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因論視域下的網絡語言漢英翻譯

2016-11-10 11:04黃景蕓
北方文學·下旬 2016年7期
關鍵詞:模因論網絡語言翻譯

黃景蕓

摘要: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流行語亦是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其不穩定性的特征在給語言注入活力的同時,也反映了人們的創新意識。本文在模因論的基礎上探討了網絡語言漢英翻譯的現象,目的在于給這一現象提供新的認知角度。

關鍵詞:網絡語言;模因論;翻譯

網絡語言作為文化的體現,隨著社會的發展接踵而至。它豐富的形式,深刻的內涵,無疑給語言研究者提供了饕餮盛宴。而對于網絡語言所出現的各種漢英戲謔翻譯,如語碼混用型“叫我妹妹”( Call me mei mei),“我是你的菜”( Im your cai);近音替代型“有你的快遞”( you need cry dear),“不要熬夜”( Do not oh yeah),“好厲害”( Holy high);以及直譯型“你行你上啊”( you can you up),“加油”( add oil),“咱倆誰跟誰”( We two who and who),“你壞壞”( you bad bad),“媽媽睡了起來嗨”( mother slept, up to hi)等等,則在逗笑的形式下蘊含著智慧和靈感。這種非常規的、只存在于網民內部的戲謔翻譯,激起了部分網民的語言意識以及在此意識的驅動下尋求創新翻譯的自覺性。鑒于這一原因,本文試圖從模因論的角度對這一翻譯過程進行闡釋,以期給這一現象提供新的認知角度。

一、模因論及應用

模因(meme)一詞最早出現于Richard Dawkins所著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書中。它的核心是模仿。猶如病毒的傳播一樣,模因也可以感染其他人的大腦。攜帶模因這種“病毒”的宿主,將模因復制、傳播給其他人,同時這種“病毒”引發被傳染者著力宣揚這種模因。模因復制、傳播的方式分為重復和類推,具體表現為“內容相同,形式各異”和“形式相同,內容各異”。例如,對妻子的稱呼可分別用“夫人”、“荊妻”、“娘子”、“糟糠”、“內人”、“太太”、“老伴兒”、“媳婦兒”、“老婆”等指稱,但所指對象內容都是“妻子”;另一方面,網絡上流行有《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創新版本:“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卸其QQ,刪其微信,封其微博;收其電腦,奪其手機,摔其ipad;斷其wifi,剪其網線,使其百無聊賴。然后靜坐、喝茶、思過、鍛煉、讀書、彈琴、練字、明智、開悟、精進,而后必成大器也?!贝藙撔挛谋驹谛问缴系韧谠?,但在內容上與之截然不同。因此,根據模因復制、傳播的方式,模因論可運用于語言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和語境聯想達到掌握語言的目的。再者,模因論也被引入翻譯研究,自此,翻譯研究有了更為廣闊的視野。

二、網絡語言特點

網絡語言,即網絡上流行的語言,是網民們約定俗成的表達方式。它有兩點特征:一是年輕化。年輕人思想活躍,思維敏捷,易于接受新鮮事物,崇尚創新,追逐時尚,不愿接受太多約束,包括主流語言所蘊含的語法規則約束。二是有文化。網絡平臺的主體是年輕人,他們文化素質高,熟悉英語及計算機語言,為網絡流行語增添了文化色彩。網絡語言是科技進步的體現,與其他語言一樣,它也會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發生很大變化。

三、模因論與網絡語言的翻譯

從模因論的角度看,“翻譯過程可以看做將源語模因以譯文為表達方式向目標語模因傳播的過程”(何自然、冉永平2013)。原作者的思想和文化背景蘊含在原文信息中,譯者首先需解讀原作者的思想和文化背景,掌握源語模因并被感染,然后塑造傳播源語模因的新載體——重新編碼后的目標語。網絡語言的翻譯常常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一)語碼混用型

語碼混用是模因效應之一,在網絡流行語的翻譯中更是常見。它指以一種語碼為主,其他語碼類型為輔的現象。例如“hold住”,“Call me mei mei”,“Im your cai”等等。從根本上說,語碼混用來源于語言的“變異性”,是對語言環境的一種適應。任何一種語言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都可能會有意無意地相互采納不同語言間的語言特點,即趨同現象。將網絡語言以語碼混用的形式翻譯出來,可以表明說話者情感和態度上的傾向。例如,好朋友a和b深夜在網上的一段對話:

a:睡了嗎?

b:哎,睡不著??!

a:想bf了?

b:拜托,low了哦。

從以上對話可以看出,當a向b提到bf(boy friend)時,b用“low”代替“低俗”進行回答,減弱了原語的傷害力度,保全了朋友的情面,而且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以及對朋友的猜測委婉地顯露出不迎合的情感。此時的語碼混用成為了源語模因的新載體,成功傳播了b的思想。

(二)直譯型

直譯型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字對字的翻譯,因此會造成不符合語法規范;另一種是最大可能性地接近語法范疇的翻譯,但譯文聽起來并不是很自然。無論哪一種解釋,其關注的焦點都在譯文與原文形式上的對等或幾乎對等,例如,網絡上經??吹降摹澳阈心闵习。▂ou can you up)”,“加油(Add oil)”等等。這類翻譯與翻譯模因的傳播方式(基因型模因和表現型模因)密切相關?;蛐湍R虬ǖ戎的R蚝偷刃R?,其中等值模因主要是指語義等值。喬姆斯基認為,語義可分為表層意義和深層意義。因此,等值模因可隨之分為表層意義等值模因和深層意義等值模因。源語信息是個綜合體,其表層意義——語言形式承載著其深層意義——語言內涵。也就是說,人們聽到或看到的語言,只是一種語言形式,屬于表層意義。而直譯就是通過表層意義等值實現的。譯者對原語信息進行解碼并受到感染,將原語模因的表層結構轉換成相應的目標語表層結構。在此過程中,譯者將原作者的思想等核心模因進行復制。讀者在目標語表層結構中解讀到原語表層結構模因,對原語模因解碼并受到感染,這便在讀者層面成功實現了原語與譯語的直接對應。需要強調的是,這個過程一般在具有相同文化背景下的群體中進行。因為只有原作者、譯者、讀者認識能力相當,譯者才能成功解碼并傳播原作者的思想及語言內涵,而讀者才能領悟譯者進行了重新編碼的目標語模因并受到感染。而對于網絡語言翻譯后所達到的戲謔效果,可通過表現型模因加以解釋。表現型模因對信息的復制和擴散是橫向的,非對等的,常常在不拋棄原文核心模因的基礎上表現出多種類推的翻譯模因變體,實際上就是模因變異。譯者在模因變異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分析特定讀者群體的文化背景以及特殊的文化心理需求的同時,將自己的觀點、意見融入到讀者特殊的文化心理需求之中,并編譯出讀者樂于接受的模因形式。在此過程中,原語的核心模因與譯語的核心模因有時會出現不平衡。而翻譯的戲謔效果一方面在譯者的創新觀點與讀者各種文化心理需求的碰撞中產生,另一方面就是在這兩種核心模因不平衡的落差中產生了。

(三)音譯型

音譯就是指用漢語(此處應是“母語”)的發音把外來語直譯過來。網絡語言往往極具中國文化特色,因此翻譯過程中會出現缺乏與之對應的外語詞匯現象。英漢兩種語言或文化之間出現了不對等,即兩種語言或文化背景下的人在理解、感受及思維等方面出現了差異,無論是從外在形式,還是內在的文化內涵,根本不能通過一種語言或文化體系中的詞語來傳遞另一種語言或文化中詞語的意思時,最好采用‘音譯的翻譯方法。網絡語言中“有你的快遞(You need cry dear)”,“不要熬夜(Do not oh yeah)”以及“好厲害(Holy high)”等等,都生動再現了音譯的方式。譯者對源語進行解碼并受到感染后,通過語言音位系統中的系統交替對源語進行重新編碼,塑造出集譯者思想和文化一體的新的模因綜合體。

四、結束語

任何理論都是不完備的,模因論亦是如此。網絡語言的戲謔翻譯只是網民內部消遣娛樂的傳媒,并非用于跨文化交際。但是,在真正涉及跨文化交際時,模因論還能在文化空缺的前提下指導出既體現翻譯的忠實性原則,又不喪失創新的表達效果的譯文嗎?隨著網絡語言的發展,模因論仍能展現出其強大的解釋力嗎?

網絡的普及讓網絡流行語隨處可見。在給語言注入活力的同時,網絡語言的翻譯仍存在不規范等現象。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去總結它,規范它,才能讓口語化的網絡語言翻譯為跨文化交際所用,才有可能讓網絡語言真正成為一種語言文化。

參考文獻:

[1] Verschueren Jef.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Arnold,1999.

[2]何自然、冉永平.新編語用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3]耶夫·維索爾倫.語用學詮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4] http: //zhidao.baidu.com/question/239559749276739324.

猜你喜歡
模因論網絡語言翻譯
模因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從模因論視角看外語教學
從模因看網絡語言的流行和傳播
網絡語言朝生暮死現象探析
模因論視角下的英漢網絡語言對比研究
符號學視域下的網絡語言傳播研究
商務英語翻譯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及其應用
小議翻譯活動中的等值理論
模因論視角下的背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