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日本文學中的“物哀”傾向

2016-11-02 17:00岳琳
青年文學家 2016年27期
關鍵詞:傾向日本文學物哀

摘 要:物哀與幽玄是日本文學的傳統美學觀念,這種獨特的審美意識體現在自然美、傳統美、色彩美和人性美的四個方面。在物哀這種審美意識的影響下,大多數日本作家的筆端特別重視傳統美和自然美,善于捕捉色彩美,崇尚純潔的人性美。本文將舉例探討日本文學中的“物哀”傾向,希望可以為日本文學的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物哀” 傾向;日本文學;審美意識;作家

作者簡介:岳琳,平頂山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日本文學、文化。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7--02

“物哀”在日語中寫作「物哀れ」,是日本文藝審美理念之一,可以翻譯成物哀、物之感情、幽情和多愁善感等,原本屬于平安時代的文藝特點,在不斷的繼承與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審美意識。本文將簡單介紹“物哀”的內涵,并從自然美、傳統美、色彩美和人性美這四個方面來舉例探索日本文學中的“物哀”傾向。

一、“物哀”的內涵

“物哀”是日本文學的審美理念之一,在日語中寫作「物哀れ」,它是起源于平安時代的藝術觀,凝聚著清幽、余韻和古典,追求自然、傷感的美。日本作家認為即使不用語言來表達,也可以感受到“物哀”的美麗與哀愁[1]【1:1】?!拔锇А睂徝酪庾R原本就屬于佛教和道教思想,注重追求自然美、傳統美、色彩美和人性美。自本居宣次評價紫式部的代表作品《源氏物語》的特性為“物哀與幽玄”以后,“物哀與幽玄”就被當作文藝本質的概念[2]【2:1】。作為平安時代末期至鐮倉時代前期的代表和歌詩人藤原俊成采用了大量的“物哀”手法編制了《千載和歌集》。此后,能樂、茶道、俳諧和小說以及現代日本文學都在使用“物哀”審美理念。物哀在日本文學史中被定義為:「言葉の意味には表れず、また、目には定かに見えなくても、その奧に人間が感じることが可能な美の世界、これが物哀れといえる。たとえば、花を見て美しいと思う。それは今、そこにある美しい姿である。美しい花はそれだけで感動を與え、しかし、そこにはいままで長い闇と風雪に耐えたという過去がある?!筟3]【3:2】,可以翻譯成:“不用語言表現,即使眼睛看不清楚,也可以說它是人類能夠感受到的美的世界,這就是物哀的深層含義。例如看到花就想到了美,那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美。而美麗的花可以給人一種感動之美,但是經過風欺雪壓之后,這種美就會成為過去”。深受“物哀”審美意識影響的日本作家認為看到現實的美就可以想象隱藏的美麗,看到櫻花綻放的美,就能想象到櫻花飄零的美麗與感動,無論多么美好的事物、多么漂亮的花都會枯萎,而人們可以從枯萎的美麗與感動中體會自然美。紫式部、川端康成、吉本芭娜娜等著名日本作家的作品中充分體現了“物哀”審美意識,表達了對自然美、傳統美、色彩美和人性美的追求。

二、日本文學中的“物哀”傾向

(一)重視傳統美

重視傳統美是“物哀”審美意識的首要特點,例如在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古都》中集中體現了川端康成對傳統美的熱愛與追求。這篇小說以二戰后的京都為舞臺描寫了千重子和苗子這對雙胞胎姐妹的故事。美麗善良的少女千重子是京都老字號和服批發商太吉郎的獨生女,在父母的關愛中長大。但是,她總因為自己是個棄兒而煩惱。祗園節的晚上,千重子遇到了自己在北山村的孿生妹妹苗子,兩姐妹從此互相關愛。苗子從小在山村長大,磨練出了堅忍不拔的性格,她覺得與姐姐身份懸殊,一直稱呼千重子為“小姐”。千重子和另一位和服批發商的兒子水木真一是青梅竹馬的好友,真一深愛著千重子,而他的哥哥龍助從外面上大學回來以后要在千重子家入贅以幫助太吉郎經營管理不善的和服批發店。另外,西陣織鋪工匠宗助的長子大友秀男原本喜歡千重子,因為門第差距又轉而追求苗子。但是,苗子認為秀男把她當成了千重子的幻影拒絕了他。冬天的夜晚,千重子和苗子這對姐妹一起入睡,度過了幸福的一晚。千重子希望妹妹能和自己一起生活,而苗子不愿意拖累姐姐,在雪花飄落的早晨一個人回到了山村?!豆哦肌分兴鑼懙钠桨采駥m、嵯峨寺、尼姑庵、格子門、植物園、祇園節、鞍馬寺、葵節等充滿了古色古香的傳統美。川端康成之所以選擇京都作為《古都》創作背景,是因為京都是日本傳統美最為集中的圣地,素有“真正的日本”之美稱,是“日本人精神的象征”,川端康成在京都找到了他的心靈故鄉和傳統理想的歸宿。

(二)追求自然美

“物哀”這一傳統的文學審美理念集中體現了對自然美的追求,例如在《伊豆舞女》這篇小說中多次描寫了伊豆半島的美景,像“道路變得曲曲折折的,眼看著就要到天城山的山頂了,正在這么想的時候,陣雨已經把叢密的杉樹林籠罩成白花花的一片,以驚人的速度從山腳下向我追來”,“也許是由于秋季的天空過于晴朗,臨近太陽的海面像春天一樣籠罩著一層薄霧”,這兩句描寫勾畫出了伊豆半島夢幻迷離而空靈的自然風貌,使整篇小說達到了恬淡的境界?!堆﹪访鑼懥藣u村和藝妓駒子、少女葉子的感情糾葛,里面描寫了白雪、樹林、群山、紅葉、銀河、月光等自然美景,滲透著佛教與禪學,營造了純凈空靈的世界?!豆哦肌访鑼懥似桨采駥m的櫻花、植物園的楠木、鞍馬寺的竹子、楓葉、紫花地丁、郁金香、祗園節的宵山以及變幻的四季景色和傳統節日,淋漓展現了古都的自然美。而且,《古都》中的自然植物和人物的形象達到了完美結合,平安神宮的櫻花是小說中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書中有不少筆墨寫到了櫻花,例如:“他們一來到西邊回廊的入口處,映入眼簾的便是紅枝垂櫻,馬上使人覺到了春天的景色。這才是真正的春天!連低垂的細長枝梢上,都成簇成簇地開滿了紅色八重櫻。像這樣的花叢,與其說是花兒開在樹上,不如說是花兒鋪滿了枝頭”,“那邊的紅色垂櫻美麗極了。它也是有名的櫻花樹。枝丫下垂,像垂柳一般,并且伸張開去。千重子走在櫻樹蔭下,微風輕輕地吹拂過來,花兒飄落在她的腳邊和肩上”,川端康成認為櫻花雖美終會凋零,象征著少女千重子的美麗和凝重的哀愁,當清秀的櫻花綻放在枝頭,千重子為花朵的美麗與芬芳而陶醉,為其飄零而感嘆自己的棄兒命運。櫻花的美麗與凋零和千重子的棄兒命運以及容易感傷的性格相通。千重子的妹妹苗子如同挺拔、俊秀的北山杉,純樸、秀麗而堅忍不拔。

(三)善于捕捉色彩美

日本作家非常善于捕捉四季的色彩,作品中自然的顏色與小說的感情色調構成了物哀的獨特審美情趣,例如早春的櫻花、夏天的杉林、秋天的紅葉和冬天的白雪等美麗的四季色彩凝聚成了夢幻空靈的精神世界。在《源氏物語》、《伊豆舞女》、《雪國》、《古都》這幾部經典文學中經常會寫到白色,像白色的月光、白頭巾、白雪、白色的杉樹林等。作家們用白色來象征人物性格的真善美。

在《古都》這部作品中紫花地丁選用了紫色,紫色陳列著古色古香的基調和淡淡的憂傷。對古代的日本人來說,紫色是最美的顏色,象征著變化和幻覺。隨著時代的變遷,紫色也逐漸象征著哀愁。紫花地丁的紫色屬于淡淡的紫色,隱含著朦朧的感傷與哀愁。這兩株紫花地丁象征著千重子和苗子這對雙胞胎姐妹的悲歡離合,紫色和紫花地丁與這兩個少女的精神和命運相通。

(四)崇尚純潔的人性美

“物哀”這種日本民族文學觀特別崇尚純潔的人性美,主張美的前提是潔凈,美的極致是悲哀,美的保持是徒勞,美的歸宿是虛無[4]【4:1】。例如《古都》里面的千重子是一個溫柔嫻雅的女孩子,富有少女細膩的心理,花草樹木和小鳥都會勾起她優美的情思。千重子和妹妹苗子相遇后,她們都是把對方看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彼此關心,互相體貼。千重子親自為妹妹挑選和服,請求秀男為妹妹織腰帶,并說服養父母接受妹妹來家里以幫助妹妹脫離困境。與此同時,她還是一個非常孝順乖巧的女孩子,她對真一說自己絕對服從父母之命,體現了她對養父母的感恩之情和溫柔善良的本性。苗子從小生活在環境惡劣的山村里,但是,美麗的山村景色孕育了苗子那樣勤勞堅毅的姑娘。千重子和苗子這對雙胞胎姐妹第二次見面是在北山,兩個姑娘正聊天時杉林突然變暗,下起了可怕的雷雨,苗子用自己的身體保護著姐姐。她不忍心打擾姐姐平靜的生活,寧愿在窮鄉僻壤里隱姓埋名地度過一生。當秀男向她求婚時,她婉言拒絕了,苗子覺得為了姐姐即使放棄自己的幸福也值得,體現了高尚的姐妹情。千重子青梅竹馬的玩伴水木真一善良而富有教養,他深愛著千重子,可是當他的哥哥龍助要去千重子家入贅時,真一沒有做任何抗爭,他不忍心與哥哥爭,要把這份真愛深藏在心里,體現了崇高的手足情,卻又彌漫著淡淡的愛情悲劇,這正是物哀審美意識的體現。龍助為了純潔的愛情而放棄繼承自己的家業,傳遞了凈化靈魂的美感。小說中的大友秀男是一個執著、認真的年輕人,他熱愛傳統藝術,真心追求傳統美,每天不辭辛勞地紡織腰帶,有繁榮家業的崇高理想。當他看到太吉郎為千重子設計的腰帶畫稿以后覺得這種腰帶不適合千重子,馬上露出為難的神情,表現了他正直的性格。另外,秀男和千重子及其家人一起去觀賞植物園的郁金香時,他說:“花是活的。它的生命雖然短暫,但活得絢麗多彩。來年再含苞,就像大自然一樣充滿生機”,這說明秀男對新生事物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他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也具有新思想。但是,秀男的愛情依然是悲劇,他無法與千重子結合,向苗子求婚又被苗子婉言拒絕,體現了一種徒勞的美。

《伊豆舞女》中的美麗單純的小舞女薰子天真無邪,孤兒出身的大學生和她及其家人在伊豆半島結伴旅行,并和薰子產生了一段純潔美好而朦朧的愛情,薰子不僅漂亮,而且非常乖巧,她天真的舉動沒有絲毫功利性和世俗之氣,表現出了少女的清純之美和情竇初開的美。

《雪國》這部作品表現了人性的潔凈之美、悲傷之美和虛無之美,小說細致地刻畫了駒子和葉子兩位美麗的女性形象,駒子雖然淪為藝妓,卻依然潔凈。善良的葉子是“以悲為美”的化身,文中多次描寫了她的聲音之美,例如“好聽得讓人悲傷”,“美麗的令人悲傷的語聲”,“清澈得令人悲傷”,“動聽得令人悲傷”,“笑聲也清脆得讓人悲傷”等,“悲傷”這兩個字預示著葉子的悲劇人生,但是直到死,葉子依然保持著美麗的姿態,實現了文學藝術的升華。

結束語:

綜上所述,“物哀”是日本文學的審美理念之一,在日語中寫作「物哀れ」,它是起源于平安時代的藝術觀,凝聚著清幽、余韻和古典,主張美的前提是潔凈,美的極致是悲哀,美的保持是徒勞,美的歸宿是虛無。凝聚“物哀”審美意識的日本文學作品非常注重追求自然美、傳統美、色彩美和人性美,最終將文學藝術品升華為美麗的靈魂。

參考文獻:

[1]王向遠.中國的“感”、“感物”與日本的“哀”、“物哀”——審美感興諸范疇的比較分析[J].江淮論壇,2014(2).

[2]吳惠淑.透過《源氏物語》看平安時代日本文學的特點[J].現代交際,2010(12).

[3]秦劍.唯美與至善: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川端康成與史鐵生文學創作之比較[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4(8).

[4]劉建華.川端康成《古都》中的“物哀”美意識[J].寧夏大學學報,2015(06).

猜你喜歡
傾向日本文學物哀
俳句里的物之哀
以悲為美
現當代詩歌的非詩化傾向
身體化傾向文化心理對于獨立人格教育的影響和抑制
論日本文學
論國共合作早期中共黨內右傾傾向的糾正
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幾點思考
《伊豆的舞女》中的“物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