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究竟應該給孩子什么

2016-11-02 08:33劉佳佳
當代教育 2016年3期
關鍵詞:道德生命人生

劉佳佳

善待孩子可能在我們的家長、教師看來是件很自然的事情。然而,家庭、學校、社會應該給予孩子什么呢?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的問題。

令人深思的問題

近年來,媒體報道的社會上一些毛骨悚然而又讓人感到荒誕不經的惡性暴力、自殺、弒父母、毒害老師的事件,讓我們不能不停下腳步想想:這些問題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中國新聞網報道:9月7日,香港中文大學舉行開學禮,清晨該校一名學生卻跳樓輕生,校長沈祖堯表示驚訝和傷心,呼吁年輕人珍惜生命。據報道,墜樓身亡的學生姓陳,清晨4時許被發現倒臥在慈云山慈正邨正泰樓對開地面,重傷昏迷送醫院搶救最終不治。警方在現場檢獲死者的數封遺書,初步調查認為沒有可疑。

都市快報報道:5月12日凌晨,河南省周口市建安路榮華小區發生一起命案,原鹿邑縣法院院長、49歲的高天峰及26歲的女兒被殺害。警方迅速鎖定嫌疑人,兇手竟然是高天峰18歲的兒子高煒晟。正在讀高三的他,請假回到家,通過網絡招募了兩名殺手,并指引他們爬進家里,殺害了父親和姐姐。就在殺手行兇時,姐姐還把他鎖進房間保護起來。到底是什么讓他對家人發出了冷血的“死亡名單”?

新京報報道稱:9月14日,江西撫州臨川二中發生一起命案,該校高三學生雷某因不滿班主任孫某的嚴格管理,產生積怨,將其殺害致死。

類似事件舉不勝舉,為了孩子們一生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和快樂,請大家都能在百忙中停一停腳步!

家庭應該給孩子樹立愛的榜樣

今天的孩子吃著豐盛的營養食品、穿著時尚的名牌時裝、用著先進的電腦,然而他們活得都是那樣的脆弱、敏感、自私,而且自理能力差,不善于處理矛盾。孩子的生命品質最需要父母輸送什么樣的營養?孩子對父母有著一種天然的完全的信任,因為孩子認定父母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父母說什么他們就會信什么,孩子扮演的全然就是學習的角色。此時,孩子的眼睛里充滿的全部是好奇,更想利用自身一天天成長起來的小生命去了解、去愛、去感受、去選擇、去想像。如果說人類必須學習的意義何在,那么父母最重要的職責就是要向子女提供愛的榜樣。

愛是生命的本源,是所有生命的本源,愛就是人的本性。宇宙間存在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人學會愛而存在的。孩子隨著日漸成長、隨著辨別是非能力的成長、隨著開始進入自己生命的角色,就會慢慢地懂得;人活著不僅僅是索取,還有給予;不僅僅是收藏,還有與別人分享;生活不僅僅只有要求,還有感激的芬芳。懂得了這一切,一個人才具有了真正生存的能力,才具有了未來生命美好的奠基。有了愛,孩子面對自己也就有了誠實、自信和樂觀。有了盡心、盡責、共享、合作和包容。無論自己所具備的條件與能力有多少,他都會凝視著自己的坐標軸徑直地走下去;無論有多大的困難與失敗,哪怕一生都平凡,也會是人生的喜悅者、成功者、勝利者。因為孩子認識到:人生的意義就在于體驗愛中那個奮斗的過程。

愛的家庭教育是各種教育中最完善的育人教育、靈魂教育,家庭就是一所愛的學校。讓孩子學會什么是信仰與真誠、什么是寬容與愛心、什么是勇敢與堅定、什么是服從與感激,這就是父母給予孩子最珍貴的生命食糧,也是孩子生命里真正需要的父母之愛。對孩子來說,父母的生活態度和生活行為就是最好的教育環境。反觀許多的家長,對生活缺乏樂觀、熱情、愛心,經常牢騷滿腹、憤怒、嫉妒、貪婪和不耐煩。生活中點點滴滴不起眼的行為是最可怕的酵母,它會比你講上千倍的道理還要在孩子的生命中發酵得多。設想父母如此,孩子怎么能視你為可愛的父母?“父母不要吵架”“大人說話不要失信”“父母要維護我們的自尊心”“對我們少發點脾氣,多一點笑”…… 孩子們的精神生活、心靈需要,比物質條件、經濟生活的要求更強烈,而滿足孩子的要求,只有通過父母一言一行、以身作則的教育。從而我們更要說,解決一切教育問題首要的關鍵,就在于父母自身的不斷成長與成熟。

學校應該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一個可愛的孩子從咿呀學語、走路跑步中一點點地成長起來,從母親親昵的懷抱里脫離出來,所面臨的就是背起書包去上學。幼兒園、學前班、小學、中學、大學,短短的一生中生命最華美的少年、青年這一階段在學習當中度過。當母親牽著孩子的小手將其送進學校大門的時候,從事教育的老師們,面對眼前一個個天真可愛的孩子,到底要教什么育什么呢?家長和老師都慈愛地希望孩子在學校一天天地長出一雙在未來人生中幸福飛翔的翅膀,這雙翅膀就是我們所認定、企望的獲得知識。知識就是力量,這一信仰已深深地植根于我們生存的意識中。但是,知識并不等于是智慧。知識、技能的獲得僅僅是人生幸福奠基的一部分,對人、事物的正確認識和了解,對自己和對生活世界的正確觀念,這才是影響人生幸福的重要因素。具體來說,就是尊奉什么樣的生命準則才能讓孩子過上幸福的生活。如果說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求得個人及群體的幸福,那么教育的真義就是讓人獲得人生的大智慧,通曉宇宙及生命的真理,了解人生現象,善用知識和能力為社會人類服務,同時享受人生。

然而,學校的教育課程里包含著太多無需存在,而實際上學生既不感興趣、對未來生活和工作也沒有太大效用、還必須死記硬背的學習內容,而一些可以重整社會道德秩序、建立人生價值觀的學科反而不包含在內,并且某些教材的陳舊固守,使孩子們對學習產生了極大的厭煩心理。如此結果,教育經費不斷增加,硬件設備不斷更新,學習課時不斷增添,都無法挽救孩子教育品質的低落。課程不是為課程本身而存在,課程不是為了教師的生存而存在,也不是為了學生即興、偶發的需求而存在。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課程是要相當程度地顧及孩子將來生存的需要和國家發展的需求,因此所有課程的安排和內涵的選擇,都應該在不同的階段歸結到終極意義上,學校的教育課程及內容,應該最終置于寬廣而真實的宇宙觀、生命觀及人生觀這個大結構中。把教育的焦點放在智慧上,而非僅是死記硬背上。

當老師站在講臺上的時候,不是世俗地告知給孩子以有所得為成功,以無所得為失敗,以收入多、職位高為榮,得之則以為喜,反之則以為恥;而應和藹高遠地告知孩子,每個人的聰明才智不同、性格不一,所謂成功也是因人而異。除了個人的才智、能力、性格和各種條件外,還有大大小小的各種環境、遭遇和外在機緣的影響與配合。老師要教育學生如何去爭取、去競爭、去追求各種成就;要教育學生如何處逆境,如何合作、謙讓與關愛;要教育學生如何誠實與責任、公開與透明、科學性與精神性,把教育的理論結構圍繞在這些價值體系上,從而讓學生了解了自己,也了解了世界變化的原理,讓學生懂得追求,也懂得世上還有挫敗、失望之苦,教育學生學會如何與自己、如何與他人、如何與自然建立和諧有序的關系。

教育者永遠是偉大的,之所以偉大就在于教育者能把無數生命的心靈導向光明、導向幸福、導向完美。老師可以說是孩子們的再生父母,孩子幼年、兒童、青年階段,在學校的時間遠遠超過了與父母朝夕相處的時間。老師在講臺上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句話、一個倡導,都遠比家長權威得多、深入得多。然而,反觀一些老師,站在講臺上面對學生的只有緊皺的眉頭和嚴厲的訓斥,沒有樂觀、沉靜,讓孩子們感到這才是面對人生應有的慈愛和微笑。學生在一些老師們的眼里似乎就是一堆分數指標,不僅與孩子沒有友誼、平等的交流,甚至還可怕地扼制到,孩子們在課余、吃飯時間,都不允許有說笑。老師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學生人生觀建立的模范者。設想教師性格的缺陷、人格的缺陷,以至對自身完善不再追求,這些一點一滴的行為,會在孩子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播下多么不良的種子?

社會應該給孩子傳播正能量

現在的孩子生活在物質生活五彩斑斕的天堂里。孩子已經吃膩了大魚大肉,看膩了小人書、連環畫,玩膩了變形金剛、長毛絨玩具。孩子要吃西式快餐,要看追捕和科幻有刺激的大片、電視劇,要玩電子游戲、網上郵件這些最靚、最酷、最時尚的新玩具。商品經濟發展的今日,社會所有領域,如食品、藥品、服裝、輕工、電視、書刊、報紙、娛樂等,都可以在孩子這一天地里找到貨幣流通、財源滾滾的落腳地。不能不痛心疾首地說,一些商家為了賺錢而失去了做為人最起碼的良心。例如,雜志封面上,不是美人頭,就是三點裝、性感女郎;打開電視,哪些音樂不是情呀、哥呀,就是摟一摟、抱一抱上花轎。似乎社會就是一個隨意排泄接收的垃圾場。人們一面埋怨別人不講公德地賺錢和服務,一面又向別人提供不講公德的產品和服務;人們共同創造一個低質量的公共環境供自己生活。在商品經濟大潮的今天,中華大地需要從中國傳統文化中誕生出商品經濟所需要的全新的道德和文化。市場經濟需要法律,但更需要來自內心的道德約束。中國傳統的道德、博愛、同情、勤儉、守信、誠實、負責等,不可丟棄,我們在鄙棄損人利己的惡行中,也要共同提倡利人利己、遵守公共秩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符合道德又符合個人利益的商業善行。

道德的提倡,是引領人內心積極向上的真正力量。道德的實質是一種公共服務,由社會的每一個人提供,又被每一個人享用。一個道德風尚好的社會也會是一個經濟效率最高的社會。市場經濟的今天,物質的豐富,給每一個家庭提供了空前的物質享受的追求。在肯定不損害他人利益的物質追求權利合理的同時,要提倡對物質淡泊、超然的精神。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貪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一中國古老的訓條,仍是我們所追求的道德人格完美的境界。同時,在提倡物質生活享受的同時,還更要引領人去追求精神。

物質超過了極限,不僅不會給人帶來快樂,反而會使人更加焦躁不安、空虛得沒有歸宿感,而追求精神相反是無限的,越追求它,你就會越感到做人的尊嚴和高貴,它會引你進入更高的層次,獲得過去從沒有體會過的滿足。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需要歌星、影星、模特、成功的企業老板來告知人們能力、機遇、努力怎樣換來人生的成功,然而人人不可能都成為明顯、企業家,更多更多的人都要過著普普通通的生活。電影、電視、網絡、報刊雜志是否能多跳出一些:一些人在學術領域有著很高的地位,但卻過著儉樸的物質生活,他們放棄優厚待遇,甚至離開了舒適的大城市,為了一種精神、一種信仰,為了下一代生活的幸福,默默地去荒山種樹,去艱苦的農村搞科研,去空氣稀薄的青藏高原保護珍稀的動物。這才是我們今天沖破傳統、有著真正的自我、有著崇高的生命品質的真正意義上的英雄。我們急切地感到,電影、電視、網絡、報刊雜志更應當承擔起社會道德重建的責任。當人們的思想、行為不再迷茫、下滑,這將是一股無形的、巨大的力量;它將是真正潛在的道德資源。一旦這資源被孩子們啟動,其力量是無與倫比的。

猜你喜歡
道德生命人生
跟蹤導練(五)(2)
人生中的某一天
道德
人生悲喜兩字之間
道德認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道德
獨一無二的你
斜倚人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