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數民族地區中職學校實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管理探析

2016-11-01 13:05蒙光輝
廣西教育·B版 2016年8期
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創新管理中職學校

蒙光輝

【摘 要】分析少數民族地區中職學校實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從觀念更新、教學管理方式、學生評價體系、學生管理體制等方面探索少數民族地區中職學校實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管理。

【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 中職學校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創新管理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8B-0060-02

少數民族地區,由于地理位置、物質條件、人們的觀念和覺悟、工礦企業稀缺等主客觀原因,中職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還存在一些與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傳統的教學模式仍然根深蒂固,這導致中職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上仍存在諸多弊端,制約了少數民族地區中職教育的快速發展。

工學結合的主體是學校、企業、學生,其本質的屬性仍然是教育屬性。在這一過程中,實施主體是學校和企業,實施對象是學生,三者間有著必然的內在聯系。顯然,推行這一模式需要管理者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在學校管理、與企業的聯系與溝通、學生的日常管理上,都必須做很多改革和創新。隆林各族自治縣職業技術學校從管理體制、專業設置和課程內容設置體系、學生的管理及評價體制等多方面深化了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提高認識,更新觀念,形成具有少數民族地區特色的中職教育管理新模式

(一)政府要在當地中職教育中發揮主導性的宏觀調控作用。中職學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推行,需要政府部門的支持和參與。從少數民族地區的實際情況來看,政府對職業教育的宏觀調控與管理作用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得以轉變與體現:

1.政府領導要從戰略的高度來看待職業教育,把當地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高到與普通高中同等或更高的地位,牢固樹立抓職業教育就是抓經濟、抓就業、抓穩定的工作。

2.政府要從日常煩瑣的管理事務中解脫出來,轉向對本地中職教育的宏觀調控。在不斷完善相關政策法規的同時,做好本地職業教育的規劃和統籌。注重地方經濟和群眾對中職教育需求發展的相互平衡,引導中職學校拓寬辦學思路,改進辦學模式,提高辦學質量。

3.政府在教育資源配給方面應該轉變觀念,在資源配給時,切莫厚此薄彼,“重普高,輕中職”。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應優先向中職教育傾斜,千方百計為中職教育籌措資金,為少數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提供必要的資源保障,刺激職業教育的合理發展。

(二)學校管理者應積極主動與政府部門溝通,建立工學結合新模式下的學校管理模式。少數民族地區中職學校辦學條件相對較差,資金短缺,校園狹小,生源素質較低,實訓場地不足或設備陳舊老化等,這一系列問題、現象都給予學校聯辦的外地企業不佳的形象,影響了工學結合的實施。因此,要建立基于工學結合模式的學校管理模式,學校管理者要走出校門,多聯系、多匯報,把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思路、碰到的困難、學校發展的現狀等主動與政府部門溝通聯系。促使政府加大對職業教育的資金支持,在政策上給予更多的優惠,為少數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營造一個更為寬松的辦學環境,促使更多的、優質的外地企業和本地少數民族中職學校聯合辦學,形成多渠道、多元化辦學方向,在政府、企業、學校的共同努力下,把少數民族地區的職業教育推上一個新臺階。

二、在教學管理方式上大膽改革,建立基于工學結合模式的教學管理制度

(一)把原來三年全日制教學模式改為“2+1”工學結合新型教學模式,適應少數民族地區工學結合人才培訓模式的需要。即三年的學制可以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共兩年;第二階段為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階段,時間為一年。第一學年開設公共課、文化課;第二學年開設專業課、實訓課;第三學年則到企業頂崗實習。這種新型的教學管理模式,學制雖然沒有改變,但是學生在校的時間只有兩年,感覺變短了,學生心理感受是不同的,會倍加珍惜讀書的時光。再則,學生第三年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和社會有了零距離的接觸,對社會有了真正的感知,畢業后將能更好地融入社會,為將來的就業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調整課程設置。根據市場和企業的需求開設專業和設置課程,改變專業不對口、學不得以致用的問題。少數民族地區職業學校的學生絕大部分從邊遠山區的貧困家庭中來,生活負擔重,學生讀書壓力大,造成家長和學生都希望能早些結束學業,早些走上工作崗位,減輕家庭負擔。因此,在有限的時間里,為了能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和專業技能,學校必須進行必要的課程調整。我們的做法是把原來的固有的課程設置模式改為基礎課程、公共課程和專業課程三大塊。同時教學中推行“理實一體化”,將理論課和實訓課比例設置為1∶1,理論教學和實訓操作各占一半。保持一天當中學習理論課的同時,必須有一半時間進行相應的實訓操作,以鞏固提高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推行“講練一體,產練同步”,實訓操作內容及要求盡量達到與企業生產作業相接軌,重點加強學生操作技能和動手能力的培養。

(三)正確處理好學生“工”與“學”關系。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工”與“學”必須統籌兼顧,不可偏廢。學校不能簡單地按照1∶1的比例安排學生在校學習與下廠頂崗實習,要把教學內容與頂崗實習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學中干,干中學”,學用結合,學以致用,真正把學生培養成為受社會歡迎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工礦企業里的技能型人才,實現少數民族地區中職教育人才培養的既定目標。

三、改革學生評價體系,創新構建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機制

中職學校實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后,學生的評價標準也應隨之發生改變。應結合中職學校的特點,在工學結合這一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背景下,構建起多元化的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與評價機制。

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們采取如下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

(一)實習期間學生觀察法。在一定的時間內對學生進行觀察,觀其在校期間、企業頂崗實習期間的表現,從而對其做出客觀真實評價。

(二)頂崗實習活動評價法。主要觀察和記錄學生在整個頂崗實習期間的表現,包括學生的思想表現、紀律表現、上崗操作表現、主動參與意識、和同事的溝通協調能力等。實踐活動評價主要體現了多元化,形式上我們采用個人、小組、班級、企業評定等多種方式綜合進行。

(三)課堂試卷測試法。試卷測試法是常用的評價方法,這種方法把以往固有的以知識記憶為主而且和實際脫節的書面考試,改變為反映客觀實際的、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情境測試。測試的結果,教師要認真地分析總結,而且要努力反饋到教學上來。課堂試卷測試法要和平時的單元測驗、課堂練習等結合起來,才能突出評價的綜合性、探究性、連貫性和開放性。

(四)學生成長記錄法。在一年的頂崗實習期間,我們做好學生的實習成長記錄,這些記錄包括指導老師的記錄、學生自己的記錄、實習企業的記錄等。這些記錄涵蓋了學生在工廠期間的一切學習、工作、生活等情況。為今后對學生做出綜合、發展、客觀的評價留下真實客觀材料。

(五)突出評價的發展性。學生的全面發展離不開教師引導和激勵,也需要教師幫助制定目標。在發展性方面,我們收集了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期間和在校學習期間的數據和資料,根據相關目標的標準對學生的發展狀況進行判斷和描述。

總之,對學生評價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它包含一系列環節,各環節環環相扣、密切聯系、相互制約。因此,在評價改革創新中不注意評價的系統性和過程性,就可能使改革工作舉步維艱,即使照搬、照套別的地區的經驗,沒領會到相應的理念、原則、背景及其局限性,都會導致出現表面現象或出現形式主義。

四、改革和強化學生管理體制,完善基于工學結合模式的學生管理制度

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給邊遠地區中職學校帶來了新活力,為當地職業教育的發展找到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然而也給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難題。由于聯辦企業的介入、學校辦學的開放性、學生零距離接觸社會以及企業所在地城市的環境復雜性等,都給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出了新難題。因此,在學生的管理制度上,我們必須與時俱進,改變以往陳舊的校園管理模式,創新管理機制,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為工學結合的學生保駕護航。同時,中職學校在實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辦學過程中,要注意依法辦學,遵守相應的教育法、勞動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

基于此,在學生的管理機制上,我們制訂了如下幾方面的管理制度:

(一)制定學生自愿參加“頂崗實習”的申請制度。由于參加工學結合的學生都是未成年人,因此凡是要求到聯辦企業“頂崗實習”的學生,必須是個人自愿的且要提出書面申請,家長或其監護人同意簽字,學校備案。學校與家長、學生都要簽訂有相應的協議書,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明確“頂崗實習”期間企業的補助金的使用和管理辦法等。

(二)強化安全教育,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未成年學生的世界觀還沒有形成,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差。學校必須在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前進行安全方面的強化教育,加強安全防范意識,制定和公布相應的安全管理條例,讓學生牢記于心,防患于未然。學生在進入企業后上崗前,還應讓企業相關部門對學生進行生產安全知識、勞動紀律規定、自救自護常識等方面的培訓教育,熟悉企業的管理制度等,以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盡力避免一切安全事故的發生。

(三)強化和完善學生日常管理制度。到聯辦企業進行頂崗實習的學生,由于遠離了父母和學校,受到的約束少了,心情格外興奮,而紀律則相對松懈了,日常管理難度也隨之增大。學校必須強化和完善實習期間學生的日常管理,制訂相應的《學生實習期間管理制度》,同時制訂《班主任、專業指導老師的跟班管理條例》落實責任。此外,以協議的方式邀請企業相關人員參與共同管理,形成班主任、專業指導教師、企業相關人員三位一體的日常管理模式,將學生始終放在管理者的監督之下,保證實習正常開展、順利進行。

(四)建立學生學籍檔案及成績考核管理制度。實習期間,學生的成績如何評定和考核,要做出制度上的管理。要根據學校的教學計劃、學分管理等制度要求,結合學生具體的實習情況,建立學籍檔案和成績考核制度。

總之,少數民族地區中職學校要深入研究和學習國內發達地區成功的辦學經驗,把握職業教育發展規律,積極創造條件,爭取政府支持,優化內外部環境,提高企業的積極性。同時,在推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中,既要教會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能力,又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專業操作技能;既要提高學生的全面綜合素養,又要區別對待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既要培養專家型人才,又要培養人格健全的人,使中職畢業生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勞動者。

(責編 江月陽)

猜你喜歡
少數民族地區創新管理中職學校
少數民族地區大學數學范式教學探析
論湘西地區刑事和解制度的適用
天柱縣少數民族地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思考
試論高校圖書館的創新管理
德育工作淺談
歐美航空業節能減排創新管理研究
少數民族地區居民消費結構研究
創新管理,完成鞍鋼自主集成的冷軋2130工程生產線
利用微信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實踐研究
企業創新管理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