟蹤干擾對跳頻通信的影響
聰明的學生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