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課程設計改革與實踐

2016-11-03 22:54何煌王文
科技視界 2016年18期
關鍵詞:模具設計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

何煌 王文

【摘 要】結合經濟結構的轉型和技術的發展對應用型模具設計人才的需求,分析了當前應用型機械設計人才培養中實踐教學面臨的問題,從師資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加強綜合實踐能力等方面對實踐教學進行改革,完善應用型機械設計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

【關鍵詞】實踐教學;教學改革;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具設計

【Abstract】With the requirement of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 development for the die & mold design specialized talented person,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to the applic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on die & mold design.The reform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is explored in the aspects as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and strengthening practiacal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to perfec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the applic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Key words】Practical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ed person; Die &mold design specialty

0 引言

《模具設計基礎》課程是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要求學生在學習沖壓模具和塑料模具的知識后,能夠正確設計中等復雜程度的沖壓模具和塑料模具。這是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從事模具設計與制造工作的人員必須熟練掌握相關的知識,且具備熟練運用模具CAD/CAM技術的能力。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以及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對應用型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崗位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加?!赌>咴O計基礎》是綜合性、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課程,相當一部分本科院校機械設計模具方向就業的學生由于實踐動手能力的欠缺而被企業拒之門外。這種情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前高校機械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機制中尤其是模具設計方向存在著“授”(培養)和“用”(就業)脫節的現象。因此,如何面對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人才市場的實際需求,改革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培養企業生產一線需要的技術應用型人才,是當前高校模具設計課程研究和探討的重要內容。

1 經濟轉型和技術的發展對應用型模具設計人才的要求

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特別是模具的廣泛應用和模具制造技術的迅速發展,使企業對模具人才的類型、知識與能力結構等要求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我們需要根據模具職業崗位的知識、能力、態度要求,充分考慮學生職業生涯的需要,構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體現并確保知識、技能、態度、規格與目標定位一致。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可以確定為:面向模具企業生產一線,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較強的工作能力,掌握精密模具設計與制造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能夠以計算機為輔助工具,進行產品成形工藝與模具設計、模具制造工藝的編制、現代模具制造設備、模具項目生產組織與管理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OBE的定義為“清晰地聚焦和組織教育系統,使之圍繞確保學生獲得在未來生活中獲得實質性成功的經驗?!睂BE具體到一門課程建設上,體現為確定一門課程的總體教學目標,以及不同知識點的能力掌握要求“實現學習產出”就是學習產出定義的實現,在一門學科的建設中體現為課程體系及相互之間的邏輯關系。

《模具設計基礎》是一門專業性的課程,對教師的綜合能力和實踐性要求都特別高,我系部在此專業上還沒有對口的老師,生產經驗更少,更沒有可參考的一體化的教學體系,另外校企合作的力度不夠,還須建立流暢的合作機制,專業應用拓展方面,還須與企業實際需求,進一步緊密結合。為了及時準確地了解和掌握模具人才的需求變化,使培養的模具人才更加符合市場需求,在教學計劃執行過程中,我們堅持對人才市場進行調研,并根據人才類型的需求變化進行一定的調整,不斷優化培養方案,使其較好地貼近畢業生崗位需求實際。

將OBE理念引入到在《模具設計基礎》的課程教學體系中,將以課程內容為中心的課程設置改為以學生實際產出需要為導向的課程設置,建立教—學—考評的良性循環,提高教學質量,以適應人才培養發展的新需要。

2 針對應用型模具設計人才培養,當前實踐教學面臨的問題

現階段模具行業人才短缺的現狀及原因,模具行業專家普遍認為,學校與培訓機構不足、培養目標不高是問題的一個方面,企業缺乏培養人才積極性也不可忽視。當前我國中等教育培養出來的機械設備操作工,往往不具備模具設計、編程的能力;而本科高校由于軟硬件設施的限制,培養出的學員理論水平可以,但實際技能不夠,不能滿足模具企業的實際需要。此外,模具行業的人才是需要經驗積累的,一般的模具設計學習需要2~3年,而一名可以獨立設計模具的優秀設計師要有10年左右的從業經驗,這對于剛入行的初學者來說是枯燥和艱苦的,常常半途而廢,導致技術人才嚴重不足。除了技術人才,模具企業管理人才也非常緊缺。我國模具企業的管理落后更甚于技術落后。通過調研我們也發現,大多數模具企業還沿用過去作坊式管理方式,真正實現現代化企業管理的還不多,信息化、數字化管理在我國模具企業的應用才起步。

傳統的教學均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僅局限于教材上的內容,在教學學時十分有限的情況下,自然就采用了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不但讓教師感覺時間緊,任務重,重點知識不能深入講解,而且讓學生感覺到學得很累,很被動,學習內容很空洞,對學習無法產生興趣,最終導致學生的認知感差,實踐能力受到很制約。在傳統的課程設置的影響下,教師成為課堂的主導和中心,講授成為主要教學方式,知識學習成為主要的教學目的。但是在科學技術與產業緊密結合的今天,學生所學習內容與實際工作崗位的匹配成為橫亙在高校教育和社會發展之間的不可回避的問題。此外,傳統的教學模式仍然是將課程的理論教學部分與軟件的實際操作應用分開,導致學生在學習軟件知識技能時只是簡單地學習命令菜單的用法,并沒有掌握如何真正應用軟件進行模具設計。傳統教學模式的效果不佳,它的弊端在于理論與實際脫節,因此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以適應新形勢下職業教育的發展勢在必行。

3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改革

3.1 建設一支 “雙師素質”教師隊伍

通過加強思想教育、人才引進、企業實踐鍛煉、參與實踐課題等方式,堅持引才與引智相結合、專職與兼職相結合,多渠道、多模式引進緊缺人才,從而為引進“雙師型”人才開辟綠色通道。努力培養一支既有扎實理論基礎,又有較強技術應用能力“雙師素質”的教師隊伍。

建立和完善教師培訓體系。一是,鼓勵教師采取多種形式提高學歷層次;二是,校企合作,通過產學途徑,安排專業教師到企事業單位掛職鍛煉,從事生產實踐、科學研究、技術革新、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促進師資隊伍建設。學院提供最好的教師擔任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教學任務,在實施過程中,學院對這部分教師優先提供校內、外學習和培訓,以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

3.2 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加大實踐教學的比例

改革課程設置,整合教學內容,從課程內容的實用性、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和生產崗位的需要出發,我們通過認真調查、教師討論、專家認證等環節,認為必須在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及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調整與改進,采取“精簡、融合、重組、增設”等方式,優化課程設置。例如:整合專業基礎課,把《機械制圖》、《CAD繪圖》等課程的內容進行合并教學,按照“必需、夠用”的原則整合起來,減少課程內容的重復;在教學計劃的安排上,加大了實踐教學比重,將理論課與實踐課的比例調到2:1,增強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在質量評價中,實踐課與理論課同等對待,嚴格實踐操作技能的考核。通過這些措施上保證了課程改革的落實。

在構建課程體系時,按照企業真實的工作過程中的活動與知識關系合理設計課程,突出工作過程在課程體系中的主線地位,按照工作過程來組合知識點,以實際工作任務整合理論與實踐,培養學生關注工作任務的完成,而不是關注知識的記憶,并提供學生完整的體驗工作的艱辛與成功的喜悅。

以“學做一體化”為學習過程,盡快促使學生由簡單的學習者到工作者的轉換,以形成學生主動學習的工作態度,注重在工作實踐中建構理論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基礎。

3.3 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機械制造專業的主干課程都是理論和實踐結合緊密、綜合性非常強的課程。根據模具設計與制造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對于模具專業的教學,應在提高理論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大力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增強同學們的實際動手能力,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做好這一工作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模具設計基礎》課程培養目標的重建

使培養目標側重應用,但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軟件應用能力。

(2)《模具設計基礎》課程內容模塊的重建

針對市場需求,對課程內容沖壓模和塑料模具部分的內容進行重新設計。

(3)《模具設計基礎》評價和考核體系的重建

針對我院學生的特點,設置適合課程特點和學生特點的考評形式。

(4)《模具設計基礎》實踐實訓模塊的重建

結合課程的實踐要求,安排合適的實訓和實踐環節。

3.4 改革教學方法,優化考核方法

根據機械專業的特點,在學習過程中將面臨大量的零件設計和裝配圖設計及對模具產品生產過程的整體把握,這就要求同學們對模具的整體結構和零部件結構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對于這一部分的學習,可采用多媒體技術,將所有圖形和零件的成形過程通過三維圖形和動畫的形式展現在同學們面前,這比純粹的理論講解更有利于同學們學習和接受。例如我們在《模具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引入了多媒體動畫課件來進行模具結構和模具開、合模動作過程的動態演示,把很多以前在課堂中花費大量的口舌還說得不大明白的東西在多媒體的投影屏幕上用動畫的形式演示出來,只要幾分鐘就可以讓學生明白。這樣做的結果是極大的提高了教學效率,學生反映熱烈,教學效果顯著。

要以職業資格標準為紐帶,圍繞著職業能力培養的目標,建立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是專業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堅持知識、能力、技能考核并重,以能力和技能考核為主的原則,實行靜態考核和動態考評相結合,結論考核與過程考評相結合,隨著國家“職業就業準入制度”的逐步推行,為適應市場對人才資源的新要求,校本課程開發應與地方和行業的就業準入制度接軌,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職業準入資格考試,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推行“多證書”:如組織學生參加pro/E、UG、數控機床、加工中心操作、模具設計師等相應模塊的社會認證考核;把相關的職業準入資格考證,作為學生成績的考核標準,增強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4 結束語

實踐教學是實現培養模具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工科院校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必須積極加強專業改革,建立以市場為導向、適應產業結構要求的現代高校課程教育體系,推行“雙證”式教育和訂單式人才培訓等多種方式來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提高模具專業學歷教育水平。為了做好這項工作,還要加快“雙師型”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這些也是本專業改革的方向與目標。

【參考文獻】

[1]謝玉敏,張美麗,等.淺談模具專業教學方法改革[J].廣西輕工業,2007,10:88.

[2]徐華.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課程改革與實踐[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1(3):68-70.

[3]楊俊杰.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9(22).

[4]劉細芬.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模具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4(03):4-5.

[5]賈志欣,劉文,等.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塑料模具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模具制造,2011(06):88-91.

[6]夏卿坤,等.加強模具專業的實踐性教學,培養應用型人才[J].長沙大學學報,2006(2):94-97.

[責任編輯:楊玉潔]

猜你喜歡
模具設計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
行李艙蓋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
探討補償回彈沖壓件模具設計的方法
協同育人視角下高校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
應用型人才培養下作物栽培學教學方法改革
淺析高職高?!澳>咴O計”課程中“課程設計”的設計
茶學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探索
《電氣工程畢業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高職院校商務禮儀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芻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