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買”推動中日關系改善

2016-10-27 17:27馮瑋
中國新聞周刊 2016年33期
關鍵詞:中日關系和平安倍

馮瑋

貿易上的困局是安倍急于緩和中日關系以期恢復兩國政府間

經貿關系的重要原因。因為,沒有外需拉動,抑制國內消費的增稅必然會

拖累日本經濟發展。日本歡迎中國游客赴日“爆買”,也基于類似原因

2016年8月24日,第八次中日韓外長會在日本東京如期舉行。本次外長會的主要議題,是回顧2015年11月初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的成果落實情況;研究探討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使中日韓三國在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中有所作為。此次外長會沒有發表聯合聲明,說明在“和平”問題上,中日韓三方還存在分歧,而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是美國在南海、薩德問題上制衡中國的戰略。

自2010年10月4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的第八屆亞歐首腦會議上,中國總理溫家寶與日本首相菅直人在場外的走廊“偶遇”并交談,迄今為止中日領導人在國際場合的此類“交談”,似已成為“常態”,如習近平主席和安倍晉三2015年4月在雅加達紀念萬隆會議召開60周年期間、2015年12月在巴黎舉行的世界氣候大會期間的交談。

近日,安倍首席外交智囊谷內正太郎訪華。不難認為,谷內在G20(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前夕的此行是受安倍之命,為促成中日首腦會談以及修復中日關系“探路”。

關鍵的美國因素

前日本防衛大學校長五百旗頭真曾在《選擇》雜志撰文指出,“在冷戰時代,美國最擔心的是東亞國家結盟,把它排擠出該地區。因此,讓東亞國家間出現適度摩擦,對它在此地立足有益?!崩鋺鹪缫呀怏w,但美國顯然沒有放棄冷戰思維。

回顧歷史不難發現,最近幾十年,中日關系幾乎是美國對華政策的映射。1972年9月,中日兩國之所以能實現邦交正?;?,尼克松于當年2月訪問中國因而極大改善中美關系,是不可或缺的前提;1978年8月《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簽署,和美國總統卡特派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從中斡旋,以及中美建交,亦有直接關聯。此后至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日兩國所以能經歷“政熱經熱”的所謂“蜜月期”,并確立中日關系四原則,即“和平友好、平等互利、長期穩定、相互信賴”,中美正式建交是重要背景。

安倍兩次執政后的對華政策存在明顯反差,也和美國重返亞太、實施戰略再平衡密切相關。安倍首次執政后,曾一改“鷹派”立場,不僅將中國作為首訪國家,就任40多天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兩次舉行會談,并且提出兩國當建立“戰略互惠關系”,希望中日雙方能進行全面合作,尤其對締結中日經濟合作協定表現出積極態度,而且沒有參拜刺激中國民族感情的靖國神社。但再次執政后,安倍無視中國在釣魚島、靖國神社、和平憲法三個問題上的“重大關切”,拒不承認和中國存在釣魚島主權之爭,積極推動修改和平憲法,而且在執政一周年之際參拜靖國神社,處處和中國“較勁”。

2015年11月,中日韓領導人在韓國首爾會見后發表了《關于東北亞和平與合作的聯合宣言》,關鍵詞是“和平”與“合作”。由于受美國重返亞太、實施戰略再平衡影響,中日、中韓之間除了原有的問題之外,又出現了南海和薩德反導系統這兩個新的問題。如今,美國并未改變以制衡中國為主要目的的重返亞太和再平衡戰略,但日本允諾美國踏入其“圣域”即稻、麥、豬牛肉、乳制品、糖五個農產品領域的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卻出現了“變數”,并將對中日關系產生不可忽略的影響。

“和平”的陰影

在“和平”方面,以強化“日美同盟”為旗號,走獨立強軍路線,特別日本作為四面環海的島國,實施以擴充海上實力為核心的海洋戰略,是安倍政權奉行的基本國家戰略。這一戰略無疑為中日之間的“和平”蒙上陰影。

2007年4月,安倍第一次出任首相時,向國會提交了“海洋基本法案”并獲得通過,隨后在內閣府設置了綜合海洋政策本部,親自擔任本部長,新增設的海洋政策擔當大臣任副本部長,對此前分別由國土交通省和經濟產業省管理的海洋事務實行統一管理,并負責制訂體現政府理念的《海洋基本計劃》,協調與海洋有關的行政事務。

安倍再次擔任首相后,對釣魚島問題始終采取錯誤立場,使東海局勢始終難以緩和。

2013年1月,安倍一方面對日本媒體宣稱,“中國實際上目前還沒有停止在尖閣諸島(中方稱釣魚島)問題上的‘挑釁,我們將會以‘尖閣諸島系日本領土領海作為前提,摸索改善中日關系的途徑”,并宣稱釣魚島問題“沒有交涉的余地”;另一方面竟然倒打一耙,親筆致函時任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稱“中國的海洋行動活躍化以及朝鮮的動向等,使得東亞的安全保障環境趨于嚴峻”。

2013年10月25日,安倍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公開宣稱:“復興后的日本將在亞洲更具領導地位,并將在亞洲制衡中國?!?015年11月26日,即中日韓三國舉行首腦會談并發表《關于東北亞和平與合作的聯合宣言》不到一個月,日本防衛副大臣若宮健嗣即與沖繩縣石垣市市長進行會晤,介紹計劃在當地部署500名軍人并配署防空導彈以及反艦導彈系統的方案。

在南海,2015年1月29日,美國第七艦隊司令羅伯特·托馬斯表示,地區盟友和伙伴越來越將日本視作維護地區穩定的重要因素,歡迎日本海上自衛隊將巡邏區域擴展至南海。2月3日,日本防衛相中谷元在記者會上公開回應,將探討相關事宜,并稱“南海局勢對日本影響正在擴大”。4月,在德國呂貝克舉行的G7(七國集團)外長會議,史無先例地通過了所謂“海洋安全聲明”。6月8日,在安倍的煽動下,七國集團(G7)峰會在德國巴伐利亞發表聯合聲明,稱:“強烈反對包括大規模填海造島等意圖改變現狀的任何片面舉措”,目標明顯指向中國。

安倍為何這么做?日本共同社評論道,“中國成為安倍G7議程的首要任務”,即通過渲染“中國威脅”,為制定新安保法、突破專守防衛政策造勢。就在去年11月初中日韓首腦會晤后不久,11月19日,即G20峰會期間,安倍和奧巴馬舉行會晤,表示日本支持美國派軍艦進入南海有關島礁周邊海域進行巡航。關于日本是否派海上自衛隊軍艦參與巡航,安倍表示“將關注對日本安全保障影響的同時進行研究”。2016年的日本防衛白皮書還增添了新的內容:鼓噪南海問題。

2015年8月7日,王毅外長在吉隆坡明確表示,“日本的軍事防衛政策發生了很大的調整和變化,自然會引起很多國家特別是周邊鄰國的擔心?!倍趧倓偱e行的中日外長會談中,中國外長王毅和日本外相岸田文雄盡管各自堅持自己的主張,但就對話的必要性達成了一致,雙方同意醞釀召開中日海洋事務高級別磋商和盡早啟動??章摻j機制,努力使東海成為和平、合作之海。

TPP的變數

在“合作”方面,由于中日之間陷入彼此視對方為“威脅”的安全困境,也“憂大于喜”。在貿易量方面,2015年雙方貿易總額為3032億8609萬美元,同比下降11.8%,其中日本對華出口1427億1566萬美元,同比下降12.3%;中國對日出口1605億7043萬美元,同比下降11.3%。日本方面的貿易赤字為178億5477萬美元,雖然同比下降了2.7%,但依然是自2012年以來連續4年赤字。2016年上半年,中日貿易總額為1422億6140萬美元,同比下降3.9%,其中日本對華出口為663億7913萬美元,同比下降4.5%,中國對日出口為758億8228萬美元,同比下降3.4%,日本的貿易赤字為95億315萬美元,同比增加5.4%。

投資方面,繼2014年日本對華投資2014年同比減少38.8%、2015年同比減少25.2%之后,據中國商務部7月1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對華投資又同比減少14.4%。日本對華貿易和投資量遞減,對中國不利,對日本同樣不利。日本政府2016年8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折合成年率,增長0.2%;日本政府財政赤字相當于GDP的7%,政府負債額超過GDP的230%,達1053.4676萬億日元(約合69萬億人民幣)。也就是說,日本人均負債達830萬日元。日本是“貿易立國”的國家,解決經濟問題不能脫離這個前提。尤其是如何改善對華貿易逆差,不僅關系近期日本經濟發展,更關系2017年增稅計劃能否順利實施。

需要強調的是,1997年橋本龍太郎政府首次將消費稅從3%增至5%,曾使日本財源急劇擴張,當年度稅收達到空前的53.9萬億日元,比1996年多1.8萬億日元,財政收入增加3.4%。為何橋本政府的增稅能收到“立竿見影”效果,而安倍政府增稅,2014年第二和第三季度日本GDP卻負增長7.1%和1.6%?關鍵是增加消費稅產生的效應完全超出的預期。

安倍本人也在記者會上承認,2014年4月份消費稅率從5%上調至8%,成為抑制個人消費的嚴重負擔。如果按原計劃2017年10月份再上調2個百分點,可能出現即使增稅但財政也無法得到改善的情況,進而影響擺脫通貨緊縮的經濟政策。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外貿在拉動日本經濟方面具有關鍵作用。1997年,日本外貿順差額為825億美元,順差額占外貿總額的10.8%,而2013年日本貿易逆差卻達到11.4745萬億日元,同比增長65.3%,不僅連續3年逆差,而且創1979年以來歷史新高。對華貿易逆差增加17.8%,達到5222.863萬美元,也刷新歷史紀錄。

貿易上的困局是安倍急于緩和中日關系以期恢復兩國政府間經貿關系的重要原因。因為,沒有外需拉動,抑制國內消費的增稅必然會拖累日本經濟發展。日本歡迎中國游客赴日“爆買”,也基于類似原因。

中日韓三國人口超過15億,經濟規模占亞洲70%,外匯儲備額占世界的47%, GDP總量占世界的20%。早在2002年,中日韓就醞釀建立三國自由貿易區,但由于諸多原因,迄今未能成型。目前,由于兩位美國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和希拉里均公開反對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加之美國國內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TPP在美國國會獲得通過變得愈加困難。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6年8月15日至19日,由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 第14輪磋商在越南舉行。參與國包括14個亞洲國家以及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不包括美國。安倍政權是否會審時度勢,在其中占據一席之地,值得關注。

綜上所述,中日之間仍將在海洋等安全問題上展開博弈,但利益關切將緩和安全局勢,并使中日關系逐漸趨于改善。

(作者系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員)

猜你喜歡
中日關系和平安倍
中日關系的內在動能應大于外部干擾(社評)
印度8公里“路演”示好安倍
博弈·和平
安倍 避談“道歉”
期盼和平
中日關系進入 “后摩擦期”?
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年8期)2008-12-19
“遙遠的和平”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