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2016-10-29 11:02薛淼菂
2016年29期
關鍵詞:收入差距問題對策

薛淼菂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使得居民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進程中,最大程度分享改革成果。但是,改革也出現了收入差距過大,分配不公平等諸多問題,本文對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收入分配方式;收入差距;問題;對策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力度,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的問題,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理順和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邁向共同富裕的關鍵。從1978年至今,我們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道路上艱難前行,但社會經濟飛速發展,GDP總量不斷攀升。如今分配好改革成果,成為了最大的考驗。分配方式關系著每個人,關系著社會的穩定,未來經濟的繁榮發展等諸多問題。在建成小康社會這個關鍵時刻,如何處理我們居民收入分配中遇到的問題,就成為了是否實現建黨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

一、我國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基本原則和改革成果

(一)我國居民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則。我國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黨的十三大提出:“在促進效率提高的前提下體現社會公平?!秉h的十四大提出:“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必須堅持按勞分配為主,必須兼顧效率與公平?!笔膶萌腥珪岢鲐瀼兀骸靶蕛炏?,兼顧公平”的原則。因此,我們在初次分配中注重效率,再分配中注重公平。堅持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其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也是我們改革的重點。

(二)我國居民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成果。第一,城鄉居民收入以較快速度增長。如03年和04年,農村居民的收入增長率為4.3%和6.8%;城鎮居民收入增長率為7.7%和8.6%。第二,政策向高科技產業和新興產業傾斜,技術密集型勞動者、新興行業職工工資水平增長較快。第三,居民家庭財產性收入增長迅速,說明資本等要素參與分配的比例在增長。第四,國有單位、城鎮集體單位、其他單位的工資基本上都呈現了正比例線性增長。

二、我國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現狀和問題

(一)我國居民收入分配現狀。從微觀經濟的角度講,我國收入劃分為“白、黑、灰、血、金”五種,一般居民的收入主要有:工資、獎金、補貼、救濟、經營收入等,都屬于白色收入,但白色收入是最低的,也容易受到物價、房價和股市三大力量的侵蝕。這種隱性侵蝕,使得收入差距擴大。由于多方因素制約,收入形式單一,導致我國基尼系數一直處于國際警戒線0.4以上。

(二)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政府、企業收入快速增長。我國自1997-2011年以來勞動者報酬占比持續下降,2011年為44%,比1995年下降約10%,而同期政府收入和企業收入都相應增加,這擠占了居民收入的部分。而對比美、日、英在1996—2007年勞動報酬在GDP中的占比數據顯示都在57%以上,而我國在53%以下。甚至在2002—2008年《國際統計年鑒》的數據中,我們比巴西、泰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還低。

(三)城鄉、行業之間的居民收入差距較大。城鄉居民間的收入分配差距主要由地域、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制約,我國的二元經濟結構和二元社會模式也加劇了差距。數據顯示,城鄉居民收入比從1978年的2.36:1,擴大到2009年的3.33:1。行業間差距也顯而易見,根據《中國薪酬報告》的數據,1988年收入最高行業是最低行業的1.58倍,2005年為最高的4.88倍,到2012年為4.3倍。即便是相同行業,高管和基層員工的收入差距也在數十倍。

(四)財富過于集中,基尼系數居高不下。我國大多居民屬于白色收入,且收入形式單一。但也有小部分人在短時間內暴富。2014年的《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4》中數據顯示,我國1%的家庭占有全國30%以上的財產,而低端25%的家庭只擁有大約1%的財產總量,財富過于集中。2015年的基尼系數為0.462,是03年至今的最低點,但是仍大于國際警戒線0.4標準,而且一直處于0.4-0.5這個收入差距較大的層級。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5年的基尼系數下降主要是近年來勞動力短缺,使得低端勞動力工資收入不斷上漲影響的。我國已有“二孩”政策應對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未來的低端勞動力工資收入如何變化,基尼系數是否會繼續下降,都將成為疑問。

(五)部分既得利益者阻礙改革進程。鄧小平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在改革開放的30多年中,的確形成了“先富”群體。但后續的改革影響了“先富”群體的利益,所以他們開始阻礙改革進程。使實現“先富帶動后富”困難重重。

三、解決我國居民收入分配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一)增加勞動報酬所得比重,擴大中等收入人群。一是增加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全面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增加居民的轉移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二是再分配中利用“稅收”縮小差距,對中、高收入群體進行調節。同時提高教育質量,實現高就業率,不斷擴大我國中等收入群體的比例。三是填補我國遺產稅的法律空白,規范財產登記制度,避免財富過于集中,同時提倡遺產捐贈。四是提高農民的財產性收入,解決農村土地改革問題,規范土地的出租、流轉政策。

(二)通過科技實現產業升級和調整,實現平衡發展。在大數據時代,利用科技對我國落后的產業進行轉型升級,不僅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提供就業崗位,也為技術人才提供發展的平臺。加大力度發展第三產業,逐步優化我國產業結構,縮小一、二、三產業間的差距,為我國未來的經濟平穩進入中等發達國家打好基礎。真正實現產業間的平衡發展。

(三)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發展、引導、規范非公有制經濟。我國的二次分配已經不足以解決現實中的復雜問題,應通過改革建立一個科學、有序、規范的社會三次分配機制。一是在初次分配中,按照各生產要素對國民收入的貢獻高低由市場機制進行調節。二是再分配,把國民收入的一部分拿來通過稅收和社會保障系統進行重新分配,這部分是由政府調控。三是利用社會力量,按照社會道德規范進行調節。主要針對弱勢群體和社保系統無法覆蓋的部分,為他們提供必需的生活保障和支持。

(四)對既得利益者加強宣傳和引導。在改革進程中,“先富”和“后富”的時間差是無法避免的,但對于阻礙改革和社會進步的“先富”群體,我們應當加強宣傳和引導,使其在增加財富的同時,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同時,在幫助“后富”群體的過程中,政府應給予相應政策支持,只有雙贏,才能在改革發展的道路中,找到適合我國的收入分配方式。

(五)加強社會監督,黨風廉政建設,打擊非法收入。積極營造規范、公平的競爭環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強化政府、社會、輿論多方面的監督。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尤其加強對掌握權力和公共資源的個人、集體的檢查力度,對非法收入盡快形成完整、有效的制約和處罰機制。

四、總結

良好的收入分配制度能提高社會效率,增強人民積極性,提高生活水平等;反之,也會出現很多問題,還會激化社會各階層的矛盾,現在社會中的收入差距過大、“仇富現象”等都是最好的證明。所以我們應該不斷的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市場經濟法治建設。在保持經濟快速增長的前提下,如何使更多的人分享經濟發展成果,逐步減少貧困,實現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是重大的理論和現實課題,也是對進一步推進改革的嚴峻挑戰。(作者單位:中共陜西省委黨校)

參考文獻:

[1]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 馬凌云.資本論節選本[M].陜西:陜西旅游出版社,2004.

[3] 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J].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0-2015.

[4] 劉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收入分配演變趨勢與啟示[J].天津商業大學學報,2016

[5] 胡續楠.我國現階段收入分配差距問題及財稅對策[D].吉林大學,2015.

[6] 李婷,李實.中國收入分配改革:難題、挑戰與出路[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3.

猜你喜歡
收入差距問題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