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新常態帶來的發展機遇及挑戰

2016-10-27 07:44高麗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2期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機遇挑戰

高麗

摘要:當前,經濟新常態是符合我國經濟轉型、滿足工業化發展規律的新的發展形態,為解決長期以來的經濟歷史難題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也給我國的經濟增長帶來了新的挑戰。鑒于此,從經濟新常態的含義出發,通過分析經濟新常態帶來的發展機遇與挑戰,提出了經濟新常態下的審計工作新使命,為審計局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發展;機遇;挑戰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2-0000-01

一、前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2015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首次提出了“新常態”,并以此來概括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特征:我國的經濟發展正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要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時下,經濟新常態成為2015年的熱詞,對于指導現階段乃至今后一個時期內的經濟發展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通過分析經濟新常態的含義,并探討了當前經濟新常態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進而對審計工作的新使命進行了描述。

二、經濟新常態的含義

從字面意思上來說,經濟新常態是經濟體在某一時期或某一階段運行過程中所處于的一種經常性狀態。當前,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經濟新常態主要表現經濟發展由高速逐漸轉變為中高速,這就意味著我國的經濟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各區域乃至整個國家的發展戰略都需要進行重大的調整,進而不斷適應經濟新常態,實現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就我國經濟新常態階段的特征來說,其主要表現為如下3個方面:一是經濟發展從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其中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三是經濟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朝著創新驅動的方向發展。

三、經濟新常態為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目前,經濟新常態的出現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的認識到,各種新問題與新矛盾也隨之產生。

1.可觀的經濟增量,繁重的增長任務

經過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長,我國的經濟體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目前,在經濟新常態下,經濟增量仍保持可觀的發展,對于促進國家財政增長,提高經濟實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從客觀角度來說,經濟新常態下的經濟挑戰也非常明顯,就業、物價等難題仍未解決,因此,如何保持經濟處于合理區間內的增長運行,還需要進一步的采取各項綜合措施。

2.多元化的經濟增長,發展中的核心動力

經濟增長的動力逐漸多元化,然而其核心動力卻仍在培育當中。從城鎮化方面來看,我國已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并成為是當前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目前,我國城鎮化率還比較低,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從工業化的角度來說,東西部工業發展水平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這也是中國經濟在新常態的重要機遇。與此同時,創新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源泉,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著創新與技術雙方面的挑戰,與“技術紅利”的核心動力還很遠。

3.穩定的發展前景,長遠的晉升空間

受到地理條件、經濟發展以及歷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東中西部之間的經濟發展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因此,在“一帶一路”政策的引導下,經濟新常態為我國經濟帶來了很大的發展空間,促進了區域結構發展的持續優化。然而,在這種條件下,我國的經濟結構仍需要轉型升級,產業結構還比較落后,收入結構、城鄉結構還不協調,這些仍舊制約著我國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

4.釋放的市場活力,政府職能的轉變

一直以來,處理好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是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的核心和突破口。經濟新常態從體制上放松了對市場主體的限制,并對促進市場的資源配置、減輕企業負擔與激發市場活力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從另一方面來說,地方部門過度干預企業管理、尋租腐敗等現象依然存在,這都限制著經濟的改革。

四、經濟新常態下的審計工作新使命

基層審計機關作為審計工作的基礎,對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決策、更好地為改革發展服務都發揮著重要作用。鑒于此,經濟新常態給基基層審計機關的工作提出了新使命,具體如下:

1.以“穩增長”為核心,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

推動黨中央的政策落實是審計工作的重點內容,其落實情況的與否直接影響著政策的成敗?;诖?,在基層審計工作中應認真對國家的重大決策進行跟蹤和審計,貫徹落實改革發展、結構調整以及風險防范政策部署,監督政策執行進度與實際效果,成為國家政策在基層切實落實的推動器。

2.以“促改革”為指導,落實各項改革政策

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確定了以財稅改革為發展的新目標,并提出了對預算管理制度進行改進,從而全面實施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因此,這就要求審計機關在執行審計職能的過程中要科學的執行審計預算編制和決策工作,并從中間環節逐步向兩端環節進行轉變,合理配置財政資源,進而推動財政改革的深入發展。

3.以“抓作風”為指導,貫徹落實審計新職能

從整體上講,基層審計機關的想想直接與政府的形象相關,所以,建立起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的審計隊伍,對于做好審計工作、促進經濟發展都非常重要。目前,基于審計工作的要求與審計職能,要不斷加強對審計隊伍的人才培養,推動審計職業化發展,提高審計干部的思想與作風建設。此外,面對審計人員老齡化、知識結構老化等問題,需要公開選招年輕力量,補充新鮮血液,改善審計環境。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無論是從國家層面,還是從地區層面來講,經濟新常態作為一個新生事物,需要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深入認識和完善。當前,面對經濟新常態帶來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各企事業單位要做好謀劃工作,積極迎接新時期的工作要求,尤其是在審計單位中,要正確認識審計工作所面臨的新形勢,不斷強化工作執行能力,適應新常態的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趙凌云,辜娜.中國經濟新常態與湖北發展新機遇[J].湖北社會科學,2014,9(10):48-50.

[2]鄭京平.中國經濟的新常態及應對建議[J].中國發展觀察,2014, 12(01):121-123.

[3]王慶.論中國經濟的新常態[J].中國市場,2013,24(15):45-46.

高麗

摘要:當前,經濟新常態是符合我國經濟轉型、滿足工業化發展規律的新的發展形態,為解決長期以來的經濟歷史難題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也給我國的經濟增長帶來了新的挑戰。鑒于此,從經濟新常態的含義出發,通過分析經濟新常態帶來的發展機遇與挑戰,提出了經濟新常態下的審計工作新使命,為審計局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發展;機遇;挑戰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2-0000-01

一、前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2015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首次提出了“新常態”,并以此來概括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特征:我國的經濟發展正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要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時下,經濟新常態成為2015年的熱詞,對于指導現階段乃至今后一個時期內的經濟發展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通過分析經濟新常態的含義,并探討了當前經濟新常態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進而對審計工作的新使命進行了描述。

二、經濟新常態的含義

從字面意思上來說,經濟新常態是經濟體在某一時期或某一階段運行過程中所處于的一種經常性狀態。當前,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經濟新常態主要表現經濟發展由高速逐漸轉變為中高速,這就意味著我國的經濟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各區域乃至整個國家的發展戰略都需要進行重大的調整,進而不斷適應經濟新常態,實現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就我國經濟新常態階段的特征來說,其主要表現為如下3個方面:一是經濟發展從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其中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三是經濟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朝著創新驅動的方向發展。

三、經濟新常態為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目前,經濟新常態的出現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的認識到,各種新問題與新矛盾也隨之產生。

1.可觀的經濟增量,繁重的增長任務

經過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長,我國的經濟體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目前,在經濟新常態下,經濟增量仍保持可觀的發展,對于促進國家財政增長,提高經濟實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從客觀角度來說,經濟新常態下的經濟挑戰也非常明顯,就業、物價等難題仍未解決,因此,如何保持經濟處于合理區間內的增長運行,還需要進一步的采取各項綜合措施。

2.多元化的經濟增長,發展中的核心動力

經濟增長的動力逐漸多元化,然而其核心動力卻仍在培育當中。從城鎮化方面來看,我國已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并成為是當前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目前,我國城鎮化率還比較低,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從工業化的角度來說,東西部工業發展水平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這也是中國經濟在新常態的重要機遇。與此同時,創新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源泉,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著創新與技術雙方面的挑戰,與“技術紅利”的核心動力還很遠。

3.穩定的發展前景,長遠的晉升空間

受到地理條件、經濟發展以及歷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東中西部之間的經濟發展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因此,在“一帶一路”政策的引導下,經濟新常態為我國經濟帶來了很大的發展空間,促進了區域結構發展的持續優化。然而,在這種條件下,我國的經濟結構仍需要轉型升級,產業結構還比較落后,收入結構、城鄉結構還不協調,這些仍舊制約著我國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

4.釋放的市場活力,政府職能的轉變

一直以來,處理好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是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的核心和突破口。經濟新常態從體制上放松了對市場主體的限制,并對促進市場的資源配置、減輕企業負擔與激發市場活力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從另一方面來說,地方部門過度干預企業管理、尋租腐敗等現象依然存在,這都限制著經濟的改革。

四、經濟新常態下的審計工作新使命

基層審計機關作為審計工作的基礎,對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決策、更好地為改革發展服務都發揮著重要作用。鑒于此,經濟新常態給基基層審計機關的工作提出了新使命,具體如下:

1.以“穩增長”為核心,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

推動黨中央的政策落實是審計工作的重點內容,其落實情況的與否直接影響著政策的成敗?;诖?,在基層審計工作中應認真對國家的重大決策進行跟蹤和審計,貫徹落實改革發展、結構調整以及風險防范政策部署,監督政策執行進度與實際效果,成為國家政策在基層切實落實的推動器。

2.以“促改革”為指導,落實各項改革政策

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確定了以財稅改革為發展的新目標,并提出了對預算管理制度進行改進,從而全面實施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因此,這就要求審計機關在執行審計職能的過程中要科學的執行審計預算編制和決策工作,并從中間環節逐步向兩端環節進行轉變,合理配置財政資源,進而推動財政改革的深入發展。

3.以“抓作風”為指導,貫徹落實審計新職能

從整體上講,基層審計機關的想想直接與政府的形象相關,所以,建立起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的審計隊伍,對于做好審計工作、促進經濟發展都非常重要。目前,基于審計工作的要求與審計職能,要不斷加強對審計隊伍的人才培養,推動審計職業化發展,提高審計干部的思想與作風建設。此外,面對審計人員老齡化、知識結構老化等問題,需要公開選招年輕力量,補充新鮮血液,改善審計環境。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無論是從國家層面,還是從地區層面來講,經濟新常態作為一個新生事物,需要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深入認識和完善。當前,面對經濟新常態帶來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各企事業單位要做好謀劃工作,積極迎接新時期的工作要求,尤其是在審計單位中,要正確認識審計工作所面臨的新形勢,不斷強化工作執行能力,適應新常態的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趙凌云,辜娜.中國經濟新常態與湖北發展新機遇[J].湖北社會科學,2014,9(10):48-50.

[2]鄭京平.中國經濟的新常態及應對建議[J].中國發展觀察,2014, 12(01):121-123.

[3]王慶.論中國經濟的新常態[J].中國市場,2013,24(15):45-46.

猜你喜歡
經濟新常態機遇挑戰
RCEP與房地產機遇
再見,機遇號
不必過于悲觀,四大機遇就在眼前
淺論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
經濟新常態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與發展
第52Q 邁向新挑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