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和《平凡的世界》中的青年一代

2016-10-27 14:19楊文靜
人間 2016年25期
關鍵詞:孫少平平凡的世界路遙

摘要:2015年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的熱播所引發的關于路遙作品的熱議看似令人意外實則卻是必然。據悉,追劇的觀眾并不局限于某個特定的年齡段,從“50”后、“60”后、“70”后、“80”后到“90”都有,這樣不分年齡界限的龐大讀者(觀眾)群體充分表明《平凡的世界》是可以讓不同時代的人產生情感共鳴的,不同年齡段的讀者從這部作品中讀到自己的命運,從少平、少安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八十年代末至今,《平凡的世界》始終是“城市異鄉人”和“底層尋夢者”的勵志“圣經”,這無疑是路遙文學的“經典”價值所在。

關鍵詞:《平凡的世界》;青年一代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219-02

孫少安、孫少平:參與、追尋

孫少安與孫少平這倆兄弟在書中(劇中)的命運代表了兩種青年和社會以及時代的關系,即在面對生活和時代考驗時兩種不同的應對方式。對于生活,孫少安也有過困頓和掙扎,但他最終還是接受生活給予的一切,“參與”到真實的生活中去,無論是中學輟學選擇回家種地還是對于他和潤葉不能相守的愛情,他都最終接受生活和命運的安排,這個積極樂觀的陜北漢子就像黃土地一樣將自己的種種情緒深埋心底。不管是后來選擇和會操持家務的秀蓮結婚,抑或是為生產隊、為磚窯苦心經營,少安始終都腳踏實地、認清現實、審時度勢的在那段艱難的歲月中竭盡全力去生活。

而孫少平,這個受過教育的農村青年則不同于他的哥哥少安,如果說少安是“參與”生活,那么少平則是“追尋”生活。他一心向往著外面的世界,不甘于將自己的人生終結在偏僻的農村,因而跑去城里以攬工為生,成了“城市異鄉人”。少平其人,仿佛一直“活在別處”,在城市,他是“異鄉人”,在鄉村,似乎他也與眾不同,他就如同一個“邊緣化”的存在。但是,他的身上始終充滿著相信未來會有所改變的自信和希望,無疑,他走的是一條異常艱辛的路。正是這條艱辛之路,才使少平明白人生以及人性,體會到比金錢、權力、榮譽更為重要的溫暖人情的彌足珍貴,始終保持高昂的精神姿態奮勇向前改變自己的命運,以高尚人格和精神境界完成了對個人現實及自身命運的超越。正如路遙在書中所言:“這就是人生的心酸。在我們短促而又漫長的一生中,我們在苦苦的尋找人生的幸福,可幸福往往與我們失之交臂。當我們為此而耗盡我們寶貴的青春年華,皺紋也悄悄地爬上了眼角的時候,我們或許才能稍稍懂得生活實際上意味著什么……”[1]

郝紅梅、田曉霞、田潤葉:現實、理想、堅守

說到女人,話題似乎總是繞不開愛情,《平凡的世界》中的青年男女也一樣免不了愛恨別離。在這部悲劇作品中,郝紅梅算是“先苦后甘”的一個人物。因了自己出身成分的影響而飽嘗世間冷暖的她對待愛情的態度是現實的,她一開始是和生活做過抗爭的,和顧養民談戀愛就是例子。開始的她是想借此改變自己的生活現狀,因此她拒絕了少平的示好。只是后來因為偷手帕的事情以及其他種種,她和顧養民不得不分道揚鑣到她后來另嫁他人再到丈夫去世守寡直至遇見潤生,她始終是在向生活和現實妥協,因此她的一生都是在基于自身現實情況的基礎上不斷做出抉擇。

田曉霞和郝紅梅正好相反,她是作者筆下理想的化身,這個女孩的身上似乎永遠沒有煩惱和憂傷,永遠充滿著正義和希望。她出身干部家庭,卻絲毫沒有表現得高人一等。她于少平的戀情仿佛不受塵世羈絆,她給了孫少平人生當中最彌足珍貴的記憶和鼓勵,可以說他們是彼此共同的精神伴侶。如果沒有她, 很可能會被沉重的生活壓迫得失去夢想而沉淪。路遙并沒有給這個美好的充滿著理想主義崇高情懷的女孩以善終,反而讓她的生命永遠定格在花季。據悉路遙在寫到田曉霞死的部分痛苦一夜,這個人物結局的安排讓人意外卻又是必然。這是命運向孫少平和讀者(觀眾)的重重一擊,讓人明白當你以為生活原來是充滿希望和歡喜的,但命運總會出其不意的將你打敗。況且,倘使少平和曉霞真在一起,想象他們婚后被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生活瑣事磨滅了最初的理想和激情,這樣的結局恐怕更令人唏噓。因此作者賦予了田曉霞別樣的存在方式,讓她就像劃過夜空的煙火,美好的讓人抓也抓不住。不得不說,路遙對這個人物是偏愛的,他給了這個平凡的人以不平凡的永存。他將“最美的東西生生撕裂給人看”[6],給少平和讀者(觀眾)看,這才是悲劇,這才是孫少平人生中所經歷的重大災難,因而少平的悲劇性才因了曉霞的悲劇而凸顯??梢哉f,曉霞的死使得孫少平的人生變得厚重。田曉霞的死不僅讓少平明白,也讓讀者(觀眾)明白關于失去的體悟,“多少美好的東西消失和毀滅了,世界還像什么事也沒有發生。是的,生活在繼續著??墒?,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卻在不斷地失去自己最珍貴的東西。生活永遠是美好的,人的痛苦卻在時時發生著?!盵1]曉霞的人生就像她之前吟誦的那只鳥一樣,終究是飛去了……“我們原是自由飛翔的鳥,飛去吧,飛到那烏云背后明媚的山巒,飛到那里,到那藍色的海角,只有風在歡舞,還有我作伴……”

“像孫少安一般去奮斗,像田潤葉一樣去愛”,這是《平凡的世界》熱播后一些高校掛出的橫幅。不得不說,潤葉對她和少安感情的堅守讓人心疼。潤葉身上,不僅具有中國傳統女性勤勞質樸善良的特質,同時又具有現代女性敢于追求愛情的熱情和奔放。她的一生有兩次“堅守”。第一次是在與少安戀情未果后跟李向前婚后依然在心中守護著她的愛情,她通過冷漠對待李向前,不讓他進入她的內心。第二次是在向前車禍后出于一種復雜情緒,她慢慢意識到或許陪伴和守護才是生活的真諦,因此她開始回歸家庭,回歸生活,開始了她人生中的第二次堅守。

另一位女性——少安的妻子賀秀蓮。秀蓮可謂是郝紅梅、田曉霞、田潤葉三人的集合體,她是集堅守、理想、現實于一身的人,雖然作者對她的筆墨描寫遠遜于其他三位。秀蓮在遇到少安之前是有自己的愛情理想的,就是未來的丈夫必須要她看上才行,否則情愿不嫁,這也是她遲遲不肯嫁人的原因。遇到少安之后,她死心塌地的守護著她的愛情和家庭,無論是貧窮或是富有,她都始終和少安支撐著她的家庭。但她終究是個現實的人,這從她婚后鬧著要分家體現的淋漓盡致,但她的現實是通情達理的,她孝敬公婆,任勞任怨,不同于她的本家親戚——少安的二媽賀鳳英??梢哉f,秀蓮是路遙塑造的更為豐富和真實的人物形象,比起其他女性,她似乎活的更真實,更加懂得生活和命運。但作者并未讓她成為主要人物,或許作者是暗含正是因為有了像她這樣平凡普通的人,才構成了一個平凡但又不平凡的世界。

“我們”青年一代

“80后”、“90后”是受到社會頗多微詞的一代人,“我們”常常被貼上自我、貪圖享樂、無責任心、無擔當的標簽,相比于“50后”和“60后”關于對政治歷史事件的關注和苦難記憶,“我們”這代人似乎從不關注政治,也缺乏對歷史和苦難的認知,這種缺失使得上一代人勤勞、認真的生活態度,從而顯得與標簽所吻合,因此“我們”被稱為“精神虛無”的一代。正如閻連科在一次訪談中說的:“50、60年代人幾乎每一個人都有歷史的參與,有人是被夾裹進去,但是幾乎每一個人都是參與歷史的一個人。但是到這一代人,主動對歷史退場。對社會和時代的否定,為什么現在變成一種認同?我覺得這一代人缺少一種最獨立的堅持的東西,被這個社會左右,被時代塑造”。[2]確實如此,在“蜜罐”里長大的“我們”經歷很少閱歷不多,焦慮、迷茫、脆弱是“我們”在這個高度競爭和復雜的信息時代的常態反應,這種“精神困境”時常困擾著“我們”,想要找尋出口。而孫少安、孫少平的命運遭際和他們時代的關系似乎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走出生活和精神困境的有益參照。因此《平凡的世界》讓我們找到了情感共鳴:即無論是哪一個時代的人,總要處理這個時代所帶給你的問題,“我們”終究逃脫不開社會和時代所賦予的責任。就如錢理群先生在北大《我與青年》的演講中說的那樣:“每一代人都被上一代人所不滿,最后還是接了上一代人的班,完成歷史賦予的使命?!盵5]在這些問題和使命面前,“我們”所要做出的選擇和面臨的痛苦不會比少平、少安、潤葉、紅梅的少。同樣的,“我們”也會經歷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以及愛恨別離,但最重要的是,“我們”無論表現的是哪種形式的“標簽”,“我們”都有自己所要堅守和憧憬的事情,這關于理想、關于現實、關于生活。大概,這種關于苦難的生活本質才是《平凡的世界》經久不衰的原因吧。

參考文獻:

[1]路遙,《平凡的世界》.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2年3月第2版

[2]《80后:懦弱的一代?失敗的一代?》,北青藝評,2015,7,9

[3]楊慶祥,《獻給我的同時代人》 十月文藝 2015,7,3

[4]楊慶祥,金理,黃平《筆談:當下青年:虛無的一代?》,長江文藝,2016第1期

[5]錢理群,《我與青年》,北大演講稿

[6]魯迅,《再論雷峰塔的倒掉》,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2

作者簡介:

楊文靜,(1988-—)女,陜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專業:文藝與文化傳播。

猜你喜歡
孫少平平凡的世界路遙
入門級有意外的驚喜 Rotel(路遙) A14MKII多功能合并功放
高集成、可擴展的多面手 Rotel(路遙)RA-1592MKII
他是那樣“笨拙”和樸素——30多年后,我們為什么還需要讀路遙?
寫給遠去的路遙
《駱駝祥子》中祥子與《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的比較
鐵骨柔情——論《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的形象
《平凡的世界》之魅力評析
成長
《平凡的世界》孫少安、孫少平形象分析
《平凡的世界》(雙語加油站●跟我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