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法治國背景下大學生法治素養提升對策研究

2016-11-03 22:21張顯棟
科技視界 2016年18期
關鍵詞:法治素養依法治國對策

張顯棟

【摘 要】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做出了新的部署,也給大學生法治素養提升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任務。為此,我們要抓住主渠道,提升學生法律素養;依托新平臺,增強法治教育實效性;注重軟環境,積極探索法治宣傳長效機制。

【關鍵詞】依法治國;大學生;法治素養;對策

1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與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的重要性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高等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最高層次,高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陣地,大學生是法治中國建設的中堅力量,是未來社會主義建設的人才,他們法治意識養成水平的高低,對全社會法治意識的提高以及整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事業都有深遠的影響。而目前我國大學生法治信仰缺失,高校法治教育發展滯后,應讓法治成為大學生的精神信仰和生活方式,讓大學生成為全社會遵紀守法的模范。

提升大學生法治素養,無論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還是在這一背景下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等都具有重要意義,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首先,是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大學生作為我們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主力軍,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背景下,法治素養成為了大學生素質的主要內容,相應地,培育大學生的法治素養,也就成為了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其次,是提高全社會法治意識的需要。大學生群體自主性強、思想活躍,在高校接受了一些民主法制等方面的教育,易于接受法治文化。大學生具有獨特的優勢和特點,有利于他們率先培育出較高的法治意識,并發揮帶動引領作用。通過數量龐大的大學生群體,可以構筑一個巨大的社會關系網,大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將自己對法治的認同、信仰傳播給親朋好友及其他社會成員,從而發揮傳播法治意識的媒介積極作用。

2 提升大學生法治素養的對策與途徑

2.1 抓住主渠道,提升學生法律素養

開展“法律進課堂”活動,把法治教育列入學校非法律專業必修或選修課程;加強課堂教學,增加法律基礎知識課時。開設《公民與法律》等通識課,在課程講授中,注重提高學生法律意識。改進教學方式,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或有爭議的事件設置課堂討論,增加模擬法庭、課堂參觀等實踐環節。將法治教育列為新生入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新生手冊、新生法治講座等形式開展教育。按照突出重點、全面提升,自主參與、終身受益的總體思路,以強化法治觀念、普及法治知識、關注身邊法律問題為重點,從新生抓起,多種形式調動學生自主參與。開設“新生法律講堂”,邀請校內外專家學者圍繞法律與人生、法律與大學、法律與生活、法律與安全等問題進行講授,覆蓋全部新生。發揮法律類學生社團的示范引領作用,重點圍繞高校一些涉及法律的現實問題、大學生法律意識等開展調查研究,為更好開展法治教育提供政策建議。

2.2 依托新平臺,增強法治教育實效性

通過微信等新媒體平臺,每天推送“一條法律小知識、一個身邊法律小案例、一次生活法律小提醒”,讓同學可以隨時隨地接觸到法律知識,讓法治教育深入到學生日常生活中。依托法治教育網絡平臺,建立依法治校專題網,開設“以案為鑒”、“普法課堂”等欄目進行宣傳;開設法律咨詢專欄,教師定時上線解答學生提問,普及法律知識;采取“暴走漫畫”等新穎的宣傳方式,使法治觀念、法律意識深入人心。依托社會實踐活動平臺,大力組織普法社會實踐活動。組織普法宣傳團隊,舉辦各類普法培訓活動,提升學生社會責任感和知法用法的能力。依托法律援助平臺,與地方政府和檢察院合作,舉辦法治教育進課堂活動,掛牌成立大學生法律援助幫教工作室,為大學生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

2.3 注重軟環境,積極探索法治宣傳長效機制

2.3.1 法治宣傳線上線下

充分運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微博、微信等傳統和新興媒體平臺,制作《法治中國》微信???、《法律職業人》電子雜志,《視界說法》、《法眼看天下》普法視頻等,構建多層次、立體化、全方位的法治宣傳網絡,不斷提高法治宣傳教育的覆蓋面和滲透力。成立“法治中國”大學生宣講團,采用模擬庭審、專題講座、手繪圖片展、普法情景劇等形式,組織普法宣講。開展法學專家學者專訪,組織“崇法杯”辯論賽,配發憲法讀本與法律讀物,開展全校性法治學習活動,培養師生公平正義精神和法治意識。利用全國普法宣傳日等活動契機,開展法律論壇、普法進社區、“法律知識大觀園”等多項活動,營造良好的普法氛圍。扎實開展“法律文化節”品牌活動,通過法律主題定向越野、法律短劇大賽、法律知識競答挑戰賽等活動,以講座、辯論賽、學術沙龍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熱情,努力營造人人學法、尊法、守法、用法、護法的良好校園文化氛圍。

2.3.2 法治教育校內校外

制定學?!傲濉逼辗ㄒ巹澓湍甓绕辗ㄓ媱?,定期對教職員工和學生進行普法教育和普法考試。加強與法院的溝通聯系,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組織師生旁聽法院庭審,使師生與庭審“零距離”接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就業指導課中開設《大學生就業法律法規》等課程,提升大學生法治意識與維權意識。利用“3·15消費者日”、“12·4憲法日”等重要節日與節點,開展法治教育進基層、進社區、進中小學、進看守所活動,培養社會公民學法、尊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圍。

2.3.3 法律實踐形式多樣

通過舉辦社區模擬庭審、觀摩法院案件分析、案例研討、模擬仲裁、監獄參觀等實踐教育,讓學生在真實案例和面對面交流中感受法治力量。成立法律援助中心,通過網站、微博、電話等方式,為校內外求助者提供法律咨詢與法律援助。在居民社區設立法律咨詢點,在學校開設法律診所,義務開展免費咨詢活動與訴訟代理,開展糾紛調解與訴訟代理,接受各類咨詢。每年利用暑期社會實踐,學生志愿者深入家鄉所在地的鄉村、社區開展送法下鄉、進社區活動,發放普法宣傳單,調解法律糾紛,解答群眾關心的法律問題,幫助學生鞏固法律專業知識、提升實際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龔慕霞.依法治國視野下大學生法治意識培養探析[J].貴州大學學報,2010(3).

[2]魏麗婷.大學生法治意識及教育途徑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

[3]張德江.深入開展憲法宣傳教育,牢固樹立憲法法律權威[J].求是,2014(24).

[責任編輯:楊玉潔]

猜你喜歡
法治素養依法治國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全面依法治國背景下大學生法治素養提升路徑探析
司法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法治素養現狀分析
依法治國 法平天下
完善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路徑選擇
“德”“法”辨證與依法治國
關于依法治國若干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