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特色小鎮最核心的是產業發展

2016-10-27 17:28尹成杰
中國新聞周刊 2016年33期
關鍵詞:小城鎮城鎮化小鎮

尹成杰

長期以來,小城鎮是投資的薄弱環節,發展的潛力和空間巨大,

要把建設特色小鎮作為新一輪投資的重點

“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發展特色縣域經濟,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和農村服務業發展,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完善農民收入增長支持政策體系,增強農村發展內生動力。

這表明,特色小鎮建設是“十三五”時期城鎮化的重要任務。加快小城鎮特別是特色小鎮的建設與發展,對于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現代農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意義重大。

但不能忽視的是,當前中國城鎮化發展仍然面臨四大難題:一是區域發展不均衡;二是物的城鎮化快于人的城鎮化;三是城鎮空間分布和規模結構不合理;四是城鎮建設貪大求洋,缺乏文化傳承和地域特色。

解決“最后一公里”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四化同步”發展戰略的加快實施,中國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2015年全國城鎮化率達到56.1%,城鎮化速度、質量、效益和影響明顯提升。特別是一些地方,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和特色,大力發展特色小鎮,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小城鎮發展路子。

以浙江為例,浙江自古是魚米之鄉和富庶之地,人文歷史厚重,自然資源多樣,小城鎮發展基礎好、起步早,建成了一批包括水鄉烏鎮、云棲小鎮、基金小鎮等風格多元、風情濃郁的特色小鎮。浙江在特色小鎮發展理論和實踐上取得了很多寶貴經驗。筆者還了解到,今年浙江省政府出臺指導意見,將重點培育和規劃建設100個左右特色小鎮,每個小鎮3年內完成50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集中精力和財力,規劃建設一批特色小鎮,這必將對今后一個時期新型城鎮化建設起到重要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從世界城鎮化發展規律看,當城鎮化率達到30%時,城鎮化起步加快發展;達到50%時,進入快速發展期;達到75%時,進入平穩緩慢發展階段。這一階段,也是城鎮化發展重點從數量提高向質量轉移的關鍵階段。

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下滑,今年第三季度GDP增速6.9%。從經濟數據分析看,整體經濟運行仍是下行壓力較大,經濟增長動力不足,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呈現下行走勢。在消費和進出口短期難以有效改觀的情況下,要發揮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以城鎮化帶動投資。長期以來,小城鎮是投資的薄弱環節,發展的潛力和空間巨大,要把建設特色小鎮作為新一輪投資的重點。以特色小鎮穩定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

小城鎮作為聯系農村和城市的紐帶,一產基礎扎實,農產品和工業原材料豐沛,農村轉移勞動力充足,具備發展二、三產業的基礎條件。一些地方,鄉鎮企業、中小企業、加工業和服務業蓬勃發展。立足特色小鎮建設,實現產業升級和三產融合,打造新的產業升級版和經濟增長極。特別是通過發展二、三產業帶動第一產業,以工業、服務業發展促進農業現代化,有利于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四化同步”推進。這樣也可以特色小鎮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小城鎮有其自身的生命力和特色,有極強的人口聚集和市場發育能力。小城鎮具備土地費用、投資門檻、交易成本低等優勢,聚集了大量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經濟組織,創業和就業潛力巨大。特別是國家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戰略,各地出臺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小城鎮和特色小鎮建設,為全民創業就業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

此外,小城鎮的落戶條件和生活成本低,有利于農村轉移人口就近就地實現城鎮化。人口向小城鎮聚集,可以避免高房價、交通擁堵、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等“大城市病”。加快特色小鎮建設,讓城市公共服務向小城鎮和農村延伸,解決小城鎮和農村住房、養老、教育、醫療等社會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通過特色小鎮發展,拓寬城鄉居民收入渠道,改善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從根本上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化。進而以特色小鎮改善民生。

突出特色

加快中國特色的小鎮建設,首先要立足自身環境和資源稟賦,把握區域分工和社會分工帶來的發展機遇,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堅持和把握小城鎮發展的特色并且要突出特色。

資源環境方面,小城鎮區域內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適宜開發的土地、淡水等后備資源寬裕,農村剩余勞動力、農副產品和工業原料供給充足、價格低廉。特別是在當前資源環境對經濟快速發展約束越來越緊迫的形勢下,小城鎮獨特的資源環境特色,正在轉變為發展的競爭優勢。

產業優勢方面,依托獨特的區位條件和資源環境優勢,小城鎮選擇適宜的特色產業,促進了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有的小城鎮毗鄰城市,加快發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和勞動密集型的特色工業。有的小城鎮農業資源豐富,加快建設糧食主產區,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形成有特色有優勢的“一鄉(鎮)一業”和“一村一品”。有的小城鎮環境優美,主要發展特色種養業、休閑旅游農業。這些產業因地制宜、符合實際,大大促進了市場經濟發展,繁榮了鄉村經濟,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

從小鎮的歷史文化特色來看,文化歷史,是城鎮的靈魂。中國農村和小城鎮文明歷史悠久,許多歷史文化都發源于農業農村,集中展現在村鎮。與工業化、城市化發展成果相比,小鎮建設大多保持了農村生產生活的特點,彰顯區域特色、體現村風民俗、傳承優秀文化,保持田園風光和良好生態環境。要堅持和突出小鎮的歷史文化特色,防止千篇一律,實現個性化發展。

此外,從小鎮的管理制度特色來分析,小城鎮以血緣、親緣和族緣為紐帶結成的區域共同體,在小城鎮發展和治理過程中,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一些地方積累和形成了較好的鄉規民約,倡導互幫互助、注重鄰里和諧,這些優秀的鄉村治理傳統和管理制度要繼續堅持和發揚。

以產業為核心

發展特色小鎮,涵蓋內容豐富多元,但最核心的是產業。發展特色小城鎮應從產業抓起,依靠產業集聚人口、發展經濟、提供服務。以產立鎮、以產帶鎮、以產興鎮,實現產鎮統籌和協調發展,促進從小鎮資源到小鎮產業,從小鎮產業到小鎮經濟,從小鎮經濟到小鎮發展,為中國特色小鎮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和支撐。

一是從資源優勢出發,確定主導產業。產業是人口合理聚集、城鎮健康發展的基礎。從小鎮的自然資源、人口結構、產業基礎等條件出發,因地制宜,確定小鎮發展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應充分考慮區域定位,做好小鎮建設和產業發展的規劃設計,防止重復建設和低水平惡性競爭。依托主導產業,形成拳頭產品,引領市場發展。

二是推動產業聚集,提高規模效應。產業集群發展,通常指的是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的產業,按照區域化布局、產業化經營、專業化生產的要求,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在地域和空間上形成的高度集聚的集合和融通發展。在小城鎮區域范圍內,推動形成產業聚集,可以暢通產業信息、增強產業活力、節約交易成本,形成產業抱團發展,提高產業發展的規模效應和綜合競爭力。

三是培育龍頭企業,發揮帶動效應。龍頭企業是產業發展的代表,是產業先進生產力的掌握者。在一定程度上,龍頭企業的發展水平,代表著一個地方產業的發展水平。要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支持,在財政支持、稅費優惠、用地用電、產品流通等領域要加大扶持力度。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與產業鏈條上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民等各相關主體,建立公平的利潤分配機制,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對產業發展和經營主體發育的引領和帶動作用。

四是發展配套產業,提高綜合發展能力。在小城鎮區域范圍內,一、二、三產業發展都具有一定的基礎和條件。要結合各自條件和發展階段,進一步挖掘產業內涵和潛力,推動相關配套產業發展。特別是要立足一產、做強二產、做活三產,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產業,促進產業功能拓展,提升產業文化內涵,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提高三次產業綜合發展能力。

五是突出特色優勢,創新品牌市場。建設特色小鎮,主要體現是特色產業、特色產品和特色服務。發展特色產業,不能墨守成規、不能千篇一律,要加強創新和品牌建設。大力開展品牌創建,發展品牌產業、品牌產品和品牌服務,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用特色品牌占領市場。

六是產城融合共建,促進公共服務一體化。產城融合是新階段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符合城鎮化發展的客觀規律。有產必有城,有產則城立則城興,有城無產則城衰則城空。產業自身發展,不僅能夠為城鎮居民提供各類產品和公共服務,豐富城鄉市場供給,還能推進城鄉資源平等流動,帶動城市公共產品和服務向鄉村延伸。要把產城融合共建擺在特色小鎮建設的重要位置。樹立“以產立城、以產興城、以產聚人”的發展思路,實現產、城、人的融合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一些地方把城鎮化等同于“房地產化”,忽視了產業的發展,推進城鎮化應大力發展城鎮產業化,以“產城一體化”破解“城鎮房地產化”困局。

當前中國城鎮化率達到54.77%,正以每年增加1個百分點的速度進入快速發展期。在這一時期,中國城鎮化面臨一些發展難題,如物的城鎮化快于人的城鎮化、土地的城鎮化快于產業城鎮化,造成了城鎮就業難、農業轉移人口融入難、城市公共服務難等相關問題。

各地應加快推進“產城一體化”融合發展,通過財稅、金融等手段,大力扶持地方特色產業,加快地方產業技術創新,培育產業集群,發揮產業集聚效應,促進產城融合,以產帶城,以產興城,最終提高城鎮化的吸納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城鎮化發展道路。

(作者系農業部原常務副部長,中國農業經濟學會會長)

猜你喜歡
小城鎮城鎮化小鎮
新型城鎮化對農民收入的影響
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小城鎮建設研究
淺談小城鎮規劃中地域特色的突出
中國特色小城鎮
什么也沒有小鎮(1)
小鎮小鎮真熱鬧
2016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在發力
穿毛衣的小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