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國民政府對西北邊疆教育的推行

2016-11-03 16:24趙盛超
人間 2016年26期

摘要:“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的相繼爆發,使南京國民政府面臨愈加嚴重的邊疆危機。西北地區成為重要戰略基地,南京國民政府開始制定各項計劃對其進行全面開發,發展民族教育亦成為化解西北復雜的民族矛盾與宗教問題、穩定西北邊疆的主要措施。南京國民政府在當時輿論的引導下,制定了一系列發展西北邊疆教育的政策和措施,促進了西北民族教育的現代化。

關鍵詞:南京國民政府;西北邊疆教育;邊疆教育政策

中圖分類號:G5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035-01

一、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初期西北邊疆教育的落后概況

據宋積璉統計:“新疆全省人口有250余萬,而中學及師范只有兩處,學生數還不到250人,小學只有百余處,學生僅5400余人。青海全省人口約有人口200余萬,而在學校的青年(包括中小學生)不到3萬人。寧夏有45萬人口而中等學校只有3處,小學只有231處,學生總數不12000人”。

西北邊疆地區家庭教育,主要以《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作為兒童的主要讀物;對于學校教育,教育內容淺陋、師資缺乏、思想幼稚。據調查,西北文盲占全部人口的十分之九多。因而,西北邊疆教育情的發展狀況極為落后,學校里所用教材仍是四書五經,根本談不上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

二、西北邊疆教育落后的原因

政治方面,在西北邊疆地區,青海馬步芳家族、新疆楊增新、寧夏馬鴻逵家族等地方勢力,以謀求統治利益的最大化是作為其目標,根本無暇促進教育的發展。政治的上的不統一使邊疆教育的推行受到極大地阻礙。因此,地方勢力派對地方的實際控制,使得中央政府的政治影響力不能在邊疆達到一種質的延伸,影響了中央政府對邊疆教育實際推行的難度。

經濟方面,邊疆地區多山少田,實業落后,生產貧乏且受貪污欺壓,苛捐什稅之剝削,及天災水旱之侵蝕,以至諸族人民生計困苦,終日碌碌,尚不能充腹,故一般人民渴求解決生活問題,置身牛馬奴隸亦所不顧。因此,邊疆經濟的落后,嚴重制約了邊疆教育的發展。

社會文化方面,在邊疆地區,土司等民族上層人物擁有很高的權力,民族群眾直接面對的是他們的管理。在教育上,“土司統治民垂百年,世襲相承,造成特殊地位,儼然君主自號。土司欲永保政權,故對教育漠不關心,陽奉陰違,不但不設立學校,甚至將已辦學校經費,移作別用,即外人前往設校施教,亦存歧視之心,以實行其愚民政策之野心,惟土司親屬子弟,可獨享讀書之權利,以期承授之準備”??梢?,在邊疆地區,民眾受教育的權利被大大地剝奪。

三、抗戰時期國民政府推進邊疆教育的措施

20世紀30年代后,隨著我國邊疆危機的加深,國民政府逐漸認識到邊疆教育對抗戰的重大意義,遂開始積極籌劃建設事宜。

1928年2月,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提出設立蒙藏委員會。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1929年2月,蒙藏委員會正式成立。1932年,蒙藏委員會又在南京設置蒙藏教育委員會。1933年,蒙藏委員會與其它五部門聯合成立邊疆改教制度研究會,設有專門的教育研究機構。另外國民黨黨務部門成立了中央組織部和中央組織學校。國民黨中央組織下設邊疆黨務處,其職責包括推進邊疆教育事宜。中央政治學校于1935年12月成立了邊疆教育研究委員會,專門負責制定邊疆教育計劃等。

20世紀30—40年代,由南京國民政府控制的“管理中央庚款董事會”設立的西北教育設計委員會,對發展西北邊疆的文教事業做出了一定貢獻。

從民國二十四年到民國三十四年間,國民政府邊疆教育經費的總支出由原來的550000元增加到后來的5977601400元,對各邊遠省份教育文化補助費的總支出由原來的500000元增加到2633100元。邊疆教育有了國家資金的支持,伴隨而來的是它較快的發展,據《抗戰期間國立邊疆學校歷年概況比較表》的情況,從民國二十四年到民國三十四年間,國立邊疆學校的學校數由原來的4所增加到39所,學生總數也由原來的334人增加到后來的8634人。

在南京國民政府邊疆教育政策的倡導下,邊疆地區的現代學校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建立起來,不僅初等教育得到較廣的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中等師范教育、高等教育、民眾教育及寺院教育也發展迅速。

四、國民政府發展邊疆教育的意義

邊疆地區因特殊的地理人文環境,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了多元的、各具特色民族文化。在尊重各民族固有文化的基礎上,建立統一的國民文化,就需要發展邊疆教育。邊疆教育除傳遞地域文化之外,也傳播民族國家的統一文化與現代文化。

國民政府教育宗旨的確立為邊疆教育的發展指出了方向,教育機構的設置為邊疆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動力。國民政府為推動邊疆教育而制定的各項方針政策,使得邊疆地區的文化教育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進步。教育的發展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和調動了邊疆民眾的愛國救亡熱情,為抗戰的勝利做出了貢獻,而且為邊疆地區未來社會的發展培養了大批有用人才,提高了邊疆各民族的整體素質,進而促進了邊疆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的發展,對邊疆地區產生了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宋積璉.西北教育問題的檢討[J].新青海(第4卷),1936(4):5

[2]李維城.開發西北之芻議[J].西北問題季刊(第1卷),1935(3):21

[3]宗亮東.西北教育與中國前途[J].文化與教育,1937(116):1.

[4]趙珍.近代西北開發的理論構想和實踐反差[J].西北師大學報·社科版,2003(1).

[5]西尊.邊疆政治與教育問題—邊疆開發與國防問題研究之一[A].民國時期邊疆教育文選[M].合肥:黃山書社,2010:44

[6]吳躊人.今后二年之邊疆教育[A].民國時期邊疆教育文選[M].合肥:黃山書社,2010:168-171.

[7]榮孟源,孫彩霞.中國國民黨歷次代表大會及中央全會資料(上)[Z].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5:536

[8]張廷林.邊疆教育與民族問題[A].民國時期邊疆教育文選[M].合肥:黃山書社,2010:86.

[9]張廷林.國防建設之邊疆教育[A].民國時期邊疆教育文選[M].合肥:黃山書社,2010:92-93

作者簡介:趙盛超(1989—),性別男,漢族,山東省。碩士在讀,單位天津師范大學,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