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高校加強大學生安全意識教育的意義及措施

2016-10-27 11:17申芮夕
人間 2016年25期
關鍵詞:安全意識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摘要:安全意識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保證。在校大學生走出校門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生存環境與人際關系網絡隨之發生了變化,生活和思想也開始較校園慣有模式產生了差異。高校加強安全意識教育,不僅是保障大學生的基本權益的有效手段,也是維護校園穩定,推進高校發展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安全意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185-02

一、開展大學生安全意識教育的意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由過去的封閉型辦學變為開放型辦學,由一般教學、科研機構,變為教學、科研、生產、商貿等多元化的社會機構。高校由原來單一的教學封閉型轉變為全方位、多功能、開放型的“小社會”??陀^上給高校的安全造成諸多不利因素。安全意識教育有利于大學生提高防御意識和自我權益保護意識,加深對危險事件的認識和了解,有利于大學生增強自我保護能力。高校是大學生們基礎的交流平臺,安全意識教育在幫助各類大學生完整獲取外界信息、形成正確價值觀、進行合理行為決策的過程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增強安全意識培養有利于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有利于高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構建和諧校園。

大學生應具備的安全意識是指大學生通過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等對現實安全準確、清醒的認識,對外在客觀事物的安全狀態進行正確的判斷;對自己的行為有意識的進行決策和控制,使自己或他人免受傷害,成為知法、守法、護法、明辨是非并具有防范能力的公民。大學生涉世未深,心思單純,在高校寬松、包容、和諧、自由的環境里接觸的對象多是老師和同學,這讓大學生群體尋找到一種放松的文化適應策略,即無須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選擇相對單純簡單的校園生活。對于個人而言,這一方面有利于個人的健康成長和學識進步,卻在另一方面造成了校園環境與現實社會的實際性脫節,這種差異極易影響大學生們在社會環境中對各類人事的判斷力。這一特點近幾年來被犯罪分子所利用,網絡詐騙、搶劫財產、猥褻強奸、惡意傷人、綁架拐賣、傳銷詐騙、失蹤事件等屢屢現身大學校園。

2003年9月,廣西查獲一傳銷窩點,涉案500余人中90%是大學生;2015年8月,南京查獲一傳銷窩點,涉案700余人中大學生將近350人。2015年8月11日,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發布了此前失聯的中國傳媒大學女研究生周某的最新進展,證實其在8月9日已被同級男生李某借口試鏡在李某的出租屋內強奸未遂后殺害。2015年9月25日《瀟湘晨報》報道《女研究生分九次被騙走48萬》,文中介紹:27歲的王某與詐騙犯通話200余次,誤信自己涉嫌洗錢案,涉案金額高達2億。2015年9月3日,新浪微博上大量轉載一篇作者名為“誰來救救我的女兒晶晶”的博文《一位母親的血淚控訴》,文中敘述研二在讀的女生陸某因拒絕男友復合的要求,被其男友密謀在校內出租房內殺害,手段極其殘忍,造成陸某重傷一級、傷殘一級的特別嚴重殘疾。這些觸目驚心的報道和數據都在時刻提醒著我們在高校中重視和加強安全意識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大學生安全意識缺失的原因

大學生安全意識缺失由多方位的因素構成。王艷婷教授就曾總結歸納到:一是安全教育的形式傳統,缺乏新意,難以引起學生對安全的關注和產生興趣;二是安全教育的內容缺乏與時俱進的話題和相對系統化的配套教材;三是安全教育缺乏系統性,許多高校只是單純的進行法制宣傳和治安、交通、消防等安全防范知識宣傳教育,而在社會形勢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疾病預防教育、食品衛生安全教育等并未被納入該教育范疇,導致它們彼此之間自成體系、互不聯系;四是安全教育的時效性、實效性不夠。有些高校只是通過傳統的展板、報紙等宣傳方式進行的安全教育,其實效性不能盡如人意。本節將從家庭、社會、學校和個人四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一)家庭教育中對于安全意識教育的缺失。

我國的傳統教育講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中國式家庭更注重孩子的學業成績,導致常識教育、性教育、危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意識教育等都是日常家庭教育中缺失的環節。同時,中國家庭生活的重心通常都是放在孩子身上,有些家長因為心疼和溺愛導致孩子在父母過度的蔭蔽下成為溫室中的花朵,缺乏社會經歷和完整的實踐體驗。邁入大學校園之前,孩子身上存在的這種狀況沒有得到第一時間的解決,一旦他們進入相對獨立的大學生活,脫離了父母的保護和注視,對意外事件就很容易失去快速、準確、獨立的判斷力,從而輕信他人,輕視危險。

(二)學校教育中對于安全意識教育的忽視。

當代高校教育更注重專業學科教育,學生們的日常課業主要圍繞其對應的專業學科知識展開,并沒有全面的、系統的、基礎的安全教育課程,在學校教育的過程中也容易忽視針對大學生群體的安全意識教育。另外,現行的大學管理制度往往重學習輕生活,學校老師和領導更注重校園安全的保障,卻未能從大學生自身防范的角度上給予足夠重視。

大學生來自五湖四海,生活環境、教育背景、地域習俗、宗教信仰均不相同,具有明顯的個人特點和心理差別。同一個地方或相同民族的同學交流和聚會較多,人際交往和生活環境都更多地傾向于“老鄉”群體。有些不法分子利用了同學們這種民族身份認同和地域傾向心理,謊稱自己是同一族群或家鄉,打入學生中間降低同學們的心理防線,在取得學生的信任之后進行詐騙。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謊稱某個老鄉遇到困難需要大家募集資金,或提議舉行某項團體聚會活動,甚至干脆直截了當的利用“熟人”身份進行借錢。由于語言的不同及團體圈子的相對獨立性,犯罪情況不容易被其他同學和校方發現,也就增加了追查難度,更容易在團體間形成連鎖詐騙。近年來對大學生安全意識教育的研究大多都從學校方面入手,并沒有對學生群體的多樣性進行有針對的研究。我認為學生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進行安全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到其特點。

(三)社會發展過程中對于安全意識教育的欠缺。

1.經濟快速發展。

經濟的發展促進了人們改善生存狀態,提高生活品質的訴求。在這種經濟潮流的趨勢之下,社會上出現了鼓吹“一夜致富”、“輕松賺錢”的洗腦者,他們利用在校大學生想要接觸社會、自食其力的心理,給大學生們灌輸一些致富神話。造夢者們宣稱自己機會好、掙錢多、渠道廣,使得社會經驗少的大學生們難辨真假。一邊是身邊同學兼職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另一邊是造夢者編織的賺錢捷徑,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們很容易就會被卷入詐騙、傳銷等非法的斂財陷阱里。

2.新媒體技術的發展。

近幾年來,電子移動設備及新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給校園信息的流通提供了新的實現手段。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得大學生在與外界溝通的過程中更為快捷便利。隨著大學生對信息需求的不斷提高,社會上良莠不齊的各類信息逐漸流入到學生中。加上大學生缺少安全意識和個人隱私保護的教育,容易在信息交互中造成個人信息泄露,個人身份被冒用或竊取,給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加上新媒體形勢下每個人都可以進行大眾傳播,受眾的主動性大大增加,使得犯罪成本變低、傳播范圍廣、流通速度快,助長了社會不安全因素的傳播和影響。

3.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多元化。

現代社會對于個人的發展有了更包容更多元的環境,每個人都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愿和訴求,不管是生活方式還是潮流意識都可以到社會大部分成員的理解和接納。這對于象牙塔內的大學生來說,在增長見識擴寬眼界的同時,也對他們的價值觀形成和道路選擇帶來了新一輪挑戰。大部分大學生的年齡大多在18-28歲之間,正處于思想最活躍的青少年時期,他們對于新鮮事物的能力很快。社會上各種各樣的聲音給大學生的價值觀帶來了急劇變化,這些沖擊在給大學生思想帶來跳躍和突破的同時,也容易造成心態的浮躁和迷亂??释黄?、渴望創新、渴望嘗試,這些思想很容易就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參與進一些不好的甚至是違法的事件之中,使自身的安全失去保障。

(四)個人因素。

大學階段是每個孩子離開家門,真正意義上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的第一步。在經過了十二年的管教和監督之后進入到大學這個較為寬松而包容的環境,學生心理可能無法很快適應和調整,在缺乏足夠引導和教育的情況下,很容易從一個極端轉換到另外一個極端。大學生在校內接觸到的往往是純學術理論方向的學習研究,而忽略了實際應對的能力。有人懷著一夜暴富的心思在傳銷組織越陷越深,有人懷著“大家都坐黑車,我怕什么”的心理跌入犯罪分子的魔掌,有人想著“都是同學嘛,我一個人去也可以”,卻忘記了85%的強奸案都發生在熟人之間??偨Y歸因,僥幸心理讓人們總覺得自己不會是受害群體的一員,卻往往忽視了事件真正存在的隱患。還有些大學生因為個人角色定位會產生一些自大心理,覺得自己已經擁有解決大部分突發意外事件的能力,覺得“我都已經是大學生了,這么聰明,上當的人一定不會是我?!比菀纵p視事件真正存在的危險,沒有對突發危險事件的掌控力。

三、在高校中加強對大學生安全意識教育的措施和對策

1.以正式課程為主,開設專業課程,系統、全面地培養大學生的安全意識。注重素質教育、注重學生在社會中的應對能力培養,引導學生認識到安全意識的重要性。將高校近年來多出現的案例類型進行整合與分析,讓學生擺正對危機事件的認識,增強對自我權益的保護意識,提前敲響警鐘。

2.結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注重實踐演練。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關注相關事件,提升防患意識。具體為以實際事件為主題,設立豐富多樣的校園演練活動,通過豐富多樣的類型活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針對不同突發事件的緊急應對演練,編排心理劇近景展示各類案例中的大學生群體,使其親身演練危機處理技巧,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自我安全教育與管理活動的積極性。

3.高校輔導員關注學生動向,加強對學生的關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增強對校內輔導員與學生處與各院系的對學生安全意識的重視,加強崗位培訓。比如推廣校內心理咨詢室,走訪學生宿舍,關心學生日常生活,注意學生近期心理變化,對各類不安全因素保持敏銳的洞察力。

4.增強校園宣傳力度。以安全知識的推廣為任務,通過校電視臺、學生社團、新媒體、校報、???、講座等媒介,以宣傳欄、條幅、板報等多種形式多途徑傳播。指導學生面對各類危機事件時正確的應對與防范方法,同時避免學生受到有些社會媒體的錯誤引導,形成一套正確而有效的危機應對策略。

5.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提高對社會適應能力。大學教育應當是一種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綜合性教育,除了教授知識理論以外,還應重視學生適應社會、解決問題、動手實踐的能力。學??梢月撓诞數氐墓膊块T,消防官兵等組織素質拓展,案例再現等戶外活動;同時鼓勵在校大學生課余時間走出校門,找尋兼職,在真實的社會生活中鍛煉自己,積累經驗。只有讓大學生樹立這種積極實踐的思想,并在每次的實踐中思考和進步,才能調動學生的自覺性和主觀能動性,提高他們對危機事件的應對能力,實現心態轉變和身份轉換的平穩過渡,為將來走向社會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薛立輝.新時期大學生安全意識的探討[D].東北師范大學,2005.

[2]林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加強大學生安全意識教育的必要性研究[J].傳承,2011,30期:40-41.

[3]陳文坤.試論大學生安全意識的增強與和諧法治校園的構建[J].法制與社會,2011,04期:218-219.

[4]王艷婷.大學生安全意識教育重要性與有效途徑研究[J].科教導刊旬刊,2010,08期.

[5]黃希庭.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咨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黃勝泉.大學生安全教程[J].中南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申芮夕(1992-),女,獨龍,云南建水人,西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

猜你喜歡
安全意識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在電類實踐操作課程中對士官學員安全及規范操作意識的培養
為幼兒營造安全的港灣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航母艦員安全意識養成探索與實踐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