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境財政視角下農業縣發展循環經濟的幾點探析

2016-10-27 07:44邱金芬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2期
關鍵詞:循環經濟發展對策探析

邱金芬

摘要:環境財政已經成為我國公共財政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政府建立環境財政,對環境資源實行合理配置,發展循環經濟。文章以習近平總書記“協調發展”、“綠色發展”理念為指導,從多個方面探索和分析了農業縣發展循環經濟的必然性和對策措施。

關鍵詞:環境財政;循環經濟;發展對策;探析

中圖分類號:F30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2-0000-01

在中國目前的國情下,環境安全是市場化進程順利進行的必要保障。建立環境財政的需求日益顯現。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發展的理念問題,綜合起來有五大發展理念,即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這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的一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和發展著力點。發展循環經濟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協調發展”、“綠色發展”理念,實現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本質要求。近幾年來,農業縣都非常重視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工作,出臺了相關的法規和政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但是,我們還要清醒地認識到,總體上農業縣的資源型企業比重偏高,對資源的開發利用方式較為粗放落后。對此,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從縣情出發,真正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實現經濟增長方式根本性轉變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來抓。

一、發展循環經濟是農業縣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發展循環經濟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具體體現

農業縣大多經濟總量小,經濟欠發達,主要原因是工業起步較晚,發展滯后。所以,強調牢固樹立工業強縣的觀念,大理發展工業經濟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如何發展,發展什么工業,是值得探索的問題。只有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要求,循環經濟的理念來發展農業縣工業,才能最大限度的減少工業經濟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壓力,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證資源與生態環境對經濟建設的物質支撐。

(二)發展循環經濟是充分發揮特色優勢的重要手段

農業縣大多生態環境優良,但是工業不夠發達,經濟相對落后。在這個大的前提下,要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就需要用生態學的原理、循環經濟的理念來謀劃發展,擯棄傳統的資源高度依賴型發展模式。

(三)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隨著人需求的不斷增長,資源稀缺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發展循環經濟,可以從根本上克服資源稀缺和環境污染問題,從而為子孫后代留下充足的發展條件和空間。

二、農業縣發展循環經濟的思路探析

發展循環經濟是一項涉及自然、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系統工程,還是一個新的課題,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發展循環經濟要立足于自身實際,用循環經濟理念指導發展,強化對具有循環經濟特點產業的培育,在更大的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用循環經濟理念指導發展

發展循環經濟首先要轉變觀念,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協調發展”、“綠色發展”理念的內涵和實質,樹立資源不斷循環利用的循環經濟理念。把循環經濟的理念作為發展經濟的指導原則,在資源的重復利用上著力,在產品精深加工上著力,在可持續發展上著力。

(二)營造發展循環經濟的良好氛圍

要運用各種手段和輿論傳媒,加強對循環經濟基本知識的宣傳和教育,提高廣大干部群眾對發展循環經濟重要性的認識,增強資源意識、節約意識和環保意識。

(三)建立生態化產業體系

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把調整經濟結構作為資源節約的重要途徑。大力發展生物制藥、農產品加工、機械制造、電子信息等產業和現代服務及環保產業,促進產業升級、結構優化;加大重點產品、重點企業的技術改造力度,提高質量,降低能耗。

(四)依靠技術進步發展循環經濟

發展循環經濟必須有強大的科技支撐體系,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重點支持在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中采用先進成熟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項目,實現資源的高度利用,推動循環經濟發展。

(五)發展綠色產業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發展綠色產業,能夠有效的保護耕地,節約資源,遏制生態環境惡化,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提高城鄉生態環境質量和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是發展循環經濟的一個有效途徑。在“十三五”期間,一方面要培育壯大綠色產業,大力發展具有循環特點的高效特色農業。另一方面,搞好綠化造林,重點搞好公路沿線、景區、城鄉街道、生產區、住宅區以及荒山荒坡造林綠化,切實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同時,搞好新農村能源建設,形成生態農業循環經濟體系,達到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環境改善的目標要求。

(六)打牢發展循環經濟的基礎

一是圍繞生態工業園區和生態農業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和水土保持,合理開采資源,延長使用年限。二是加強對回收舊金屬、廢舊玻璃、廢棄包裝物等從業人員的管理,妥善處理回收物,進行再資源化。三是大力推進“三清潔”工作,合理處置生活垃圾、污水、醫療廢棄物等,加快垃圾處理場建設,最大限度降低垃圾對環境的影響。四是加強農業和農村的環境保護,著力整治畜禽養殖污染,有效控制化肥、農藥和使用量,倡導使用農家肥料發展農業生產,切實解決農村的面源污染。

總是,“政府應做的,就是財政要干的”。發展循環經濟既是新的發展方向,也是農業縣財源建設的著力點。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環境和自然資源已經而且會繼續變得越來越稀缺,對環境和自然資源配置和利用方式的選擇會對經濟發展進程產生影響。農業縣干部群眾要樹立協調發展、綠色發展理念,增強發展循環經濟意識,創新發展循環經濟思路,實現農業縣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馬中.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9).

[2]段治平.財政與稅收[M].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11).

[3]蘇東水.產業經濟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8):412-413.

[4].孫久文.區域經濟規劃[M].商務印書館,2004(11).

邱金芬

摘要:環境財政已經成為我國公共財政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政府建立環境財政,對環境資源實行合理配置,發展循環經濟。文章以習近平總書記“協調發展”、“綠色發展”理念為指導,從多個方面探索和分析了農業縣發展循環經濟的必然性和對策措施。

關鍵詞:環境財政;循環經濟;發展對策;探析

中圖分類號:F30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2-0000-01

在中國目前的國情下,環境安全是市場化進程順利進行的必要保障。建立環境財政的需求日益顯現。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發展的理念問題,綜合起來有五大發展理念,即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這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的一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和發展著力點。發展循環經濟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協調發展”、“綠色發展”理念,實現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本質要求。近幾年來,農業縣都非常重視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工作,出臺了相關的法規和政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但是,我們還要清醒地認識到,總體上農業縣的資源型企業比重偏高,對資源的開發利用方式較為粗放落后。對此,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從縣情出發,真正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實現經濟增長方式根本性轉變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來抓。

一、發展循環經濟是農業縣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發展循環經濟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具體體現

農業縣大多經濟總量小,經濟欠發達,主要原因是工業起步較晚,發展滯后。所以,強調牢固樹立工業強縣的觀念,大理發展工業經濟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如何發展,發展什么工業,是值得探索的問題。只有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要求,循環經濟的理念來發展農業縣工業,才能最大限度的減少工業經濟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壓力,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證資源與生態環境對經濟建設的物質支撐。

(二)發展循環經濟是充分發揮特色優勢的重要手段

農業縣大多生態環境優良,但是工業不夠發達,經濟相對落后。在這個大的前提下,要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就需要用生態學的原理、循環經濟的理念來謀劃發展,擯棄傳統的資源高度依賴型發展模式。

(三)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隨著人需求的不斷增長,資源稀缺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發展循環經濟,可以從根本上克服資源稀缺和環境污染問題,從而為子孫后代留下充足的發展條件和空間。

二、農業縣發展循環經濟的思路探析

發展循環經濟是一項涉及自然、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系統工程,還是一個新的課題,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發展循環經濟要立足于自身實際,用循環經濟理念指導發展,強化對具有循環經濟特點產業的培育,在更大的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用循環經濟理念指導發展

發展循環經濟首先要轉變觀念,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協調發展”、“綠色發展”理念的內涵和實質,樹立資源不斷循環利用的循環經濟理念。把循環經濟的理念作為發展經濟的指導原則,在資源的重復利用上著力,在產品精深加工上著力,在可持續發展上著力。

(二)營造發展循環經濟的良好氛圍

要運用各種手段和輿論傳媒,加強對循環經濟基本知識的宣傳和教育,提高廣大干部群眾對發展循環經濟重要性的認識,增強資源意識、節約意識和環保意識。

(三)建立生態化產業體系

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把調整經濟結構作為資源節約的重要途徑。大力發展生物制藥、農產品加工、機械制造、電子信息等產業和現代服務及環保產業,促進產業升級、結構優化;加大重點產品、重點企業的技術改造力度,提高質量,降低能耗。

(四)依靠技術進步發展循環經濟

發展循環經濟必須有強大的科技支撐體系,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重點支持在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中采用先進成熟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項目,實現資源的高度利用,推動循環經濟發展。

(五)發展綠色產業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發展綠色產業,能夠有效的保護耕地,節約資源,遏制生態環境惡化,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提高城鄉生態環境質量和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是發展循環經濟的一個有效途徑。在“十三五”期間,一方面要培育壯大綠色產業,大力發展具有循環特點的高效特色農業。另一方面,搞好綠化造林,重點搞好公路沿線、景區、城鄉街道、生產區、住宅區以及荒山荒坡造林綠化,切實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同時,搞好新農村能源建設,形成生態農業循環經濟體系,達到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環境改善的目標要求。

(六)打牢發展循環經濟的基礎

一是圍繞生態工業園區和生態農業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和水土保持,合理開采資源,延長使用年限。二是加強對回收舊金屬、廢舊玻璃、廢棄包裝物等從業人員的管理,妥善處理回收物,進行再資源化。三是大力推進“三清潔”工作,合理處置生活垃圾、污水、醫療廢棄物等,加快垃圾處理場建設,最大限度降低垃圾對環境的影響。四是加強農業和農村的環境保護,著力整治畜禽養殖污染,有效控制化肥、農藥和使用量,倡導使用農家肥料發展農業生產,切實解決農村的面源污染。

總是,“政府應做的,就是財政要干的”。發展循環經濟既是新的發展方向,也是農業縣財源建設的著力點。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環境和自然資源已經而且會繼續變得越來越稀缺,對環境和自然資源配置和利用方式的選擇會對經濟發展進程產生影響。農業縣干部群眾要樹立協調發展、綠色發展理念,增強發展循環經濟意識,創新發展循環經濟思路,實現農業縣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馬中.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9).

[2]段治平.財政與稅收[M].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11).

[3]蘇東水.產業經濟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8):412-413.

[4].孫久文.區域經濟規劃[M].商務印書館,2004(11).

猜你喜歡
循環經濟發展對策探析
VR閱讀探析
淺析關于循環經濟下的旅游經濟管理
HTTPS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