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危機時代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新特點及其出路

2016-10-27 20:20萬婷
2016年28期
關鍵詞:后危機時代對外貿易對策

萬婷

摘 要:隨著金融風暴的退潮,由其引發的全球性經濟衰退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緩解,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的經濟也呈現出回暖態勢,但經濟復蘇仍較為乏力。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步入了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對外貿易面臨著人口紅利衰減、生產成本持續增加等一系列困難。外部和內部的困境使得我國對外貿易呈現出新的特點,本文則通過對后危機時代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新特點、面臨的壓力展開了分析,最后就如何完善我國對外貿易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后危機時代;對外貿易;對策

從2008年以來,我國對外貿易環境呈現出后金融危機時代的新特點,全新的經濟形勢和市場的嚴峻變化為我國對外貿易帶來了新的挑戰,同時也對我國對外貿易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國應調整對外貿易增長方式,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保證我國對外貿易的長期穩定、有序、健康發展。

一、后危機時代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新特點

(一)進出口增長放緩,進口下降尤為明顯

2015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245741億元,比上年下降7.0%。其中,出口141255億元,下降1.8%;進口104485億元,下降13.2%。貨物進出口差額36770億元,比上年增加13244億元。這是繼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我國外貿再度出現進出口雙降的局面。從出口方面看,主要原因是外需低迷:2008年以來的國際金融危機破壞了世界經濟增長動力,國際經濟總體復蘇乏力,導致全球貿易進入深度調整期,進而抑制我國出口增長。從進口方面看,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大幅下跌,全球性通縮陰霾難散,以及我國經濟轉型和增長放緩,使進口需求走弱,進口額快速下跌。

從圖1可以看出,國際金融危機之后我國貨物進口、出口額一直保持增長態勢,但增速并不快,直至2015年有所下降;而隨著我國貿易的逐漸平衡,進出口差額保持在較小的區間內,2015年則由于進口的下降導致差額擴大。另一方面,金融危機的發生使得2009年我國進出口總額的增長率為負,2010年又以較快的速度恢復到危機之前的水平;而從2011年開始,我國進出口總額呈現出急劇下降態勢,2015年則再度出現負增長的局面。

(二)外貿結構雖逐步優化但仍不合理

隨著我國外貿產業的結構調整,我國出口商品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產品比例迅速提高,突出表現在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的進出口保持了一定活力。由圖2可以看出,金融危機之后,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和機電產品的進出口呈現出較活躍態勢、均以較平穩的速度增長,但無論是出口還是進口,機電產品的增速明顯優于高新技術產品。2015年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和機電產品進出口情況均好于外貿進出口。

總體情況,這顯示出我國進出口產品結構繼續保持了優化向好的趨勢。具體來看,2015年我國出口機電產品1.32萬億美元,增長1.1%,占出口總值的57.7%,較上年提升1.7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較2014年增長了0.4個百分點,僅占出口總值的16.6%。顯然,高新技術產業還是缺乏強勁的國際競爭力,其出口在工業制成品中所占比重明顯偏低;同時在高新技術產業中,加工貿易的生產方式還普遍存在,核心技術的缺乏使得出口產品技術附加值與發達國家的出口產品不可同日而語。

(三)對外貿易依存度有所下降但仍過高

一般而言小國由于國內市場狹小,資源有限,往往外貿依存度較高;而大國資源豐富,國內市場較大,外貿依存度較低。我國的外貿依存度較高尤其具有特殊性。與世界其他大國的外貿依存度進行比較,我國的外貿依存度不僅高于印度(31%)、巴西(25%)等發展中國家,也高于美國(25%)、日本(22%)等發達國家。由圖3可以看出,受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我國外貿依存度下降幅度較大,但2010年其又有所回升,此后開始逐步回落,直至2015年,對外貿易依存度降到36.31%。

(四)外貿質量和效益得到逐步提升

在經營主體方面,外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出口下降明顯,民營企業出口保持增長勢頭。2015年,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9.1萬億元,微降0.2%,占進出口總值的37%,提升2.5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增長3.1%。外商投資企業、國有企業進出口分別下降6.5%和12.1%。

可見,民營企業已超越外資企業,成為我國外貿出口的主要力量。

從貿易方式的角度看,2015年我國一般貿易出口額75456億元,比上年增長2.1%,占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53.4%,而加工貿易出口額為49553億元,同比下降8.8%。一般貿易出口額的增長和比重增加,加工貿易比重的下降,反映出我國的外貿方式進一步優化,外貿質量進一步提升。

(五)對歐美的進出口下滑趨勢較明顯,貿易伙伴逐漸轉向新興市場國家

由表1,2015年我國對東盟國家出口增長3.1%,對印度出口增長8.5%,都遠好于我國出口額總體下降2.9%的水平,同期對美國的貨物貿易出口額增長4.5%。另一方面,對日本、歐盟、中國香港、俄羅斯的進出口下滑趨勢較明顯,2015年我國對日本的貨物貿易進出口額下降9.9%,對歐盟進出口下降7.2%,對中國香港進出口下降7.4%,對俄羅斯進出口下降最為明顯,2015年全年對俄羅斯出口額下降達34.5%,進出口總額下降27.8%。根據調查數據,我國在中東、東歐、非洲、拉美的市場出口份額僅為9.2%、3.7%、10.4%、6.9%,增長空間很大,再加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深化,對我國對外貿易市場多元化發展影響巨大。

二、后危機時代我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的壓力

當保增長的目標基本實現以后,調結構、促轉型的任務就擺上了議事日程,后危機時代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值得重視。

(一)外部困境

1、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加劇,貿易摩擦增多

由于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貿易保護主義繼續蔓延、地緣政治動蕩等因素,一些國家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扶持本國產業,對市場開放態度保守,全球貿易摩擦高發,多邊貿易體制遭遇新挫折。近年來,我國在對外貿易中所遭遇的保障措施調查和反傾銷隨著出口規模不斷增大也日益增多,如2015年針對我國鋼鐵產品新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就多達37起,比上年增加19起。尤其是高科技產品成為摩擦的新熱點,且涉案金額大,對中國外貿轉型升級形成沖擊。

2、人民幣匯率波動較大,縮小出口利潤空間

隨著我國人民幣匯率改革和匯率市場化,人民幣匯率已不再是單邊升值狀態,呈現“升貶互現”的雙邊波動走勢,浮動區間有所擴大,外貿企業需及時適應匯率變化的新形勢。從理論上說,貨幣貶值有利于一國的出口,但一些原料進口型企業在人民幣貶值的同時面臨著采購成本上漲的問題。而人民幣升值后,出口企業為維持一定的利潤,出口產品的外幣價格將有所提高,不利于出口持續擴大和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率的提高;另外如果保持出口產品的國際市場價格不變,則勢必擠壓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

(二)內部問題

1、產業結構不合理,國際分工地位偏低

從產業結構看,主要是產業發展不協調、農業基礎薄弱、工業大而不強、服務業發展滯后,部分行業產能過剩。2015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713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4.6%。然而,在我國服務貿易快速發展的同時,服務業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只有50.5%。按照世界銀行數據,近年來,中等收入國家服務業比重為53%,高收入國家服務業比重為72.5%,低收入國家服務業比重為46.1%,我國服務業發展明顯滯后。與此同時,我國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則已超出發達國家工業化時期的最高值。產業結構不合理,加大了資源環境壓力和就業壓力,也制約著國民經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經濟的持續發展,影響了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2、生產成本不斷上升,產品出口的比較優勢逐步削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巨大的出口紅利來源于低價的勞動力要素,勞動力要素價格長期以來被嚴重低估。但隨著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以及勞動力結構的改變,“人口紅利”正在接近拐點。近年來,勞動力成本繼續上升,節能環保成本增加,致使我國要素成本上升壓力持續加大,而新興經濟體在勞動力、土地、環境等方面的優勢才剛剛被挖掘,因此我國的傳統對外貿易競爭優勢將會弱化,未來對外貿易的發展環境將更加惡劣。雖然要素成本上升有利于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促進企業轉型升級,但短期內集中上升會擠壓企業利潤空間,影響企業的出口積極性和外貿的總體發展。

三、后危機時代我國完善對外貿易的政策取向

綜上所述,我國要適時調整對外貿易政策和發展戰略,制定適合國情的外貿發展戰略,實現外貿和經濟增長的協調、健康和可持續發展,使我國實現從貿易大國到貿易強國的轉變。

(一)加強進口促進工作,完善進口促進政策體系

2015年我國外貿失速最明顯地表現在進口大幅下滑方面,所以進一步加大進口力度,是保持外貿穩定增長的重點。政府部門應加大政策性進口信貸的支持力度,擴展對進口貼息、進口信貸、進口信用保險等政策的實施范圍,擴大優惠利率進口信貸覆蓋面,重點支持能源、資源和先進技術設備進口,擴大服務民生的醫藥產品和消費品以及節能環保產品的進口。

(二)妥善應對貿易摩擦,積極參與貿易規則的制定

我國要扎實做好摩擦應對和進口救濟工作,維護國內企業的合法利益,規范市場競爭秩序。具體來說:政府要建立并完善貿易摩擦預警機制,積極參與制定國際貿易規則,加強多邊及雙邊貿易談判,努力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和貿易自由化的發展;企業要實施出口多元化,全方位開拓國際市場,以降低市場過于集中所帶來的風險,并且要提高自己的國際競爭力,爭取在國際貿易領域的主動權。

(三)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改善產業結構

服務貿易結構根植于產業結構,服務貿易結構優化離不開產業結構的調整。我國服務貿易若要長遠發展,就必須認識自身服務業發展存在的不足,積極采取措施促進國內服務業的優化升級,一方面要立足傳統服務貿易項目的相對比較優勢和國際競爭力,切實改進和提高服務質量,培育國際品牌;另一方面要積極借鑒國外現有服務貿易發展的先進經驗,根據國際服務需求開發新興服務貿易項目,開辟現代服務貿易發展途徑,加快自主創新,培育現代服務貿易競爭力。

(四)強化自主創新,培育自主品牌

我國應加強自主創新,積極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和人才,調整進出口戰略,努力向國際分工體系的高端發展,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創造屬于自己的品牌。金融危機對我國企業來說是危機也是機遇,應趁此重視技術進步,強化自主創新,推出有自主品牌、功能好、成本低的新產品,增加產品附加值,在產品結構上不斷提升,掌握核心技術,提升產業競爭力,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產業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五)緊抓“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契機,提升與沿線國家的外貿合作水平

“一帶一路”戰略是我國當前和未來若干年實施的重大國家戰略,是進一步提升我國對外經濟合作水平的重大契機。要利用好以“亞投行”為平臺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時機,帶動我國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加快大型成套設備及技術、標準、服務出口。大力推進國內有實力的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對外工程承包、投資辦廠、積極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積極推動海外資源合作開發。(作者單位:西北師范大學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 張燕生.后危機時代我國對外貿易的戰略性調整(J).國際貿易.2010(1).

[2] 王洪.后危機時代對外貿易發展態勢及路徑選擇(J).商業時代.2012(23).

[3] 杜永瀟.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國際商貿(2).

[4] 魏彩慧,張開旺.后危機時代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問題研究(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12).

[5] 李靜.后危機時代我國對外貿易增長的特點、問題與對策(J).商業時代.2013(17).

[6] 韓琳.后危機時代我國外貿企業發展的策略與機遇(J).2014(3).

[7] 王清.當前形勢下我國外貿發展戰略調整問題探析(J).2104(3).

[8] 夏先良.當前我國對外貿易的機遇與前景(J).經濟透析.2015(3).

[9] 劉慧君.新常態下我國外貿發展的思考及建議(J).宏觀經濟管理.2015(2).

[10] 張寧.當前我國對外貿易形勢分析與對策建議張寧(J).國際貿易.2016(3).

猜你喜歡
后危機時代對外貿易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人口紅利漸失對我國外貿的影響及對策
全球“后危機時代”的中投式應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