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號學視域下的網絡語言傳播研究

2016-11-02 17:40王平平
青年文學家 2016年27期
關鍵詞:網絡語言

摘 要:語言作為人類交際和傳播的工具之一,在增進社會成員之間的關系,促進社會發展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然而,它卻是一把雙刃劍。本文從符號學角度,運用傳播學理論對網絡語言的傳播進行分析,最后說明了網絡語言給人們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而促使人們對它進行正確使用。

關鍵詞:網絡語言;符號意義;符號傳播

作者簡介:王平平,女,漢族,甘肅白銀人,現就讀于西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

[中圖分類號]:H1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7--01

一、引言

網絡語言是以符號為信息媒介的一種傳播方式,符號就是它的載體,承載著語言信息。網絡語言不僅是網絡傳播中的一種符號系統,它更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文化現象。網絡語言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社會的心理現象和社會當中黑暗的一面,它順應時代的變遷,因此,研究網絡語言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網絡語言符號的能指和所指

符號包括能指和所指兩層意義。符號有任意性,能指是我們能感知到的事物的形象,如形狀,大小。所指則是我們頭腦中所形成的對一事物的一個概念,這一概念對同一種文化背景下的全體成員含義想同。也可以這樣來理解,所有的意指都包含兩個層面,“一個是物質形態的實體能指體現的表達層面;一個是以意義方式表現的思維形態的內容層面。意指行為則相當于這兩層之間的關系”。

三、網絡語言的符號傳播

網絡語言是一種符號,它所承載的意義使得網絡語言具有獨特的魅力。因此我們必須通過符號學與傳播學來進行解析。而符號是一個復雜的研究對象,它包括能指和所指兩層意義,而這兩種意義同時產生,有一個增長消亡的過程。如果沒有意義,符號將毫無用處,因此,意義問題是符號學研究而的核心問題,下面將討論網絡語言的符號傳播。

1.符號意義的新生:網絡語言的新所指

符號學把傳播看成是交際過程中意義的產生,而這個意義并不是靜止不變的,相反它是隨著語境和說話人的改變而重新變換的,它是一個積極的過程,即將它原來的能指和所指意義升級到更高一層的意義,它就會出現新的能指和所指。這樣一輪一輪地循環,因此符號的意義是源源不斷的,即使是舊的過時的意義也可能被更新,重新定義,它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

2.意義生成:傳播中的編碼與解碼

意義是被編碼和解碼的人構建出來的,它不是簡單的信息傳遞。因為網絡空間中發話者和接收者之間并沒有很清晰的界限,所以網絡語言的意義就在他們之間產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發起者傳遞符號語言進行編碼,所有參與聊天的人進行解碼,當解碼者正確解讀發話者的語言,參與者就贊同其觀點,兩者就會形成支配式解讀;當解碼者錯誤地解讀發話者的語言,參與者就與發話者的觀點背道而馳,兩者就會發生對抗式解讀;當參與者對發話者的語言既有一部分贊同又有一部分反對,這時他們就會形成協商式解讀。

3.意義的建構:編碼與解碼

在傳播過程中符號會產生意義,而探索這個意義就是理解網絡語言意義產生的過程。網絡話語意義的傳遞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編碼階段,在這一階段產生網絡流行語的意義。第二階段是意義的待解碼階段。我們說只有語言的意義被參與者雙方共同理解,發話者的文本才有意義,因此這一階段還需等待接收者的解碼,發話者將自己的文本置于一個開放的,自由的網絡空間,等待著廣大網民的解碼,可能會得到不同的理解。第三階段是網民和大眾的解碼階段,這也是意義再生產的過程,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4.意義的變化:“傳”“受”沖突

在網絡語言的傳播過程中,由于參與雙方對語言符號理解不同,可能會出現“傳”與“受”之間的沖突,因此會出現支配碼、協商碼以及對立碼這三種情況。在這里,我們先說兩種框架,“媒介框架”與“受眾框架”,“媒介框架”是與傳播者相關的框架,“受眾框架”是與受眾相關的框架,當兩種框架沖突時,意義層就斷裂了。

5.意義的消解或強化

符號界如同生物界,遵循“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原則,在進化的過程中一次次演變。一些過時的網絡語言隨著新鮮事物的出現逐漸被熱門的流行語言所代替,而原來的意義被消除了,有的網絡流行語是因為跟不上時代的潮流而被網民所遺棄;還有的網絡流行語被賦予新的意義而失去了原來的意義,如此,網絡語言的符號實際上形成了新的符號,同時出現了新的意義。

四、結語

網絡語言的出現給傳統語言注入了新鮮血液,促進了語言的發展。語言本身是一種符號,它的傳播符合傳播學模式,由于媒介的多種多樣,它的傳播過程也復雜多樣,網絡語言是網絡空間的語言變體,它的傳播有積極地和消極的影響,一方面,由于網絡空間的開放自由,網絡語言使得傳統語言更新發展,另一方面,由于它的過于開放,對人們的價值觀和認知方式有所影響,也會出現許多不文明的問題,希望引起廣大網民的重視。

參考文獻:

[1]黃碧云,網絡流行語傳播機制研究[M].廣州:暨南大學新聞系,2011:16.

[2]孫潔,樊啟迪,巢乃鵬,網絡流行語的概念辨析與傳播過程[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16-18.

[3]吳風,網絡傳播學種形而上的透視[J].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7-233.

[4]王炎龍,網絡語言的傳播與控制研究[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9:31.

[5]謝新洲,周錫生,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6]余志鴻,傳播符號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8.

猜你喜歡
網絡語言
網絡語言模因傳播的規范化探索
淺析網絡語言變體的特點
網絡語言現象的文化思考
網絡語言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響
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
從模因看網絡語言的流行和傳播
我看“網絡語言”
網絡語言朝生暮死現象探析
模因論視域下的網絡語言漢英翻譯
模因論視角下的英漢網絡語言對比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