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當代藝術在傳統文化中的價值研究

2016-11-03 18:44潘利林
人間 2016年26期
關鍵詞:藝術價值當代藝術傳統文化

摘要:文化是在幾千年中所創造來的民族性文化,蘊藏著博大精深的文化價值,也逐步影響著當代藝術的發展,其具有歷史性、民族性和繼承性的藝術文化特點,也更加的影響社會教育發展,并創造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精神。以至于形成一個良好的科學發展觀,為社會提供了一個歷史與現實的精神風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傳統文化;當代藝術;藝術價值

中圖分類號:J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239-01

文化是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是區別其他本民族的內在的、根本的文化特征。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是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核心。中國傳統文化在整個世界上從未中斷過的國家之一,并世代沿襲著文化的演變和發展,對當今社會的影響有著較大推動作用。而當代藝術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傳統文化的精神價值和社會意識形態的結構下所產生的一種當代藝術鏈條。并在社會關系中以傳統為核心,向本民族的文化為主題,進一步研究到傳統與當代藝術的結合,使其藝術在社會中逐以發展。

一、當代藝術與傳統文化的銜接關系

隨著近現代工業革命的快速發展,所面臨的危機,使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在一定程度上逐漸衰微、遺失,在精神上缺乏了更多的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是在中國本土上創造的民族文化,從農耕文化到今天的現實文化,已有五千年的歷史。從夏、商、周以來至清朝末年這段是屬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范疇,它是在特定的文化領域作用下所產生的民族性質,經過世代文化不斷的積淀與發展,使中國傳統文化得到一個良好的保存和延續。在文化發展中以占據了歷史的重要性,而且在今天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時期,至今仍在影響著我們當代的文化。并使在繼承與發展的道路上,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精華,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和藝術相結合,相互交融,才能更好地推動文化在藝術中的發展。

二、傳統文化在當代藝術中所存在的本質精神

文化是精神文化發展的內在動力,也是在藝術發展不可缺少的藝術史界,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引導民族文化的基本理念繼續向藝術發展,從而在藝術領域里有一定的發展前景,并在精神上可體現藝術本身的內在意義。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推進和引導幾千年中國文化發展,其內涵豐富多彩。

第一,“自強不息”的藝術精神。俗語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痹谥袊鴤鹘y文化的發展中,民族文化傳承要不斷進取、積極有為、勇于進取、奮發有為的精神寫照。在藝術領域里,當代的藝術也是要以自強不息的精神探索藝術的發展,使其在文化的藝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主導地位,激勵人們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事業。

第二,“以民為本”的藝術精神。中國傳統文化堅持以民為本的藝術精神,重視人民的社會存在和反映人們的內心世界,不關是在思想上,都反映了體恤民宗的傳統思想。俗話說: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思想上的研究,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對民為本的藝術精神世界,使傳統文化根據以民為本體現出來,從而體現藝術在民眾的世界里有一定的價值。

第三,“天人合一”的藝術精神。王陽明提出“天人合一”傳統文化思想,即天體合一,人與萬物。人與自然的和諧是中國古典哲學的基本問題,也是傳統文化在歷史和文化中的整體思維方式。從藝術角度看,藝術也是具有天人合一的統一思想,藝術接受萬物的靈氣,從思想上以物質的客觀世界和人的主觀世界為主導世界,使其藝術追求到天人合一的最高思想境界,把人與自然的有機結合形成一個天地萬物的生命意義,從而這種思想不僅肯定人是天地自然的產物,更加強調人與天體是萬事的一體。在自然界中,并把整個自然界作為是一個生命系統的有機統一,應主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界的一切生命的價值。

第四,“厚德載孝”的藝術精神。孝是一種傳統的倫理文化和社會意識形態,有著最重要的文化內涵,是以社會血緣關系為樞紐的宗教法制制度。而在藝術里,多以藝術的信息載體來體現人們對萬事萬物的精神寄托和勵志感慨,常常體現在書法領域,不僅是對文化的記載和對文化的發展,梁漱溟先生稱中國文化為“孝的文化”,從崇尚倫理道德發展來看,將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的關系,以及文化與藝術的關系。使哲學、政治、歷史、文學、教育思想和緊密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和發在藝術,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最重要的一種。

三、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今藝術發展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文化歷經幾千年的變革,其思想內涵深厚,歷史悠久。而在當今的社會里文化與藝術在中國的本土上成為一個軟實力的發展和負荷的一個載體?,F在人們對文化判斷存在一種軟實力,以及缺乏理性, 在某種意義上難以傳承。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將傳統文化的實性意義來發展藝術?如何在信息多元化文化去影響世界藝術語言的發展?如何把藝術語言帶入到新的文化市場?這一系列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和探究。 面對這樣的一個環境,當代的藝術家也不斷的探索新的藝術語言,打破常規,革新志取,社會的發展需要一個集中的點和發現的點,使其在這樣一個社會里,藝術的發展也可以改變人們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從一方面來看,藝術是表達一種歷史性、發展性,而另一方面藝術又具有鮮亮的現實性、變異性。從這兩方面來看,藝術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依據和現實根蒂,不斷的制約和帶動文化的發展。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軟實力逐步上升,而藝術已經蔓延到邊緣,尤其民族藝術的發展逐步成下滑趨勢一個的新形態。面對這樣的一個問題,要正確認識傳統文化和認識當代的文化藝術,善于從歷史根源中繼承和發展本民族的優秀文化和藝術,使之將文化和藝術在傳統中日益得到創新,并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思想,借古人之風,努力創新,才能使之更好地服務于中國現代化的建設。以傳統文化性質為的根本,深入分析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藝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的存在。文化藝術的發展不僅要靠繼承,而且還需要不斷地創新和延續,發現越來越多的文化元素符號,改變創新精神的時代價值,才能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揚民族文化。為此,人們應對現實利益的得失進行摒棄,全面地研究傳統文化,并整體地認識和了解我國傳統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以使發揚我國的文化精神。

參考文獻:

[1]張岱年,方克立.中國文化概論[M].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2]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盧勛,楊保隆.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形成與發展[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潘利林(1990.06-),男,漢族,貴州仁懷人,貴州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方向:藝術學理論。

猜你喜歡
藝術價值當代藝術傳統文化
中國當代藝術研究
當代藝術拓展城市文化新“綠洲”
克里夫蘭當代藝術三年展論壇
大型黃梅戲《余三勝軼事》藝術成果評析
淺析現代包裝插畫設計的商業應用
融合與創新:偽滿洲國建筑研究
古城墻中所包含的藝術文化解析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