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析太平天國中央權力結構嬗變(1843①—1864)

2016-11-04 04:54朱屺銳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10期
關鍵詞:太平天國

朱屺銳

摘 ? 要:太平天國的中央權力結構經歷了一個復雜的演變過程: 洪秀全從大權獨攬到洪、楊“二元對峙”再到末期的復雜多頭政治??v覽太平天國前后二十年,伴隨著神權與世俗皇權的交錯纏繞,太平天國的中央權力結構始終呈現出一種變化而復雜的狀態。

關鍵詞:太平天國;權力結構;僭主政治;楊秀清;二元化;一元化

中圖分類號:K254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9-0118-03

咸豐三年(1853年3月),太平天國正式定都天京,并頒發《天朝田畝制度》。根據這份具有太平天國憲法性質的綱領性文獻精神,天王洪秀全試圖在太平天國統治范圍內實行“生殺由天子,諸官莫得違” ②的皇權專制體制。文件中 “凡一軍一切生死黜陟等事,軍帥詳監軍,監軍詳欽命總制,欽命總制次詳將軍、侍衛、指揮、檢點、丞相,丞相稟軍師,軍師奏天王,天王降旨,軍師遵行?!?③描述了理想中的太平天國的權力結構,從中央到地方,層層遞進,天王總攬朝政,這就是太平天國的世俗權力系統,天王是一切權力的源頭。但是,作為以拜上帝會起家的太平天國,內里還隱藏著一個神權暗結構。在這個暗結構中,神權才是一切權力的源頭,開始的時候,洪秀全通過上帝“次子”天王的身份向信徒發布命令。 “馮云山事件”后,蕭、楊崛起,天父天兄(通過楊秀清與蕭朝貴)降旨,洪秀全遵諭,再以天王的名義發布。太平天國從拜上帝會時期開始,就是一個神權政體,神權與世俗政權的矛盾幾乎貫穿了整個太平天國的歷史,神權結構毫無疑問與世俗權力結構是并駕齊驅的,這也就使得“生殺由天子,諸官莫得違”的天王專制無法實現,同樣使得太平天國的中央權力結構在人與人的派系斗爭和人與神的對抗中顯得奇詭而復雜。

一、上帝會草創時期(1843-1847年)

普遍的歷史學界一般性將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的時間認為是在1943年,在羅爾綱先生的《太平天國史》中曾說:“太平天國的宗教組織,稱為拜上帝會。本書記載,在把它作為一個組織看時,稱為拜上帝會,在把它作為一個宗教看時,稱為上帝教”④。因此,在本文中,一般將其作為太平天國的前期組織來看待,稱其為“拜上帝會”。

拜上帝會的發展首先是由洪秀全的身邊親友開始的。在洪秀全百信上帝后,首先向他的親友“宣講拜偶像之罪惡及信拜真神上帝之要”⑤,說服了他的父母兄嫂侄輩和彭姓友人,特別是他的至交好友馮云山和洪仁玕一同信拜上帝。我們由此可以看出,作為早期的拜上帝會組織雛形已經出現,而洪秀全、馮云山和洪仁玕則當之無愧成為了早期拜上帝會組織的核心決策層。

1844年春,洪秀全、馮云山等開始以極大的熱情離開本鄉去廣東外縣和廣西傳教,此時,由于家人未許,洪仁玕未能同去。這也為我們理解下文中洪仁玕離開香港到達天京,能夠被封為軍師,干王,但卻無法得到實權的狀態埋下了伏筆。在洪秀全和馮云山出游了八個月后,馮云山獨自到廣西桂平紫荊山區活動,而洪秀全則從廣西貴縣賜谷村⑥返回家鄉,在其后的1845—1846年間在家鄉繼續教書、傳道。

由于作者的疏漏和洪仁玕口述的偏差,《太平天國起義記》將“拜上帝會”看做是馮云山成立的會眾組織,但事實上,我們知道,馮云山拜上帝的信仰來自于洪秀全,因此,拜上帝會的根本源頭應該是洪秀全在傳道之初所組織的松散團體,而馮云山的工作成果也就是將它擴大化、有組織化。我們可以推斷,馮云山在廣西傳教時一定會述及洪秀全的神啟與宗教經驗,從而使得洪秀全在廣西山區的“拜上帝會”中早已遙享權威。⑦由于早期拜上帝會組織架構的簡單性和核心決策層較為集中的緣故,洪秀全在其中處于無可置疑的最高領導地位,集宗教領袖與政治元首于一身,是上帝會中唯一可以溝通天地的角色。

因此,此時的拜上帝會的中央權力結構顯得頗為簡單,但這也意味著在洪秀全、馮云山等杰出之士的領導下,拜上帝會能夠更加高效的運作。但究其實質,洪秀全的實際權力不如馮云山,但權威性又高于馮云山,因此這樣一種原始的一元化政治結構又在神權和世俗權力的交錯中稍顯復雜。這也是日后洪秀全與楊秀清權利紛爭的緣由所在,可以說,太平天國的中央權力結構之復雜善變,濫觴于其前身拜上帝會的原始的一元化結構。

二、蕭、楊與洪秀全共治時期(1848-1951年)

由上文可知,拜上帝會的草創時期是以洪秀全為絕對核心的原始的一元化權力結構,這種結構簡單而高效,但同時也擁有缺少明確組織和松散化的缺點。而且,這一權力架構實際是建立在核心決策層僅有洪、馮二人的情況下??上攵?,簡單而原始的一元化權力結構,無法面對日益擴大的拜上帝會組織的領導需要,它的變革也就迫在眉睫。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十一月發生了廣西鄉紳王作新捕捉馮云山的事件,但不久馮云山就被資深教徒盧六等搶回。因為這一事件,在桂平縣知縣的指示下,馮云山、盧六被江口巡檢司與十二月二十七日羈押。馮云山被羈押期間,洪秀全與道光二十八年初離開紫荊山,于當年的三月下旬到了廣州,本來準備向傳教弛禁的經辦人時任兩廣總督的耆英申訴,但因為耆英奉旨內調,未有結果。⑧

在拜上帝會最主要的兩位杰出領導人都因故外出期間,紫荊山的拜上帝會組織呈現出一種不正常的狀態:“在此期間,拜上帝會中屢有奇事發生,因而在兄弟中生出糾紛及有分裂的情況?!雹峥梢钥闯?,在洪、馮兩位領導人缺位后,其原始的一元化權力架構就徹底陷入崩潰,而拜上帝會組織,也進入了群龍無首的狀態。此時,我們應該推斷出,在這一時期,層出不窮的附體、奇語之事并非真正的有神附體,而是教徒中的野心之輩企圖通過神權賦予世俗權力的方式來趁洪、馮二人缺位時掌握拜上帝會的核心權力,從而竊據高位,進入中央權力結構。而在這一內部各種派別和勢力對于拜上帝會核心權力的爭奪中,蕭朝貴與楊秀清占據了上風。從此,拜上帝會組織的中央權力結構進入了新的組織時期。

洪秀全、馮云山留在廣東直到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五月,可惜這一時期他們的活動記錄史料甚少。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是正是在這一時期,楊秀清與蕭朝貴在拜上帝會組織的紊亂之時,逐步樹立起自己的權威。隨著洪秀全、馮云山回到紫荊山,他們在第一時間重新掌握了拜上帝會的直接領導權。但此時的蕭、楊二人隨著天父天兄附體的代言被普通教眾的認可,也在拜上帝會組織中攫取了極大的領導權。如果一旦洪、馮二人有和蕭楊決裂的企圖,那毫無疑問蕭楊可以通過所謂的“天父天兄”下凡來另立權威,這勢必會導致拜上帝會的分裂和洪秀全本人的身敗名裂。所以,在經過反復考慮后,洪秀全肯定了楊秀清、蕭朝貴代天父上帝和天兄耶穌的傳言是真的⑩。自此,楊秀清、蕭朝貴正式取得了代言天父天兄的地位和權力,這是拜上帝會權力架構的一大轉折。這一突破是歷史性的,因為它奠定了未來太平天國分封諸王的基礎,但是也為太平天國不穩定的中央權力結構埋下了禍根。

此后,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先后進入中樞決策體系,擴大了中樞決策體系的范圍,有利于集思廣益,促進決策系統的程序化運作,從而形成更為可行、明智的政令。通過神權上蕭楊與洪秀全的二元化權力分割與拜上帝會組織世俗領導權的交錯纏繞,營造了一個并不十分和諧的太平天國中央權力結構。但同樣也是這一中央權力結構,在相互妥協和平衡中呈現出動態平衡的結果,有力地促進了拜上帝會會眾的團結,加速了起義建國的準備。

三、洪、楊“隱性對立的二元化結構”時期(1852-1856年)

“僭主”一詞本源于古希臘,一般是指政治家通過獨裁進行統治的政體。王明前教授在其《論太平天國前期二元化權力結構向一元化權力結構的回歸》和《論楊秀清“僭主政治”》11創造性地用“僭主政治”來形容楊秀清在金田起義到天京事變前對于太平天國的實際統治。

在太平天國的中央權力結構中,四軍師、五主將總攬軍政大權,并總成于楊秀清,六部各司其職;在地方,建立了郡、縣兩級行政機構,郡總制-縣監軍構成地方主官層級。12但實際情況卻和紙面制度大相徑庭。首先,軍師、主將的地位互有高低,也非直接對天王負責,而是天王垂拱而治,其余人都對楊秀清一人負責。其次,表面上看起來井井有條的六官、百僚分工,實際上全然被打亂,真正執掌六部職事的,是東王府的東殿六部,六官丞相成為高級別的虛銜,具體工作要聽從楊秀清安排;軍隊方面,諸軍也要“聽東王將令”。也就是說,太平天國真正中央權力結構的核心不是洪秀全,而是楊秀清。

針對楊秀清此時的權力界定,史學界多有些許爭論,一般認為楊秀清在蕭朝貴、馮云山死后通過架空洪秀全、排擠打擊韋昌輝13、拉攏石達開的情況下攫取了太平天國的實際領導權。根據史學家羅爾綱先生的《太平天國史》中所言:“太平天國的權力在於軍師?!?14從這里看,太平天國在永安建制時就決定了其政體應該是所謂的軍師負責制,洪秀全本身作為虛君只是垂拱而治,因此楊秀清的大權獨攬是具有法理性的。但也有學者指出,楊秀清權力專擅現象的法理依據實際是以其作為天父下凡代言而真正成立的。他借天父下凡, 在朝臣面前當眾告誡洪秀全 “主宰天下, 凡事皆要從寬” 15等等。因此,認為此時的楊秀清是通過非法的手段攫取了太平天國的最高統治權,是名符其實的“僭主政治”。

在筆者看來,在“僭主政治”的界定中,有這樣一條:“僭主政治的權力范圍以及運作不受任何制約”16,這一點對于楊秀清在1851年永安建制到1856年天京事變期間的實際統治來說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這一時間段中,洪秀全并不甘心被楊秀清架空,與被楊秀清排擠打壓的韋昌輝結成了天然同盟17,他們對楊秀清的大權獨攬進行制約。 因此,不能說此時的太平天國的中央權力結構完全進入了楊秀清“僭主政治”時期,此時的太平天國中央權力結構,應該是以洪秀全及其追隨者韋昌輝、石達開等人組成的天王集團與楊秀清為首的東王集團互相對抗的局面,是一種復雜且勉強平衡的“隱形對立的二元統治架構”。

四、天京事變后洪秀全統治時期(1857-1964年)

天京事變后,洪秀全乾綱獨斷,但他很快發現,他并未實現他“一人首出正,萬國定咸寧;王獨操權柄,讒邪遁九淵”18的政治理想。主要是因為楊秀清死后,留下了巨大的宗教空白,實質也是權力空白,為彌補這些權力空白,洪秀全開始修改他所理想狀態下的太平天國一元化中央權力結構,最終形成以洪仁玕、洪仁發、洪仁達、蒙得恩、林紹璋為首的中央親貴和以陳玉成、李秀成、李世賢、楊輔清為首的地方實力派共同掌權的政治體系,這些共同構成了太平天國后期中央權力結構的復雜現狀。

據羅爾綱先生在《太平天國史》中的記載,即使說太平天國的政治體制應該是由軍師負責的虛君制,但洪秀全本人依然從未放棄過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思想,而天京事變后,他試圖通過神權與世俗皇權的統一來確立他本人至高無上的地位和乾綱獨斷的實際統治權。但洪秀全的努力明顯失敗了,最重要的原因來自于太平天國從最普通的百姓到中上層權力人物,都對當初的“天國”夢想徹底失望,而整個太平天國的統治基礎,也仿佛在轉瞬間進入了風雨飄搖的階段。

天京事變后,石達開成為通軍主將,此時,太平天國最核心的中央權力結構的成員,只剩下洪秀全和第石達開??上攵?,洪秀全內心充滿了對于太平天國內部新出一個“東王”的忌憚。為此,洪秀全采用了分封兄長來掣肘石達開,并且暗中拉攏地方實權派來孤立石達開。洪秀全的陰謀是成功的,石達開被逼出走天京,但據李秀成所言:“主用二人,朝中之人甚不歡悅。此人無才情無算計,一味固執,認識天情,與我天王一樣之意見不差,押制翼王,是以翼王與安、福二人結怨,被忌押制出境19”,這基本代表了朝中臣民的基本看法。

隨著石達開的出走,太平天國的中央權力結構呈現出了徹底粉碎的狀態,洪秀全自己想要建立的一元化乾綱獨斷的權力結構根本無法適應太平天國后期嚴峻的發展狀態,這一點也同樣被太平天國的外在表現給暴露無遺。此時的天京,陷入了無休止的內耗之中,地方實權派陳玉成、李秀成等人強勢要求進入核心中央權力結構,洪秀全被迫答應,但依舊任用干王洪仁玕等人想來掣肘地方勢力做大,雖然名義和實際上的領袖依然是洪秀全,但掌控力大不如前的他,面對的是太平天國內部一種“錯綜復雜的一元化的中央權力結構”,事實上,這一結構也并未有效地發揮他的作用,較之于楊秀清主政時期的令行禁止遠遠不如。

后期太平天國的中央權力結構就是處于中央貴族與地方實權派系的等各種矛盾的錯綜復雜和交織中。黨爭日熾,政令不通,國家機器銹蝕鈍化,危機重重。李秀成總結了太平天國的失誤,關于中央權力結構者有二:“誤封王太多,此之大誤”,“誤立政無章”20。這或是他們血的教訓吧。

綜上所述,太平天國政權的權力結構經歷了復雜的演變。終太平天國之世,洪秀全,馮云山、蕭朝貴、楊秀清及太平天國后期的領導層洪仁玕、陳玉成、李秀成等人始終未能建立起穩固、高效的中央權力結構,這是太平天國覆亡的重要原因。

注釋:

①此處采用羅爾綱先生在《太平天國史》卷二十二,志第一,上帝教中所言:“上帝教於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年)六月在廣東花縣蓮花塘村書館中經濟秀全之手創立?!钡陌萆系劢虅摿⒌臅r間.

②太平天國官印書《幼學詩》中“朝廷”詩云:“天朝嚴肅地,咫尺凜天威,生殺由天子,諸官莫得違”。

③《天朝田畝制度》.

④《太平天國史》卷二十二,志第一,上帝教,一.總說.

⑤王慶成.太平天國的歷史和思想,“拜上帝教”釋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9.

⑥《太平天國史》卷二十二,志第一,上帝教,“二.創立”。

⑦參見《忠王李秀成自述》:“在家之時,并未悉有天王之事,到處皆悉有洪先生而已,到處人人恭敬,是以數縣之人多有敬拜上帝者此也?!?/p>

⑧參見《太平天國起義記》第七節.

⑨《太平天國史》卷二十二,志第一,上帝教,二.創立.

⑩據《太平天國起義記》第八節:“被洪秀全確認是真的神言中,最重要的是楊秀清、蕭朝貴的神言”。

11王明前.太平天國的權力結構和農村政治[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15.

12羅爾綱:《太平天國史》,卷二十八,志第六,官爵和卷二十九,志第七,兵.

13據張德堅:《賊情匯纂》中稱楊秀清對韋昌輝“詭稱天父附體,時挫折之”而韋昌輝也被記載“每見楊賊詭稱天父附體造言時,深信不疑,惶怵流汗”。

14羅爾綱:《太平天國史》,卷二十六,傳第五,政體,一.緒言.

15《天父下凡詔書》卷二,中國史學會:《太平天國》(一),第25頁.

16貢斯當(法).閻克文,劉滿貴(譯).古代人的自由與現代人的自由———貢斯當政治 論文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278 - 401.

17王明前.太平天國的權力結構和農村政治[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15.

18太平天國官印書:《勸學詩》.

19羅爾綱.李秀成自述原稿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2:114.

20《忠王李秀成自述》,《太平天國續編》(二),第366、397頁.

參考文獻:

[1]羅惇曧(清).太平天國戰記[M].滿清野史四編本.

[2]韓山明(瑞典).簡又文(譯).太平天國起義記[M].北京:燕京大學圖書館印,1935.

[3]張德堅.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一編[M].臺北:文海出版社,1968.

[4]羅爾綱.太平天國史[M].中華書局,1991.

[5]羅爾綱,王慶成.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太平天國[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

[6]王慶成.太平天國的歷史和思想[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7]王慶成.天父天兄圣旨[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

[8]王明前.太平天國的權力結構和農村政治[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9]貢斯當(法).閻克文,劉滿貴(譯).古代人的自由與現代人的自由———貢斯當政治 論文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

[10]羅爾綱.李秀成自述原稿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2.

[11]朱從兵.太平天國文書制度再研究[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0.

猜你喜歡
太平天國
淺析中國近代史的發展脈絡
血色殘陽下的一曲悲歌
太平天國等級婚姻研究
《太平天國錢幣新考》出版發行
太平天國也說“國”
厚積薄發 游刃有余——評《太平天國軍事史》
太平天國第一軍事家石達開
太平天國的兵書《武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