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進程中新疆地區金融創新展望

2016-10-27 20:25張賽
2016年28期
關鍵詞:絲綢之路經濟帶新疆金融

張賽

摘 要:繼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和2009年歐債危機之后,全球經濟形勢并未完全擺脫重大經濟事件帶來的影響,各大發達國家及有影響力的發展中國家,都積極在全球范圍內尋求經濟合作互助伙伴。面對發達國家經濟復蘇帶來的威脅,我國必須打好“金融牌”,積極尋求自我突破時機,正視存在的優勢與不足。正是在這樣的國際背景及自身條件基礎上,2013年9月,中國外交代表團在赴哈薩克斯坦訪問期間,提出了以古絲綢之路為基礎,途經國家共同參與的新絲綢之路經濟帶。而新疆作為我國西部大省及“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其金融創新情況,勢必會為我國與中亞五國的“五通”建設提供重要的支持作用與激勵作用。

關鍵詞:絲綢之路經濟帶;新疆;金融

2013年9月,“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在哈薩克斯坦的納扎爾巴耶夫大學被首次提出。并明確了該戰略構想的實現,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發展目標是,在狹義的古代絲綢之路的基礎上,廣泛連接我國西部九省和中亞五國,實現“五通”。第二個發展階段是,以歐亞大陸橋為基礎,東至我國連云港,連接多個中東部省份,西至除歐盟27國之外的亞歐15國。第三個階段是最終聯系歐盟27國,與最先進的經濟技術接軌,結合自身資源優勢,將絲綢之路經濟帶打造成為世界上最長的經濟長廊。

在第一階段實現的過程中,新疆作為與中亞接軌最多的省份之一,以及中國最早與中亞和西方進行貨物流通的口岸,自然承擔起先行者和主導者的角色。任何發展都離不開合理的資源配置,而資金又作為資源配置最為基礎與核心的環節,如何在新疆地區,開展多種形式的金融合作與創新,從而獲得優質有效的資金,就顯得十分迫切。

一、新疆承擔絲綢之路經濟帶金融合作與創新核心區域的SWOT分析

(一)“S”優勢

新疆地區在地理位置上與中亞五國接壤最多,并且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合作背景源遠流長,現已成立新疆喀什特殊經濟區,同時新疆霍爾果斯特殊經濟區也日顯雛形,發揮重要作用;新疆與中亞文化的相互融合度較高,有助于減弱與中亞國家合作的貿易壁壘;并且自然資源豐富,為長期合作帶來穩定的動力支持;政策傾斜,“19省市強力援疆計劃”,吸引大量投資者,以及大批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偉大事業付出奉獻的各方人才,人才儲備日漸豐富,投資環境日益成熟。

(二)“W”劣勢

新疆經濟,整體以綠洲經濟為主,經濟點過度分散,相互聯系的不緊密性,導致整體效應不明顯,綜合競爭力稍弱;又由于受自身自然條件和空間尺度等的影響,與口內各省相比,經濟總體實力仍然較為落后,對全國其他省市的影響力較??;同時,就現成的經濟口岸而言,由于建成歷史較長,無論是硬件設施方面還是制度流程方面,都顯示出一些弊端,貨物流通效率較低;另外,由于地理位置等的原因,疆外人民長期以來形成了對新疆根深蒂固的偏激理解,不利于人才的進一步輸送。

(三)“O”機遇

2014年3月,中央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在標志了“一帶一路”戰略總體規劃正式出臺的同時,也特別明確了新疆省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戰略的核心地位;與此同時,東部省市想向西部省市特別是新疆的產業轉移日漸廣泛與深入,新疆總體經濟成上行趨勢,大量金融機構涌入,先進的資源配置方式隨之而來,資金的聚斂與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有助于新疆地區進一步開展金融合作與創新工作。

(四)“T”挑戰

相對于西部九省而言,陜西省無論是在對全國的經濟總值還是在對全國的貢獻率方面,都優于新疆,特別是西安,高校云集,人才儲備豐富,交通便利,是我國連接中西部的最重要交通樞紐,這無疑動搖了新疆地區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建立金融核心區的地位,不利于在新疆地區開展金融合作與創新;此外受地緣政治的影響,新疆處于政治上較為敏感的尷尬境地,上層建筑牽制經濟與金融發展。

二、區域金融中心—金融創新與合作的重要載體

絲綢之路經濟帶過程中,最重要的經濟貿易走向是:我國從中亞地區進口天然氣、煤炭、石油及其他礦產資源,同時向中亞地區輸出鐵路、公路、航空及其他基礎設施建設。而基礎設施建設,是經濟建設中對于資金需求較大的一個環節,如何迅速有效的籌集與流轉資金,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它的成敗與否,因此,在新疆建立國際化的區域金融中心,提高資金籌集與運用效率,才能更具競爭力。

(一)提高雙邊貨幣互換能力與規模,有助于籌集短期外匯資產,及應對雙邊貿易中緊急的貨幣需求

中國人民銀行已陸續與中亞各國簽訂了各種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如2011年6月與哈薩克斯坦簽訂了,有效期三年的70億元人民幣的貨幣互換協議,又于2014年續簽了該協議,并簽訂了本幣貨幣互換與貨幣支付的相關協議。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偉大構想實現的征途中,提高雙邊貨幣呼喚能力與規模,有助于增強市場上貨幣的流動性,有助于在應對來自外部金融沖擊的情況下,維護貿易雙邊金融市場的穩定性,更有利于雙方貿易獨立自主順利進行。

(二)加強新疆地區區域性本幣結算廣度與深度

由于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過程中,無論是與中亞國家進行的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輸入,還是我國對中亞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所涉及的資本流通數額都是巨大的,因此,加強新疆地區區域性本幣結算的深度廣度,直接與投資成本與投資收益相掛鉤,不僅可以規避大宗物品交易過程中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提高投資穩定性與安全性,減少來自國際主要主權國家的貨幣政策沖擊,同時也是為更多國家和地區提供貨幣結算新選擇,增強雙方國家的合作信心。2010年開始,新疆成為第二批人民幣跨境結算試點省市之后,六年以來,與境外80余國家建立合作機制,人民幣跨境結算總額近2000億。

(三)吸引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構

新疆為應對“一帶一路”過程中龐大頻繁的貿易活動,應當加快區域核心金融區內多元化投融資機構的建立,為雙邊貿易提供更多高效便利的信貸業務與金融服務等。2015年12月25日,成立了全球第一個中國倡議、聯合了多個創建意向國的,旨在投資能源、交通、物流、農村建設和城市建設等五個方面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下簡稱亞投行),2016年5月3日,一條巴基斯坦境內長為64公里的高速公路項目,獲得了亞投行成立以來第一批聯合融資項目中第一個對外宣布的項目。此外,除政府間的金融合作之外,商業性的金融機構如商業銀行等,也應當參與其中,發揮積極的投融資作用,如,中國工商銀行,在哈薩克斯坦設立分支機構,開辦多種存貸款、信用證等,有利于雙邊貿易開展以及基礎投資的基礎業務。

三、自由貿易試驗區—金融創新與合作的優勢運用

在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核心區新疆,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有利于將政策的春風由點到面的惠及到更多省市直到全民受益,因此,應當積極發揮新疆重要的地緣位置與能源優勢,借鑒上海自貿區的金融創新合作模式,結合自身條件,發展出一條適合新疆的自由貿易試驗區,為“一帶一路”政策帶來更多切實利益。

(一)中外評級機構合作增強信息對稱性

首先由于受地緣政治的影響,在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過程中,風險管理是對建設新型多元化投融資機構重大挑戰,應當促進國內規模較大、發展比較成熟的征信、評級機構與“一帶一路”涉及國家和地區內同類機構的溝通交流與合作,增強信息對稱性,加強投資方與被投資方的相互信任。

(二)多邊貿易程序簡化,貿易法規趨向統一

自由貿易實驗區的建立應當伴隨著其他地區不具有的優勢,因此,新疆自由貿易實驗區內,簡化與中亞國家外貿交易程序,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及時間成本,發揮地緣優勢以及長期以來雙邊貿易合作的互信共識優勢,吸引更多優質投融資項目,促進雙方經濟發展。另一個廣泛存在于國際貿易的屏障就是彼此雙方國家法律法規的差異,產生的不信任感,故建立起小范圍小領域內與國際貿易有光的相關法規條例就顯得極其重要,在其基礎上更有利于加深投融資雙方的互信互惠,提高合作的深度與廣度。

(三)放開資本項目下的項目管理

我國貿易項目下的項目管理歷史悠久經驗成熟,但是資本項目下的項目管理一直以來都是我國長期面對卻從未解決的嚴峻問題之一。這是由于,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長期大量吸收來之國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輸入,為保證本國經濟穩定發展,遲遲不作完全放開資本項目下項目管理的打算。但在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第一階段中,與我國進行最多貿易交流的都是長期以來與我國交好的中亞五國,并且以我國向中亞國家主動的投資為主,為嘗試放開資本項目下的項目管理提供可能性,在逐步嘗試的過程中,也為日后資本項目開放下,面對大量國際游資作業給我國經濟帶來的沖擊提供經驗與信心。

四、互聯網金融—金融創新與合作的時代使命

2013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元年”,“新常態”背景下互聯網金融以其政策、需求、技術、供給四大推動力的推動下,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雖然對互聯網金融目前尚未出現護體的定義,但其本質只是運用大數據以便捷服務為核心的金融服務,因此拋開其種類繁多的各種具體形式,我認為將其本質優勢運用到新疆地區金融創新途徑中都是在合適不過的。

(一)互聯網交互平臺為投融資雙方提供互信信息

互聯網金融的顯著特征之一就是以成熟先進的信息交互平臺為特征的網絡科技技術,在這個為投融資雙方提供雙向詳細、實時信息的平臺上,強大的信息吸引、收集、整合能力等,為投融資雙方提供了最接近真實可靠的信息源與資金源。由于互聯網金融涵蓋范圍之廣,涉及了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甚至是個人用戶,因此能以最高效的速率以及最廣泛的限度,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過程中,處于創業初期急需資金的小微企業等提供幫助。

(二)互聯網安全便捷的服務核心有利于金融創新合作

互聯網金融的“云服務”平臺建設,拓寬了其服務渠道,使得以“安全便捷”為核心的服務觀念得以深化。以支付寶和天弘基金聯合打造的“余額寶”為例,他的出現打破了傳統金融機構諸多“不可能”:他使得貨幣基金購入門檻從1000元降低到1元;他使得傳統貨幣基金購買T+1的交易模式日現劣勢;他實現了資金的隨時購買、隨時贖回、立即到賬…….正是諸多顛覆性的安全便捷優勢,使他在短時間內成為我國最大規模的貨幣基金,擁有多達3億的用戶??v使它的成功大概難以復制,但是,在新疆地區金融創新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汲取其“安全便捷”的服務理念,將其運用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金融服務中去,提高吸引資金和投資的競爭力,成為助力“絲綢之路”經濟帶大獲全勝的重要助推力之一。

(三)大數據挖掘下為小微企業提供信用貸款的金融創新途徑

互聯網金融的實質之一就是運用互聯網的便捷與大數據,創新金融服務,為金融資產配置途徑的優化提供可能性。傳統金融機構獲取客戶個人信息的渠道比較單一,主要是通過辦理各項金融業務時填寫的信息登記,雖然作為第一手信息,一定程度上可以確保其真實性,但面對互聯網大數據環境下,消費信息、借貸信息、信用信息等的多途徑回歸整合,其綜合性更能滿足為小微企業提供貸款的高效率需求。因此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過程中,以為小微企業提供便利并簡化借貸程序提高金融服務效率為目的的互聯網借貸時代,大數據刺激了金融創新,在此背景下,無論是傳統的金融機構,抑或是新興的各類金融機構,都將金融創新作為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之一。(作者單位:石河子大學)

猜你喜歡
絲綢之路經濟帶新疆金融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夢
“絲綢之路經濟帶”教育合作現狀分析
“絲綢之路經濟帶”下中國的中亞能源政策
P2P金融解讀
金融扶貧實踐與探索
新疆對外開放山峰
新疆對外開放一類口岸
新疆小巴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